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75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衣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干衣机分为以下两种导入外部的空气干燥衣物的排气式干衣机;循环内部空气的过程中进行除湿,并且将去除的湿气凝缩为水滴状态后排出的除湿式干衣机。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排气式干衣机1是由以下部分构成本体3;可旋转的设置于上述本体3内部的干燥滚筒5;设置于上述干燥滚筒5的前方,并且支撑上述干燥滚筒5的滚筒支撑部7;通过动力传送带9与上述干燥滚筒5连接,并使上述干燥滚筒5旋转的驱动电机2。
上述干燥滚筒5的后方设置有吸入管4。上述吸入管4的入口部位设置有加热器6,上述加热器6的作用是,加热吸入的空气。上述干燥滚筒5的前方下侧设置有棉纤维管(lint duct)11,上述棉纤维管11的作用是将上述干燥滚筒5内部的空气通过过滤器8过滤后排出。
上述棉纤维管11的一侧设置有送风风扇15。上述送风风扇15的作用是通过棉纤维管11吸入空气后,再将空气强制性的送风到上述排气管13。上述送风风扇15设置于与上述棉纤维管11相通的风扇外壳17的内部。上述送风风扇15结合于与上述驱动电机2的滑轮(pulley)19相反方向上的驱动轴(未图示)上,因此可以随着驱动电机2一起驱动。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排气式干衣机1的干燥过程中,在送风风扇15的作用下,空气通过排气管13强制性的被排出。当通过上述排气管13排出空气时,排气管13的内部会产生共鸣现象,从而产生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干衣机,其可以减小随着干衣机的送风风扇的驱动而排出空气时所产生的噪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干衣机,其特征是,包括收容干燥对象物的滚筒;旋转上述滚筒的驱动电机;设置于上述滚筒,并与上述滚筒相通,能够将空气引导到上述滚筒内部的吸入管;加热从上述吸入管吸入的空气的加热器;设置于上述滚筒,并与上述滚筒相通,能够将上述滚筒内部的空气引导到外部,并且在长度方向的既定位置上形成有可以降低空气的压力的扩张部的排气流路;设置在上述滚筒与上述排气流路之间,通过上述吸入管吸入空气后,再将空气送风到上述排气流路的送风风扇。
前述的干衣机,其中排气流路是由以下部分构成其末端连接于上述滚筒,并与上述滚筒相通,并且能够引导上述滚筒内部的空气的排出方向的流入部;设置于上述流入流路另一端,并且能够降低从上述流入流路排出的空气的压力的扩张部;设置于上述扩张部,并与上述扩张部相通,并且可以将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部。
前述的干衣机,其中排气部以比上述流入部的直径更大的直径延长形成。
前述的干衣机,其中排气部设置于上述扩张部,并以比上述流入部的长度更长的长度延长形成。
前述的干衣机,其中扩张部的直径大于上述流入部的直径,并形成为圆筒形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排气式干衣机的剖面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干衣机的剖面结构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排气流路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排气流路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滚筒20驱动电机30吸入管 40加热器50送风风扇60排气流路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干衣机100是由以下部分构成收容干燥对象物的滚筒10;旋转上述滚筒10的驱动电机20;设置于上述滚筒10,并与上述滚筒10相通,能够将空气引导到上述滚筒内部10的吸入管30;加热从上述吸入管30吸入的空气的加热器40;设置于上述滚筒10,并与上述滚筒10相通,能够将上述滚筒10内部的空气引导到外部,并且形成有可以降低空气的压力的扩张部63的排气流路60;设置在上述滚筒10与上述排气流路60之间,通过上述吸入管30吸入空气后,再将空气送风到上述排气流路60的送风风扇50。
上述滚筒10在收容干燥对象物以后,进行旋转。上述滚筒10是在驱动电机20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从而可以在对干燥对象物进行干燥的时候进行旋转。
上述驱动电机20通过动力传送带21与上述滚筒10连接,并通过上述动力传送带21的作用,在对上述干燥对象物进行干燥时,使上述滚筒10进行旋转。为了将外部空气引导到上述滚筒10的内部,从而将吸入管30设置于上述滚筒10,并与上述滚筒10相通。
上述吸入管30设置于上述滚筒10的后方,并与上述滚筒10相通,从而能够将外部空气引导到滚筒10的内部。上述吸入管30上设置有加热器40。
