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免处理胶辊的配方和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005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静电免处理胶辊的配方和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用抗静电免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抗静电免处理胶辊的配方和加工工艺,应用于纺织机械。
背景技术
胶辊是纺纱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牵伸部件,在牵伸装置中,纤维束在胶辊和罗拉之间进行牵伸运行,其质量的好坏及使用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成纱条干、纱疵、强力、断头率、及回花率,所以要求胶辊表面对纤维束有足够的握持力,纺纱机通过纺纱胶辊多次对纤维进行黏附牵伸,进行加捻成纱,纺纱胶辊对纱的质量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纺纱胶辊在纺纱过程中,由于产生静电作用,黏附作用、机械力和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纤维的吸附,进而缠绕在胶辊的表面,造成线断头,以致影响纺纱质量。已有的纺纱胶辊生产工艺,采用常规设备和生产工艺,所使用的原料包括90~110份的丁腈橡胶,2~6份硫黄,1~4份促进剂DM,10~15份氧化锌,3~6份偶联剂,1.0~4.8份防老剂,10~60份白炭黑,5~25份钛白粉,1~10份静电剂,5~20份的辅助粉料。但胶辊交联密度较低,抗静电性能差,使用时会发生缠绕现象。已有技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02112811.1的《抗挠表面不处理纺纱胶辊的生产配方》,其主要成分为羟基丁晴橡胶,抗静电增塑剂、活性剂、交联剂、填充和多元防护剂。通过以上主要成分的变化,使制作的纺纱胶辊经精磨后,可直接上机纺纱,无需任何表面处理,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可有效提高成纱质量。但其耐磨性能差,易变形,尤其在高温湿度环境下,其抗静电效果明显降低,影响纺纱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可生产耐磨,强度高,经久耐用胶辊的抗静电免处理胶辊的配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抗静电免处理胶辊的配方,包括有一定比例的硫黄、氧化锌,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所使用的原料中还包含有羧基丁腈橡胶,高分子材料改性剂,抗静电填充剂,抗静电补强剂,促进剂DM/CZ/TMTM,醚类/酯类抗静电增塑剂。按抗静电免处理胶辊配方加工胶辊的工艺,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选取羧基丁腈橡胶和高分子材料改性剂,经塑炼、过滤、机械化学改性、混炼、过滤、加细料、压出并经铝管处理、成型、硫化、切割、倒角、磨砺、检验;所述的机械化学改性为采用开炼机进行机械力化学处理并用的两种高分子材料,达到对产品性能的改性;所述的硫化采用方式可为模压或注射或经硫化罐硫化。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羧基丁腈橡胶中甲基丙烯酸含量占1%~8%,上述的羧基丁腈橡胶作为基数90~100份,高分子材料改性剂0~10份,抗静电填充剂20~50份,抗静电补强剂10~60份,促进剂DM/CZ/TMTM0.3~3份,醚类/酯类抗静电增塑剂5~40份,硫黄1~10份,氧化锌5~10份。
上述的羧基丁腈橡胶分子结构式为 (丙烯腈) (丁二烯) (丙烯酸)上述的羧基丁腈橡胶中丙烯腈含量为31%~40%,生胶门尼粘度ML1+4100℃为35%~1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高分子羧基丁腈橡胶及其改性剂通过合理严密的配方组合,能够改进普通丁腈橡胶耐臭氧性和抗静电性较差的不足;通过采用该主体材料能大幅度改进普通丁腈橡胶的静、动态抗臭氧性能,提高产品的导电性能,其抗臭氧性能和导电性能提高一倍以上,从而大大改进了纺纱胶辊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命。并具有极高的耐磨性,在纺纱过程中,胶辊表面粗糙度变化极小,从而持久稳定纺纱品质;高耐磨是胶辊长寿的保证,可以有效保证使用周期和使用寿命,减少制作成本和纺纱成本开支。同时遵循“电荷扩散”理论,使得胶辊纺纱性能独立,免处理使得加工简单化,减少工时和环境污染,节约开支;不缠花保证正常纺纱,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羧基丁腈橡胶经与合理比例的硫黄、氧化锌,抗静电填充剂,抗静电补强剂,促进剂DM/CZ/TMTM,醚类/酯类抗静电增塑剂等的不同比例配合,其抗静电效果显著,可直接上车使用,适合纺色纱、纯棉、涤棉、化纤、涤纶、并条、精梳等,可降低成纱条干,提高使用寿命,常规物性和使用寿命与国外同类产品有提高;其抗静电性能,强度,热老化性能,压缩永久变形,弹性,耐磨性能可提高20%以上。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从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工艺流程图。抗静电免处理胶辊的配方,包括有一定比例的硫黄、氧化锌,所使用的原料中还包含有羧基丁腈橡胶,高分子材料改性剂,抗静电填充剂,抗静电补强剂,促进剂DM/CZ/TMTM,醚类/酯类抗静电增塑剂。为优化方案,其中的羧基丁腈橡胶中甲基丙烯酸含量占1%~8%,羧基丁腈橡胶作为基数90~100份,高分子材料改性剂0~10份,抗静电填充剂20~50份,抗静电补强剂10~60份,促进剂DM/CZ/TMTM0.3~3份,醚类/酯类抗静电增塑剂5~40份,硫黄1~10份,氧化锌5~10份。羧基丁腈橡胶分子结构式为 (丙烯腈) (丁二烯) (丙烯酸)羧基丁腈橡胶中丙烯腈含量为31%~40%,生胶门尼粘度ML1+4100℃为35%~115%。
