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染色机的换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463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筒子染色机的换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筒子染色机的部件,具体为筒子染色机的换向结构。
背景技术
根据染色工艺要求,筒子染色机需要对穿过筒子纱的染液实行定时换向,以保证筒子纱层内外吸水均匀。现有筒子染色机其换向通常采用两种形式,一种采用轴流式主循环泵,通过循环泵的正反转来改变染液的循环方向,由于轴流泵相对效率较低,扬程低,只适宜小容量的染色,而且转换的频率较高,对电机的使用寿命影响较大;另一种采用离心泵或混流泵,通过换向结构来改变染液在纱层的内外循环,而换向结构形式不同对水力特性有很大影响,目前的换向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鹅颈管式换向结构,泵在打出染液的同时与泵体输出口连接的管道不断的来回摆动,从而达到换向的目的。鹅颈管式换向结构具有较好的流线通道,水力特性好,但由于管道在工作时不断的来回摆动,因此占用的空间较大,制造成本较高,并且只适用于双吸口泵的单循环换向;另一种换向结构为直角弯头换向结构,其流道局部阻力小,可靠性比鹅颈管式换向结构有所提高,但制造复杂,加工成本比鹅颈管式更高。

发明内容针对筒子染色机现有换向结构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向结构,其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制造成本较低,其换向时染液平稳,冲击力小,水力特性好,可以保证染色的稳定性。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接管10,接管10沿着接管8的径向插装于接管8并与接管8相贯相通,接管8沿着接管7的径向插装于接管7,接管7沿着接管6的径向插装于接管6,接管6的顶部9为锥台形网罩,在接管10内,沿着接管10的轴向安装有转向轴1,转向轴1套装有换向平板15,换向平板15与接管10的内壁接触并将接管10的左端和右端以及接管8的上端和下端隔开,转向轴1通过转向驱动结构与接管6密封连接。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结构包括换向端盖5、端盖组件16,之间连接,换向端盖5与安装于接管6的法兰17密封连接,端盖组件16套装于转向轴1,转向轴1套装有轴承18,在轴承18的两侧,转向轴1分别套装有轴承端盖3和轴承座4,轴承端盖3与轴承座4之间用螺钉连接,轴承座4与端盖组件16连接,在转轴1的外周套装有汽缸座2,汽缸座2与轴承座4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之后,通过外部的转向汽缸带动转向轴,转向轴带动换向平板转动,换向平板调整内部流体的流通方向,从而实现转向的功能,而换向板为一块平板,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从而避免了染色筒子机的换向结构,无论是鹅颈管式换向结构,还是直角弯头换向结构,其加工成本较高的缺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与换热器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图2的换向平板分别代表两种工作状态);图4为图1中L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内接管10,内接管10沿着接管8的径向插装于接管8并与接管8相贯相通,接管8沿着接管7的径向插装于接管7,接管7沿着接管6的径向插装于接管6,接管6的顶部9为锥台形网罩,在接管10内,沿着接管10的轴向安装有转向轴1,转向轴1套装有换向平板15,换向平板15与接管10的内壁接触并将接管10的左端和右端以及接管8的上端和下端隔开,转向轴1通过转向驱动结构与接管6密封连接。转向驱动结构包括换向端盖5、端盖组件16,两者之间连接,换向端盖5与安装于接管6的法兰17密封连接,端盖组件16套装于转向轴1,转向轴1套装有轴承18,在轴承18的两侧,转向轴1分别套装有轴承端盖3和轴承座4,轴承端盖3与轴承座4之间用螺钉连接,轴承座4与端盖组件16连接,在转轴1的外周套装有汽缸座2,汽缸座2与轴承座4连接。
将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染色机时,其接管7与热交换器外筒体13连接,将接管10与热交换器内衬筒体14连接,下面结合图2、图3、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热交换器换热管12中出来的染液进入接管7、接管8以及接管10之间的夹层,从接管10的左侧进入进入接管10,通过接管8进入染缸,即经过路线A、B、C、D、E、F进入染缸(图2、图3中未表达染缸),从染缸出来的染液通过接管6的锥形网罩9进入接管6与接管8、接管7的夹层,然后从接管6的底部进入接管8,再从接管8进入接管10,从接管10的右端进入热交换器的内衬筒体内,即沿路线G、H、I、J、K进入热交换器的内衬筒体,再次加热后通过热交换器的离心泵的作用再从换热管12进入接管7、接管8与接管10的夹层,如此循环反复;当需要换向时,外部的汽缸带动转向轴转动180度,见图3,热交换器换热管中出来的染液进入接管7、接管8以及接管10之间的夹层,从接管10的左侧进入接管10,再从接管10进入接管8,从接管8的下部进入接管6与接管7、接管8的夹层,从该夹层的上部进入染缸,即经过路线a、b、c、d、e进入染缸,从染缸出来的染液进入接管8,然后从接管8进入接管10,再从接管10的右端进入热交换器的内衬筒体内,即沿路线f、g、h、i进入热交换器的内衬筒体,再次加热后通过热交换器离心泵的作用进入循环,11为蒸汽通口。
权利要求1.筒子染色机的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接管(10),接管(10)沿着接管(8)的径向插装于接管(8)并与接管(8)相贯相通,接管(8)沿着接管(7)的径向插装于接管(7),接管(7)沿着接管(6)的径向插装于接管(6),接管(6)的顶部(9)为锥台形网罩,在接管(10)内,沿着接管(10)的轴向安装有转向轴(1),转向轴(1)套装有换向平板(15),换向平板(15)与接管(10)的内壁接触并将接管(10)的左端和右端以及接管(8)的上端和下端隔开,转向轴(1)通过转向驱动结构与接管(6)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结构包括换向端盖(5)、端盖组件(16),之间连接,换向端盖(5)与安装于接管(6)的法兰(17)密封连接,端盖组件(16)套装于转向轴(1),转向轴(1)套装有轴承(18),在轴承(18)的两侧,转向轴(1)分别套装有轴承端盖(3)和轴承座(4),轴承端盖(3)与轴承座(4)之间用螺钉连接,轴承座(4)与端盖组件(16)连接,在转轴(1)的外周套装有汽缸座(2),汽缸座(2)与轴承座(4)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筒子染色机的换向结构。其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制造成本较低,其换向时染液平稳,冲击力小,水力特性好,可以保证染色的稳定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接管(10),接管(10)沿着接管(8)的径向插装于接管(8)并与接管(8)相贯相通,接管(8)沿着接管(7)的径向插装于接管(7),接管(7)沿着接管(6)的径向插装于接管(6),接管(6)的顶部(9)为锥台形网罩,在接管(10)内,沿着接管(10)的轴向安装有转向轴(1),转向轴(1)套装有换向平板(15),换向平板(15)与接管(10)的内壁接触并将接管(10)的左端和右端以及接管(8)的上端和下端隔开,转向轴(1)通过转向驱动结构与接管(6)密封连接。
文档编号D06B3/00GK2816089SQ20052007415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31日
发明者奚伟民, 张华 申请人:无锡东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