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626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具体指聚丙烯纤维(Polypropylene Filement)所纺成纱线的抗菌结构制备方法;于纱线假捻处理机构上,设置槽底部位表面可供抗菌剂积留、涂布的一或数道凹槽辊(Roller),使绕经槽底部位行进的纱线,在每一牵伸、揉捻的辊纺位内,均因充分牵伸、滚转、辗压,而直接且均匀的沾染、吸收呈液态的抗菌剂;而在接着的牵伸、干燥过程中,产生纤维表面牢固键结(Bonding)的抗菌结构。
背景技术
由纱线织成的织物,在提供日常生活中擦拭、穿着或套垫等贴身用途的项目时,因有微生物沾附其上的可能,而有造成对使用者的呼吸道、皮肤或其它疾病的感染顾虑,故在近期的纺织科学发展,即针对排除传统使用前、后,将织物进行消毒的被动式处理模式,而在织物的组成上,直接处理成为具有抑菌、抗菌结构的主动性、前处理式的抗菌处理。
而常见的织物处理,主要是将抗菌剂渗入织物里层,使之产生组织键结(Bonding)后(如请配合参阅图1),于织物(或纱线)表面形成细微刺状的防护层;藉此,利用物理机械刺穿(Mechanically Stabbing)原理,即可由该防护层密布的刺针,将靠近的微生物予以刺穿,而达到破坏其组织,令其凋亡,而自织物表面剥落的抗菌、抑菌目的。而传统的抗菌剂处理,主要是类似纺织工程上的染色处理一般。其大致上有区分纱线(织前)或织物(织后)的浸着抗菌剂或喷着抗菌剂等分段加工方式。其程序的难点,在于该一抗菌剂处理,与纺纱或织造流程是完全区隔的另增作业。业者需在处理流程中,另外增加诸多的纱线(或织物)搬运、浸着(或喷着)处理、干燥等往返操作,延长了工时,而在处理场所设备与空间上,更是增加很多,如此造成抗菌处理的成本上明显增加,进而相对反应在纱线、织物的造价成本上,让消费者无端的增加负担;此点,完全是制造流程加倍所造成的障碍,即是导致此类商品无法普及,无法令多数人受惠。
再者,抗菌剂以表面喷着方式处理,虽有用料较省的优点,但因经常发生键结牢度不佳及不均匀的情形,导致其抗菌效果不明显或不持久的缺陷,已较少为业者所运用。而浸着抗菌剂的处理方式,则因抗菌剂浸泡的处理,会使织物(或纱线)的内层,亦均同时吸含有抗菌剂成分(如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如此导致抗菌剂用料明显增加、干燥流程延长等成本负担外,主要在于织物的抗菌剂织物重量增加及抗菌剂键结后的僵硬质感等,均让其织物在的适用性降低,实不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特别是聚丙烯纤维纺成纱线后的假捻处理机构上,设置有槽底部位表面可提供抗菌剂积留、涂布的一或数道凹槽辊,使绕经槽底部位行进的纱线,在每一牵伸、揉捻的辊纺位内,均因充分牵伸、滚转、辗压,而直接且均匀的沾染、吸收该呈液态的抗菌剂,而在接着的牵伸、干燥过程中,抗菌剂于纱线表面产生牢固键结,而形成纤维表面具有物理机械刺穿的纱线抗菌结构;藉此使抗菌处理的流程,并合于假捻处理的流程中同步完成,而免除另外独立抗菌处理机组的构置、维修,或机组空间的占据等庞大负担,达到使具有抗菌效果的纱线附加价值提升的绝佳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其中,聚丙烯纤维经过纺纱、假捻及同步完成本发明的抗菌处理后,即可提供为进行织造的纱线原料;因聚丙烯纤维表面无毛细孔的纤维特性,仅由纱线的绞捻过程,形成纱线表面沾染、吸收抗菌剂,并完成键结的抗菌结构,如此,可令抗菌剂的用量降低,相对降低纱线或其后段织成物的成本及重量,使之更较传统浸着处理方式的织物,具有更佳的经济性与轻量化、柔软化的绝佳质感。
所述抗菌剂是季銨盐,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氯化銨。


图1是现有技术织物抗菌结构的作用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流程说明图;图3是本发明凹槽辊的剖面放大说明图之一;图3A是图3的侧面参考图;图4是本发明凹槽辊的剖面放大说明图之二;图4A是图4的侧面参考图;图5是本发明制成物抗菌结构的作用示意图;图5A是本发明制成织物的外观示意图。
组件图号假捻机1;驱动辊11;成型辊12;凹槽辊2;槽底部位21;进料口22;贯穿孔221;导纱轮3;织物(或纱线)S;抗菌剂G;防护层G1;纱线R;捻纱R1;抗菌捻纱R2;抗菌织物R3;抗菌剂P;防护层P1;微生物K。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制备流程。
