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窗饰面料及其织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73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窗饰面料及其织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 一种新型窗饰面料及其织造工艺,属于窗饰面料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窗饰市场不断发展和革新的多样化,同时为了满足人们对窗 饰面料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复式调光窗饰面料。该复式调光窗 饰面料包括循环间隔排列的透光部、遮阳部,它可根据用户的需求, 实现随意调节室内光线亮度的功能,同时由于透光部为网孔组织,因 此透光部还具有透风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市场上现有的复式调光窗 饰面料,由于存在强度不够、过于单薄的缺陷,使之在制成窗饰后, 布面不平整,有较多的波浪拆痕,影响了窗饰的整体美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度好、垂感性好的新型 窗饰面料及其织造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窗饰 面料,包括循环间隔排列的透光部、遮阳部,其中① 所述透光部、遮阳部的经线由两种粗细不同的半光聚酯纤维多
纤维弹力丝组成;
② 所述透光部纬线由3根超细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长丝合并组
成;
③ 所述遮阳部纬线采用经过染色的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的
规格为50D 150D,超细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长丝的规格为20D ,聚酯 纤维多纤维弹力丝的规格为300D 。
一种新型窗饰面料的织造工艺,其透光部采用假纱组织形成网孔, 粗经线和细经线分别巻绕在双经轴剑杆织机的两个经轴上,同时上机 穿经采用穿一齿空一齿的方法;纬向采用织机的特性,根据组织特性 和变速纬密的使用,在保持面料透光部的外观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 高面料透光、透视能力;所述遮阳部采用平纹组织,且通过间歇控制 粗经线的张力不同,形成间隔排列的立体折叠式横条,各横条内只交 织有细经线和纬线,而粗经线则直接由各横条下方穿过,不与纬线交 织。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横条的粗经线张力范围为 190-250公斤,其余部分的粗、细经线的张力均相同,且张力范围为 130-170公斤。
为了使面料的垂感性和刚性度更好,同时使尺寸更为稳定,织造 完成后,还对面料进行涂层处理,主要包括浸扎工序、粘合工序,其 中浸扎工序中所用涂层剂由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 8%的亚甲基丁二酸、0. 27%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0. 54%的丙烯酰胺、3. 6%的丙烯腈、31. 5% 的丙烯酸乙酯、11.7%的甲基丙烯酸甲酯、0. 135%的过硫酸铵、0.144% 的叔丁基过氧化氢、0. 153%的次硫酸氢钠甲醛、0. 189%的十二垸基硫 酸钠、49.969%的水配制而成;粘合工序,其六室的温度分别为8(TC、 130°C、 170°C、 180°C、 180°C、 170°C,车速为10米/分钟,浸扎扎车 压力为4千克。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后,所得面料强度好、垂感性好,更为结实、 平挺、耐用,尤其是本发明通过间歇控制遮阳部粗经线的张力不同, 使遮阳部形成多条立体折叠式横条,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新型窗饰面 料的垂感性、刚性度,使面料更为平挺,没有波浪拆痕,大大提升了 窗饰的整体美观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以 下实施例所限定。
实施例一
本发明新型窗饰面料,包括循环间隔排列的透光部、遮阳部,其

①透光部、遮阳部的经线由两种粗细不同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 弹力丝组成,粗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的规格为150D,细半光聚 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的规格为75D ;② 透光部纬线由3根超细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长丝合并组成,
超细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长丝的规格为20D ;
③ 所述遮阳部纬线采用经过染色的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其
规格为300u 。
本发明新型窗饰面料的织造工艺如下
透光部采用假纱组织形成网孔,粗经线和细经线分别巻绕在双经 轴剑杆织机的两个经轴上,同时上机穿经采用穿一齿空一齿的方法;
纬向采用织机的特性,根据组织特性和变速纬密的使用,在保持面料 透光部的外观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面料透光、透视能力。遮阳部 采用平纹组织,且通过间歇控制粗经线的张力不同,形成间隔排列的 立体折叠式横条,各横条内只交织有细经线和纬线,而粗经线则直接 由各横条下方穿过,不与纬线交织。其中,遮阳部横条的粗经线张力
