一种送带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4637发布日期:2020-09-01 18:5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送带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送带机构。



背景技术:

封边机是一种常用的木工机械,可以实现封边的机械化操作,其首先将熔胶加热熔化,然后涂到板材边缘上,最后将封边带固定在板材的边缘。在该封边过程中,待封边的封边带需要封边机的送带机构将其输送至板材的侧边,接着封边机的压带机构将送带机构所输出的封边带压贴在板材的侧边上。但是,现有送带机构的结构复杂,一般都是采用多个导向带轮对封边带进行导送,该结构的送带方式容易导致封边带跑偏且不整齐,影响板材的封边质量。该缺陷十分明显,亟需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送带稳定、整齐及精确的送带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送带机构,其包括送带支座、设置于送带支座的导带组件、设置于送带支座的送带驱动装置以及设置于送带支座的出料端的切带装置,所述导带组件包括装设于送带支座的导带板、活动设置于送带支座的导带压轮以及用于驱动导带压轮始终靠近或者远离导带板的压轮驱动装置,所述送带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送带支座所承载的封边带依次经过导带板和切带装置,所述导带压轮用于将封边带压持在导带板上。

其中的,所述压轮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导带板的一侧的摆臂座、转动设置于摆臂座的摆臂件以及设置于摆臂座并用于驱动摆臂件始终靠近导带板的弹性件,所述摆臂件的一端与摆臂座转动连接,所述导带压轮转动连接于摆臂件的另一端。

其中的,所述导带组件还包括用于对送带支座所承载的封边带的顶部进行挡止的挡带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挡带组件包括装设于送带支座的立柱、滑动设置于立柱的压带杆以及用于将压带杆锁紧于立柱的锁紧件。

其中的,所述送带驱动装置包括用于与送带支座所承载的封边带抵触的主动送带轮、转动设置于主动送带轮的一侧的从动送带轮、用于驱动主动送带轮转动的带轮转动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从动送带轮靠近或者远离主动带轮的带轮移动驱动装置,所述主动送带轮与从动送带轮配合用于夹持封边带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带轮转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与主动带轮连接的第一齿轮及与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均装设于送带支座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第二齿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带轮移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气缸和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从动送带轮转动连接,转动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驱动气缸的缸体与送带支座铰接;所述转动杆的中部与送带支座铰接。

其中的,所述切带装置包括设置于送带支座的出料端的切带口、滑动设置于送带支座的切带刀以及用于驱动切带刀靠近或者远离切带口的切刀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送带支座位于切带口靠近出料端的一侧设置有整位组件,所述整位组件用于对切带口所输出的封边带进行挡止及整位。

进一步的,所述整位组件包括设置送带支座并位于切带口所输出的封边带的一侧的挡带板、设置于送带支座的上方并位于切带口所输出的封边带的另一侧的压带块及用于调节压带块与送带支座之间的间距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压带块包括用于挡止切断后的封边带的顶部的顶挡止部和用于挡止切断后的封边带的侧边的侧挡止部,所述顶挡止部与送带支座的承载面平行设置,侧挡止部垂直于顶挡止部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送带机构,在实际应用中,将外界的待贴合的封边带垂直地放置在送带支座进行移送,导带组件对在移送中的封边带进行导向并整位,以使封边带能够被稳定、整齐及准确地进行移送,确保封边带在移送过程中不会跑偏;切带装置会根据每块板材所用到的封边带的长度以对封边带进行切断,防止封边带的浪费。工作时,送带驱动装置驱动送带支座所承载的封边带依次经过导带板和切带装置,封边带竖直经过导带板,此时压轮驱动装置导带压轮靠近导带板,导带压轮与封边带抵触并将封边带压持在导带板上,由此使封边带能够贴紧于导带板移动,导带板对封边带进行导向并整位,以使封边带能够稳定、整齐地被移送至与板材的侧边贴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采用导带压轮压持封边带不仅可以将封边带紧贴在导带板上移动,还可以减少与封边带的接触面积,进而避免封边带被刮花,并使封边带的移动更为顺畅;并且还可以通过压轮驱动装置驱动导带压轮远离导带板,以便于操作员对封边带进行更换或者补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从动送带轮与带轮移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带压轮与压轮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再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51、送带支座;521、导带板;524、挡带组件;52、导带组件;522、导带压轮;5241、立柱;53、送带驱动装置;523、压轮驱动装置;5242、压带杆;54、切带装置;5243、锁紧件;55、整位组件;5231、摆臂座;5232、摆臂件;5233、弹性件;531、主动送带轮;5331、驱动电机;5341、驱动气缸;532、从动送带轮;5332、减速器;5342、转动杆;533、带轮转动驱动装置;5333、第一齿轮;534、带轮移动驱动装置;5334、第二齿轮;541、切带口;551、挡带板;542、切带刀;552、压带块;543、切刀驱动装置;553、顶挡止部;554、侧挡止部;555、高度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送带机构,其包括送带支座51、设置于送带支座51的导带组件52、设置于送带支座51的送带驱动装置53以及设置于送带支座51的出料端的切带装置54,所述导带组件52包括装设于送带支座51的导带板521、活动设置于送带支座51的导带压轮522以及用于驱动导带压轮522始终靠近或者远离导带板521的压轮驱动装置523,所述送带驱动装置53用于驱动送带支座51所承载的封边带依次经过导带板521和切带装置54,所述导带压轮522用于将封边带压持在导带板521上。导带板521垂直设置于送带支座51上。本实施例针对封边带的送带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适合用于移送其它直条带状的产品。

