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穿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950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穿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空气将弯针用线输送至弯针(looper)附近 的缝纫机穿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向与缝针协同动作而形成线迹的弯针的线孔中穿入 缝线的缝纫机穿线装置,己知一种技术,其在缝纫机架外侧具有开口 部,同时向通至该缝纫机架内侧的缝线通路、即线道管的内部吹入压 缩空气,从而将缝线输送至弯针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在上述现有的穿线装置中,通过与由操作者手动操作的控制杆 (参照图5)联动,将由空气泵压縮的空气从倾斜地安装在前述线道 管侧面的喷嘴的前端喷出,从而向线道管内部供给空气。
此外,喷嘴倾斜地安装在比该线道管的开口部略靠下游侧的位 置,以使得从其前端喷出的空气在比作为缝线插入口的开口部更靠线 道管的内侧、即下游侧的位置汇合。因此,在将从缝线供给源供给的 缝线的前端从开口部穿入线道管内时,通过在将该缝线的前端插入至 前述喷嘴前端的下游侧后,操作控制杆而喷出空气,可以高效地向该 缝线通路的下游侧输送缝线。
此外,在缝纫机领域已知一种在缝线通路上设置透明部件的技 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专利第28654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8 — 2809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缝纫机中,由于支撑线道管的缝线插 入部基座由不透明的部件形成,因此用户难以从缝纫机架外侧识别从
缝线插入口插入的缝线的插入量。因此,在缝线从缝线插入口的插入 量不充分的情况下,即使反复操作空气泵的控制杆,也无法将压缩空 气直接吹向缝线,存在无法顺利地输送缝线这一问题。此外,由此导 致多次无用地操作控制杆,存在使作业效率降低这一问题。
此外,即使利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在缝线通路部上配置透明 部件的技术,使缝线插入口由透明部件构成,也由于缝纫机中使用的 缝线较细,并且如白色缝线这样的浅色缝线较多,在透过透明部件进 行观察时难以观察到,从而存在使作业性降低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向弯针穿入缝线的穿线作业的作业性高 效且容易。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简单的结构达到上述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具有缝线插入 部基座,其具有缝线通路孔和空气通路孔,该缝线通路孔具有向缝纫 机架外侧开口的缝线插入口 ,该空气通路孔在前述缝线插入口附近与 前述缝线通路孔汇合,缝线插入部基座至少使前述缝线通路孔和前述 空气通路孔的汇合部,由可以识别的透明部件形成;以及空气供给装 置,其与前述空气通路孔连结,以供给压縮空气,其特征在于,在缝 纫机架上设有照射上述汇合部的照明单元。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 发明中,前述缝线插入部基座的前述缝线插入口,由透明的玻璃材料 形成。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l所记载的发明中, 前述照明单元由设置在缝纫机架内侧的LED构成。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l所记载的发明中, 前述空气供给装置具有空气喷嘴,其与前述空气通路孔连结;空气 发生部件,其与前述空气喷嘴连结,通过伸縮而供给空气;以及操作 部件,其通过操作而使前述空气发生部件伸縮。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中, 前述操作部件配置为,可以在缝纫机架的用户侧进行操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由于在缝线插入部基座中,至 少使缝线通路和空气通路的汇合部由可以从缝纫机架的外部识别的 透明部件形成,因此可以容易地识别从缝线插入口插入的缝线,是否 被插入至可以利用从空气通路喷出的空气高效地进行输送的深度。由 此,可以防止如现有的缝纫机穿线装置那样,由于无法识别缝线从缝 线插入口插入至充分的深度而导致空气供给装置的无用的空气供给 动作,可以实现穿线作业的容易化和高效化。此外,由于可以利用照 明单元照射缝线通路和空气通路的汇合部,因此可以提高对从缝线插 入口插入的缝线的识别性。
此外,例如在缝线插入口存在多个的情况下,由于通过使安装 在应当插入缝线的缝线插入口上的照明单元点亮,可以向操作者指明 应当插入该缝线的缝线插入口,因此可以更容易地进行该穿线作业。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除了获得与技术方案1所记载 的发明相同的效果之外,作为缝线插入口需要具有一定强度,用于防 止由通过该缝线插入口供给的缝线的摩擦导致磨损或切削,通过使该 缝线插入口由玻璃材料形成,可以提高从外部的识别性,同时确保与 上述强度相应的硬度。由此,由于可以防止由被磨损的缝线插入口卡 住下线而导致的断线或缝线供给不良,因此可以确保光滑的缝线通 路。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可以使操作者可靠地识别缝线, 使穿线作业容易且可靠。