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树皮衣的制成方法

文档序号:1707403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原始树皮衣的制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树皮衣"的制成方法,具体涉及我国古代人以树皮制成"原始树皮衣"的
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不少人类文明,如早期的取 石用火、造纸、造字、活字印刷、火药、向盘(后期的指南针)等,随着时间的延续,人类历史 的变迁,许多发明已经失传,如我国古代人曾穿用过的"树皮衣"、"鱼皮衣"等,就很难制成 和再现古代文明的物件;为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历史遗留的信息,加以搜集、整理、挖掘、进 行发明和再创造,再现古时我国古代人发明的原貌物件,给世界再现我国古代文明的物件, 让现代人了解人类历史,了解古文明,并使新近发明的制造古代文明的物件及方法,申报捷 尼斯世界记录,以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树皮布文化在中国的起源甚古,可能早至石器时代,与印纹陶同时存在,在用麻丝 纺织之前,如在史前考古学上能找到拍打树皮布的石棒,则今分布在整个太平洋区的树皮 布文化,可以假定是起源于中国的。 相传,我国在6000多年前,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遗址考证发现当时的古人, 已创造发明出用棕梠树的棕梠皮、丝制成"簑衣",用来遮风、挡雨、护体、避晒和防寒,"簑 衣"的制成和使用范围之广,遍及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各地,延续历史之长,至今,全国各 地、长江流域及其浙江一带的当地农民还在使用。 据世考证,在云南和海南的土著、黎族的古人,具有用"见血封喉树"制作"树皮衣" 的习惯,在海南岛白沙县一带的黎族的古人,于4000多年前,就发明了用"树皮"制成"树皮 衣",具有穿"树皮衣"的习惯;相继以后于3000多年前,我国古人把制成"树皮衣"的方法 传到越南、老挝;于2000多年前,传到台湾等地。但是,至今,是什么树皮做成的"树皮衣"? 用什么方法制成的"树皮衣"?现在有没有人会做"树皮衣"?现代人是否还有人在穿"树皮 衣"?它曾经起到开创我国纺织工业先河,启发造纸的发明作用的"树皮衣"的制成方法,已 经相继失传。 据传,同样在4000多年前,居住在我国松花江流域的赫哲族人、古代至现代20世 纪80年代期间, 一直靠打鱼为生,她们在4000多年前,发明了用"鱼皮"制成"鱼皮衣",同样 用来遮风、挡雨、护体和防寒等,"鱼皮衣"的制成方法于3800多年前,由我国传至隔江的朝 鲜族人。事到如今,现代的居住在我国松花江流域的赫哲族人、早已在松花江里无鱼可打, 整个赫哲族人早已由"渔业"转为"农业"和"旅游服务业"了 。那么,至今生活在我国松花 江流域的赫哲族人不知有谁还能制"鱼皮衣"?,用什么鱼能制成鱼皮衣?,现代人是否有 人还在穿"鱼皮衣"?在我国已成为一个"谜"。可是,到近期,我国赫哲族人发明的"鱼皮衣" 制成方法,且让朝鲜人抢先申报了捷尼斯世界记录,让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流失!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簑衣"、"树皮衣"、"鱼皮衣"的不同遭遇和命运,为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 化的历史物件,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整理和研究出"原始树皮衣"的制成方法,以申报捷尼斯 世界记录,让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流失! 