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织物起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089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机织物起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有棱织机、剑杆织机以及喷气织机的一种织物起毛装置。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是织机的一种特有的起毛装置。目前,国内织机织物的起毛技术方式不外乎二种一是布动起毛,它是采用布面织口在织造打纬过程中的前后移动,形成长短不同的打纬起毛,要求卷布辊、胸梁伸幅辊、后梁等都同步前后移动,因此,整个起毛机构非常复杂,成本高,而且对经纱及品种的适应性也很差。二是筘动起毛,筘动起毛大都是在活动筘座与开口棕框之间加装一支起毛轴,在轴上设置活动臂与起毛连杆,用杠杆机构与长筘动脚下端的起毛撞块相配合,再通过碰毛石的要求、间隔地撞击起毛撞块,从而使起毛轴带动活动筘座微小摆作起毛。这种装置结构也较复杂、经纱强度要求高、起毛稳定性差、只能用于低速织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织机的起毛结构存在不足,设计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起毛稳定,适应高速运转的织机织物起毛装置。
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设计的它主要有打尾筘座机构和凸轮起毛机构。打尾筘座机构包括有钢筘、钢筘座、轨道座、活动筘座脚、筘脚座、扇形内齿轮、外齿轮轴、偏心轮、偏心轮连杆、扇齿摆动座、扇齿传动连杆、滑动滚子和圆弧槽杠杆。钢筘连接钢筘座,钢筘座连接活动筘座脚,活动筘座脚通过筘座芯轴连接筘座脚,两头分别连接钢筘座和偏心轮连杆及偏心轮与外齿轮轴相连,外齿轮轴与筘座脚连接。与外齿轮轴啮合的扇形内齿轮,通过扇齿摆动座套接摇轴,扇齿摆动座又通过扇齿传动连杆、限位连杆相连的滑动滚子连接圆弧槽杠杆。凸轮起毛机构主要包括有拉刀连杆,杠杆拉刀,凸轮摆臂,大链轮,凸轮滚子,凸轮起毛电磁铁,发信杠杆,摆臂挂簧,其拉刀连杆一端连接杠杆拉刀,杠杆拉刀经摆臂轴连接凸轮摆臂,通过凸轮滚子与凸轮动配合,凸轮摆臂长槽内装有滑动拨块组件,滑动拨块同发信杠杆的拨动滚子相接,发信杠杆连接发信支轴,两头分别与起毛电磁铁和滑动拨块组件接触,凸轮与大链轮一起紧固连接凸轮轴,大链轮与装在多臂外传动轴内轴上的小链轮由链条连接,形成链传动。打尾筘座机构的圆弧槽杠杆连接凸轮起毛机构的杠杆拉刀,且由耦合弹簧连接机架;凸轮起毛机构的小链轮连接多臂机外传动轴内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上述方案后,呈现的技术效果主要有如下方面1.克服了现在起毛结构中的钢筘座后的起毛轴及其支承轴座,因此缩短织机后心时钢筘与开口棕的距离,从而能降低多臂机的开口动程、明显降低对织造棉纱的强度要求。
2.只要改变拉刀连杆在杠杆拉刀的连接点的位置,就能改变钢筘与织口往复运行行程的大小,相应地改变了所起毛圈的高度,因此,本实用新型毛圈高度调节方便,并且相应的起毛范围就大。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将圆弧槽杠杆正面和背面上均装有拉刀连杆,对应着有一组杠杆拉刀和相应的一组发信杠杆、起毛电磁铁和滑动拨块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不停机到交替织造不同毛圈高度的毛巾,增强了对毛巾花色品种的适应性。
