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062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通过在针板下面进行往复运动的可动切刀,在其回运动时将与布料及底线梭芯连接的底线捕捉到挂钩上,与固定切刀一起切断缝线,并且将梭芯侧被切断的底线切断端夹持在可动切刀下面与底线保持体之间,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切线装置中,具有可调节由可动切刀与底线保持体之间夹持底线的夹持力的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作为传统的这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例如,提出了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
专利文献1特开平3-168180(图1)利用图3~图6说明上述背景技术的构成。
1是水平旋梭,在其内部支撑着保持了卷绕着底线2的梭芯3的旋梭4,并与缝纫机的主轴连动、以垂直轴为中心旋转。并且,该水平旋梭1与持有面线5且上下运动的机针6协同动作,利用底线2及面线5形成平缝线迹。
图3所示的送布牙F,其向图3纸面的上下方向摆动并在与压脚(未图示)之间移送布料。
7是可动切刀,其由未图示的众所周知的切线驱动机构,沿图3的实线与双点划线之间、即沿用送布牙F的送布方向进行直线的往复运动。在该可动切刀7上,形成有当向往运动方向前端进行往前运动时将应切断缝线与不切断缝线分开的分线器7a、在进行回运动时捕捉应切断缝线的挂钩7b、刀刃7c。8是固定切刀,其形成了在上述可动切刀7的回运动时与刀刃7c一起切断缝线的刀刃8a。
9是底线保持体,其基部被螺钉11固定在可动切刀导向座10上,在其前端形成有向可动切刀7的下面弯曲且被接触配置的底线保持部9a。
12是用具有弹力的材料形成的按压体,其基部被螺钉14固定在调节体13的上方,并且在其前端形成了与底线保持部9a的下面接触的凸起12a。在上述调节体13上,形成了能插入可动切刀导向座10的水平方向的孔10a中的轴13a和向跟前伸出的端部13b,轴13a被螺钉15固定在可动切刀导向座10的规定的转动位置。
16是调节螺钉,以在螺钉16的外圆周上嵌装具有比按压体12的弹力更强弹力的弹簧17的状态、并以对弹簧17压缩的状态被拧在可动切刀导向座10的螺孔10b中。
此外,上述调节体13端部13b的前端,如图4所示,被配置在调节螺钉16的头部下面与压缩弹簧17上端之间,端部13b的前端上面被弹簧17的弹力压接触在调节螺钉16的头部下面,并将调节体13保持在图4的位置上,按压体9弯曲并以其弹力使前端的凸起12a将底线保持体9前端的底线保持部9a上面压靠在可动切刀7的前端下面上。
在图4中,在针板20上设有具有贯通机针针孔19a的滑板19,并在该针板20的下方配置了切线机构。
此外,在实际的双针缝纫机上,是在图3的送布牙F右方的对称位置上配置了一对由上述的水平旋梭1或可动切刀7、固定切刀8等构成的切线机构。
以下,说明上述图3~图6所示的背景技术的作用。
首先,双针缝纫机,停止在从机针最下点位置稍微上升的众所周知的切线位置。
图3实线所示的可动切刀7,从该状态进行往运动到双点划线的位置,分线器7a将应切断缝线与不切断缝线分开,并利用可动切刀7继续的回运动将应切断的面线及底线2捕捉到挂钩7b上。通过将缝线捕捉到挂钩7b上并继续回运动,并利用可动切刀7的刀刃7c及固定切刀8的刀刃8a切断缝线。
上述的可动切刀7,在将缝线捕捉到挂钩7b上并进行回运动时,图3所示的与梭芯3及布料N连接的靠挂钩7b的梭芯3侧底线2的切断端,如图4所示,由按压体12的弹力而被夹持在可动切刀7的前端下面与底线保持体9的底线保持部9a上面之间。
并且,该被按压夹持的底线2的切断端,在缝纫机开始形成下一次线迹时,利用与面线5的结节、从可动切刀7的前端下面与底线保持体9的底线保持部9a上面之间的按压夹持部引出。
但是,在上述传统结构的切线装置上,在可动切刀下面与底线保持体之间难于正确地调整夹持底线的夹持力。
在可动切刀下面与底线保持体之间,因夹持该切断的梭芯侧的底线切断端的缝线夹持力的强弱,会产生如下问题。
在缝纫机上的以面线与底线做成结节点的平缝线迹,在缝纫机开始下一次缝制时,底线穿过外旋梭尖角捕捉且绕中旋梭周围的面线线环之中,通过在提起面线线环的同时进行送布,当面线与底线的张力平衡合适时,则在布料厚度的中央部形成面线与底线的结节点。
