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织机上用于形成纱罗织边的装置和具有这种装置的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16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织机上用于形成纱罗织边的装置和具有这种装置的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织机上用于形成纱罗织边的装置,纱罗织边平行于多幅的待制造的织物的经纱,而且其绞经纱同样如经纱一样使引入的纬纱交织。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装有一种这样的装置的织机。
DE 19720634 C1已公开了一种开头所述型式的装置。这种已知装置的细节情况也可见DE 4405776 C1和DE 4405777 C1。
在本申请中“纱罗织边”的概念包括了在一种织物上通过绞经纱的捻转而形成的各种型式的织边。此处例如可以指一种织物边,它持久地留在织物上并在使用中起到这种织物的终端和保护的作用。但同样也可以指一种褶边,它阻止引入的纬纱从边缘侧的经纱处拉回。一种这样的纱罗织边由从一定纱罗筒管上拉下的绞经纱构成。
在按照DE 19720634 C1所述的已知的装置中并排设有至少两个具有共同旋转轴线的旋转式织边起绞器。每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以一种扁平环形盘的形状设计成旋转体,它从外面驱动而且其内部没有装入构件。转子的旋转轴线因而并不是结构件,而是一种假想的几何轴线。已知的旋转绞转器的这种结构可以实现通过定子的半转使得从各个筒管里拉出的绞经纱相互绞转并且在最后引入的纬线上产生一种全绞组织。用这些已知的装置就可以在真正的织造过程中同时地在产生的织物上形成两种不同的纱罗织边。此处例如可以是指一种织物边和一种褶边,它们位于织物的边缘,相互间距开。用一种分离装置从制成的织物上将有边的褶边切下,而织物边仍留在制成的织物上。
人们最初只是想到,在织造过程中在所生成织物的边缘上设计有这种纱罗织边,而迫于经济地进行加工的原因而越来越多地要求制造双倍宽度的织物并在织造过程之后分开。因此可以实现更高的引纬效率并减少纬纱废料。因此要求织物边即使在中间,就是说在相邻织物幅的边缘处在实施时配置有全绞组织。如果经纱被分经轴拉出,从而对于布置两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来说存在必要的中心距,采用按照DE 19720634 C1所述的装置至少可以很容易地实施一种这样生产方式。但是越来越希望将经纱从一个连贯的经轴(单纱织物)拉出并仍然产生两个或多个织物幅。在这种工作原理下因此不再将经纱片在后梭口里分离开,因此用于在各织物幅的边缘经纱之间布置旋转式织边起绞器的位置就很小。经纱和绞经纱可以相互接触,因为经纱轻擦掠过旋转式织边起绞器。因此对于细纱线来说就会造成夹紧,或者在长丝部位里,如果经纱没有捻转或者只有出厂捻度,那就会造成单丝损坏。因此可能加大经纱断纱数造成停机,因此加大产量损失。
因而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开头所述型式的装置,用此装置就可以即使在具有连贯经轴的织机上制造具有纱罗织边作为全绞组织的多幅织物,而不必害怕干扰织布过程或降低质量。
该项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所有特征来解决。
因此提出一种装置,其中有两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一前一后地装配成一个结构部件并且在于以下特征a)每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具有一个定子和一个被动的转子;b)转子的旋转轴线基本相互平行;c)每个转子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导纱的机构,穿过这些机构使至少两个绞经纱导向用于形成一个起绞梭口;d)转子中的至少一个的旋转轴线轴向平行地与转子或其它转子的旋转轴线间隔布置。
按照本发明的装置因此保留了按照DE 19720634 C1所述的已知的旋转式织边起绞器的优点,这就可以按有利的方式使纱罗织边形成为全绞组织并在至少两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的独立的控制装置里具有特别的优点。然而按照如下方式修改已知的装置转子中的至少一个的旋转轴线位于经纱的方向上,与转子或其它转子的旋转轴线有间距。按照此使旋转织边起铰器不再相互并排地布置,而是串连地一前一后布置在经纱方向上。因此定子和附属托架一前一后地在经纱的运行方向上装入。整个装置因此比较窄;它建造在长度上而不再在宽度上。如果将经纱不是从分经轴上,而是从一个连贯的经轴上拉下,那么这也就可以通过布置在经纱片里来实现。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装置的有利改进设计方案在于相互间隔布置的转子相互对齐地布置在经纱的方向上。这不言而喻也影响到附属的定子及其托架的布置。如果旋转式织边起绞器严格对齐地一前一后布置,那么可以在织物的宽度上最大可能的节省空间位置。