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4、 5所记载的发明,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 进行穿线,使成本降低,同时可以有效地利用由于各种装置而变得狭 窄的缝纫机架内部,而无需使缝纫机架大型化。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外观构造的概略斜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穿线装置的要部结构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穿线装置的要部结构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其他例子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现有穿线装置的穿线动作的概略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图1 图4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但 是,在如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本发明而附加了各种技术上 优选的限定,但发明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下述实施方式和图示例。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各附图中示出的XYZ轴为基准规定缝纫机M的 各部分的方向。在将缝纫机M设置在水平面上的状态下,Z轴方向 表示作为铅垂方向的上下方向,Y轴方向表示与缝纫机臂部2a的长 度方向一致的左右方向,X轴方向表示水平且与Y轴方向正交的前 后方向。
(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穿线装置1(以下, 简称为穿线装置l)的缝纫机M的外观的概略斜视图。
如图1所示,穿线装置l具有缝线插入部基座12,其具有向 缝纫机架2外侧开口的开口部10;以及空气供给装置5 (参照图2), 其向该缝线插入部基座12的空气通路孔14 (后述)供给压缩空气。
以下,详细说明各部分。 (缝纫机架)
如图1所示,缝纫机架2由下述部分构成,其外形成型为正面 观察呈大致"〕"字状,上述部分包括缝纫机臂部2a,其作为该 缝纫机架2的上部,可上下移动地支撑缝针3;缝纫机头部2b,其作 为缝纫机架2的下部,载置在未图示的缝纫机工作台上;以及纵向机 体部2c,其连结缝纫机臂部2a和缝纫机头部2b,该纵向机体部2c 沿与缝纫机臂部2a和缝纫机头部2b的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Z 轴方向)直立地设置。
在缝纫机头部2b上设有弯针LP,其通过在缝针3的下方与该 缝针3协同动作而形成线迹。弯针LP具有延伸部LP1,其在剌穿被 缝制物即布料后的缝针3上升时,插入形成于布料下方的上线线环
中,在该延伸部LP1的前端设有线孔(未图示),该线孔用于使为
了形成线迹而与上线缠绕的下线(弯针用线)T穿过。由此,在该线 孔中插入下线T,该下线T是由穿线装置1通过缝纫机架2内的规定 缝线通路输送来的。
(空气供给装置)
空气供给装置5具有空气泵(空气发生部)6,其利用可自由 伸縮的中空蛇腹部压縮空气;空气喷嘴8,其将从该空气泵6供给的 空气从前端部8a喷出;空气供给管7,其将由空气泵6压縮的空气 输送至空气喷嘴8;以及作为操作部的控制杆9,其与蛇腹部的一端 连接,用于通过操作者手动使空气泵6动作。
空气泵6设置在缝纫机架2的纵向机体部2c内,其通过与操作 者手动进行的控制杆9的操作对应使蛇腹部收縮而压縮空气。
空气喷嘴8设置为,朝向缝线通路孔13下游侧而倾斜地贯穿缝 线插入部基座12的侧壁,以将从开口部10插入的下线T输送至弯 针侧。该空气喷嘴8的前端部8a设置在与缝线通路孔13的内壁处于 同一平面或略向后退回的位置,以使其不会比设置在缝线插入部基座 12内的缝线通路孔13的内壁面更向该缝线通路孔13侧突出。
此外,图1中示出的控制杆9,其前端设置为,在缝纫机架2 的前表面突出而可自由上下移动,中间部可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架2 上,其后端向外罩的内侧延伸而与前述空气泵6下端连结。在穿线动 作时,在打开外罩的状态下进行该控制杆9的操作。此外,将控制杆 9沿图2示出的箭头方向压下后,可以自动恢复至初始的上方位置。 (缝线插入部基座)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缝线插入部基座12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及图3所示,缝线插入部基座12具有缝线通路孔13, 其具有向缝纫机架2外侧开口的缝线插入口即开口部10;以及空气 通路孔14,其在开口部10附近与缝线通路孔13汇合。
缝线通路孔13沿大致Z轴方向贯穿缝线插入部基座12,其下 端部与向弯针引导缝线的缝线引导管16连结。此外,从缝纫机架2 的内侧朝向该缝线通路孔13内部而设置空气通路孔14。
在开口部IO上设有缝线插入口部件ll,其用于防止由通过该开 口部10向弯针供给的下线T导致的该开口部10周缘的磨损。该缝
线插入口部件U如图2及图3所示,向缝纫机架2外侧以大致漏斗 状扩展,为了防止上述磨损,优选使其由例如金属或陶瓷等成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缝线插入部基座12中,至少使缝线通路 孔13和空气通路孔14的汇合部由可以从缝纫机架2外侧识别的透明 部件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图1 图3中示出的缝线插入部基座 12整体作为透明部件,由例如丙烯酸类树脂(了夕UAO等透明的 合成树脂形成。