本发明的内容是通过确定和选择制成"原始树皮衣"的树种,树皮的取得、加工方 法、"树皮布、线"的制成、缝制及制成"树皮衣"的方法并取得"原始树皮衣"的物件,用以捐 赠给国家宁波市博物馆。 本发明"原始树皮衣"的特征"树皮衣"具有坚韧、能遮羞、遮风、挡雨、护体、避晒、 防毒、防寒等功能,具有"原始树皮衣"的质感,给现代人观看以后,了解我国古代人所穿的 "原始树皮衣",使他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人类的生活和古代文明史。


附图1 :"原始树皮衣"制成图展现了 "原始树皮衣"的实物。 附图2 :"树皮布"的制成图展现了"树皮布"的实物。树皮布是一种无纺织布,是 以植物的树皮为原料,经过拍打、水浸、洗涤、晾晒等技术加工制成的布料,是制成树皮衣的 原料。制作树皮布,有些纤维裂开,可用青竹篾削成竹针,穿上野麻或芭蕉的纤维缝合。
附图3 :"树皮直丝长纤维"图展现了"树皮布"经直撕后,撕成的"树皮直丝长纤 维"的实物,可用来制成"树皮被"的原料,也可用"树皮直丝长纤维"搓成"树皮纤维绳子" 或"树皮纤维线"来缝制"原始树皮衣"。
发明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原始树皮衣"剥取树皮对树种的选择 制成"原始树皮衣"的用料需——树皮,剥取什么树上的皮,作为制成"原始树皮 衣"的首要问题。 1、据对有关资料的考证和相关信息搜集及对土著、黎族老人相传的询问获悉在 4000多年前,土著、黎族人喜欢和习惯用一种叫"见血封喉树"的"树皮"做"树皮衣",因此 种树有毒,树杆直,树株大、树皮厚薄均匀,表皮光洁,树皮纤维坚韧,做成的"树皮衣"含有 毒性,可防蛇咬、虫蛀和霉变;但是,在剥树皮时,人易中毒,需做好防毒汁从口吸入或从皮 肤侵入;剥树皮的人应具备能解除由人剥树皮中毒的方法,才能安全剥取树皮。人剥树皮中 毒后解毒的方法为用"见血封喉树"的树根、皮煎汤服之,可达到以毒除毒的效果。 2、据对有关资料的考证和相关信息搜集及对古稀黎族、苗族老人相传的询问获 悉在古时,黎族、苗族人喜欢和习惯用一种叫"构树"的"树皮"制"树皮衣"和"构树被",因 此种树无毒性,树在剥皮时有白色树浆流出,"树皮"具有坚韧、纤维丝长、松软兼具的特征, "树皮衣"具有遮羞、遮风、挡雨、护体、避晒和防寒等功能。应用"敲击法"剥取树皮比较容 易的经验和方法。 为了制成"树皮衣",我们意向想要剥用"见血封喉树"的树皮做"原始树皮衣"的 原料。谁知经一打听,目前,在海南岛仅存的"见血封喉树"只有4-5颗树了,并且是国家2 类保护树种,想要剥取它的"树皮"来做"原始树皮衣"征得有关部门批准同意,是一件不太 可能的事。 作为"构树"在我国分布就比较广,不仅在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各省都有分布,尤其是南方地区极为常见,而且不属于国家保护类树种,只要征得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剥取直径在O. 25-0. 30米,长在1. 6米-2. 4米左右的枝杆树皮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对此,我们只好选择"构树"树皮作为制成"原始树皮衣"的材料。
二、原始剥取树皮的方法 历史倒退到4000多年前至5000年左右,居住在深山的黎族和苗族的祖先们,可能还没有铁制和铜制的工具在手头应用(当然,当时已发明有铁制或铜制工具),为了体现原始剥取树皮的工艺,用已经考古发现的"石拍"、"石槌"、"木槌"、"石楔"、"石器"、"石刀"和"棍棒"为工具,采用"敲击法"剥取树皮。 1、选择锋利的"石块"作为石器——"石刀",用来对选定的树枝段上下段的树皮,用"石刀"砍断上下段树皮。 2、用"石刀"砍断上下段树皮时,你会发现,在经"石刀"砍的上下段"构树"树皮时,树皮会大量的流出白色的树汁,树皮会受"石刀"砍击而膨涨、凸起、疏松、皮杆分离、纤维分裂而最终被"石刀"砍断。 3、用"石刀"砍断树皮上下段时,你会发现被砍断树皮的两端很容易剥取树皮,而未被"石刀"砍的树皮则剥不下来,树皮还是牢牢地粘在树杆上,或者根本剥不下来。
