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换梭织机的色纬调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42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自动换梭织机的色纬调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自动换梭织机的色纬调换装置的改进。
自动换梭织机主要用于织造白坯布。近年来,一些纺织厂在自动换梭织机上进行了小改小革,使之能织造多色纬纱织物。如广西武鸣染织厂在1515型-75英寸自动多臂织机龙头上加装了一对链轮装置的色纬调换指挥系统,湖北省黄梅县棉纺厂在1511M型自动换梭织机的剌毛辊齿轮上加装的程序调换色纬装置,都实现了织造多色纬纱织物的目的,效果良好。
湖北省黄梅县棉纺厂设计的“自动换梭织机程序调换色纬装置”(原文载《棉纺织技术》84年第8期,作者黄梅县棉纺厂吴奇山)主要由程序钉、程序挖制环、剌毛辊齿轮、滚筒、垫位板、交叉锭、限位板、冲击滚筒等组成。通过程序控制环不停的转动,以程序钉来发出指令带动一系列零件达到换梭的目的,但是该程序调色装置的复位机构及防逆运转机构较复杂,整个装置前后牵扯了33个零件(不包插销、螺钉、螺栓),且成本较高,消耗大,工作稳定性也较差。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缺点,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使机构简化,造价降低,消耗减少,工作稳定性增强,易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弹簧支臂〔1〕、托架〔2〕、交叉锭〔3〕、剌毛辊齿轮〔4〕、启动爪〔5〕、扭簧〔6〕、启动支臂〔7〕、程序钉〔8〕、程序控制环〔9〕、复位杠杆〔14〕、定位弹簧组件〔17〕等组成,启动支臂〔7〕通过销〔30〕与启动爪〔5〕相连结,销〔30〕上套有一扭簧〔6〕,在扭簧〔6〕的作用下使启动爪〔5〕贴于启动支臂〔7〕上。交叉锭〔3〕、定位弹簧组件〔17〕、复位杠杆〔14〕分别装于托架〔2〕上。
在织造过程中,固定在剌毛辊齿轮〔4〕上的程序控制环〔9〕不停地转动,固定在程序控制环〔9〕上的程序钉〔8〕拨动启动爪〔5〕扭转,同时,与启动支臂〔7〕固定在一起的交叉锭〔3〕、弹簧支臂〔1〕也扭转,随着程序钉〔8〕的不断转动,弹簧支臂〔1〕带动定位弹簧组件〔17〕由外侧向内侧转动,定位弹簧组件〔17〕是由定位弹簧〔10〕、弹簧导杆〔11〕、弹簧座〔12〕、组成。当定位弹簧组件〔17〕压过中线以后,套于弹簧导杆〔11〕上的定位弹簧〔10〕的弹力就迫使交叉锭〔3〕快速扭转到与交叉锭钩(属于原自动换梭织机上的部件J28B)相交的位置,当交叉锭钩向机前运动时,它就勾住交叉锭〔3〕的一端迫使交叉锭〔3〕、交叉套筒〔15〕、套筒支持杆〔16〕一起向机前运动,开始进行常规的自动换梭。
在这个色纬调换装置中,程序钉〔8〕是控制工作程序的指令机构,它的位置必须计算准确,其计算公式如下θ= (单色纬纱在径向排列的连续长度)/(剌毛辊园周长(403毫米)) ×360°A=2rsin (θ)/2式中,θ——单色纬纱在径向排列的连续长度在剌毛辊上转过的角度。
A A——弦长(即程序钉间的直线距离)r--程序控制环〔9〕分度圆半径。
故程序钉〔8〕的安装位置需按织造工艺的要求,并按上式计算。在自动换梭织机上,剌毛辊园周长都是403毫米。