为250公斤,其余部分的粗、细经线的张力均相同,且张力为170公 斤。
遮阳部形成立体折叠式横条的原理是控制两个经轴的张力差异 而形成,其中细经线的经轴按正常不变张力(170公斤),而粗经线 的经轴张力由170公斤突变增至250公斤,待完成制织立体折叠式 横条后,粗经线的经轴张力由250公斤恢复到170公斤,与细经线的 经轴张力一致,所以每制织一个立体折叠式横条,粗经线的经轴张力 就要改变一次。
为了使面料的垂感性和刚性度更好,同时使尺寸更为稳定,织造 完成后,还对面料进行涂层处理,主要包括浸扎工序、粘合工序,其中浸扎工序中所用涂层剂由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 8%的亚甲基丁二酸、 0. 27%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0. 54%的丙烯酰胺、3. 6%的丙烯腈、31. 5% 的丙烯酸乙酯、11.7%的甲基丙烯酸甲酯、0. 135%的过硫酸铵、0.144% 的叔丁基过氧化氢、0. 153%的次硫酸氢钠甲醛、0. 189%的十二烷基硫 酸钠、49.969%的水配制而成;粘合工序,其六室的温度分别为80。C、 130°C、 170°C、 180°C、 180°C、 170°C,车速为10米/分钟,浸扎扎车 压力为4千克。
实施例二
本发明新型窗饰面料,包括循环间隔排列的透光部、遮阳部,其

① 透光部、遮阳部的经线由两种粗细不同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 弹力丝组成,粗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的规格为100D,细半光聚 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的规格为50D ;
② 透光部纬线由3根超细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长丝合并组成, 超细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长丝的规格为20D ;
③ 所述遮阳部纬线采用经过染色的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其 规格为300D 。
本发明新型窗饰面料的织造工艺如下
透光部采用假纱组织形成网孔,粗经线和细经线分别巻绕在双经
轴剑杆织机的两个经轴上,同时上机穿经采用穿一齿空一齿的方法; 纬向采用织机的特性,根据组织特性和变速纬密的使用,在保持面料透光部的外观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面料透光、透视能力。遮阳部 采用平纹组织,且通过间歇控制粗经线的张力不同,形成间隔排列的 立体折叠式横条,各横条内只交织有细经线和纬线,而粗经线则直接 由各横条下方穿过,不与纬线交织。其中,遮阳部横条的粗经线张力
为225公斤,其余部分的粗、细经线的张力均相同,且张力为150公 斤。
遮阳部形成立体折叠式横条的原理是控制两个经轴的张力差异 而形成,其中细经线的经轴按正常不变张力(150公斤),而粗经线 的经轴张力由150公斤突变增至225公斤,待完成制织立体折叠式 横条后,粗经线的经轴张力由225公斤恢复到150公斤,与细经线的 经轴张力一致,所以每制织一个立体折叠式横条,粗经线的经轴张力 就要改变一次。
为了使面料的垂感性和刚性度更好,同时使尺寸更为稳定,织造 完成后,还对面料进行涂层处理,主要包括浸扎工序、粘合工序,其 中浸扎工序中所用涂层剂由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 8%的亚甲基丁二酸、 0. 27%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0. 54%的丙烯酰胺、3. 6%的丙烯腈、31. 5% 的丙烯酸乙酯、11.7%的甲基丙烯酸甲酯、0. 135%的过硫酸铵、0.144% 的叔丁基过氧化氢、0.153%的次硫酸氢钠甲醛、0.189%的十二垸基硫 酸钠、49.969%的水配制而成;粘合工序,其六室的温度分别为8(TC、 130°C、 170°C、 180°C、 180°C、 170°C,车速为10米/分钟,浸扎扎车 压力为4千克。实施例三
本发明新型窗饰面料,包括循环间隔排列的透光部、遮阳部,其

① 透光部、遮阳部的经线由两种粗细不同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
弹力丝组成,粗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的规格为75D ,细半光聚 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的规格为50D ;
② 透光部纬线由3根超细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长丝合并组成, 超细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长丝的规格为20D ;
③ 所述遮阳部纬线采用经过染色的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其
规格为300D 。
本发明新型窗饰面料的织造工艺如下
透光部采用假纱组织形成网孔,粗经线和细经线分别巻绕在双经 轴剑杆织机的两个经轴上,同时上机穿经采用穿一齿空一齿的方法; 纬向采用织机的特性,根据组织特性和变速纬密的使用,在保持面料 透光部的外观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面料透光、透视能力。遮阳部 采用平纹组织,且通过间歇控制粗经线的张力不同,形成间隔排列的 立体折叠式横条,各横条内只交织有细经线和纬线,而粗经线则直接 由各横条下方穿过,不与纬线交织。其中,遮阳部横条的粗经线张力 为190公斤,其余部分的粗、细经线的张力均相同,且张力为130公斤。
遮阳部形成立体折叠式横条的原理是控制两个经轴的张力差异 而形成,其中细经线的经轴按正常不变张力(130公斤),而粗经线的经轴张力由130公斤突变增至190公斤,待完成制织立体折叠式 横条后,粗经线的经轴张力由190公斤恢复到130公斤,与细经线的 经轴张力一致,所以每制织一个立体折叠式横条,粗经线的经轴张力 就要改变一次。