4、于是从中你会得到这样一种启示和想法发现"石刀"敲打过的树皮区间易剥取树皮,那么我是否可到山间的溪间拾一块鹅卵石做为"石拍"或在山间林中捡一根木棍来敲击树皮,让树皮与树杆脱离而剥下树皮。由此,采用"敲击法"剥取树皮的方法油然而生。果真,树皮经"石拍"或木棍敲击1个小时左右,由于经敲击的树皮产生膨涨,使树皮与树杆分离,很快地可将树皮从树上剥下来;当然,树皮从树上剥下来时,应先用"石刀"从上到下将树皮从中剖开,才能剥取树皮。 5、如你能在原始森林能找到(或备有) 一把锋利的利器或铲刀,慢慢地将树皮从树上"铲"、"剥"下来,但所化的时间不一定会省,所取得的树皮可能是破洞百出,还不如用上述原始的"敲击法"剥取的树皮质量来得好,因"敲击法"扩张了树皮,使树皮与树杆相分离,原始方法也有他的科学性。
三、对树皮树汁的处理
1、清洗法 剥取树皮后,你将树皮拿在手中,由山中的树林里走出来,发觉树皮会不断地流出白色的汁水,粘粘的,粘在手中不好受,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找到山中的溪水中去洗一洗,树皮和手在溪水中经溪水一洗,手上白色的树汁会被洗去,树皮在溪水中清洗和浸泡,你会发现树皮中的白色树汁会慢慢地释放在水中;用手搓动树皮,树汁在流动的溪水中被洗得(释放得)更快。 一种对树皮汁处理的方法你又产生
2、"敲打清洗法"对树皮的树汁处理 对树皮进行在流动的溪水中搓动、翻滾等动作,能加速对树皮汁的清洗,何不拿根木棍或"石拍"来,对树皮进行敲打后,再进行清洗?它可加速清洗净树皮中的树汁呢!果真捡来一根木棍或溪中的"鹅卵石"(或称石拍),对树皮进行敲打、或拍打,经多次的敲打或拍打和多次对树皮清洗,不但树汁被洗去,而且见到了树皮中的直丝纤维和错综复杂的木质纤维,用手拉拉、用眼观察,发现纤维富有韧性和拉伸强度。
四、对树皮表皮面的处理
1、清除树皮表皮 经对"敲打清洗法"清洗后的树皮对其进行观察,发现树皮的木质纤维部可抽出丝丝纤维,松软可爱;存在的不足是树表皮的一层青绿色的表皮高低不平,有碍整张树皮的统一与制成"原始树皮衣"的外观,何不将其去掉?于时,产生了清除树表皮,美化树皮的理念。
2、清除树表皮的方法 用锋利的"石刀"均匀地将树表皮"铲去"、"铲平",或在山间溪水的较大"鹅卵石"上经多次打磨树表皮,再经多次清洗得一张满意的"树皮纤维"。 五、将"树皮纤维"平直放于地面晾干或晒干后,得到制成"原始树皮衣"的"树皮布",于是首项发明结果诞生——"原始树皮布"获取。 如经晾干或晒干的"原始树皮布",较僵硬或不够柔软时,可将"原始树皮布"再进行浸湿,等其经浸水软化后,再进行用"敲打清洗法"清洗后,让其晾干或晒干,如还不能满足"原始树皮布"做"树皮衣"所要求的软化要求时,可再用"敲打清洗法"清洗树皮、经晾干或晒干,直到达到所要求的做"原始树皮衣"的"原始树皮布"软化要求出现满足为止。
六、树皮纤维绳子或树皮纤维线的制成"原始树皮布"的获取,为制成"原始树皮衣"创造了基本条件。为了缝制"原始树
皮衣",必须发明获取制成树皮纤维绳子或树皮纤维线。 l,树皮纤维的制成 我们在上述"'第三'的'第2点'"的"敲打清洗法"对树皮的树汁清洗处理后发现"见到了树皮中的直丝纤维和错综复杂的木质纤维,用手拉拉、用眼观察,发现纤维富有韧性和拉伸强度",如果再用手依顺树皮的直丝向撕一撕,就可撕得直丝的木质长纤维,对撕得的木质长纤维再细细直撕,就可撕得更多更细的长纤维。将撕得的木质细长纤维晾干后,就可制成"树皮衣"的"树皮绳子"或"树皮纤维线"。
2、"树皮纤维绳子"或"树皮纤维线"的制成 用将撕得的木质细长纤维,选定一定的大小、粗细量,来确定"树皮绳子"或"树皮纤维线"的粗细,用左手在左腿上按住木质细长纤维,用右手按住木质细长纤维并轻轻地往前(往人体外方向)推,让木质细长纤维跟着右手的推动作顺时针旋转,搓成"单股绳子"或"单股纤维线",在搓"单股绳子"或"单股纤维线"时,添木质细长纤维使其延长,以达到所需的一定长度后,将"单股绳子"或"单股纤维线"在中位对折,由左手持对折处,将"两股绳子"或"两股纤维线"放在左腿上,再由右手按住"两股绳子"或"两股纤维线"并轻轻地往前(往人体外方向)推,让"两股绳子"或"两股纤维线"跟着右手的推动作顺时针旋转,搓成双股"树皮纤维绳子"或双股"树皮纤维线",取得的"树皮纤维绳子"或"树皮纤维线"可用来缝制(或串制)"原始树皮衣"。