在进行常规的自动换梭后,色纬调换装置需复位为下一次换梭作准备。为了简化复位机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托架〔2〕。托架〔2〕由螺栓〔24〕、〔25〕、〔31〕固定于墙板〔13〕上,托架〔2〕上还有三个孔〔18〕、〔19〕、〔20〕,垂直于孔〔20〕的中心线方向开有一矩形槽〔21〕将孔〔20〕截成两段。交叉锭〔3〕套于托架〔2〕的孔〔18〕中,交叉锭〔3〕能在孔〔18〕中转动,弹簧支臂〔1〕套于交叉锭〔3〕上并由止头螺钉〔26〕紧固,使弹簧支臂〔1〕与交叉锭〔3〕能一起转动。定位弹簧组件〔17〕由定位弹簧〔10〕、弹簧座〔11〕、弹簧导杆〔12〕组成。定位弹簧〔10〕套于弹簧导杆〔11〕上,弹簧导杆〔11〕插入弹簧座〔12〕中,定位弹簧组件〔17〕一端的弹簧座〔12〕套于孔〔19〕中,并能在孔〔19〕中转动,另一端的弹簧导杆〔11〕由销〔27〕与弹簧支臂〔1〕相连结,复位杠杆〔14〕嵌入矩形槽〔21〕内并由销〔22〕固定于孔〔20〕中,使复位杠杆〔14〕能以销〔22〕为支点在槽〔21〕内转动。
在复位杠杆〔14〕的一端装有一调节螺栓〔23〕,另一端插入弹簧支臂〔1〕、定位弹簧组件〔17〕与托架〔2〕的空档内,固定复位杠杆〔14〕的孔〔20〕的中心线到调节螺栓〔23〕中心的距离为80mm。
在交叉锭〔3〕的一端由机后向机前运动过程中,交叉锭〔3〕的另一端也以孔〔18〕的中心为支点向机后运动,同时,由止头螺栓〔28〕固定在交叉锭〔3〕的另一端的启动支臂〔7〕也向机后运动,结果带动启动爪〔5〕移动而离开程序钉〔8〕。
换梭完毕,自动换梭织机的弯轴处于前死心位置,此时,固定在大龙上的梭箱底板(K14为自动换梭织机上的部件)已将复位杠杆〔14〕一端的调节螺栓向机前撞击,插入弹簧支臂〔1〕、定位弹簧组件〔10〕与托架〔2〕空档内的复位杠杆〔14〕另一端则将定位弹簧组件〔17〕和弹簧支臂〔1〕拨向返位,恰过中线。在大龙向机后返回的过程中,定位弹簧组件〔17〕复位后,弹簧支臂〔1〕带动交叉锭〔3〕复位,启动爪〔5〕也越过一个程序钉〔8〕复位,此时机构全部复位,等待下一次工作循环。
在织造过程中,剌毛辊齿轮〔4〕是正转的,当出现麻点需要返工拆布时,剌毛辊齿轮〔4〕要反转,从而使得固定于剌毛辊齿轮〔4〕上的程序控制环〔9〕也反转,当程序钉〔8〕碰到启动爪〔5〕的背部时,由于启动爪〔5〕内侧有一斜面,程序钉〔8〕的尖头滑进斜面将启动爪〔5〕顶起,程序钉〔8〕即可通过启动爪〔5〕,然后启动爪〔5〕在扭簧〔6〕的作用下又重新贴紧启动支臂〔7〕,机构不受损害。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如下1、可织多色纬。在自动换梭织机上加装本实用新型织造较复杂的花色品种,色纬不受织机升降梭箱的四色限制,挡车工只需按花型设计规律在梭库依次摆好带有不同颜色纬纱的梭子,就能成功地在自动换梭织机上生产多色的格子布,基本可代替多梭箱织机。
2、成本低廉,消耗低。整个装置的零件重量不足一公斤,制造费用10余元。
3、有利于提高产量。利用该装置进行织造,不需要停车换梭。
4、机构简单、动作敏捷、定位准确、工作较稳定。
5、由于剌毛辊园周长的限制,故工艺设计时须使剌毛辊园周长(403毫米)整倍于配一套色循环长度。因此要求工艺设计人员在配色计算时必须合理安排。
