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导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47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孔导纱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纱装置的配件,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多孔导纱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细纱机中通常采用气流集束的方式即用单粗纱喂入牵伸装置进行后续的并线、捻线工序,这样得到的股线易形成较多的毛羽且纱线的强度被大大的降低。由于其工艺原理,常规的粗纱喂入装置均为单孔导纱器,只能引导单根粗纱喂入牵伸区;如中国国家专利号为92232184.1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纱管,该导纱管呈空心圆柱状,其特征在于管的两端有圆凸台。这种设备虽然结构简单,但在细纱机中不能单独使多根纱线同时喂入牵伸装置而实现聚合纺纱;若设置多个导纱管分别将纱线喂入牵伸装置,则其间距不易控制,且安装麻烦;因此通过其加工而成的细纱强度,质量都无法得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聚合纺纱的多孔导纱器。
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多孔导纱器,包括一主体,其特征是所述的主体设有一通孔,通孔内设有至少一块隔板,隔板将通孔分隔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穿纱通道。该设计缩小了导纱时的横动装置,有效控制了粗纱喂入的间距,能方便的在细纱机上根据不同品种的粗纱分别采用2-4根粗纱分叉喂入以实现聚合纺纱;同时因为各根粗纱在牵伸过程中不能相互影响,各根粗纱在喂入相应细纱机牵伸装置前被分开,这样可保证两根纱须条由前罗拉输出后能形成能形成加捻三角区,使单股纱能够加上一定的捻度后在并合,因此细纱机上的每个牵伸装置中都应包含有多个多孔导纱器。
所述的多孔导纱器隔板间距为4-8毫米。间隔板设置一定的间距将通孔分隔成若干可供粗纱导通的穿纱通道,这样可保证根粗纱能以一定间距平行喂入细纱机的牵伸系统内,使纱线经牵伸从前罗拉出来后,仍保持一定间距的两个纤维束,经分别初次加捻后,在结合点上被并和,有效的提高了纱线的强度和质量。
所述的多孔导纱器的穿纱通道呈喇叭形,其进纱口较大,而出纱口较小。该结构使粗纱进入穿纱通道后,因出纱口大小限制而首先被逐渐细化,为后序的加工作先期准备。
所述的多孔导纱器的主体下部设有用于定位的固定板,板上开有连接孔。通过固定板与牵伸装置的连接,将多孔导纱器的主体定位,保证并纱,捻纱等工艺的执行效果。如在后罗拉及皮辊、中罗拉及上销前设置多孔导纱器,所得到的纱线能大幅度的减少毛羽,同时提高纱线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优点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收缩纱条的宽度,减少飞花和边纤维的散失,避免纱条互相缠绕,能实现多根粗纱以一定的间距同时喂入;运用本实用新型加工而成的纱线其强度得到较大的提高(15%以上),而毛羽却降低40%-60%,能有效的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及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牵伸装置运用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1、主体2、通孔3、隔板4、穿纱通道5、固定板6、多孔导纱器7、后罗拉及皮辊8、中罗拉及上销9、前罗拉及皮辊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主体1,主体1有一通孔2,通孔内设有三块隔板3,将通孔2分隔成四个穿纱通道4,主体1下部连接有用于定位的固定板5。如图4所示,聚合纺纱时,多孔导纱器6与牵伸装置配合使用,两根粗纱从粗纱架上慢慢退绕下来,通过多孔导纱器的两个穿纱通道平行喂入牵伸装置,经牵伸装置中后罗拉及皮辊7牵伸,在分别进入第二个多孔导纱器6的穿纱通道4,经中罗拉及上销8,再经前罗拉及皮辊9输出牵伸装置结合点合并,然后进入导纱钩,加捻成纱卷绕到紧套在锭子上的纱管上。在不同部位安装多孔导纱器,保证两根粗纱在牵伸过程中相互不影响1)在喂入牵伸装置前分开、2)前罗拉输出后能形成加捻三角区,使单股纱能够加上一定的捻度后再合并。实际使用时,根据纺纱的不同要求分别采用2根或4根粗纱喂入穿纱通道,以实现聚合纺纱,采用4根粗纱喂入,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及纱线的各项性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多孔导纱器的隔板与主体为一体式结构,加工过程中直接将导纱器通孔做成多孔喇叭形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多孔导纱器,包括一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设有一通孔(2),通孔内设有至少一块隔板(3),隔板将通孔分隔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穿纱通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间距为4-8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纱通道(4)呈喇叭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下部设有用于定位的固定板(5),板上开有连接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孔导纱器,通过对其在细纱机上的使用,能有效改善所纺细纱毛羽多、强度弱等缺陷;其结构包括一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设有一通孔,通孔内设有至少一块隔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实现多根粗纱以一定的间距同时喂入;在细纱机上运用本实用新型加工而成的纱线其强度得到较大的提高(15%以上),而毛羽却降低40%-60%,能有效的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及质量。
文档编号D01H1/18GK2649607SQ200320108010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1日
发明者吕亚魁 申请人:新昌县新亚纺织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