4.本实用新型置换不同的小链轮、大链轮的转数比,可以织造三纬起毛,也可以织造四纬起毛的毛巾织物,增加了对毛巾品种的适应性。
5.本实用新型起毛稳定,能适应高速织造,具有很好的性价比。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凸轮起毛机构的滑动拨块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详述如下本实用新型有打尾筘座机构和凸轮起毛机构;打尾筘座的钢筘1紧固连接钢筘座2长槽内,钢筘座2连接活动筘座4,活动筘座4通过筘座芯轴5与筘座脚6活动连接,与紧固在同摇轴11连接的筘座脚6上的轨道座3活动配合,活动筘座脚4下端与偏心轮连杆10活动连接,偏心轮连杆10大孔内配有偏心轮9,偏心轮9平键连接外齿轮轴8上,外齿轮轴8两轴颈通过轴承定位于筘座脚6轴承孔。扇形内齿轮7与外齿轮轴8啮合连接,同时紧固连接扇齿摆动座12,扇齿摆动座12空套连接固定在机架上的摇轴11,扇齿传动连杆13一端与扇齿摆动座12一侧相连,另一端与限位连杆15端的滑动滚子19活动连接,滑动滚子19可滑动于圆弧槽杠杆22的圆弧槽22′内,圆弧槽杠杆22上的圆弧槽22′同摇轴11为同心圆。限位连杆15的下端与限位支架14连接,限位支架14与摇轴11紧固连接。圆弧槽杠杆22通过杠杆定位轴17连接于同机架相接的定位轴座18。杠杆定位轴17通过轴承定心在旋合有停止螺栓16的定位轴座18上,圆弧槽杠杆22通过耦合弹簧21与机架相连,因此圆弧槽杠杆22始终承受弹簧拉力的作用,直到撞到停止螺栓16不能回转为止。小链轮20紧固在多臂外传动轴内轴20′上。拉刀连杆23下端与圆弧槽杠杆22连接,上端与杠杆拉刀38连接,其连接点可在杠杆拉刀38的左、右任一位置调节定位,连接点在外(左)边,圆弧槽杠杆22运行角度大,毛圈越高,连接定位点越内(右)边,圆弧槽杠杆22运行角度小,毛圈低。滑动拨块组件的滑动拨块27装于凸轮摆臂36长槽内,滑动拨块组件的压缩弹簧25用空心弹簧销安装在滑动拨块27腰圆槽内,参阅图2。发信杠杆29活动套接发信支轴30,拨动滚字26连接发信杠杆29的下端,并与滑动拨块27组件活动接触,发信杠杆29上装有固定连接机架的发信拉簧28,起毛电磁铁31也固定在机架上,并与发信杠杆29的上端动配合。凸轮32、大链轮35一起紧固在凸轮轴34上。大链轮35和小链轮20的转数比设定为3∶1或4∶1,小链轮20转3圈或4圈,大链轮转1圈,实施三纬起毛或四纬起毛。凸轮滚子33与凸轮摆臂36的长臂活动连接,凸轮摆臂36的短臂与摆臂拉簧24相连,摆臂拉簧24的另一端与机架连接,这样就使凸轮滚子33始终紧靠凸轮32,凸轮摆臂36与摆臂轴37紧固定位在一起,杠杆拉刀38活动套接摆臂轴37。
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的实施例圆弧槽杠杆22的正反两面同位置连接一对(两根)完全一样的拉刀连杆23,对应着在摆臂轴37上也同时装有一对(两根)杠杆拉刀23,同样在凸轮摆臂36正反两长槽内装有相同的一对滑动拨块27组件(滑动块拨块27和压缩弹簧25),而在发信支轴30上相对应装一对发信杠杆29,相应着在机架装有二只相同的起毛电磁铁31,从而控制圆弧槽杠杆22按对应角度大小上下摆动,产生相应高度的毛圈。两只起毛电磁铁31由织机电控箱内的控制程序控制,实现起毛电磁铁31断电脱开和通点闭合,对应控制相应的杠杆拉刀38和拉刀连杆23,从而控制圆弧杠杆23按一定角度大小上下摆动,产生对应高度毛圈。
