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精纺机的皮圈摇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98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精纺机的皮圈摇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精纺机的皮圏摇架(cradle),更详细地讲,涉及在 附接到加重臂上的双锭子型皮圏牵伸装置中使用的皮圈摇架。
背景技术
典型的环形精纺机包括布置在前罗拉与后罗拉之间的皮圈牵伸 装置。粗纱保持在上皮圈和下皮圈之间并在其间受到牵伸。 一旦组装 好,下皮圈总是保持在同一预定位置。然而,当改变精纺条件时或在 维护期间,上皮圏通常布置在与下皮圈隔开的位置。另外,为了便于 维护,牵伸装置通常采用这种结构,即在该结构中,分别包括上皮圏 的两个上罗拉由与两个锭子相对应的加重臂支〃K。上罗拉可分别布置 在牵伸位置和备用位置处,在牵伸位置,上罗拉与相应的下罗拉形成 接触,而在备用位置,上罗拉与下罗拉间隔开。
在这种牵伸装置中,上皮圈与下皮圏的远端之间的开启量必须才艮 据纱号计数或纤维类型进行调节。因此,皮圏摇架与张力器(tensor)杆 之间的间隔(以下称作张力器间隔)必须进行调节。为了在左侧和右侧 调节张力器间隔,将隔距块(distanceclip)附接至皮圏摇架的远端部分。 隔距块在由加重臂所施加的压力取消的状态下附接至皮圏摇架。
隔距块形成为对应于一个张力器间隔。因此,必须总是准备并储 存用于不同精纺条件的多种类型的隔距块。这导致隔距块管理方面的 困难并增加制造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公开特许公报 No.l 1-302930提出了适用于多种张力器间隔的隔距块。当将隔距块附 接至皮圏摇架的远端部分时,隔距块的前侧和后侧的位置关系发生变 化,使得隔距块可适用于两种张力器间隔。曰本^Hf特许7>报No.3-l 13025描述了 一种用于在牵伸装置中调 节皮圈钳口压力的方法。参照图6A和图6B,在该方法中,皮圏按压 部件52布置在皮圈张紧装置51的远端部分上。左、右调节螺钉53 穿过皮圈按压部件52插入,并延伸到张力器杆54的表面上。调节螺 钉53改变在皮圏按压部件52与张力器杆54之间产生的压力。
在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ll-302930的利用隔距块调节张力器间 隔的结构中,当调节张力器间隔时必须取消由加重臂所施加的压力。 然而,当取消由加重臂所施加的压力时,在完成张力器间隔的调节之 后,当重新开动精纺机时纱线会断裂。这导致需要在各锭子上对纱线 打结。
在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3-113025所描述的方法中,当调节张力 器间隔时不必取消由加重臂所施加的压力。因此,不会发生有关隔距 块的问题。然而,在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3-113025所描述的方法中, 调节螺钉53以连续和无级的方式调节张力器间隔。因此,难以均匀 地调节左、右张力器间隔。另外,张力器间隔易于在锭子之间不同。 无论精纺条件何时变化,张力器间隔不必必须改变。例如,相同的张 力器间隔可用于直径在一定范围内的纱线。因此,即便是精纺纱线具 有不同的直径,张力器间隔也不必以无级的方式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精纺机的皮圏摇架,该皮圏摇架 容易地并且均匀地调节皮圈牵伸装置中的左、右张力器间隔,而无需 取消由加重臂所施加的压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用于精纺机的皮圏摇 架,该皮圈摇架在附接到加重臂上的双锭子型皮圈牵伸装置中使用。 皮圏摇架包括支承轴、摇架主体、两个上皮圏、两个下皮圈、张力器 杆、轴和两个调节器。支承轴由加重臂支承。摇架主体由支承轴支承。 两个上皮圏由摇架主体支承。两个下皮圏分别对应于两个上皮圈。张 力器杆支承两个下皮圏,并布置成朝向摇架主体。轴靠近摇架主体的远端布置。两个调节器在偏心位置由轴支^C,并/人加重臂沿侧向向外 布置。各调节器均包括多个接触表面,各接触表面可与张力器杆接触, 使得限定在皮圏摇架与张力器杆之间的张力器间隔可调节,以便以多
个级(step)来改变上皮圈的远端部分与下皮圈的远端部分之间的间隙。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有利之处将变得 显而易见,同时通过实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原理。


通过参照当前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并结合附图可最好地理解 本发明及其目的和有利之处,在附图中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牵伸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2是显示在图1中所示的皮圈摇架的示意性透视图3A是从对角向上的位置所截取的图1中的皮圈摇架的示意图3B是显示调节器与张力器杆之间关系的示意性截面图4是显示调节器与操作工具之间关系的示意性截面图5A和图5B是显示另外的实施例中的调节器的示意性截面图6A是显示现有技术的示意性透3见图;以及