在实际应用中,将外界的待贴合的封边带垂直地放置在送带支座51进行移送,导带组件52对在移送中的封边带进行导向并整位,以使封边带能够被稳定、整齐及准确地进行移送,确保封边带在移送过程中不会跑偏;切带装置54会根据每块板材所用到的封边带的长度以对封边带进行切断,防止封边带的浪费。工作时,送带驱动装置53驱动送带支座51所承载的封边带依次经过导带板521和切带装置54,封边带竖直经过导带板521,此时压轮驱动装置523导带压轮522靠近导带板521,导带压轮522与封边带抵触并将封边带压持在导带板521上,由此使封边带能够贴紧于导带板521移动,导带板521对封边带进行导向并整位,以使封边带能够稳定、整齐地被移送至与板材的侧边贴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采用导带压轮522压持封边带不仅可以将封边带紧贴在导带板521上移动,还可以减少与封边带的接触面积,进而避免封边带被刮花,并使封边带的移动更为顺畅;并且还可以通过压轮驱动装置523驱动导带压轮522远离导带板521,以便于操作员对封边带进行更换或者补料。具体地,所述导带压轮522可以采用光滑面的金属压轮或者橡胶材质压轮。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压轮驱动装置523包括设置于导带板521的一侧的摆臂座5231、转动设置于摆臂座5231的摆臂件5232以及设置于摆臂座5231并用于驱动摆臂件5232始终靠近导带板521的弹性件5233,所述摆臂件5232的一端与摆臂座5231转动连接,所述导带压轮522转动连接于摆臂件5232的另一端。具体地,所述弹性件5233为扭簧,扭簧的一端与摆臂座5231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摆臂件5232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在弹性件5233的弹力作用下,弹性件5233驱动摆臂件5232始终转向导带板521,进而带动导带压轮522始终靠近导带板521并将送带支座51所承载的封边带压持在导带板521上。该压轮驱动装置523的结构设计简单紧凑,,通过弹性件5233的弹力带动导带压轮522对封边带进行压持,不仅对封边带实施稳定的压持,并且在弹力的作用下,导带压轮522与导带板521之间的间距能够自动调整,可以使得导带压轮522能够对各种不同厚度的封边带进行压持,无需对导带压轮522与导带板521之间的间距作复杂的调节,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带组件52还包括用于对送带支座51所承载的封边带的顶部进行挡止的挡带组件524。由于封边带是呈竖直状进行移送的,当封边带在贴靠导带板521移动时,封边带容易发生向上跑偏的现象,导致封边带移送不整齐,影响封边质量。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挡带组件524对封边带的顶部进行挡止,以防止封边带向上跑偏,从而使得封边带能够被整齐地移送。具体地,位于导带板52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挡带组件524,两个挡带组件524分别对封边带的前后两端进行挡止,使封边带在送带支座51上能够一直保持水平移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挡带组件524包括装设于送带支座51的立柱5241、滑动设置于立柱5241的压带杆5242以及用于将压带杆5242锁紧于立柱5241的锁紧件5243。立柱5241垂直装设于送带支座51,压带杆5242可以根据封边带的宽度进行滑动调整,以确保压带杆5242能够抵触于封边带的顶部,压杆带调整后采用锁紧件5243锁紧,以防止封边带在移送时压带杆5242发生滑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送带驱动装置53包括用于与送带支座51所承载的封边带抵触的主动送带轮531、转动设置于主动送带轮531的一侧的从动送带轮532、用于驱动主动送带轮531转动的带轮转动驱动装置533以及用于驱动从动送带轮532靠近或者远离主动送带轮531的带轮移动驱动装置534,所述主动送带轮531与从动送带轮532配合用于夹持封边带的两侧。具体地,所述主动送带轮531和从动送带轮532位于切带装置54与导带板521之间。在实际应用中,带轮转动驱动装置533驱动主动送带轮531转动,转动的主动送带轮531带动封边带移动;带轮移动驱动装置534驱动从动送带轮532靠近主动送带轮531移动,以使主动送带轮531和从动送带轮532能够将封边带夹持。