另外,按照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重要的是转子为扁平的环形盘而且例如每个环形盘都是一个电动机的转子。因此在宽度上节省了位置并且使装置的长度在垂直于织物幅面的一个平面里。
此外,按照一种有利的技术方案,使一前一后布置的转子的直径设计成阶梯形,因此其直径相反于织物的送出方向而增大。转子和整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以这种方式匹配于前梭口,其方法是其直径从织物的停车装置直至梭口的最大高度逐渐增大。因此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在一个外形尺寸较小的旋转式织边起绞器之后就是外形尺寸较大的第二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其中外形尺寸主要由转子的直径来确定。但也可很容易地在一种具有两个以上旋转式织边起绞器的装置里设计有相应的结构,这些起绞器一前一后地布置。装置以这方式最佳地适配于打开梭口的尺寸大小,该打开梭口大小由经纱和位于其间的绞经纱构成。因此也保证了使纬纱无干扰地引入。
按照另一种设计方案,按本发明的装置优选与其所有的旋转式织边起绞器固定在一个共同的托架上,该托架可以围绕一个平行于纬纱的引纬方向布置的轴线摆动并在这轴线上移动。按此方式可以通过摆动对装置进行细调。但首先可以在生成织物的宽度上移动,因此可以在双幅或多幅织造时在每个织物幅面上实现一种左的和右的纱罗织边。一般使装置从上面起固定在机架上,从而使装置在一定程度上从上面潜入在经纱片里并在不使用时可以向上摆动。同样也可以考虑以如下布置方式装置从下潜入在经纱片里,而在不用时则可以向下摆动。
这种托架的另一种方案在于各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本身在托架上可以互换并横向可移动地固定住。除了可互换性的优点之外还有其它优点一前一后布置的各转子的严格对齐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取消,从而从一开始所生成的纱罗织边就有一定的间距。当然这种方案只是在较小范围内可以使用,因为否则的话节省空间位置的优点又丧失了。
此外有利的是在按照本发明的装置中所有转子设有单一的驱动部并有一个控制装置,通过这控制装置可以使所有转子相互独立地驱动的话。在一种这样的设计方案中对于每个纱罗织边来说可以与另一个独立无关地来选择转子的起动时刻,而且也可以对于每个纱罗织边来说在一个或多个纬纱引入之后不同地进行交织。
按照另外一种设计方案的这种细节,织筘或一种附带的织筘状装置,例如一种辅助织筘都包括在绞经线的导向装置里。
按照权利要求9,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按权利要求1至8中之一所述装置的织机;这种织机加工一种由至少两个织物幅面所组成的织物。在两个织物幅面的经纱片之间布置了按照本发明的装置。最简单的情况在于只有一个按照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装置布置在经纱片之间用于生成纱罗织边。
但也很容易地可以将经纱片多次细分并将多个按照本发明的组件装置分布设于经纱片的宽度上。
如果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由于其窄的结构型式主要在设置于所生成织物的或者经纱片的宽度上时也是有利的话,那么织机的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也就在于按照本发明的装置设于生成织物的引纬侧的或者出纬侧的边缘上,并且在织物边旁边在褶边里形成一种纱罗织边。此外,织机可以设置有用来生成只是一种型式的纱罗织边的装置。因此在购置和备件等方面能够节省成本。
接着以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详细叙述。附图所示如下

图1是从上面看一个织机的俯视简图,此织机装备有按照本发明的装置,图2表示了对应于图1中A-B线的局部视图。
在图1中1为经纱,它们在图1中织物的拉出方向4从右输向左边。用2表示纬纱,它在横交于经纱的引入方向5上被引入通常打开着的梭口里。经纱1和纬纱2共同构成了生成的织物或织物幅面3,它在拉出方向4上从织机里被拉出。用6表示一个分离装置。
如开头所述的那样,有些织物目前都织成多倍宽度然后再分离开。在所示实施例中织成双倍的织物宽度,并接着用分离装置6将这两半分离开并单独继续进行加工处理。用7表示一个织筘,用此织筘使最后引入的纬纱挡住在织物或者褶边的止挡边上。织机的构造属于现有技术,不需要详细加以说明。
按照本发明的用于生成纱罗织边的装置固定在一个横轴9上,该横轴借助于一个托架10与机架相连接。在横轴9上滑装有一个夹紧套筒11,该套筒围绕横轴9可以旋转并可在轴上纵向移动,为此可见方向箭头31。在夹紧套筒9上挂着第一个止动轭12,该止动轭通过一个可以固定的滑动座14与第二个止动轮13连接。借助于滑动座14可以使第二个止动轭13横交于经纱方向相对于第一个止动轭12移动并且也可以重新固定住,可见方向箭头32。但滑动座也可以分离开并且允许用位于其上的机构替换这第二个止动轭。夹紧套筒11、第一个止动轭12、第二个止动轭13和可固定的滑动座14一起构成了一个用于接着要加以说明的两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的托架。
