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60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烘干机后机壳,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采用厚度较薄的材料制造后机壳以降低生产成本情况下能够防止烘干操作时后机壳出现抖动及弯曲现象的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烘干机是一种当滚筒内放入的洗涤物洗涤结束后用通入热空气的方法将湿衣物进行烘干的家用电器。图1为已有技术的烘干机纵向结构剖视图。图2为已有技术的烘干机后机壳平面结构图。如图1所示,这种已有技术的烘干机外壳10由前机壳11及后机壳12组成。烘干机的内部设有能够烘干衣物的滚筒30。滚筒30可在与驱动电机40相连接的皮带42带动下进行转动。由加热器80加热的空气经吸入管道90后通过空气吸入口91从滚筒30的后侧流入其内部,流入滚筒30内部的空气再由送风机50通过排出管道71排出以使空气循环。由于后机壳12上需要设置能够容纳吸入管道90的空间,因此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中心部位突出形成有中心部12`。最近,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这种结构的烘干机后机壳12已考虑用厚度较薄的材料制造。但在这种情况下,烘干机驱动时,即滚筒30转动时会将产生的振动传到后机壳12,使后机壳12上出现的抖动比厚材质的机壳更为严重,而且当抖动现象加重时,后机壳12的某些部位甚至会出现弯曲现象。另外,后机壳弯曲严重时还会使后机壳的组装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采用较薄的材料制造后机壳,也能够解除由滚筒的振动而引起的后机壳抖动及弯曲现象的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形成在其上设有通过冲压成型加工而向烘干机的外部方向突出,从而形成可容纳吸入管道的中心部的烘干机后机壳上,所述的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是在后机壳的中心部上或者中心部的外侧区域形成多个具有补强作用的加强梗。
所述的加强梗是向烘干机的内侧或者外侧方向突出形成。
所述的中心部上形成有可使空气流入烘干机内部的多个开口,加强梗是沿着中心部上没有形成开口的部位及中心部的边缘形成。
所述的后机壳上中心部以外的加强梗是沿着后机壳的上边缘及下边缘形成。
沿着后机壳或者中心部的边缘形成的加强梗还包括从各自的末端或某一部分沿垂直方向或倾斜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加强梗。
所述的后机壳的厚度为0.5~0.7mm。
本发明提供的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不仅能够使用较薄的材料来制造后机壳,而且可以防止由滚筒的振动而引起的后机壳抖动及弯曲现象。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提供的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进行说明。与已有技术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符号。
图1为已有技术的烘干机纵向结构剖视图。
图2为已有技术的烘干机后机壳平面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烘干机后机壳平面结构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标号1,2,3,4.....加强梗 12`.....中心部12.....后机壳 20.....开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是在后机壳12中心部位突出形成的中心部12`上或中心部12`的外侧区域设置多个具有补强作用的加强梗1,2,3,4。其中,中心部12`是通过冲压成型加工而制成,其向烘干机的外部方向突出,从而形成能够容纳可向滚筒30内部吹入热空气的吸入管道90的空间。后机壳12上形成的加强梗是沿着后机壳12的边缘分上、下部而形成。在后机壳12上部形成的加强梗1是沿着烘干机后机壳12的上边缘形成,而在后机壳12下部形成的加强梗2,3则分为左、右两侧而形成。加强梗1还包括从与其左端相隔一定距离的部位开始向左斜下方延伸而形成的加强梗1a。在后机壳12下部左侧形成的加强梗2还包括从其左端垂直向上延伸而形成的加强梗2b和从其右端向右斜上方延伸而形成的加强梗2a。而在后机壳12下部右侧形成的加强梗3还包括分别从其右端向上垂直延伸和向左斜上方延伸而形成的加强梗3a,3b。同时,中心部12`上也形成有加强梗4,其沿着中心部12`的上边缘形成,而且其还包括在与开口20左右相对应的部位上形成,与其相垂直且具有矩形结构的加强梗4a。为使后机壳12的结构更加稳定,以中心部12`上形成的加强梗4,4a向烘干机的内侧凹进,而中心部12`以外区域形成的加强梗1,1a,2,2a,2b,3,3a,3b向烘干机外侧突出为最佳。通常,普通烘干机后机壳的厚度为0.8mm,但是最近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使用0.5~0.7mm厚度的材料来制作后机壳12,当在后机壳12上形成上述加强梗时,即使后机壳12的厚度较薄,也能够防止由于滚筒30的振动而引起的抖动及弯曲现象。即,这种补强结构既能防止后机壳12出现抖动及弯曲现象,而且还能够采用较薄厚度的材料来制作后机壳12,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形成在其上设有通过冲压成型加工而向烘干机的外部方向突出,从而形成可容纳吸入管道(90)的中心部(12`)的烘干机后机壳(1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是在后机壳(12)的中心部(12`)上或者中心部(12`)的外侧区域形成多个具有补强作用的加强梗(1,2,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梗(1,2,3,4)是向烘干机的内侧或者外侧方向突出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部(12`)上形成有可使空气流入烘干机内部的多个开口(20),加强梗(4)是沿着中心部(12`)上没有形成开口(20)的部位及中心部(12`)的边缘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机壳(12)上中心部(12`)以外的加强梗(1,2,3)是沿着后机壳(12)的上边缘及下边缘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后机壳(12)或者中心部(12`)的边缘形成的加强梗(1,2,3,4)还包括从各自的末端或某一部分沿垂直方向或倾斜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加强梗(1a,2a,2b,3a,3b,4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机壳(12)的厚度为0.5~0.7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该补强结构形成在其上设有通过冲压成型加工而向烘干机的外部方向突出,从而形成可容纳吸入管道的中心部的烘干机后机壳上,所述的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是在后机壳的中心部上或者中心部的外侧区域形成多个具有补强作用的加强梗。本发明提供的烘干机后机壳的补强结构不仅能够使用较薄的材料来制造后机壳,而且可以防止由滚筒的振动而引起的后机壳抖动及弯曲现象。
文档编号D06F58/04GK1724783SQ20041002005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9日
发明者黄圣纪, 韩一铎, 安廷基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