作为优选的,所述带轮转动驱动装置533包括驱动电机5331、减速器5332、与主动送带轮531连接的第一齿轮5333及与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5334,所述驱动电机5331和减速器5332均装设于送带支座51上,所述驱动电机5331的输出轴与减速器533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器5332的输出轴与第二齿轮5334连接。在实际应用中,驱动电机5331为伺服电机。驱动电机5331经由减速器5332驱动第二齿轮5334转动,转动的第二齿轮5334带动第一齿轮5333转动,转动的第一齿轮5333转动带动主动送带轮531转动。减速器5332用于降低驱动电机5331的转速,提高第二齿轮5334的扭矩,以使第一齿轮5333与第二齿轮5334的传动更为稳定可靠,从而提高主动送带轮531的转动稳定性,以保证封边带的移送稳定。

作为优选的,所述带轮移动驱动装置534包括驱动气缸5341和转动杆5342,所述转动杆5342的一端与从动送带轮532转动连接,转动杆5342的另一端与驱动气缸5341的活塞杆铰接,所述驱动气缸5341的缸体与送带支座51铰接;所述转动杆5342的中部与送带支座51铰接。驱动气缸5341的活塞杆移动带动转动杆5342转动,转动的转动杆5342便带动从动送带轮532靠近或者远离主动送带轮531。该带轮移动驱动装置534的结构设计简单紧凑,由于从动送带轮532的安装位置受主动送带轮531的位置限制,通过转动杆5342的传动,以便于驱动气缸5341在其它位置进行安装,以防止其与其它零件发生干涉,由此使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有空间小。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切带装置54包括设置于送带支座51的出料端的切带口541、滑动设置于送带支座51的切带刀542以及用于驱动切带刀542靠近或者远离切带口541的切刀驱动装置543。具体地,所述切刀驱动装置543为气缸。在实际应用中,封边带经由切带口541移动至送带支座51外,在切带时,切刀驱动装置543驱动切带刀542靠近封边带移动,移动的切带刀542与封边带抵触并进行切断。该切带装置54切带快速、精确。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送带支座51位于切带口541靠近出料端的一侧设置有整位组件55,所述整位组件55用于对切带口541所输出的封边带进行挡止及整位。为了防止封边带在被切断后发生位置的偏移,本整位组件55对切带口541所述输出的封边带进行挡止及整位,以确保被切断后的封边带也能够被稳定、整齐地移送。

作为优选的,所述整位组件55包括设置送带支座51并位于切带口541所输出的封边带的一侧的挡带板551、设置于送带支座51的上方并位于切带口541所输出的封边带的另一侧的压带块552及用于调节压带块552与送带支座51之间的间距的高度调节装置555,所述压带块552包括用于挡止切断后的封边带的顶部的顶挡止部553和用于挡止切断后的封边带的侧边的侧挡止部554,所述顶挡止部553与送带支座51的承载面平行设置,侧挡止部554垂直于顶挡止部553设置。在实际应用中,挡带板551与压带块552的侧挡止部554用于挡止封边带的两侧,顶挡止部553压持封边带的顶部,由此对切断后的封边带的各个侧面均进行挡止,以确保封边带不会发生位置的偏移,从而提高封边带的封边精度及质量。高度调节装置555用于调节压带块552与送带支座51之间的高度,以使压带块552能够对不同宽度的封边带进行挡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