首先,请参阅图2及图3A、图3B所示本发明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主要以具有表面无毛细孔特性的聚丙烯纤维(PolypropyleneFilement)为原料;其制备的方法是于聚丙烯纤维纺成纱线R后,将纱线R喂向假捻机1进行纱线捻度加工的假捻处理;而在经由驱动辊(Drive Roller)11与成型辊(PackageRoller)12的夹捻及捻度成型后的捻纱R1,接着喂向一或数道凹槽辊(Grooved Roller)2,并使绕过凹槽辊2后的捻纱R1,经由后续一或数道的导纱轮3的牵伸,完成加工后的抗菌捻纱R2供出;其中,凹槽辊2的槽底部位21(请增加配合参阅图3及图3-A所示),可提供抗菌剂P积留,使绕经槽底部位21行进的捻纱R1,因充分牵伸、滚转,并有纱线张力辗压的作用配用,而使捻纱R1表面直接且均匀的沾染、吸收该呈液态的抗菌剂P。该抗菌剂P运用连续喂给方式,使其配合凹槽辊2的回转,而于槽底部位21的表面进行均匀的涂布。
而在接着的一或数道导纱轮3的牵伸、干燥过程中,令抗菌剂P于捻纱R1表面产生牢固键结(Bonding),而形成具有表面细微刺状防护层P1分布的纱线抗菌结构(请参阅图5所示),使运用此纱线织成的织物R3表面(请参阅图5A所示),可利用物理机械刺穿(MechanicallyStabbing)原理,由该抗菌捻纱R2表面分布的防护层P1密布的刺针,将靠近的微生物K予以刺穿,而破坏其组织、令其凋亡,而自织物表面剥落(如图5所示意);藉此达到抗菌、抑菌的积极目的。
其中,如前段及图3、图3A所显示于凹槽辊2槽底部位21表面形成均匀涂布的抗菌剂P,可运用连续喂给方式,由槽底部位21上方喂下液态的抗菌剂P,使其配合凹槽辊2的回转,而于槽底部位21表面连续完成全面涂布。
或如图4、图4A所显示由凹槽辊2的轴心处开设进料口22;并于进料口22的周面开设向外的贯穿孔221,使由进料口22喂入液态的抗菌剂P,可通过该贯穿孔221,而配合凹槽辊2的回转,向外流至槽底部位21的表面,形成连续与全面的涂布。
综上所陈,本发明针对抗菌纱制备方法的改善,确具工艺简便性与经济效益,并有改善纱线及其织成物柔软度、轻量化的积极意义,而对纺织产业有绝佳的助益。
权利要求
1.一种抗菌纱的制备方法,主要以具有表面无毛细孔特性的聚丙烯纤维为原料,其制备方法是于聚丙烯纤维纺成纱线后,将纱线喂向假捻机进行纱线捻度加工的假捻处理;经由驱动辊与成型辊的夹捻及捻度成型后的捻纱,接着喂向一或数道凹槽辊,并使绕过凹槽辊后的捻纱,经由后续一或数道的导纱轮的牵伸,使完成加工后的抗菌捻纱供出;其中,凹槽辊的槽底部位可使抗菌剂积留,使绕经槽底部位行进的捻纱,因充分牵伸、滚转,并有纱线张力辗压的作用配用,而使捻纱表面直接且均匀的沾染、吸收该呈液态的抗菌剂;而在接着的一或数道导纱轮的牵伸、干燥过程中,令抗菌剂于捻纱表面产生牢固键结,而形成具有表面细微刺状防护层分布的纱线抗菌结构;藉此,使运用此纱线织成的织物表面,可利用物理机械刺穿原理,将靠近的微生物予以刺穿、破坏,达到抗菌、抑菌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其中,在凹槽辊槽底部位表面均匀涂布的抗菌剂,可运用连续喂给方式,由槽底部位的上方喂下液态的抗菌剂,使其配合凹槽辊的回转,而于槽底部位表面连续完成全面涂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其中,在凹槽辊槽底部位表面均匀涂布的抗菌剂,可由凹槽辊的轴心处开设进料口,并于进料口的周面开设向外的贯穿孔,由进料口喂入该抗菌剂,并可通过该贯穿孔,配合凹槽辊的回转,向外流至槽底部位的表面,形成连续与全面的涂布。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的制备方法所制成的抗菌纱产品以及其织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主要是以聚丙烯纤维(Polypropylene Filement)为原料;其制备抗菌结构的方法,是于聚丙烯纤维纺成纱线后的假捻处理机构上,设置槽底部位可提供抗菌剂表面积留、涂布的一或数道凹槽辊(Roller),使绕经槽底部位行进的纱线,在每一牵伸、揉捻的辊(Roller)纺位内,均因充分牵伸、滚转、辗压,而直接均匀的沾染、吸收该呈液态的抗菌剂;并使其在接着的牵伸、干燥过程中,该抗菌剂于纱线表面产生牢固键结(Bonding)而形成纱线抗菌结构。
文档编号D01H13/30GK1624218SQ200310117108
公开日2005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日
发明者黄祖明 申请人:黄祖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