但是,当由如图4所示的被切断的梭芯侧底线2的、被可动切刀7前端下面与底线保持体9的底线保持部9a上面夹持底线2切断端的夹持力弱时,在缝纫机开始下一次缝制、且提起外旋梭尖角捕捉且绕中旋梭周围的面线线环时,其底线切断端容易从夹持部脱出,底线从面线线环被拔出而不能与面线结节,并不能形成缝纫开始的线迹,产生降低缝制成品的商品价值的问题。
与其相反,若梭芯侧底线切断端的夹持力过大,则在缝纫机开始下一次缝制时,底线穿过外旋梭尖角捕捉且绕梭芯周围的面线线环之中,即使在提起面线线环的同时进行送布,底线切断端也不会从夹持部拉出,因此底线的张力过大并且线迹的底线在布料下面呈直线状,也就是所谓的悬挂状态,没有在布料厚度的中央部形成面线与底线的结节点,产生了降低缝制成品的商品价值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下所述,当调节被切断的梭芯侧底线2的、被可动切刀7前端下面与底线保持体9的底线保持部9a上面所夹持的底线2的切断端的夹持力时,则产生以下问题。
即,首先,为了调节用可动切刀7前端下面与底线保持体9的底线保持部9a上面所夹持的底线上午2切断端的夹持力,调节螺钉16、螺钉15等要位于送布牙F的送布方向、即可动切刀7的往复移动方向并且位于针板20或滑板19的下方,所以要将该针板20或滑板19拆下,并避开设在针板下方的狭窄空间内的送布机构或分别设在其两侧的水平旋梭及切线机构等,将手伸入狭窄空间,松开固定调节体3的螺钉15,并解除调节体13对于可动切刀导向座10的固定。
然后,使调节螺钉16前进(图4下降)并以轴13a为中心向逆时针转动调节体13,则进一步使按压体12弯曲,以便加强由凸起12a向底线保持体9的上方的压力并加强对底线端的夹持力,相反地,使调节螺钉16后退(图4上升)并以轴13a为中心向顺时针转动调节体13,则减小按压体12的弯曲并减弱了由凸起12a向底线保持体9的上方的压力,减弱对底线端的夹持力,选择调节体13的转动位置,以维持其位置的状态拧紧螺钉15,并将调节体13相对地固定在可动切刀导向座10上。
但是,在上述调节操作中,有如下问题。
首先,由于必须在针板下方的狭窄空间中进行需要上述细心注意且谨慎的调节作业,所以具有该调节作业很麻烦,且降低缝制效率的问题。
此外,当将调节体13的轴13a相对地固定在可动切刀导向座10上、或转动用于解除该固定的螺钉15时,轴13a因螺钉15前端的转动而向其轴线方向移动,因此图6所示的调节体13有时以向右方或左方移动的状态而被固定。
因该调节体13的移动而使得用图6所示的按压体12的凸起12a的前端对底线保持体9下面进行的接触位置也向左右方向变位,因此向上方的按压力也产生微妙变化,难于任意地选择对底线线端的夹持力,并有调节作业需要时间且降低缝制效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简化对这种切线装置上的转动调节体的操作,可以在短时间正确地调节对底线线端的夹持力并提高缝制效率,且通过能总是获得正确的底线线端夹持力而提高缝制品的商品价值。
本发明之1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具有水平配置在落针点附近的针板下方的固定切刀、固定在针板下方的可动切刀导向座、被支撑于可动切刀导向座上并捕捉被切断的底线沿水平移动且与固定切刀一起将与梭芯及布料连接的底线切断的可动切刀、基部被可动切刀导向座所支撑且前端向可动切刀下方伸出的底线保持体、水平方向的轴灵活转动地被支撑于可动切刀导向座上的调节体、基部被固定在调节体上且前端位于底线保持体下方的由弹性体构成的按压体、下端与调节体轴大致垂直连结且向上方伸出的操作部件、能将调节体的轴固定于可动切刀导向座或解除固定的紧固机构。
利用上述的结构,在松开作为紧固机构的螺钉、解除调节体的轴相对于可动切刀导向座的固定以后,压或拉操作部件的上端,可通过轴将调节体向前方或后方的规定方向转动,可以容易地调节利用按压体的弹力对保持体的底线切断端的夹持力。
本发明之2为,本发明之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操作部件,把可动切刀导向座夹在中间,在调节体的相反侧与调节体的轴连结。
从而,即使或松开或拧紧作为紧固机构的螺钉、进行相对于可动切刀导向座固定或解除固定调节体轴的操作,调节体也不会向其轴的轴线方向移动。