图6B是显示现有技术的局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照图1至图4讨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精纺机的双锭子型皮 圏牵伸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参照图1,罗拉支架11支承前下罗拉12。张力器杆13和中下罗 拉14布置在前下罗拉12的后面。下皮圈15在张力器杆13与中下罗 拉14之间运行。
加重臂16布置在下罗拉12和14上方。加重臂16具有支承前上 罗拉17的远端。支承臂18在前上罗拉17的后面固定到加重臂16上。 支承臂18具有远端,该远端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支承轴19的轴向中部。中上罗拉20在支承轴19的两端受到支承,以便彼此可整体地转 动。支承轴19支承皮圏摇架21。上皮圈22在各个中上罗拉20与皮 圈摇架21之间运行。
如在图2和图3A中所示,皮圏摇架21包括T-形摇架主体23。 参照图1和图2,摇架主体23包括弧形部分23a和;f反簧23b。弧形部 分23a靠近摇架主体23的基部端形成,并与支承轴19的周边表面接 触。板簧23b(图1和图3A)固定到摇架主体23的中部,并与支 K臂 18接触,以便利用摇架主体23朝向下皮圏15压迫上皮圏22。摇架 主体23具有远端。左、右皮圈引导件24靠近该远端固定到摇架主体 23上。上皮圏22在中上罗拉20与皮圈引导件24之间运行。皮圈引 导件24各自包括以一定距离间隔开的止动块(stopper)24a,该距离与 相应的上皮圏22的宽度大致相同,以便限制上皮圏22的侧向运动。 左、右皮圈22在相对于加重臂16对称的位置受到支承。
支承件25布置在摇架主体23远端的中部。支承件25以可转动 的方式支承轴26。轴26具有从支承件25凸出并位于左、右上皮圏 22之间的两个端部。调节器27固定到轴26两个端部的各端部上,以 便调节张力器间隔。调节器27与轴26—起整体地转动。尽管没有具 体限制,但调节器27可由金属、树脂或纤维增强树脂形成。
如在图3B中所示,从側面观看,调节器27各自成形为大体八边 形。各调节器27的8个侧表面中的一个侧表面包括凹槽28。调节器 27具有4个另外的侧表面,它们分别限定与张力器杆13形成接触并 调节张力器间隔的接触表面27a、 27b、 27c和27d。调节器27由轴26 从加重臂16沿侧向向外支承并处于左、右上皮圈22之间,上皮圏22 由摇架主体23支承。调节器27各自在偏心位置固定到轴26上,使 得张力器杆13与摇架主体23之间的间隙(或张力器间隔)根据接触表 面27a、 27b、 27c和27d中的哪一个接触表面与张力器杆13的接触而 变化。也就是说,调节器27各自由轴26支承,使得距轴26中心的 距离在接触表面27a、 27b、 27c和27d之间有所不同。因此,调节器27与张力器杆13形成接触,使得张力器间隔可以多个级进行调节。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调节器27各自形成为使得当张力器杆13与 接触表面27a接触时张力器间隔最大,当张力器杆13与接触表面27b 接触时张力器间隔第二大,当张力器杆13与接触表面27c接触时张力 器间隔第三大,以及当张力器杆13与接触表面27d接触时张力器间 隔第四大。为了便于转动,调节器27的角部进行倒角。另外,即便 是精纺纱线具有不同的直径,但如果精纺纱线的直径处于恒定的范围 之内,则可以使用相同的张力器间隔。因此,张力器间隔不必以无级 的方式调节。
调节器27各自包括着色部分,以便指示接触表面27a、 27b、 27c 和27d中的哪一个接触表面与张力器杆13接触。当接触表面27a、27b、 27c和27d与张力器杆13接触时,位于预定位置(该位置易于操作员 观察)的4个调节器侧表面着有不同的颜色,以便限定着色部分。
现在讨论皮圈牵伸装置的操作。在由加重臂16所施加的压力取 消的状态下,皮圈摇架21将上皮圈22保持在与下皮圏15间隔开的 状态。当加重臂16布置在朝向下罗拉按压各个上罗拉的压力施加位 置(精纺位置)时,上皮圈22与下皮圈15形成接触。
中下罗拉14的转动使下皮圈15转动。上皮圈22与下皮圈15之 间的摩擦-使上皮圏22与下皮圈15同步转动。这在下皮圏15上输送 纤维束(未示出)。位于上侧的各个上皮圏22的移动部分由相应的皮圈 引导件24的止动块24a所引导。因此,上皮圈22在侧向运动受限制 的状态下在预定的位置转动。
由下皮圈15和上皮圈22输送的纤维束保持在中下罗拉14和中 上罗拉20之间。在该状态下,纤维束由于两个前罗拉12和17的转 动速度不同于皮圈15和22的转动速度而被拉伸。下皮圈15和上皮 圈22的远端之间的开启量必须根据纱号计数或纤维类型进行调节。 因此,张力器间隔调节到与精纺条件相对应的适当邀:值。