此外,在缝线插入部基座12上设置显示部15,其示出下线T 从开口部IO的插入量的标记。该显示部15是如下标记其用于使操 作者从缝纫机架2外侧容易地识别是否已将该下线T的前端插入至 充分的深度,以可以利用从空气喷嘴8的前端部8a喷出的空气高效 地输送下线T。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部15设置在下述高度, 即,位于缝线通路孔13和空气通路孔14的汇合部的下方侧、即下线 T的供给通路中前述汇合部的下游侧。
此外,如图3及图4所示,在缝纫机架2上固定配置例如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20,以作为照射缝线通路孔13和空气通路 孔14的汇合部的照明单元。作为该LED 20,以从缝纫机架2的内侧 (里侧)朝向缝纫机架2外侧、即操作者侧的方式设定光轴V,在 LED 20的光照射相对部的缝纫机架2上,配置透过孔K或嵌在透过 孔K中的透明部件(未图示)。由此,利用LED20从里侧照射透明 的缝线插入部基座12,使缝线插入部基座12内侧的缝线的阴影变清 晰,从而使操作者可以容易地透视。 (实施方式的动作说明)
下面,进行具有上述结构的缝纫机穿线装置1的动作说明。
首先,在将向弯针穿入的下线T从开口部IO插入的情况下,由 操作者将从设置于缝纫机架2外侧的下线供给源(图示略)抽出的下 线T的前端插入该开口部10中。此时,由于缝线插入部基座12由 透明部件(丙烯酸类树脂)构成,同时通过利用LED20照射汇合部,
从而使操作者可以一边通过目视从缝纫机架2外侧确认从开口部10 插入的下线T的前端、 一边进行穿线作业。
然后,识别出下线T的前端插入至显示部15后,通过对控制杆 9的前端进行上下移动操作,使连结在后端的空气泵6伸縮动作,从 空气喷嘴8的前端部8a喷出压縮空气,将下线T向缝线供给通路的 下游侧即弯针侧输送。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穿线装置1,通过使 缝线供给通路中包括空气喷嘴8前端在内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区域 由透明部件形成,可以容易地从缝纫机架2的外部识别是否已将从开 口部10插入的下线T,插入至可以利用从空气喷嘴8的前端喷出的 压縮空气高效地进行输送的深度。由此,可以防止空气泵6的无用动 作,实现穿线作业的容易化及高效化。此外,通过设置显示部15, 其示出缝线从开口部10的插入量的标记,可以容易地判断是否己将 该下线T插入至可以利用从空气喷嘴8的前端喷出的空气高效地输 送下线T的深度。
此外,可以通过使LED20点亮而照射汇合部,使操作者可以容 易地识别由透明部件构成的汇合部的内侧的缝线,此外,由于通过从 里侧(缝纫机内侧)向操作者侧(外侧)照射,可以获得更易于观察 从开口部IO插入的缝线的照明效果,因此可以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穿 线作业。
(其他)
此外,也可以使缝线插入口部件11由透明的玻璃材料形成。这 样,可以从缝纫机架2的外侧更清楚地识别从开口部IO插入的下线 T的插入量。此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该缝线插入口部件11和 缝线插入部基座12由玻璃材料一体地形成。
此外,作为照明部件,除了 LED之外也可以是普通的灯,此外 也可以从缝纫机外侧照射汇合部。
此外,例如在存在用于向上弯针和下弯针等供给缝线的多个缝 线插入口的情况下,通过构成为基于来自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控制信号而依次点亮,可以获得向用户示出穿入缝线的顺序的引导功能。因此, 可以提高穿线作业的操作性。
此外,显示部15也可以设置在缝线插入部基座12的表面或内 部这两种位置的任意一处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穿线装置,其具有缝线插入部基座,其具有缝线通路孔和空气通路孔,该缝线通路孔具有向缝纫机架外侧开口的缝线插入口,该空气通路孔在前述缝线插入口附近与前述缝线通路孔汇合,缝线插入部基座至少使前述缝线通路孔和前述空气通路孔的汇合部,由可以识别的透明部件形成;以及空气供给装置,其与前述空气通路孔连结,以供给压缩空气,其特征在于,在缝纫机架上设有照射上述汇合部的照明单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缝线插入部基座的前述缝线插入口,由透明的玻璃材料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照明单元由设置在缝纫机架内侧的LED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空气供给装置具有空气喷嘴,其与前述空气通路孔连结;空气发生部件,其与前述空气喷嘴连结,通过伸縮而供给空气;以及 操作部件,其通过操作而使前述空气发生部件伸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操作部件配置为,可以在缝纫机架的操作者侧进行操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现将缝线穿入弯针的穿线作业的容易化。穿线装置(1)具有缝线插入部基座(12),其具有缝线通路孔(13)和空气通路孔(14),该缝线通路孔具有向缝纫机架(2)的外侧开口的缝线插入口即开口部(10),该空气通路孔在开口部(10)附近与缝线通路孔(13)汇合;以及空气供给装置(5),其向空气通路孔(14)供给压缩空气。在缝线插入部基座(12)中,至少使缝线通路孔(13)和空气通路孔(14)的汇合部由透明部件形成,透过该透明部件可以从缝纫机架(2)外侧识别从开口部(10)插入的下线(T),同时该缝线插入部基座具有显示部(15),其示出下线(T)从开口部(10)的插入量的标记。
文档编号D05B61/00GK101168889SQ200710167329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6日
发明者贞末数也 申请人:Juk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