本发明之3为,本发明之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下端,相对于调节体轴能灵活装卸,只在调节底线夹持压力时安装操作部件,并可以在调节结束后拆下。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之1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由于在松开作为紧固机构的螺钉并解除调节体的轴相对于可动切刀导向座的固定以后,压或拉操作部件的上端,以便通过轴将调节体向前方或后方的规定方向转动,可以容易且正确地调节由按压体的弹力对底线保持体的底线切断端的夹持力,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底线夹持力的调整作业,具有提高缝制作业效率的效果,并且由于可以获得正确的底线夹持力,可从缝制开始在布料厚度的中央部形成底线与面线结节的平缝线迹,所以可获得提高缝制品商品价值的效果。
并且本发明,还可以获得与以往的技术相比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
根据本发明之2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由于本发明之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操作部件,是在把可动切刀导向座夹在中间、在调节体的相反侧与调节体的轴连结的构造,所以即使或松开或拧紧作为紧固机构的螺钉、进行相对于可动切刀导向座固定或解除固定调节体轴的操作,调节体也不会向其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并且由于由按压体凸起的前端对底线保持体下面的接触位置不向左右方向变位,所以容易在短时间选择任意的底线夹持力,能获得在短时间进行调节作业并提高缝制作业效率的效果。


图1是调节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针缝纫机上一方的切线装置底线夹持力的调节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调节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针缝纫机上一方的切线装置底线夹持力的调节机构部的纵剖视图。
图3是以往技术双针缝纫机上一方的切线装置俯视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以往技术双针缝纫机上一方的切线装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中1-水平旋梭,2-底线,3-梭芯,5-面线,6-机针,7-可动切刀,8-固定切刀,9-底线保持体,10-可动切刀导向座,12-按压体,13-调节体,18-操作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整体结构)参照图1及图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夹持被缝纫机切线装置切断的底线切断线端的夹持机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调节本发明实施例的、夹持底线切断端的夹持机构上的底线夹持力的调节机构部分的剖视图。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切线装置本身的构造,除了图1所示的调节底线夹持力的调节机构部分以外,与图3、图4、图5、图6所示的以往背景技术的结构相同,故省略详细结构的说明,并在相同的零件上使用与背景技术相同的符号,以构成作为本发明特征的、调节底线夹持压力的调节机构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10是被固定在缝纫机针板下方的可动切刀导向座,形成有沿水平方向贯通的孔10a。12是由具有弹力的材料形成的按压体,其基部被螺钉14固定在调节体13的上方,并且在前端形成有与底线保持部9a的下面接触的凸起12a。在上述调节体13上,形成有插入可动切刀导向座10的、水平方向的孔10a中的轴13a、及与其轴的轴线垂直且贯通的装卸孔13c,该轴13a如图2所示,被作为紧固机构的螺钉15固定,以将调节体13固定在可动切刀导向座10的规定位置上。
18是被配置在上述滑板19下方的操作部件,将其下端的锥部18a从上方插入调节体13的轴13a的孔13c中。由此,在调节体13,在夹持可动切刀导向座10的相反侧,如图2所示,插入了操作部件18,所以阻止了调节体13向轴13a的轴线方向移动。
(切线装置上的底线夹持压力调节机构的作用说明)调节本发明实施例上切线装置的底线夹持压力的调节机构的结构,如上所述,以下说明其作用。
在调节如图4所示的被切断的梭芯侧的底线2的、被可动切刀7的前端下面与底线保持体9的底线保持部9a上面夹持的底线2切断端的夹持力时,进行以下的操作。
