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1515织机改造为曲柄、齿条仿动的挠性剑杆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80阅读:9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1511、1515织机改造为曲柄、齿条仿动的挠性剑杆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现有的1511、1515有梭织机改造为挠性剑杆织机,特别是用曲柄、齿条传动的适合多种门幅的挠性剑杆织机。
目前,国内纺织厂还大量使用有梭织机,1511、1515使用的更为普遍。有梭织机生产率低、噪声大、机物料消耗多、品种适应性差。基于此,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在大力研制无梭织机,有梭织机已基本上停止生产。所以无梭取代有梭已成为一种趋势。我国现有有梭织机70万台以上,因此,对有梭织机进行改造则是一项投资少、收益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江苏吴江二纺机在1515-75″基础上设计了一台挠性剑杆织机,剑头传动的辅助连杆机构在引剑侧和接剑侧都为四连杆机构,调节这二个四连杆机构中的曲柄初始位置可使剑头交接状况有所改善,但其不足之处是原机改动部分较多,筘座及相当部分的转动惯量较大,加上采用短牵手,机架受力和振动都较大。
意大利Nuove Pignone公司生产的TP500挠性剑杆织机,剑头的运动是由筘座的摆动和一套辅助的六连杆机构(或四连杆机构)的动作合成的,通过安装在筘座上的一套齿轮等构件,最后将运动传到剑头。该机的剑头的运动曲线形状较理想。由于该机采用短牵手打纬,那么用这种机构改造现有1511、1515系列织机原有的筘座脚等就不能延用,而且机构复杂、造价昂贵,不符合老机改造的原则。
在1986年上海国际纺织机构展览会上,意大利CINCLA公司展出的一种由RVEFT-C型有梭织机改造的CTR挠性剑杆织机,图[1]为该机引剑原理图。图[1]中的O1O2是固定在机架上的支点,上面装有齿轮(1)、(5)。P1、P2、P3是另外三个装在筘座(7)上的支点。图[1]中的齿形带(2)将(1)、(3)、(4)、(5)、(6)等齿轮连在一起,K1、K2两点将齿形带(2)的两段固定在墙板上。随着筘座(7)的摆动,P1、P2、P3一起跟着摆动,带动齿形带(2)作相应位移。通过轮(6)的转角将运动传递出来,最后使剑头作往复运动。轮(3)、(4)主要起增大轮(6)包角的作用。以此改造筘幅为170厘米的挠性剑杆织机,车速可达270转/分。但是,该机构在筘座摆动时齿形带是在高速、强摩擦状态下进行工作,这就对材料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齿形带寿命约为三个月,目前国内尚无这种齿形带生产,若以此机构改造有梭织机则齿形带的生产是个问题。同时,这一设计对较宽的筘幅需增加织机的横向尺寸,而且运转久了齿形带伸长将影响剑头的正常交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1511、1515织机改造为曲柄、齿条传动的挠性剑杆织机,同时,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适应有梭织机系列化改造的挠性剑杆织机,其剑头动程方程为S=11.6×RS+125(毫米)式中RS为公称筘幅 (英寸)小齿轮齿数Z由下式决定Z=1.9×104/S (计算值四舍五入)式中S为剑头动程 (毫米)本实用新型中小曲柄的偏心e值根据不同的筘幅决定当 公称筘幅 RS=56英寸~75英寸时,
e=19毫米~23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曲柄、齿条传动的挠性剑杆织机,保留了原机部件,其剑头的运动实际上是筘座的摆动和齿条运动的合成,这样,使剑头运动在它离开梭口后,在布边外有一较长的近似停顿时间。由于用曲柄、齿条这种刚性传动,其使用寿命较之齿形带长,变易损件为耐用件,同时它也克服了齿形带在运转一段时间后造成伸长而影响剑头的正常交接。设置偏心后,可使剑头开始进入梭口的时间推迟一点,而开始离开梭口的时间提早一点,这样可以适当减小经纱对剑头的挤压。特别是在设置偏心后可在织同样布幅的条件下不增大织机的横向尺寸,这样可保持原车间排列不变。
本实用新型的实例结合图[2]作详细说明。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剑原理图。
用本实用新型的曲柄、齿条传动的挠性剑杆织机来改造1511、1515织机仍采用原机的四连杆打纬,仅将摇轴中心位置(D)朝机后移动100毫米~200毫米,这样开口、卷取、送经等机构都可基本不变。图[2]中由曲柄(3)带动四连杆打纬机构ABCD,其中BC杆(4)为牵手。小齿轮(8)中心E固定在筘座脚(5)上,齿轮(2)、(1)以12的传动比传动小曲柄(6),小曲柄(6)带动齿条(7)作往复摆动。齿条(7)与小齿轮(8)的啮合使小齿轮(8)作相对筘座脚(5)的转动。再经齿轮(9)、(10)放大后带动剑轮(11)使剑头(12)作往复直线运动。从齿条到剑带之间动程的放大倍数约为8.5倍。
由剑头动程公式S和小齿轮齿数公式Z以1515织机为例对公称筘幅为56英寸~75英寸时其实施改造的系列化参数列表如下公称筘幅(英寸) 75″ 67″ 63″ 56″
小齿轮齿数 19 21 22 25偏心e(毫米) 22 22 20 20实际最大穿筘幅(毫米) 1750 1550 1450 1270剑头动程(毫米) 998 903 862 758进梭口时间角(度) 60° 67° 63° 65°出梭口时间角(度) 293° 288° 291° 290°选用上述参数改造后的剑杆织机,共横向尺寸同原来的有梭织机一样宽,其车速较之原机提高近30%。
权利要求
1.一种将1511、1515有梭织机改造为由剑带引纬,四连杆打纬、开口、送经、卷取等机构组成的挠性剑杆给机,其特征是(a)将原机摇轴中心向机后移动100~200毫米。(b)传剑机构是由曲柄、齿条和小齿轮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挠性剑杆织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比主轴速度高一倍的曲柄偏心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曲柄偏心机构,其特征在于曲柄偏心e值为当RS=56″、63″、67″、75″时(为公称筘幅英寸数)e=19~23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挠性剑杆织机,其特征在于与齿条啮合的小齿轮齿数Z的公式为Z=1.9×104(计算值四舍五入)S=11.6×RS+125(毫米)式中RS=56″、63″、67″、75″(为公称筘幅英寸数)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将现有1511、1515有梭织机改造为挠性剑杆织机。其特点是用曲柄、齿条传动的适合多种门幅的挠性剑杆织机。采用曲柄、齿条传动可基本上保留除引纬外的原机部件,其横向尺寸与原机一样宽。由于曲柄、齿条刚性传动,从齿条到剑带之间动程大比值小,动态时过冲量小,传动机构简单,重量轻,剑头交接可靠,而且价廉、寿命长。
文档编号D03D1/00GK87207495SQ87207495
公开日1988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1987年9月15日
发明者陈明, 夏金国, 孙国恩, 陈文 申请人:中国纺织大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