第一个织边起绞器按照图2所示包括有第一个定子15,它固定在第二个止动轭13上,还有第一个转子16。第二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由第二个定子17和第二个转子18构成。此处第二个定子17固定在第一个止动轭12上的点12a,12b处。图2可以清楚见到定子用设于其上的紧固凸块和附属的孔固定在止动轭上。
第一个转子16的直径小于第二个转子18的直径。包围转子16,18的定子15,17也是这样。旋转式织边起绞器因此基本上匹配于通过综框8所构成的梭口的最大开口,梭口在图2中借助绞经纱27和28的走向可以看到。这种结构设计使得用于生成纱罗织边的装置更容易适配于梭口的走向并且也使其更容易在综框8之后设置于后梭口35部位里。
用19至22表示四个筒管,它们上面有四条绞经纱23,24以及27和28。用25,26以及29,30表示导纱孔眼,它们在这实施例中构成了用于导向纱线的机构。第一根绞经纱23被第一个筒管19绞落并通过导纱孔眼25输送给第一个转子16。第二根绞经纱24被第二个筒管20绞落并通过导纱孔眼26输送给第一个转子16。当第一个转子16旋转时使第一根绞经纱23和第二根绞经纱24在引入的纬纱上捻转并与之因此交织。这是可能的,因为第一个转子设计成一种扁平的环形盘的形式并由其圆周起被驱动。第一个转子16的内腔没有装入构件,因此就可以使第一根绞经纱23与第二根绞经纱24不受干扰地交叉。
相应地设有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二种绞经纱。这里第三根绞经纱27被第三个筒管21绞落,而第四根绞经纱28被第四个筒管22绞落,并借助于导纱孔眼29和30输给第二个转子18。第三根绞经纱27因此也可以与第四根绞经纱28捻转生成全绞纱罗织边,从而使最后引入的纬纱2可靠地止动住。
为了避免在绞经纱23,24;27,28和相邻于旋转式织边起绞器的织造经纱的边缘经纱之间产生夹紧可以在合适的位置上沿推出方向4在旋转式织边起绞器前面设有所谓的间隔物37,38。
两个转子从外面的驱动例如可以通过皮带来进行,这些皮带由一个共同的电动机或者也可以由各个电动机来驱动。但转子也可以是电动机的转子,其定子同时是织边绞转机构。这些详细情况已在所述的DE 19720634 C1中公开,因此这方面可参见该文献。
两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的转子围绕假想的几何旋转轴线33和34旋转,这些轴线横交于经纱方向,也就是平行于纬纱2的引入方向5。这两个假想的旋转轴线33和34一前一后有间隔布置在经纱的运动方向上。由图1可见两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在经纱1和生成织物3的拉出方向上对齐。因此它们具有较小的宽度,作为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多倍织边起绞器,它们用共同的轴相互并排地布置。如特别是图1清楚可见的那样,完全可以装入装置用来在待制造的织物的经纱片中间生成纱罗织边。
按图1所示,将所有的绞经纱在经纱的运动方向上左边,也就是在图中为下面输送给转子16和18,并在运动方向右边,也就是图示的上面离开转子。因此它们在从第一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里出去时相互并排紧靠着。
由以上说明很容易了解到用于生成纱罗织边的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的功能。绞经纱23,34以及27和28被筒管19至22绞落,经转子16和18导向,并在引入至少一根纬纱2之后就成对地相互捻转,从而使引入的纬纱交织并固定。因为绞经纱也在转子的输入侧被捻转,因此必须在一定的转圈数之后使旋转方向反过来。当两个转子单一驱动时以及在一种相应的独立控制装置时,就可以自由地编程对于两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中的每个来说应该在转多少圈之后使旋转方向反向。就是说可以在第一种纱罗织边时,例如在每次引纬之后进行捻转和交织,但在第二种纱罗织边时则只是在每第三次或第五次引纬之后。同样也可以与其它转子独立无关地对每个转子的速度和起动时刻及停止时刻进行编程。此处只是通过织造过程的运行来确定极限,它至少要求在形成梭口时使旋转式织边起绞器与织机一定程度地同步运行。
通过在横轴9上移动夹紧套筒11就可以在待制造的织物的宽度上改变用于生成纱罗织边的装置的布置位置。也就是说可以在不同的宽度上沿纵向方向分配经纱。通过这可以固定的滑动座14还可以使第一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16,17附带地相对于第二个旋转织边绞器17,18进行调整。但如果两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相互对齐,如图1所示,那就实现了空间位置的最大节省。第一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也可以借助于可固定的滑动座14容易地更换另一个座。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一前一后地布置了两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但也可以很容易地布置两个以上的旋转式织边起绞器。