为了调节张力器间隔,调节器27转动,使得对应于所需张力器间隔的接触表面27a至27d中的一个接触表面与张力器杆13形成接 触。如在图4中所示,调节器27通过将操作工具30如开槽螺丝刀的 远端插入凹槽28中而转动。当在操作工具30的远端插入凹槽28的 状态下移动操作工具30时,左、右调节器27与轴26—起整体地转 动。例如,为了从图4的状态使调节器27转动直到接触表面27a与张 力器杆13形成接触,操作工具30沿着如在图4中所看到的逆时针方 向绕枢轴转动。为了使调节器27转动直到接触表面27c或27d与张力 器杆13形成接触,操作工具30沿着如在图4中所看到的顺时针方向 绕枢轴转动。调节器27转动,直到获得适合于^Tf纺条件的张力器间 隔的接触表面与张力器杆13形成接触。当转动调节器27时,操作员 检查对应于所需张力器间隔的着色表面是否可在预定的位置看到。这 使得操作员能够获得所需的张力器间隔。当转动调节器27,直到所需 的着色表面可在各锭子中预定的位置看到时,调节完成。 优选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所述的有利之处。
(1) 皮圈摇架21包括由支承轴19所支承的摇架主体23,支承轴 19由加重臂16支承。位于摇架主体23远端附近的轴26支承左、右 调节器27。调节器27从加重臂16沿侧向向外与张力器杆13形成接 触,并且使得上皮圈22的远端部分与下皮圈15的远端部分之间的间 隙能够以多个级进^f亍调节。张力器间隔通过转动左、右调节器27进 行调节,而不必取消由加重臂16所施加的压力。因此,在左侧和右 侧的皮圈牵伸装置的张力器间隔可以容易和均匀地调节,而不必取消 由加重臂16所施加的压力。
(2) 左、右调节器27以整体可转动的方式固定到轴26上。因此, 其中的一个调节器27的转动使得另一个调节器27与轴26 —起同时 转动。与两个调节器27独立地转动的情形相比,这可以使调节张力 器间隔的工作量降低一半。
(3) 左、右调节器27布置在左、右上皮圏22之间,上皮圏22由 摇架主体23支承。因此,与左、右调节器27从上皮圈向外布置的情
9形相比,作用到摇架主体23上的弯矩降低。也就是说,防止作用到 摇架主体23上的弯矩升高。
(4) 各调节器27包括用作操作部分的凹槽28。在操:作工具30(例 如螺丝刀)的端部与凹槽28接合的状态下,通过将力施加到操作工具 30上可以容易地使调节器27转动。
(5) 各调节器27包括着色部分,该着色部分指示接触表面27a、 27b、 27c和27d中的哪一个接触表面与张力器杆13接触。当接触表 面27a、 27b、 27c和27d与张力器杆13接触时位于预定位置(该位置 易于操作员观察)的4个调节器侧表面着有不同的颜色,以便限定着色 部分。当调节张力器间隔时,调节器27转动,直到具有与所需张力 器间隔相对应的颜色的表面布置在操作员可容易看到的预定位置。这 使得所有调节器27能够布置在与所需的张力器间隔相对应的状态。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多种其它 具体形式实施,而并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具体而言,应当理 解的是,本发明可按以下形式实施。
左、右调节器27不必与轴26 —起整体地转动,而是可由轴26 支承以便可独立地转动。在这种情况下,摇架主体23的支承件25不 必可转动地支承穿过支承件25延伸的轴26。另外,轴26不必为由左、 右调节器27共同使用的单根轴。更具体地讲,单独的同轴线的轴可 取代轴26而使用。与左、右调节器27可整体地转动的情形相比,这 增加了张力器间隔调节构造的自由度。
调节器27不限于能够在4个级中调节张力器间隔的结构,而是 只要求能够在多个级中调节张力器间隔。也就是说,调节器27可形 成为能够在3个或更少的级中或者在5个或更多的级中调节张力器间 隔。然而,优选的是,调节器27可在3个或更多级中进行调节。
当从侧面观看时,调节器27不必具有八边形的形状。调节器27 可具有任意数目的与张力器杆13形成接触的表面,以便能够在多个 级中调节张力器间隔。例如,调节器27可以各自为具有7条边或更 少的边的多边形,或者为具有9条边或更多的边的多边形。另外,调节器27不必为多边形。例如,如图5A中所示,调节器27除了接触 表面27a至27d之外的表面可以是弯曲的。
用来转动各调节器27的操作部分不必为凹槽28。例如,可形成 孔以容纳使调节器27转动的操作部件(操作工具30)的一端。另夕卜,可 形成凸出部分来取代凹槽28。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保持凸出部分的操 作部件或者具有可与凸出部分相接合的凹进部分的操作部件用来使 调节器27转动。
多边形调节器27的操作部分不必形成在除了接触表面27a至27d 之外的仅一个表面上,而是可形成于多个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与 操作部分仅形成在一个表面上的情形相比,调节器27更易于转动。 另外,操作部分不必全部由凹槽28、孔或凸出部分形成。例如,如在 图5B中所示,凹槽28可形成在除了接触表面27a至27d之外的表面 上,并且孔31可形成在接触表面27b中。此外,操作部分可形成在 各调节器27的侧表面中。
