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条机的后压辊-罗拉轴可调心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712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并条机的后压辊-罗拉轴可调心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棉纺机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对棉纺行业中的并条机的后压辊及一罗拉轴可调心式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棉纺行业使用的并条机,后压辊及一罗拉的同轴性直接影响并条机的整体质量,都是由后压辊轴与一罗拉的传动轴的固定式结构。而在这种结构中,后压辊轴,及一罗拉轴与车头车尾相交接的轴的中心都是固定式的结构,也就是一罗拉联接轴、压辊、联接轴的头段直接固定在车头或车尾箱体的加工孔内。后压辊座及车头车尾箱体设计为一体式结构。根据加工箱体的尺寸精度来确定机械的整体质量,对车头车尾箱体及后压辊的中心度及前后尺寸精度要求高,不易制造,易造成大件废品。安装后无法调节,达不到高精度的各轴中心高及前后尺寸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并条机后压辊及一罗拉轴的固定式结构,对后压辊座及车头车尾箱体的中心高及前后尺寸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安装调心不方便等问题,将原车尾箱体、压辊座、车头箱体整体结构改为分体式。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条机的后压辊一罗拉轴可调心式结构,其特殊之处是,在车面上面的左端车头箱体的左外侧装有车头分离板,车头分离板的左侧下部装有车头调节端盖,在后压辊支座的一侧面装有后压辊活动座,在车尾箱体的右侧下部装有车尾调节座。车头箱体上设计有一罗拉联接轴与车头箱体内孔间隙,及后压辊联接轴与车头箱体下内孔间隙,车头分离板紧固螺栓与车头分离板设计有调节间隙。车头分离板可以上下左右进行调整,一罗拉的组件通过一罗拉上联轴节、一罗拉下联轴节与一罗拉车头联接轴结合。一罗拉车头联接轴上配合装有一罗拉传动齿轮,中部配合装有一罗拉轴承,一罗拉轴承的外圆配合装在车头箱体分离板的内孔中,可随着车头箱体分离板移动,一罗拉车头联接轴的中心及前后调整准确后,用车头分离板紧固螺栓紧固。车头分离板的下端左侧设计有车头调节端盖,其外圆与车头分离板留有调节间隙,其小端内孔装有车头后压辊轴承,车头后压辊轴承内装有配合的车头箱体后压辊联接轴,车头箱体后压辊联接轴的右端装有车头箱体压辊联接轴齿轮。在车头箱体的下端左侧内孔处留有后压辊联接轴与车头箱体下孔间隙,车头调节端盖紧固螺栓与车头调节端盖留有调节间隙,车头调节端盖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压辊中心高及尺寸调整准确后,用车头调节端盖紧固螺栓紧固。中部后压辊轴两端的中部分别装有后压辊轴轴承,后压辊轴穿过后压辊轴支座的通孔,后压辊与后压辊支座留有调后压辊座孔与压辊轴调节间隙。将后压辊与压辊轴中部上调节联轴节及后压辊轴下联轴节紧固连接。后压辊座紧固螺栓与后压辊活动座留有调节间隙,调节后压辊的中心与前后尺寸与车头箱体后压辊联接轴的中心同轴,用后压辊座紧固螺栓紧固。装上车头部分上联轴节与车头部分下联轴节紧固。在车面的上面左端上装有车尾联接轴轴承,车尾联接轴轴承的内孔配合装有压辊车尾联接轴,车尾联接轴的左端配合装有车尾传动轮,车尾调节座的外圆与车尾箱体下孔留有车尾调节间隙,车尾调节座与车尾紧固螺栓之间留有调节间隙,调节车尾后压辊联接轴与后压辊轴同心。用车尾紧固螺栓紧固。用车尾上联轴节与车尾下联轴节,将后压辊与压辊车尾联接轴的轴段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一种并条机后压辊和一罗拉轴心可灵活调节的新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剖面),并作摘要附图。
