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添纱复合弹力制品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93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面添纱复合弹力制品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一种双面添纱复合弹力制品制作工艺,属于纺织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服装的消费观念已由单一的保暖性向功能性方向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人们生产出许多具有保健和其它功能的纺织材料。这些材料与传统的纺织材料相结合,使得服装在已有功能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采用传统的编织方法无法充分发挥新型材料的功能,使得服装的新功能受到限制,并影响到服装的质量和外观。这是因为新型材料大都以层片的形式,复合在服装的内层或外层方可充分发挥其功效。而现在常用的编织方式有两种,即“混织法”和“缝制法”。如以动物纤维和远红外保健纤维为例,混织法分为两种一是把动物纤维和远红外保健纤维混纺成纱针织而成;二是把动物纤维纱线与远红外保健纤维并股针织而成。此种织法无法使远红外保健纤维开成片或层,这将无法发挥远红外保健纤维的保暖和保健功能。缝制法是将远红外纤维织成布,缝到服装相应的部位,如膝、肘、腰等部位。缝制法使得远红外保健布在产品上覆盖面积小,只对局部起到保健功效,且双层材料的结合性不好,中间是空的,容易揭层,穿着雍肿,不美观。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新型纺织材料与传统纺织材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不可分离的复合层,充分发挥新型纺织材料的功能。
本发明的双面添纱复合弹力制品制作工艺,采用横机双针床、横机喂纱系统装置、双梭导纱器和添纱梭咀;横机喂纱装置共有四套,两套置于横机上方,另两套置于横机右侧;将适合车型的第一种纺织纤维纱线和弹力丝放置横机右侧,两种材料分别经两套喂纱装置引导至下导纱器,添纱咀基孔为第一种纺织纤维纱线,辅孔为弹力丝,将适合车型的第二种纺织纤维纱线和弹力丝经上面两套喂纱装置分别引导至上导纱器,基孔为第二种纺织纤维纱线,辅孔为弹力丝;本工艺的制作方法是a.织针排针情况为前后针床呈满针,第一横列编织时,机头从右向左移动,用上导纱器,这时,前针床成圈三角1处于成圈位置织针全部成圈,后针床由于起针三角3′退出工作,织针不参加编织(见

图1);b.当机头返回编织第二横列时,前后针床的织针全部参加编织,后针床的成圈三角3处于集圈位置,使后针床织针处于集圈状态,前针床的成圈三角4处于成圈位置,使前针床的织针成圈(见图2);c.机头再从右向左编织第三横列时,换用下导纱器,前针床织针因起针三角4′退出工作,前针床的织针不参加编织,后针床的织针全部参加编织,成圈三角3仍处于集圈位置,成圈三角2处于成圈位置,使后针床的织针全部成圈(见图3);d.当机头返回编织第四横行时,前针床织针因起针三角1′退出工作,前针床的织针不参加编织,后针床的织针全部参加编织,成圈三角3处于成圈位置,使后针床的织针全部成圈(见图4);e.重复a至d编织循环,即可编织出复合层的织物。
采用本发明的双面添纱复合弹力制品制作工艺生产出的织物,是由三种不同原料同时织成,形成不可分开的复合层。两种编织纤维纱线,在不同的面上形成各自的层面,同时也溶为一体,而永不分开。如以动物纤维纱线和远红外保健纤维为例,若采用本工艺,可在织物的内层织出远红外保健纤维层,其覆盖面积可达98%;织物的外层为动物纤维层。由于远红外保健层覆盖面积大且均匀,因而可充分发挥其功效。本工艺织出的制品为不可分开的复合层,因而其质量和外观均为上乘服装。
图1、2、3、4为本工艺的三角和织针走针轨迹图;图5为本工艺制品的组织线圈图。
实施例(见图1至5)将驼绒纤维纱线5和弹力丝6放置横机右侧,两种材料分别经两套喂纱装置引导至下导纱器,添纱咀基孔为驼绒纤维纱线5,辅孔为弹力丝6,将远红外长丝7和弹力丝8经上面两套喂纱装置分别引导至上导纱器,基孔为远红外长丝7,辅孔为弹力丝8;本工艺的制作方法是a.织针排针情况为前后针床呈满针,第一横列编织时,机头从右向左移动,用上导纱器,这时,前针床成圈三角1处于成圈位置织针全部成圈,后针床由于起针三角3′退出工作,织针不参加编织(见图1);b.当机头返回编织第二横列时,前后针床的织针全部参加编织,后针床的成圈三角3处于集圈位置,使后针床织针处于集圈状态,前针床的成圈三角4处于成圈位置,使前针床的织针成圈(见图2);c.机头再从右向左编织第三横列时,换用下导纱器,前针床织针因起针三角4′退出工作,前针床的织针不参加编织,后针床的织针全部参加编织,成圈三角3仍处于集圈位置,成圈三角2处于成圈位置,使后针床的织针全部成圈(见图3);d.当机头返回编织第四横行时,前针床织针因起针三角1′退出工作,前针床的织针不参加编织,后针床的织针全部参加编织,成圈三角3处于成圈位置,使后针床的织针全部成圈(见图4);e.重复a至d编织循环,即可编织出远红外层在里,驼绒在外层的复合层的远红外驼绒弹力裤;起针三角2′始终处于开置状态。
权利要求
一种双面添纱复合弹力制品制作工艺,工艺使用的设备采用横机双针床、横机喂纱系统装置、双梭导纱器和添纱梭咀,横机喂纱装置共有四套,两套置于横机上方,另两套置于横机右侧;将适合车型的第一种纺织纤维纱线和弹力丝放置横机右侧,两种材料分别经两套喂纱装置引导至下导纱器,添纱咀基孔为第一种纺织纤维纱线,辅孔为弹力丝,将适合车型的第二种纺织纤维纱线和弹力丝经上面两套喂纱装置分别引导至上导纱器,基孔为第二种纺织纤维纱线,辅孔为弹力丝;其特征在于a.织针排针情况为前后针床呈满针,第一横列编织时,机头从右向左移动,用上导纱器,这时,前针床成圈三角1处于成圈位置织针全部成圈,后针床由于起针三角3′退出工作,织针不参加编织;b.当机头返回编织第二横列时,前后针床的织针全部参加编织,后针床的成圈三角3处于集圈位置,使后针床织针处于集圈状态,前针床的成圈三角4处于成圈位置,使前针床的织针成圈;c.机头再从右向左编织第三横列时,换用下导纱器,前针床织针因起针三角4′退出工作,前针床的织针不参加编织,后针床的织针全部参加编织,成圈三角3仍处于集圈位置,成圈三角2处于成圈位置,使后针床的织针全部成圈;d.当机头返回编织第四横行时,前针床织针因起针三角1′退出工作,前针床的织针不参加编织,后针床的织针全部参加编织,成圈三角3处于成圈位置,使后针床的织针全部成圈;e.重复a至d编织循环,即可编织出复合层的织物。
全文摘要
一种双面添纱复合弹力制品制作工艺,属于纺织领域。本工艺采用普通针织横机,利用四套喂纱系统,双梭导纱器,添纱梭咀,三种不同性质的纺织材料;将一种纺织材料和弹力丝经横机上方的喂纱装置进上导纱器,进行一针床两横列的平面线圈编织,另一针床成一横列集圈编织,换用另一种材料和弹力丝用下导纱器,在成集圈的针床上进行两个横列平面线圈编织,另一针床不编织;循环此过程即能按工艺编织此制品。
文档编号D04B7/00GK1351204SQ00130349
公开日2002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1日
发明者李建臻 申请人:内蒙古庆华集团阿拉善华绒绒毛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