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及其成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3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及其成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及其成品,特别是涉及一种投入水中易下沉并具有大表面积供生物附着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及其成品。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物载体(biomass carrier),在欧洲专利EP0433139一现有专利案中,揭露了一种以carbonate颗粒作为生物床(bedof biomass),来作为水质净化或废水处理用,其缺点为生物附着的面积,因受限于carbonate颗粒的外表表面,其附着面积小,处理及净化能力有限,另外在加拿大专利CA1217581一现有专利案中,揭露一种以PU泡棉作为生物载体,虽然PU泡棉具有较大面积供生物附着,但是因为PU泡棉的孔隙并没有完全相通,所以孔隙被利用有限,另外在使用时,PU泡棉较不易沉入水中,初步建置速度慢,因此,如何构思出一种投入水中易下沉并具有大表面积可供生物附着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及其成品,为一可研究改进的课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入水中易下沉并具有大表面积供生物附着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及其成品。
本发明的一种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列步骤步骤(一)、将一纤维,经过开棉、清棉及梳棉处理后制成一纤维网层;步骤(二)、将该纤维网层,经叠棉至所需的厚度,并经过一第一固着工程,形成一具有强度的纤维网层即无纺布卷;步骤(三)、将该无纺布卷,经过一第二固着工程,使该无纺布卷,具有至少一道平行或多道垂直于纵长向中心线的固着线,并形成为在固着线部位,纤维是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而除固着线部位以外的其余部位的纤维是呈蓬松状;及步骤(四)、裁切成块状生物载体成品。
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一)的纤维,是采用单成份的聚酯、聚酰胺、聚烯烃、压克力其中任何一种材料所制成。
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一)的纤维,是采用双成份的心鞘型或并列型的复合纤维,其双成份是采用熔点相差10度左右的高熔点高分子与低熔点高分子所构成。
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一)的纤维,采用双成份的心鞘型或并列型的复合纤维,以聚丙烯/聚乙烯纤维为材料所制成。
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二)的第一固着工程,是采用化学粘合、热粘合、水刺法或是针轧的其中任何一种方式或至少两种的方式作固着。
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三)的第二固着工程,是采用线缝、热粘合或是超音波粘合的其中任何一种方式作固着形成固着线。
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在固着线部位的纤维是作紧密结合。
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步骤(三)的第二固着工程,只形成有一道平行于纵长向的固着线,在步骤(四)只作横向裁切。
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步骤(三)的第二固着工程,形成有至少二道平行于纵长向的固着线,则在步骤(四)的裁切,是先作至少一道纵长向裁切分条,再作横向裁切成块状生物载体成品,该纵长向裁切分条,是裁切于固着线与固着线间。
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步骤(三)的第二固着工程,形成有多道垂直于纵长向的固着线,在步骤(四)只作横向裁切,且是于固着线与固着线间裁切。
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步骤(三)的第二固着工程,形成有多道垂直于纵长向的固着线,在步骤(四),先作至少一道纵长向裁切分条,再作横向裁切成块状生物载体成品,该横向裁切是裁切于固着线与固着线间。
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该固着线为至少二道,固着线与固着线间距为0.5公分~5公分。
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于固着线与固着线间的裁切,是裁切于两固着线间的中央部位。
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于固着线与固着线间的裁切,是裁切于两固着线间的中央部位。
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于固着线与固着线间的裁切,是裁切于两固着线间的中央部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纺布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