七、"原始树皮衣"的裁制与缝制
1 、"原始树皮衣"的裁制方法 (1)、"原始树皮衣"的裁制方法,可依据对穿衣者人体量得的尺寸的大小及"树皮布"材料的大小来确定制成"树皮衣"的长短与大小。 (2)、一般情况,在决定要制"原始树皮衣"至前,在剥树皮时,首先应选择所用树皮料的"构树",确定剥取"构树"皮的大小、长短和粗细。成人用衣料所需的树皮,树的直径在
70. 25-0. 30米,长度在1. 6米-2. 8米之间。孩子用衣料所需的树皮,树的直径在0. 10-0. 25 米,长度在1.2米-1.8米之间。 (3)"原始树皮衣"的裁制方法,可将制成的"原始树皮布"横向对折成两半(树皮 布按长度对折,即如1. 6米长对折成0. 8米长),在对折的中心线的一侧的前胸衣片中心挖 (或用"石刀"砍一个洞或剪) 一个洞,洞的大小满足人头能伸出略有余量、大小适当为宜; 然后,在所挖的洞的下方,将"树皮布"的中间平分撕开,以作前胸的前两片衣,在"树皮布" 对折处的左右两侧,留足袖口尺寸大小后,各留足人的腰围的大小,挖去"树皮布"左右两侧 的多余的"树皮布"部分,使"原始树皮衣"成"T"字型。
2、"原始树皮衣"的缝制方法
(1)缝衣针的制作 取一块薄片的毛竹,磨成针状,用"火剌法"做成"针眼",在"针眼"里串上"树皮纤 维线"(或树皮绳子)可用来缝制(或串制)"原始树皮衣"。 (2)将"树皮布"左右两侧挖去部分的"挖线缝"用"树皮纤维线"(或"树皮绳子") 缝制(或串制)好,再在"原始树皮衣"成"T"字型的前胸两片"两侧缝"缝上(或串上)用 "树皮纤维线"(或"树皮绳子"),再结上"树皮绳子"(或"双股纤维线"),并留有所需的一 定长度的"树皮绳子"(或"树皮纤维线"),让其可作为系结"原始树皮衣"前胸的两片衣的 "树皮绳子"(或"树皮纤维线")。 就这样一件完整的"原始树皮衣"就发明制成了 。"原始树皮衣"的制成和现代的再发明成功,为我们的祖先在4000多年前(可追朔 到我国的石器时代)的古代的"原始树皮衣"的实物,提供了再现与复制,使我们看到了古 代制衣的文明,再现了我国古代人的生活与历史,它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开创先 河的历史作用;它也为我国发明造纸业提供了树皮纤维可以造纸的理论和实物依据,对我 国的文明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权利要求
本发明属原始树皮衣的制成方法,涉及我国古代人以树皮布、线、针制成原始树皮衣的方法再现。发明的目的是为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的历史物件,要整理和研究出原始树皮衣的制成方法,以申报捷尼斯世界记录,让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流失!发明的内容是通过确定和选择制成原始树皮衣的树种,树皮的取得、加工,树皮布、线、衣的制成方法并取得制成原始树皮衣的物件,用以捐赠给国家宁波市博物馆。原始树皮衣的特征树皮衣具有坚韧、能遮羞、遮风、挡雨、护体、避晒、防毒、防寒等功能,具有原始树皮衣的质感,给现代人观看以后,了解我国古代人所穿的原始树皮衣,使他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人类的生活和我国古代文明史。
2. 所述的"原始树皮衣"的制成方法用"见血封喉树"或"构树"制成"树皮布"。
3. 所述的"原始树皮衣"的制成方法,体现原始剥取树皮的工艺,用"石刀"、"石拍"和 "棍棒"等为工具,采用"敲击法"剥取"树皮"。