本实用新型连接剑杆的多臂机外传动轴的内轴20′带动小链轮20转动,经链条带动大链轮35和凸轮32转动,通过凸轮滚子33与摆臂拉簧24使凸轮摆臂36往复摆动。起毛电磁铁31通电吸合时,带动发信杠杆29克服发信弹簧28弹力顺时针转动到图1所示位置,拨动滚子26将滑动拨块27往摆臂轴37轴心方向滑动,使滑动拨块27在随凸轮摆臂36摆动过程中带动杠杆拉刀38一起摆动。通过拉刀连杆23使圆弧槽杠杆22克服耦合弹簧21弹力,以杠杆定位轴17为支点摆动,而一旦圆弧槽杠杆22与停止螺丝16脱离接触,圆弧槽22′位置就相产生变化,从而通过限位连杆15、滑动滚子19、扇齿传动连杆13,使扇齿摆动座12及其扇形内齿轮7以摇轴11为支点摆动。通过齿啮合带动外齿轮轴8作往复转动,从而带动偏心轮9往复回转,再通过偏心轮连杆10的转动传递,导致活动筘座脚4围绕筘座芯轴5作微小的往复附加转动,从而使钢筘1与织口之间也产生一定行程的往复运动,面(毛)经纱在织造过程中产生这个行程一半的毛圈高度。
权利要求1.一种织机织物起毛装置,它有打尾筘座机构和凸轮起毛机构;打尾筘座机构的钢筘连接钢筘座,筘座脚连接外齿轮轴,外齿轮轴啮合扇形内齿轮,通过扇齿摆动座套接摇轴,扇齿摆动座经扇齿传动连杆,限位连杆相连的滑动滚子连接圆弧槽杠杆,圆弧槽杠杆连接凸轮起毛机构的杠杆拉刀,且由耦合弹簧连接机架,其特征是打尾机座机构的活动筘座脚(4)通过筘座芯轴(5)连接筘座脚(6),两头分别连接钢筘座(2)和偏心轮连杆(10);拉刀连杆(23)一端连接杠杆拉刀(38),杠杆拉刀(38)经摆臂轴(37)连接凸轮摆臂(36)通过凸轮滚子(33)与凸轮(32)动配合,发信杠杆(29)连接发信支轴(30),两头分别与起毛电磁铁(31)和滑动拨块组件接触,凸轮(32)和大链轮(35)连接凸轮轴(34),链条连接大链轮(35)和装接在多臂外传动轴内轴(20′)上小链轮(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织物起毛装置,其特征小链轮(20)与大链轮(35)转数比为3∶1或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织物起毛装置,其特征是圆弧槽杠杆(22)连接有两根拉刀连杆(23),和对应的两根杠杆拉刀(38);凸轮摆臂(36)正、反面有两只滑动拨块组件;发信支轴(30)上一对发信杠杆(29)以及两只起毛电磁铁(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织物起毛装置,其特征是拉刀连杆(23)上端与杠杆拉刀(38)连接,连接点可在杠杆拉刀(38)的左、右任一位置调节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织物起毛装置,其特征是圆弧槽杠杆(22)上的圆弧槽(22′)同摇轴(11)为同心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棱织机、剑杆织机以及喷气织机的一种织物起毛装置。它有打尾筘座机构和凸轮起毛机构,打尾筘座机构的圆弧槽杠杆连接凸轮起毛机构的拉刀连杆,连接筘座脚的活动筘座脚两端分别连接钢筘和偏心轮连杆,缩小了织机钢筘与开口棕框的距离,降低对棉纱强度的要求;调节拉刀连杆在杠杆拉刀上的连接点位置,可以改变毛圈的高度;设置大、小链轮的转数比,可以织造三纬和四纬的毛巾织物。因此,本实用新型适应性强,有起毛范围大的优点。
文档编号D03D49/00GK2863828SQ20052011655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1日
发明者俞李平 申请人:俞李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