6、本实用新型尤其适应织造大格子,不宜织造单色纬纱在径向排列的连续长度小于0.5厘米的织物。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主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托架〔2〕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图4A-A的剖视图图7为图4B-B的剖视图图8为启动爪〔5〕的主视图图9为图8的左视图图10为图8A-A的剖视图以1511M型织机为例,安装本实用新型,必须先卸掉1511M型织机的探针部分机件(即J9、J14、J24D、J25D、J26D、J27Y、J33B和J00-3),并且把交叉锭(J22B)截短使之超出剌毛辊齿轮端面5毫米为宜,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叉锭〔3〕,然后在剌毛辊齿轮〔4〕上钻孔、攻丝。在图1中可以看出,程序控制环〔9〕由半园头螺钉〔29〕固定于剌毛辊齿轮〔4〕上,程序钉〔8〕固定于程序控制环〔9〕上。
见图2,程序控制环〔9〕与剌毛辊齿轮〔4〕同园心,从图2的方向看剌毛辊齿轮〔4〕顺时针转动为正转。程序钉〔8〕位于程序控制环〔9〕的分度园上,程序控制环〔9〕分度园的直径为210毫米,程序钉〔8〕数量的多少及每颗程序钉〔8〕的间隔由织造工艺给定。例如有一织物配色顺序是这样循环的其纬色在径向排列的长度是红色34.78mm、黄色10mm、白色34.78mm、黄色10mm、绿色34.78mm、黄色10mm。这一织物的循环长度为(34.78+10)×3=134.34,而剌毛辊园周长为403毫米,正好是配色循环长度的3倍。由于在一套色循环中共出现6次换色,故共有3×6=18(颗)程序钉〔8〕分布在程序控制环的分度园上。程序钉〔8〕的间隔为(1)34.78mm纬色长度,r=105mm,θ1= 34.78/403 ×360°=31.07°(2)10mm纬色长度,r=105mm,θ2= 10/403 ×360°=8.93°可见,θ+θ=31.07°+8.93°=40°所以共有18颗程序钉〔8〕,其位置分布在程序控制环〔9〕的分度园(直径210mm)上,交错间隔θ1为31.07°,θ2为8.93°。配色设计人员还可以利用此规律排列多种纬色。
再看图2,启动爪〔5〕由销〔30〕与启动支臂〔7〕连结,在销〔30〕上套有一扭簧〔6〕,在扭矩作用下使启动爪〔5〕紧贴于启动支臂〔7〕上。
在图3中,图的上方为机前方向,图的下方为机后方向。启动支臂〔7〕套于交叉锭〔3〕的一端并由止头螺钉〔28〕紧固,使启动支臂〔7〕能与交叉锭〔3〕一同转动。交叉锭套筒〔15〕套于交叉锭〔3〕的另一端,并插入套筒支持杆〔16〕中,交叉锭套筒〔15〕和套筒支持杆〔16〕均是1511M型织机上的零件(J13A和J21C)。墙板〔13〕也是织机上的一部份(P2Y),安装本实用新型时还需在墙板〔13〕的适当位置钻孔、攻丝,由螺栓〔24〕、〔25〕、〔31〕将托架〔2〕固定在墙板〔13〕上。
从图4、图5、图6、图7中可以看出,在托架〔2〕上还有三个孔〔18〕、〔19〕、〔20〕,孔〔18〕与孔〔19〕的中心线相互平行处于水平位置,中心距为92毫米,孔〔20〕的中心线与孔〔18〕的中心线成60°角。垂直于孔〔20〕的中心线方向开有一矩形槽〔21〕宽2毫米,将孔〔20〕截成两段。从孔〔20〕的中心线与矩形槽〔21〕中心线的交点到孔〔18〕中心线的距离为48毫米,到孔〔18〕、〔19〕左侧端面连线距离为37毫米。再结合图1看,交叉锭〔3〕套于孔〔18〕中,使交叉锭〔3〕呈水平状态,交叉锭〔3〕能在孔〔18〕中转动,弹簧支臂〔1〕套于交叉锭〔3〕上并由止头螺钉〔26〕紧固,使之能与交叉锭〔3〕一起转动。定位弹簧组件〔17〕由定位弹簧〔10〕弹簧导杆〔11〕、弹簧座〔12〕组成,定位弹簧〔10〕套于弹簧导杆〔11〕的下部还有一开口销〔32〕,以防定位弹簧组件〔17〕来回拨动时弹簧导杆〔11〕从弹簧座〔12〕中脱出,同时也可限制定位弹簧组件〔17〕摆动的角度。