1车面、2车尾箱体、3车尾传动轮、4车尾后压辊联接轴,5车尾联接轴轴承、6车尾调节座7车尾紧固螺栓、8车尾下联轴节、9车尾上联轴节、10后压辊支座、11后压辊活动座、12后压辊、13后压辊座紧固螺栓、14后压辊轴中部上联轴节、15后压辊轴中部下联轴节、16后压辊轴轴承、17车头部分上联轴节、18车头部分下联轴节、19车头调节端盖、20车头分离板、21车头后压辊轴承、22车头箱体后压辊联接轴、23车头箱体压辊联接轴齿轮、24车头箱体、25一罗拉传动齿轮、26一罗拉车头联接轴、27一罗拉轴承、28车头分离板紧固螺栓、29一罗拉联接轴与车头箱体内孔间隙、30一罗拉上联轴节、31一罗拉下联轴节、32后压辊联接轴与车头箱体下孔间隙、33车头调节端盖与车头分离板间隙、34车头调节端盖紧固螺栓、35后压辊座孔与压辊轴调节间隙、36一罗拉、37车尾调节座外圆与车尾箱体下孔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在车面1上面的左端车头箱体24的左外侧装有车头分离板20,车头分离板20的左侧下部装有车头调节端盖19,在后压辊支座10的一侧面装有后压辊活动座11,在车尾箱体2的右侧下部装有车尾调节座6。车面1的上面的左端装有车头箱体24,将原车头箱体分解做成分体式的结构,增加车头分离板20。因车头箱体24上设计有一罗拉联接轴与车头箱体内孔间隙29,及后压辊联接轴与车头箱体下内孔间隙32,车头分离板紧固螺栓28与车头分离板20设计有调节间隙。车头分离板20可以上下左右进行调整,一罗拉36的组件通过一罗拉上联轴节30、一罗拉下联轴节31与一罗拉车头联接轴26结合。一罗拉车头联接轴26上配合装有一罗拉传动齿轮25,中部配合装有一罗拉轴承27,一罗拉轴承27的外圆配合装在车头箱体分离板20的内孔中,可随着车头箱体分离板20移动,一罗拉车头联接轴26的中心及前后调整准确后,用车头分离板紧固螺栓28紧固。车头分离板20的下端左侧设计有车头调节端盖19,其外圆与车头分离板留有调节间隙33,其小端内孔装有车头后压辊轴承21,车头后压辊轴承21内装有配合的车头箱体后压辊联接轴22,车头箱体后压辊联接轴22的右端装有车头箱体压辊联接轴齿轮23。在车头箱体24的下端左侧内孔处留有后压辊联接轴与车头箱体下孔间隙32,车头调节端盖紧固螺栓34与车头调节端盖19留有调节间隙,车头调节端盖19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压辊中心高及尺寸调整准确后,用车头调节端盖紧固螺栓34紧固。中部后压辊12轴两端的中部分别装有后压辊轴轴承16,后压辊12轴穿过后压辊支座10的通孔。后压辊12与后压辊支座10留有调后压辊座孔与压辊轴调节间隙35。将后压辊12与后压辊轴中部上联轴节14及后压辊轴下联轴节15紧固连接。后压辊座紧固螺栓13与后压辊活动座11留有调节间隙,调节后压辊12的中心与前后尺寸与车头箱体后压辊联接轴22的中心同轴,用后压辊座紧固螺栓13紧固。装上车头部分上联轴节17与车头部分下联轴节18紧固。在车面1的上面左端上装有车尾联接轴轴承5,车尾联接轴轴承5的内孔配合装有压辊车尾联接轴4,车尾联接轴4的左端配合装有车尾传动轮3,车尾调节座6的外圆与车尾箱体下孔留有车尾调节间隙37,车尾调节座6与车尾紧固螺栓7之间留有调节间隙,调节车尾后压辊联接轴4与后压辊轴12同心。用车尾紧固螺栓7紧固。用车尾上联轴节9与车尾下联轴节8,将后压辊12与压辊车尾联接轴4的轴段紧固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并条机的后压辊一罗拉轴可调心式结构,其特征是在车面上面的左端车头箱体的左外侧装有车头分离板,车头分离板的左侧下部装有车头调节端盖,在后压辊支座的一侧面装有后压辊活动座,在车尾箱体的右侧下部装有车尾调节座。
专利摘要一种并条机的后压辊-罗拉轴可调心式结构,其特殊之处是,在车面上面的左端车头箱体的左外侧装有车头分离板,车头分离板的左侧下部装有车头调节端盖,在后压辊支座的一侧面装有后压辊活动座,在车尾箱体的右侧下部装有车尾调节座。它克服了现有并条机后压辊及一罗拉轴的固定式结构,对后压辊座及车头车尾箱体的中心高及前后尺寸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安装调心不方便的缺点,适应于棉纺行业的并条使用。
文档编号D01H5/44GK2828073SQ20052008634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8日
发明者张兴财, 孙召贵, 修翠波 申请人:张兴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