其是为一块状无纺布,该块状无纺布具有一中央固着线,由该中央固着线向两侧形成渐高蓬松状的蓬松区域,在蓬松区域的纤维间具有众多相通间隙。
本发明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及其成品,具有投入水中易下沉的优点并具有较大表面积可供生物附着。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及其成品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第一实施例先作纵长向裁切分条再作横向裁切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本发明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第一实施例所制成成品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第二实施例只作横向裁切来制成成品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第三实施例只作横向裁切来制成成品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第四实施例先作纵长向裁切分条再作横向裁切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本发明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该制法包括有下列步骤步骤一、将一纤维,经过开棉、清棉及梳棉处理后制成一纤维网层;步骤二、将该纤维网层,经叠棉至所需的厚度,并经过一第一固着工程,形成一具有强度的纤维网层即无纺布卷;步骤三、将该无纺布卷,经过一第二固着工程,使该无纺布卷,具有至少一道平行或多道垂直于纵长向中心线的固着线,并形成为在固着线部位,纤维是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而除固着线部位以外的其余部位的纤维是呈蓬松状;及步骤四、裁切成块状生物载体成品,更详细说明如后该步骤一的纤维,是采用单成份的聚酯、聚酰胺、聚烯烃、压克力其中任何一种为材料所制成,也可采用双成份的心鞘型或并列型的复合纤维,该种复合纤维其双成份是采用熔点相差10度左右的高熔点高分子与低熔点高分子所构成,例如以聚丙烯/聚乙烯纤维为材料所制成。
该步骤二的第一固着工程,本方法是可以采用化学粘合、热粘合、水刺法或是针轧的其中任何一种或其中至少二种的方式作固着,例如采用135℃,30秒将纤维网层的纤维相互粘合,形成一具有强度的纤维网层即无纺布卷1,在此又可称为半成品。
该步骤三的第二固着工程,本方法是可以采用线缝、热粘合或是超音波粘合的其中任何一种方式作固着,且是沿着该无纺布卷1半成品的机械方向或称为纵长向10作处理,其目的,如图2,是要使该无纺布卷1具有至少一道平行于纵长向中心线11的固着线12,并形成为在固着线12部位纤维是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而除固着线12部位以外的其余部位的纤维是呈蓬松状的无纺布卷2,其中蓬松状的部位是方便供生物附着,在本实施例是形成有2道平行于纵长向中心线11的固着线12,且两固着线12间的距离为0.5公分~5公分为最佳。
该步骤四的裁切成块状生物载体成品,本方法是可采用只作横向或是采用先作纵长向裁切再作横向裁切,承上述,是将该形成有2道平行于纵长向中心线11的固着线12的无纺布卷2,先作一道纵长向裁切3一般称为分条,接着作横向裁切4,成为所需大小的块状物,如图3,是形成为一长1.5公分,宽1.5公分,高1.5公分的块状生物载体成品5,各块状生物载体成品5,是由中央固着线12向两侧形成渐高蓬松状构造,在蓬松区域50的纤维间具有众多绝对相通间隙,可提供生物作庞大面积的附着,如图4,如果该无纺布卷2’,只形成有一道平行于纵长向中心线11的固着线12’,也就是说,该固着线12’是与纵长向中心线11重叠,则只要作横向裁切4即可形成块状生物载体成品5,可省掉纵长向裁切3的工程,如图5,当该步骤三的第二固着工程,是沿着垂直于该无纺布卷的机械方向或称为横向处理时,一样的使该无纺布卷6半成品具有多道垂直于纵长向中心线61的固着线62,一样形成为在固着线62部位纤维是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而除固着线62部位以外的其余部位的纤维是呈蓬松状的一种无纺布卷7,其中蓬松状的部位一样是方便供生物附着,在本实施例两两固着线62间的距离一样是以0.5公分~5公分为最佳,当该无纺布卷7的横向宽度为一块生物载体成品8的宽度时,可不作纵向裁切3只作横向裁切4,就可制成块状生物载体成品8,如图6,若当该无纺布卷7’的横向宽度为至少两块生物载体成品8的宽度以上时,本实施例为两块宽度,则先作一道纵长向裁切3作分条,然后再作横向裁切4,就可制成块状生物载体成品8’。
上述整个制程可作一连贯的操作完成,也可将步骤一到步骤二,视为一段制程,步骤三到步骤四,视为另一段制程,目前在工厂操作是以两段式制程的方式来完成为较佳。
兹举一实施例再作解说,使用聚丙烯/聚乙烯心鞘型复合纤维为原料,其纤维的细度为6丹尼,长度为5.1公分,将该复合纤维经开棉、清棉、梳棉及叠棉处理后形成为一纤维网层,将该纤维网层经针轧加工再经热风加工的第一道固着工程使纤维形成三度空间的粘合并形成为一纤维网层即上述的半成品,其基重为500公克/平方公尺,其宽度为1.8公尺,然后将该纤维网层裁切成所欲加工的宽度为0.6公尺,将该宽度为0.6公尺的纤维网层,以机械方向即纵长向输送并经过超音波第二固着工程,在该纵长向形成有间隔为3公分的多道平行于纵长向中心线的固着线,并形成为在固着线部位纤维是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而除固着线部位以外的其余部位的纤维是呈蓬松状的一种无纺布卷,然后在固着线与固着线的正中间,作同时多道的纵长向裁切,接着再作垂直于纵长向的方向,即以间隔1.5公分作横向裁切,如此即可形成长1.5公分,宽1.5公分,高1.5公分的块状生物载体成品。