为了使面料的垂感性和刚性度更好,同时使尺寸更为稳定,织造 完成后,还对面料进行涂层处理,主要包括浸扎工序、粘合工序,其 中浸扎工序中所用涂层剂由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 8%的亚甲基丁二酸、 0. 27%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0. 54%的丙烯酰胺、3. 6%的丙烯腈、31. 5% 的丙烯酸乙酯、11.7%的甲基丙烯酸甲酯、0. 135%的过硫酸铵、0.144% 的叔丁基过氧化氢、0. 153%的次硫酸氢钠甲醛、0. 189%的十二烷基硫 酸钠、49.969%的水配制而成;粘合工序,其六室的温度分别为8(TC、 130°C、 170°C、 180°C、 180°C、 170°C,车速为10米/分钟,浸扎扎车 压力为4千克。
上述实施例中,透光部纬线还可选用1根50D有光聚酯纤维多纤维 长丝来代替3根20D超细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长丝,只是效果没有3 根超细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长丝的好,因为3根合并的牢度肯定比单 根强。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的构思,而非对发明权利保护 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新型窗饰面料,包括循环间隔排列的透光部、遮阳部,其特征在于①所述透光部、遮阳部的经线由两种粗细不同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组成;②所述透光部纬线由3根超细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长丝合并组成;③所述遮阳部纬线采用经过染色的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窗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的规格为50D ~150B,超细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长 丝的规格为20D ,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的规格为300D 。
3.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窗饰面料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部采用假纱组织形成网孔,粗经线和细经线分别巻绕在双经 轴剑杆织机的两个经轴上,同时上机穿经采用穿一齿空一齿的方法; 纬向采用织机的特性,根据组织特性和变速纬密的使用,在保持面料 透光部的外观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面料透光、透视能力;所述遮 阳部采用平纹组织,且通过间歇控制粗经线的张力不同,形成间隔排 列的立体折叠式横条,各横条内只交织有细经线和纬线,而粗经线则 直接由各横条下方穿过,不与纬线交织。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窗饰面料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 述横条的粗经线张力范围为190-250公斤,其余部分的粗、细经线的张力均相同,且张力范围为130-170公斤。
5.如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窗饰面料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织 造完成后,对面料进行涂层处理,主要包括浸扎工序、粘合工序,其 中浸扎工序中所用涂层剂由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 8%的亚甲基丁二酸、 0. 27%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0. 54%的丙烯酰胺、3. 6%的丙烯腈、31. 5% 的丙烯酸乙酯、11.7%的甲基丙烯酸甲酯、0. 135%的过硫酸铵、0.144% 的叔丁基过氧化氢、0. 153%的次硫酸氢钠甲醛、0. 189%的十二垸基硫 酸钠、49.969%的水配制而成;粘合工序,其六室的温度分别为8(TC、 130°C、 170°C、 180°C、 180°C、 170°C,车速为10米/分钟,浸扎扎车 压力为4千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窗饰面料及其织造工艺,属于窗饰面料技术领域,包括循环间隔排列的透光部、遮阳部,①所述透光部、遮阳部的经线由两种粗细不同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组成;②所述透光部纬线由3根超细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长丝合并组成;③所述遮阳部纬线采用经过染色的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丝。本发明新型窗饰面料强度好、垂感性好,更为结实、平挺、耐用,尤其是本发明通过间歇控制遮阳部粗经线的张力不同,使遮阳部形成多条立体折叠式横条,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新型窗饰面料的垂感性、刚性度,使面料更为平挺,没有波浪拆痕,大大提升了窗饰的整体美观性。
文档编号D03D15/00GK101435126SQ20081016324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1日
发明者倪小爱, 唐建跃, 姚国铭, 茅富林 申请人:章国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