上述加热器40加热通过上述吸入管30吸入的外部空气,然后使上述加热的空气流入到上述滚筒10的内部。上述滚筒10的前方下侧设置有棉纤维管43。上述棉纤维管43通过过滤器41将空气中含有的毛发等异物质过滤掉,然后再排出。上述棉纤维管43的一侧设置有送风风扇50,上述送风风扇50的作用是通过上述棉纤维管43吸入空气后,再将空气强制性的送风到上述排气流路60。
上述送风风扇50通过上述纤维管43吸入空气后,再将空气强制性的送风到上述排气流路60。因此,上述送风风扇50设置于分别与上述纤维管43及排气流路60相通的风扇外壳45的内部。上述送风风扇50结合于与上述驱动电机20的滑轮23相反方向上的驱动轴(未图示)上,因此可以随着上述驱动电机20一起驱动。
如图2及图3所示,上述排气流路60是由以下部分构成其末端连接于上述滚筒10,并与上述滚筒10相通,并且能够引导上述滚筒10内部的空气的排出方向的流入部61;设置于上述流入部61的另一端,并且能够降低从上述流入部61排出的空气的压力的扩张部63;设置于上述扩张部63,并与上述扩张部63相通,并且可以将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部65。
上述排气流路60使排气部65与本体22的外部相通。从而在送风风扇50的作用下,强行使空气从上述棉纤维管43流动到干衣机的外部。通过上述排气流路60的空气,在通过扩张部63时,将会产生一定的降压现象。即,由于上述扩张部63的直径大于上述流入部61的直径,并且上述扩张部63形成为圆筒形状,因此,通过上述流入部61流入到扩张部63的空气的气压及排出速度将会降低。空气在通过上述扩张部63时,由于其气压及排出速度的降低,因此可以减小通过排气部65排出到外部的空气的噪音。所以,干衣机100在驱动时产生的噪音,在具有消音器功能的扩张部63的作用下,其噪音会降低。如图4所示,为了降低通过上述排气流路60的空气产生的噪音,也可以设计成排气部65的直径大于流入部61的直径。即,如果上述排气部65的直径大于上述流入部61的直径,排出空气的气压及排出速度的降低将更为顺利,从而可以更好的降低通过上述排气流路60的空气产生的噪音。上述的排气部65的长度也可以大于上述流入部61的长度,从而可以实现噪音的降低。
本发明的干衣机的作用如下。
本发明的干衣机100在对干燥对象物进行干燥时,在送风风扇50的作用下,在排气流路60的内部形成强制性的排气过程。
上述空气通过上述排气流路60排出时,在通过扩张部63时,会使空气压力降低以及排出速度降低。上述排气流路是由以下部分构成其末端连接于上述滚筒10,并与上述滚筒10相通,并且能够引导上述滚筒10内部的空气的排出方向的流入部61;其直径大于上述流入部61的直径的扩张部63;使通过上述扩张部63的空气排出的排气部65。所以,流入到上述流入部61的空气,在通过上述扩张部63时,其压力和排出速度均降低,从而可以降低干衣机100在驱动时产生的噪音。
本发明的干衣机具有如下效果。
在送风风扇的作用下,通过排气流路排出的空气,在通过具有消音器功能的扩张部时,其气压及排出速度均降低,从而可以减小噪音,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干衣机,其特征是,包括收容干燥对象物的滚筒;旋转上述滚筒的驱动电机;设置于上述滚筒,并与上述滚筒相通,能够将空气引导到上述滚筒内部的吸入管;加热从上述吸入管吸入的空气的加热器;设置于上述滚筒,并与上述滚筒相通,能够将上述滚筒内部的空气引导到外部,并且在长度方向的既定位置上形成有可以降低空气的压力的扩张部的排气流路;设置在上述滚筒与上述排气流路之间,通过上述吸入管吸入空气后,再将空气送风到上述排气流路的送风风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是上述排气流路是由以下部分构成其末端连接于上述滚筒,并与上述滚筒相通,并且能够引导上述滚筒内部的空气的排出方向的流入部;设置于上述流入流路另一端,并且能够降低从上述流入流路排出的空气的压力的扩张部;设置于上述扩张部,并与上述扩张部相通,并且可以将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是上述排气部以比上述流入部的直径更大的直径延长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是上述排气部设置于上述扩张部,并以比上述流入部的长度更长的长度延长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是上述扩张部的直径大于上述流入部的直径,并形成为圆筒形状。
全文摘要
一种干衣机,包括收容干燥对象物的滚筒;旋转上述滚筒的驱动电机;设置于上述滚筒,并与上述滚筒相通,能够将空气引导到上述滚筒内部的吸入管;加热从上述吸入管吸入的空气的加热器;设置于上述滚筒,并与上述滚筒相通,能够将上述滚筒内部的空气引导到外部,并且在长度方向的既定位置上形成有可以降低空气的压力的扩张部的排气流路;设置在上述滚筒与上述排气流路之间,通过上述吸入管吸入空气后,再将空气送风到上述排气流路的送风风扇。本发明可以减小随着干衣机的送风风扇的驱动而排出空气时所产生的噪音。
文档编号D06F58/02GK1970873SQ20051001636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3日
发明者金英宗, 张淙圭, 郑汉容, 郑景文, 郑昌旭, 黄根培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