在拆下滑板以后,首先,用指尖拿住图2所示的操作部件18,在保持了操作部件18的现状位置的状态下,将固定调节体13的轴13a的螺钉15松开,并解除调节体13相对于可动切刀导向座10的固定。
然后,向跟前拉或向后方推操作部件18,使调节体13以轴13a为中心绕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换言之,当将操作部件18向跟前拉时,调节体13向前方转动并使按压体12更弯曲,加强了利用凸起12a向底线保持体9上方的按压力并加强了底线端的夹持力。
相反地,若向后方推操作部件18,则调节体13向后方转动,减小了按压体12的弯曲,减小了由凸起12a向底线保持体9上方的按压力并减弱了对底线端的夹持力。
如上所述,操纵操作部件18并选择调节体13的转动位置,以维持该位置的状态拧紧螺钉15,将调节体13固定在可动切刀导向座10上。
在松开或拧紧该螺钉15时,由于操作部件18在夹持可动切刀导向座10的调节体13的相反侧与调节体13的轴13a连结,所以调节体13的位置不会因螺钉15前端的转动而改变。
(其他的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在双针缝纫机上实施的实例,但也可以实施于单针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上。
此外,对直线往复运动的可动切刀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实施于具有往复转动可动切刀的切线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出示的是将切线装置的操作部件18设在夹持可动切刀导向座10的调节体13相反侧、并利用所形成的锥部18a在调节体13的轴13a上与孔13c连结的构造,但也可以如下地设置。
即,将切线装置的操作部件18,设在与调节体13相同的一侧。此时,由于不会由操作部件18使调节体13向轴13a的轴线方向移动,所以在转动调节调节体13时,能由操作部件18进行压紧操作,以将调节体13压紧在可动切刀导向座10侧。
此外,也可以是在操作部件18的下端形成外螺纹、在调节体13的轴13a上形成内螺纹,而将操作部件18与轴13a连结的构造。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具有配置在针板下方的落针点附近的固定切刀、被固定在固定切刀下方的可动切刀导向座、其下端可把落针点夹在中间、在固定切刀侧的作用位置和其相反侧的待机位置平行移动地被支撑于可动切刀导向座上的可动切刀、基部被支撑在所述可动切刀导向座上、且前端向可动切刀下方伸出的底线保持体、与针板平行的轴可灵活转动地被支撑于可动切刀导向座上的调节体、和基部被固定在调节体上、且前端位于底线保持体下方的、由弹性体构成的按压体;所述可动切刀,往复于待机位置与作用位置,在其进行回移动时,捕捉连接在梭芯与布料上的底线,然后与该固定切刀协同动作切断底线,并将所切断的、与梭芯相连一侧的底线保持在可调节夹持力的所述底线保持体与可动切刀之间;其特征是还具有下端与调节体轴大致垂直连结且向上方伸出的操作部件、和能将调节体的轴相对于可动切刀导向座固定或解除固定的紧固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操作部件,把可动切刀导向座夹在中间、并在调节体的相反侧与调节体的轴连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操作部件的下端,相对于调节体的轴能灵活装卸。
全文摘要
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具有水平配置在落针点附近的针板下方的固定切刀、固定在针板下方的可动切刀导向座、下面被支撑于可动切刀导向座上并捕捉被切断的底线且水平移动、与固定切刀一起将与梭芯及布料连接的底线切断的可动切刀、基部被可动切刀导向座所支撑且前端向可动切刀下方伸出的底线保持体、水平方向的轴灵活转动地被支撑于可动切刀导向座上的夹持力调节体、基部被固定在夹持力调节体上且前端位于底线保持体下方的由弹性体构成的按压体、下端与调节体轴大致垂直连结且向上方伸出的操作部件、能将调节体的轴相对于可动切刀导向座固定或解除固定的紧固机构。这种切线装置,可调节保持被可动切刀切断的底线的梭芯侧底线线端的夹持力。
文档编号D05B65/06GK1763288SQ200410085288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8日
发明者比嘉隆裕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