定位弹簧组件〔17〕一端的弹簧座〔12〕套于托架〔2〕的孔〔19〕中,并能在孔〔19〕中转动,另一端的弹簧导杆〔11〕由销〔27〕与弹簧支臂〔1〕相连结,复位杠杆〔14〕嵌入矩形槽〔21〕内并由销〔22〕固定于孔〔20〕中,使复位杠杆〔14〕能以销〔22〕为支点在矩形槽〔21〕内转动。在复位杠杆〔14〕的一端装有一调节螺栓〔23〕,另一端插入弹簧支臂〔1〕、定位弹簧组件〔17〕与托架〔2〕的空档内,为使机构灵敏,插入空档内的复位杠杆〔14〕一端最好与连结弹簧导杆〔11〕和弹簧支臂〔1〕的销〔27〕相水平。固定复位杠杆〔14〕的孔〔20〕的中心线到调节螺栓〔23〕中心距离为80毫米。
从图8、图9、图10中可以看出,启动爪〔5〕的内侧有一倾斜面,倾斜角为45°。
权利要求
1.一种色纬调换装置,有弹簧支臂[1]、交叉锭[3]、刺毛辊齿轮[4]、扭簧[6]、启动支臂[7]、程序钉[8]、程序控制环[9]、定位弹簧组件[17],其特征在于启动支臂[7]通过销[11]还与启动爪[5]相连结,交叉锭[3]、定位弹簧组件[17]、复位杠杆[14]分别装在托架[2]上,托架[2]在墙板[13]上。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色纬调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启动爪〔5〕的内侧有一倾斜面。
3.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色纬调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托架〔2〕由螺栓〔24〕、〔25〕、〔31〕固定于墙板〔13〕上,在托架〔2〕上还有三个孔〔18〕、〔19〕、〔20〕,垂直于孔〔20〕的中心线方向开有一将孔〔20〕截面成两段的矩形槽〔21〕。
4.按权利要求
3所述的色纬调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交叉锭〔3〕套于托架〔2〕上的孔〔18〕中,定位弹簧组件〔17〕由套于弹簧导杆〔11〕上的定位弹簧〔10〕、插有弹簧导杆〔11〕的弹簧座〔12〕组成;弹簧座〔12〕套于孔〔19〕中,复位杠杆〔14〕嵌入矩形槽〔21〕内并由销〔22〕固定孔〔20〕中,复位杠杆〔14〕以销〔22〕为支点在矩形槽〔21〕内转动。
5.按权利要求
3所述的色纬调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复位杠杆〔14〕的一端装有一调节螺栓〔23〕,另一端插入弹簧支臂〔1〕、定位弹簧组件〔17〕与托架〔2〕的空挡内,固定复位杠杆〔14〕的孔〔20〕的中心线到调节螺栓〔23〕中心的距离为80mm。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自动换梭织机的色纬调换装置的改进。主要由弹簧支臂、托架、交叉锭、刺毛辊齿轮、程序钉、启动爪、复位杠杆等组成,换色程序指令机构安装于刺毛辊齿轮上,复位机构安装于墙板上。本实用新型机构简单、消耗低、成本低,制造费约10余元,尤适于织造大格子,不宜织造单色纬纱在径向排列的长度小于0.5厘米的织物。
文档编号D03D45/34GK87206381SQ87206381
公开日1987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1987年4月12日
发明者吴奇山 申请人:湖北省黄梅县棉纺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