按抗静电免处理胶辊配方加工胶辊的工艺,选取羧基丁腈橡胶和高分子材料改性剂,经塑炼、过滤、机械化学改性、混炼、过滤、加细料、压出并经铝管处理、成型、硫化、切割、倒角、磨砺、检验;所述的机械化学改性为采用开炼机进行机械力化学处理并用的两种高分子材料,达到对产品性能的改性;所述的硫化采用方式可为模压或注射或经硫化罐硫化。采用高分子羧基丁腈橡胶及其改性剂通过合理严密的配方组合,能够改进普通丁腈橡胶耐臭氧性和抗静电性较差的不足;通过采用该主体材料能大幅度改进普通丁腈橡胶的静、动态抗臭氧性能,提高产品的导电性能,其抗臭氧性能和导电性能提高一倍以上,从而大大改进了纺纱胶辊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命。并具有极高的耐磨性,在纺纱过程中,胶辊表面粗糙度变化极小,从而持久稳定纺纱品质;高耐磨是胶辊长寿的保证,可以有效保证使用周期和使用寿命,减少制作成本和纺纱成本开支。同时遵循“电荷扩散”理论,使得胶辊纺纱性能独立,免处理使得加工简单化,减少工时和环境污染,节约开支;不缠花保证正常纺纱,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羧基丁腈橡胶经与合理比例的硫黄、氧化锌,抗静电填充剂,抗静电补强剂,促进剂DM/CZ/TMTM,醚类/酯类抗静电增塑剂等的不同比例配合,其抗静电效果显著,可直接上车使用,适合纺色纱、纯棉、涤棉、化纤、涤纶、并条、精梳等,可降低成纱条干,提高使用寿命,常规物性和使用寿命与国外同类产品有提高;其抗静电性能,强度,热老化性能,压缩永久变形,弹性,耐磨性能可提高20%以上。
没有经过任何表面处理的胶辊其表面保持着原始橡胶特有的涩性,也就是这种涩性较充分地显示出强劲的摩擦力、握持力。由于表面不处理胶辊具有良好的回弹性能,使得橡胶和罗拉之间产生合理的包围弧,有效改善条干均匀度,减少断头。一般胶辊经过涂料处理以后,其表面形成一个极薄的涂膜,形成一个硬度增高的“薄壳圆柱”,这个“薄壳圆柱”因硬度增加,使握持力下降而恶化棉纱质量。而表面不处理胶辊不存在硬度增高的“薄壳圆柱”,动态握持力稳定,增加了表面不处理胶辊与下罗拉沟槽接触的覆盖面,钳口线速稳定性能得到提高,表面不处理胶辊因不存在硬度增高的“薄壳圆柱”,瞬时弹性复圆迅速、有效,并且表面不处理胶辊使用寿命长,弹性性能稳定,有利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皮辊间的工作环境,降低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
1.抗静电免处理胶辊的配方,包括有一定比例的硫黄、氧化锌,其特征是所使用的原料中还包含有羧基丁腈橡胶,高分子材料改性剂,抗静电填充剂,抗静电补强剂,促进剂DM/CZ/TMTM,醚类/酯类抗静电增塑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免处理胶辊的配方,其特征是所述的羧基丁腈橡胶中甲基丙烯酸含量占1%~8%,所述的羧基丁腈橡胶作为基数90~100份,高分子材料改性剂0~10份,抗静电填充剂20~50份,抗静电补强剂10~60份,促进剂DM/CZ/TMTM0.3~3份,醚类/酯类抗静电增塑剂5~40份,硫黄1~10份,氧化锌5~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免处理胶辊的配方,其特征是所述的羧基丁腈橡胶分子结构式为 (丙烯腈) (丁二烯) (丙烯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免处理胶辊的配方,其特征是所述的羧基丁腈橡胶中丙烯腈含量为31%~40%,生胶门尼粘度ML1+4100℃为35%~1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免处理胶辊配方加工胶辊的工艺,其特征是选取羧基丁腈橡胶和高分子材料改性剂,经塑炼、过滤、机械化学改性、混炼、过滤、加细料、压出并经铝管处理、成型、硫化、切割、倒角、磨砺、检验;所述的机械化学改性为采用开炼机进行机械力化学处理并用的两种高分子材料,达到对产品性能的改性;所述的硫化采用方式可为模压或注射或经硫化罐硫化。
全文摘要
抗静电免处理胶辊的配方,包括硫黄、氧化锌,羧基丁腈橡胶,高分子材料改性剂,抗静电填充剂,抗静电补强剂,促进剂DM/CZ/TMTM,醚类/酯类抗静电增塑剂。羧基丁腈橡胶中甲基丙烯酸含量占1%~8%并作为基数90~100份,高分子材料改性剂0~10份,抗静电填充剂20~50份,抗静电补强剂10~60份,促进剂DM/CZ/TMTM0.3~3份,醚类/酯类抗静电增塑剂5~40份,硫黄1~10份,氧化锌5~10份。加工胶辊的工艺为选取羧基丁腈橡胶和高分子材料改性剂,经塑炼、过滤、机械化学改性、混炼、过滤、加细料、压出并经铝管处理、成型、硫化、切割、倒角、磨砺、检验;硫化采用方式可为模压或注射或经硫化罐硫化。
文档编号D01H5/00GK1587307SQ200410053380
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30日
发明者黄顺道, 丁飞霞 申请人:黄顺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