最后,这里所述的装置具有一前一后并对齐布置的旋转式织边起绞器,它也可以设置在待制造的织物的引纬侧的和出纬侧的外边缘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在织机上用于生成纱罗织边作为在多幅的待制造的织物上的织物边和/或褶边的装置,其中设有至少两个作为导纱机构一前一后布置的并在旋转方向上可反向的、旋转驱动的圆盘,其特征在于,a)每个圆盘是一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的转子,所述织边起绞器由定子(15,17)和转子(16,18)组成,其中b)转子(16,18)的旋转轴线(33,34)基本上相互平行,其中c)每个转子(16,18)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导纱的机构(25,26;29,30),穿过这机构使至少两个绞经纱(23,24;28,29)导向用于形成一个起绞梭口,其中d)转子(16)中至少一个的旋转轴线(33)与转子或其它转子(18)的旋转轴线(34)轴向平行间隔布置,以及e)所述至少两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能够装配成一个结构单元,作为旋转式织边起绞器固定在一个共同的托座上,该托座可以围绕一个外部横轴(9)摆动并可以在这横轴(9)上移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相互间隔布置的旋转式织边起绞器相互对齐。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相互间隔布置的旋转式织边起绞器相互侧向偏置。
4.按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装置,其中旋转式织边起绞器的转子(16,18)是扁平的环形盘,而且这些环形盘就是电动机的转子。
5.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前一后布置的转子(16,18)有不同的直径。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托架的分布使各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本身可以在托架上互换并横向可移动地固定住。
7.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所有转子(16,18)具有单一的驱动部,还有一个控制装置,通过此控制装置可以使所有转子(16,18)相互独立地驱动。
8.用于制造多幅织物的织机,织物边设计成纱罗织边,纱罗织边平行于待制造的多幅织物的经纱而且其绞经纱同样也如经纱那样与引入的纬纱交织,以及具有一个按权利要求1至7所述特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a)在多幅织造时,在至少两幅待制造的织物幅之间的经纱片里有至少两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布置在一个梭口的后梭口里,b)可选择地按a)的特征,至少各有两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布置在梭口的引纬侧和出纬侧,在前梭口侧向旁边,c)旋转式织边起绞器的转子(16,18)的旋转轴线(33,34)基本上平行于引入纬线(2)的方向(5),而且d)转子(16)中的至少一个的旋转轴线(33)轴向平行于转子或其它转子(18)的旋转轴线(34),并间隔布置。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按照特征b)布置在前梭口侧向旁边的旋转式织边起绞器在一个褶边上生成纱罗织边。
10.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串联布置的转子(16,18)的直径反向于织物(3)的拉出方向(4)而增大。
11.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机,其中织筘(7)包括在绞经纱(23,24;28,29)的导向装置里。
全文摘要
两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一前一后地布置成与织物送出方向(4)相反并具有越来越大的直径,这两个旋转式织边起绞器都有其定子(15,17)、转子(16,18)和旋转轴线(33,34)。绞经纱(23,24;27,28)形成了全纱罗组织,其方法是使它们穿过转子(16,18)上的导纱孔眼(25,26和29,30)。两个止动轭(12,13)支承住旋转式织边起绞器。这两个止动轭通过一个可固定的滑动座(14)连接。借助于一个夹紧套筒(11)将止动轭可滑动地固定在一个固定于机器的横轴(9)上。装置的特征在于窄的结构型式,因此它可以更有利地应用于形成多幅织物时的织物边。
文档编号D03C7/00GK1860265SQ200480028597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日
发明者V·克鲁姆 申请人:林道尔·多尼尔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