经上述方法所制出的块状生物载体成品5,在蓬松区域50的纤维间确实形成有比现有PU泡棉生物载体,更优良且绝对相通间隙,且较其易下沉,也确实较现有以carbonate颗粒作为生物床(bed of biomass),有庞大的面积供生物附着,其水质净化或废水处理的功效确实较两现有者为优。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列步骤步骤(一)、将一纤维,经过开棉、清棉及梳棉处理后制成一纤维网层;步骤(二)、将该纤维网层,经叠棉至所需的厚度,并经过一第一固着工程,形成一具有强度的纤维网层即无纺布卷;步骤(三)、将该无纺布卷,经过一第二固着工程,使该无纺布卷,具有至少一道平行或多道垂直于纵长向中心线的固着线,并形成为在固着线部位,纤维是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而除固着线部位以外的其余部位的纤维是呈蓬松状;及步骤(四)、裁切成块状生物载体成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一)的纤维,是采用单成份的聚酯、聚酰胺、聚烯烃、压克力其中任何一种材料所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一)的纤维,是采用双成份的心鞘型或并列型的复合纤维,其双成份是采用熔点相差10度左右的高熔点高分子与低熔点高分子所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一)的纤维,采用双成份的心鞘型或并列型的复合纤维,以聚丙烯/聚乙烯纤维为材料所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二)的第一固着工程,是采用化学粘合、热粘合、水刺法或是针轧的其中任何一种方式或至少两种的方式作固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三)的第二固着工程,是采用线缝、热粘合或是超音波粘合的其中任何一种方式作固着形成固着线。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在固着线部位的纤维是作紧密结合。
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步骤(三)的第二固着工程,只形成有一道平行于纵长向的固着线,在步骤(四)只作横向裁切。
9.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步骤(三)的第二固着工程,形成有至少二道平行于纵长向的固着线,则在步骤(四)的裁切,是先作至少一道纵长向裁切分条,再作横向裁切成块状生物载体成品,该纵长向裁切分条,是裁切于固着线与固着线间。
10.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步骤(三)的第二固着工程,形成有多道垂直于纵长向的固着线,在步骤(四)只作横向裁切,且是于固着线与固着线间裁切。
11.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步骤(三)的第二固着工程,形成有多道垂直于纵长向的固着线,在步骤(四),先作至少一道纵长向裁切分条,再作横向裁切成块状生物载体成品,该横向裁切是裁切于固着线与固着线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该固着线为至少二道,固着线与固着线间距为0.5公分~5公分。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于固着线与固着线间的裁切,是裁切于两固着线间的中央部位。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于固着线与固着线间的裁切,是裁切于两固着线间的中央部位。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于固着线与固着线间的裁切,是裁切于两固着线间的中央部位。
16.一种无纺布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其是为一块状无纺布,该块状无纺布具有一中央固着线,由该中央固着线向两侧形成渐高蓬松状的蓬松区域,在蓬松区域的纤维间具有众多相通间隙。
全文摘要
一种无纺布生物载体的制法及其成品,该制法包括有下列步骤步骤一、将一纤维,经过开棉、清棉及梳棉处理后制成一纤维网层;步骤二、将该纤维网层,经叠棉至所需的厚度,并经过一第一固着工程,形成一具有强度的纤维网层即无纺布卷;步骤三、将该无纺布卷,经过一第二固着工程,使该无纺布卷,具有至少一道平行或多道垂直于纵长向中心线的固着线,并形成为在固着线部位,纤维是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而除固着线部位以外的其余部位的纤维是呈蓬松状;及步骤四、裁切成块状生物载体成品;该块状生物载体成品投入水中易下沉并具有较大表面积供生物附着。
文档编号D04H3/08GK1803666SQ200510003779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1日
发明者胡衍荣, 陈玺聿, 吕文裕 申请人:康那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