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行星式磨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86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行星式磨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纺织后整理机械,具体涉及一种给织物表面进行磨毛处理的磨绒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提供一种新型行星式磨绒机,它包括锡林、电动机、齿轮、前导布辊、后导布辊。所述锡林包括一根主轴、一对花盘、一组主磨辊和一组副磨辊;所述的一对花盘安装在所述主轴的左右两端上,所述主磨辊和副磨辊通过轴承呈行星状安装在所述的一对花盘的圆周上;所述主磨辊右侧轴端均装有小齿轮,该组小齿轮均与一外齿轮啮合;所述副磨辊左侧轴端均装有小齿轮,该组小齿轮均与一内齿轮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将锡林上的主、副磨辊以1∶1或2∶1的方式间隔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增加一个能够转动的刷毛辊,它经二只小导辊的作用与磨绒后的织物接触,对其表面进行刷毛整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织物磨绒机后,当织物进入锡林时,因主轴带动锡林产生公转,主磨辊和副磨辊分别经传动产生自转,包覆在主磨辊和副磨辊表面的砂纸(或砂布)就会与织物表面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织物表面产生起绒效果,副磨辊具有反向磨毛作用,并起到调节织物张力的作用,在磨毛过程中,由于织物与磨辊的接触面积较小,但接触次数却大大增多,主磨辊与织物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对速度,因而提高了磨绒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磨绒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电动机1通过齿轮16带动主轴14,从而带动整个锡林17转动(公转);电动机4经链轮2带动外齿轮15,外齿轮15再经小齿轮3带动主磨辊5,使之产生自转;电动机6经链轮7带动内齿轮9,内齿轮9再经小齿轮10带动副磨辊13,使之产生自转。
当锡林17产生公转,主磨辊5和副磨辊13分别产生自转时,需磨绒的织物23经前导布辊22包覆在锡林17的主磨辊5和副磨辊13上,包覆在主磨辊5和副磨辊13表面的砂纸(或砂布)就会与织物23表面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织物表面起绒;副磨辊13和锡林17的合成线速度的方向可与主磨辊5和锡林17的合成线速度方向相反,起到调节织物张力和辅助磨毛的作用;通过调节电动机1、4、6的转速,即调整锡林17公转、主磨辊5自转、副磨辊13自转的速度,能产生不同的磨绒风格、效果。经磨绒后的织物经过后导布辊21,再通过小导辊18、19的作用,与刷毛辊20接触,由于刷毛辊20是由电动机带动而旋转的,所以刷毛辊20可以起到清除织物表面毛屑和理顺绒毛倒向的作用。
权利要求1.新型行星式磨绒机,包括锡林、电动机、齿轮、前导布辊、后导布辊,其特征在于锡林[17]包括一根主轴[14]、一对花盘[12]、一组主磨辊[5]和一组副磨辊[13],一对花盘[12]安装在主轴[14]的左右两端上,主磨辊[5]和副磨辊[13]通过轴承呈行星状安装在一对花盘[12]的圆周上,主磨辊[5]右侧轴端均装有齿轮[3],齿轮[3]均与一外齿轮[15]啮合,副磨辊[13]左侧轴端均装有齿轮[10],齿轮[10]均与一内齿轮[9]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行星式磨绒机,其特征在于锡林[17]上的主磨辊[5]与副磨辊[13]按1∶1或2∶1的方式间隔安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行星式磨绒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能够转动的刷毛辊[20],刷毛辊[20]经小导辊[18]和[19]的作用与磨绒后的织物保持接触。
专利摘要新型行星式磨绒机,由锡林、导布辊、刷毛辊等组成,其锡林包括一根主轴、一对花盘、一组主磨辊和一组副磨辊,所述主磨辊和副磨辊呈行星状安装在花盘圆周上,主轴带动整只锡林产生公转,主磨辊和副磨辊分别经传动产生自转。本实用新型使磨辊与织物接触面积较小,但接触次数增多,提高了磨毛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可通过调节主轴和主、副磨辊的速度来获得不同的磨绒风格和效果。
文档编号D06C11/00GK2503091SQ01246530
公开日2002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1日
发明者郑绥新, 曹如玉 申请人:海宁纺织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