操作工具30可包括多个接合部分,该接合部分可同时与凹槽28、 孔或凸出部分相接合。例如,包括多个接合部分的操作工具30可用 来与多个调节器27 —起同时调节张力器间隔,这些接合部分以梳状 方式接合并根据调节器27之间的距离间隔开。在这种情况下,调节 步骤的数目可减少。
各调节器27的着色部分可以取消。
代替将皮圈引导件24固定到摇架主体23上,止动块24a可布置 在摇架主体23的上表面上。
优选实施例的皮圈摇架并不限于精纺机的牵伸装置,并且可应用 于三道粗纺机或结经机的牵伸装置。
可分离地附接至摇架主体23的附件可用来将支承轴26保持在摇 架主体23上。
本实例和实施例应视为说明性和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并不限 于本文给出的细节,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和等同范围内 进行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在附接到加重臂(16)上的双锭子型皮圈牵伸装置中使用的用于精纺机的皮圈摇架,所述皮圈摇架包括由所述加重臂(16)支承的支承轴(19);由所述支承轴(19)支承的摇架主体(23);由所述摇架主体(23)支承的两个上皮圈(22);分别对应于所述两个上皮圈(22)的两个下皮圈(15);以及张力器杆(13),其支承所述两个下皮圈(15)并布置成面向所述摇架主体(23),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摇架主体(23)的远端布置的轴(26);以及两个调节器(27,27),其在偏心位置由所述轴(26)支承并从所述加重臂(16)沿侧向向外布置,各所述调节器(27,27)均包括多个接触表面(27a,27b,27c,27d),各所述接触表面(27a,27b,27c,27d)均可与所述张力器杆(13)相接触,使得限定在所述皮圈摇架与所述张力器杆(13)之间的张力器间隔可以调节,以便以多个级来改变所述上皮圈(22)的远端部分与所述下皮圈(15)的远端部分之间的间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圈摇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调节 器(27,27)均由所述轴(26)支承,使得距所述轴(26)中心的距离在所述多 个接触表面(27a,27b,27c,27d)之间不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圏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调 节器(27,27)固定到所述轴(26)上,以便彼此可整体地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圏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调 节器(27,27)由所述轴支承,以便可彼此独立地转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圈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调 节器(27,27)布置在由所述摇架主体(23)支承的所述两个上皮圈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圈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 (27,27)均包括着色部分,用以指示所述多个接触表面(27a,27b,27c,27d)中的哪一个接触表面与所述张力器杆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皮圏摇架,其 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27,27)均包括用来转动所述调节器(27)的操作 部分(28,3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精纺机的皮圈摇架。具体而言,一种皮圈摇架,其用于附接到加重臂(16)上的双锭子型皮圈牵伸装置的精纺机。支承轴(19)由加重臂(16)支承。摇架主体(23)由支承轴(19)支承,并支承上皮圈(22)。下皮圈(15)分别对应于上皮圈(22)。张力器杆(13)支承下皮圈(15),并朝向摇架主体(23)布置。靠近摇架主体(23)远端布置的轴(26)从加重臂(16)沿侧向向外支承调节器(27,27)。各调节器(27,27)包括接触表面(27a,27b,27c,27d),其可与张力器杆(13)接触,使得皮圈摇架与张力器杆(13)之间的张力器间隔可调节,以便改变上下皮圈的远端部分之间的间隙。
文档编号D01H5/00GK101597822SQ20091014605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3日
发明者佐野彰俊, 北村真之介, 小野功, 木下敦史, 藤井能理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关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