4. 所述的"原始树皮衣"的制成方法,采用"敲打清洗法"对树皮的树汁处理。用木棍 或鹅卵石、石拍等对树皮进行敲打或拍打,经多次的敲打或拍打和多次对树皮清洗,不但树 汁被洗去,而且见到了树皮中的直丝纤维和错综复杂的木质纤维,用手拉拉、用眼观察,发 现纤维富有韧性和拉伸强度。
5. 所述的"原始树皮衣"的制成方法,对树皮表皮面的处理采用用锋利的"石刀"均匀 地将树表皮"铲去"、"铲平",或在山间溪水的较大鹅卵石上经多次打磨树表皮,再经多次清 洗得一张满意的"树皮纤维"。
6. 所述的"原始树皮衣"的制成方法,将"树皮纤维"平直放于地面晾干或晒干后,得到 制成"原始树皮衣"的"树皮布",于是首项发明结果诞生——"原始树皮布"获取。
7. 所述的"原始树皮衣"的制成方法,树皮纤维、树皮绳子或树皮纤维线的制成用手 依顺"树皮布"的直向撕,就可撕得直丝的木质长纤维,对撕得的木质长纤维再细细直撕,就 可撕得更多更细的长纤维。将撕得的木质细长纤维晾干后,就可制成"树皮衣"用的树皮绳 子或树皮纤维线。
8. 所述的"原始树皮衣"的制成方法,树皮纤维绳子或树皮纤维线的制成用将撕得的木质细长纤维,选定一定的量,来确定树皮绳子或树皮纤维线的粗细,用左手在左腿上按住 木质细长纤维,用右手按住木质细长纤维并轻轻地往前(往人体外方向)推,让木质细长纤 维跟着右手的推动作顺时针旋转,搓成单股绳子或单股纤维线,在搓单股绳子或单股纤维 线时,添木质细长纤维使其延长,达到所需的一定长度后,将单股绳子或单股纤维线在中位 对折,由左手持对折处,将两股绳子或两股纤维线放在左腿上,再由右手按住两股绳子或两 股纤维线并轻轻地往前(往人体外方向)推,让两股绳子或两股纤维线跟着右手的推动作 顺时针旋转,搓成双股树皮绳子或双股树皮纤维线,取得的双股树皮绳子或双股树皮纤维 线可用来缝制(或串制)"原始树皮衣"。
9. 所述的"原始树皮衣"的裁制和缝制方法(一 )、"原始树皮衣"的裁制方法(1) 、可依据对穿衣者人体量得的尺寸的大小及"树皮布"材料的大小来确定制成"树皮 衣"的长短与大小。(2) 、一般情况,在决定要制"原始树皮衣"之前,在剥树皮时,首先应选择所用树皮料的"构树",确定剥取"构树"皮的大小、长短和粗细。成人用衣料所需的树皮,树的直径在,0. 25-0. 30米,长度在1. 6米-2. 8米之间。孩子用衣料所需的树皮,树的直径在0. 10-0. 25 米,长度在1.2米-1.8米之间。(3)、可将制成的"原始树皮布"横向对折成两半(树皮布按长度对折,即如1. 6米长对 折成0.8米长),在对折的中心线的一侧的前胸衣片中心挖(或用"石刀"砍一个洞或剪)一 个洞,洞的大小满足人头能伸出略有余量、大小适当为宜;然后,在所挖的洞的下方,将"树 皮布"的中间平分撕开,以作前胸的前两片衣,在"树皮布"对折处的左右两侧,留足袖口尺 寸大小后,各留足人的腰围的大小,挖去"树皮布"左右两侧的多余的"树皮布"部分,使"原 始树皮衣"成"T"字型。(二 )、"原始树皮衣"的缝制方法(1) 缝衣针的制作取一块薄片的毛竹,磨成针状,用"火剌法"做成"针眼",在"针眼"里串上"树皮纤维 线"(或树皮绳子)可用来缝制(或串制)"原始树皮衣"。(2) 将"树皮布"左右两侧挖去部分的"挖线缝"用"树皮纤维线"(或"树皮绳子")缝 制(或串制)好,再在"原始树皮衣"成"T"字型的前胸两片"两侧缝"缝上(或串上)用 "树皮纤维线"(或"树皮绳子"),再结上"树皮绳子"(或"树皮纤维线"),并留有所需的一 定长度的"树皮绳子"(或"树皮纤维线"),让其可作为系结"原始树皮衣"前胸的两片衣的 "树皮绳子"(或"树皮纤维线")。就这样一件完整的"原始树皮衣"就发明制成了 。
10."原始树皮衣"的制成和现代的再发明成功,为我们的祖先在4000多年前的古代 (可追朔至石器时代)的原始树皮衣的实物,提供了再现与复制,使我们看到了古代制衣的 文明,再现了我国古代人的生活与历史,它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开创先河的历史 作用;它也为我国发明造纸业提供了树皮纤维可以造纸的理论和实物依据,对我国的文明 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原始树皮衣的制成方法,涉及我国古代人以树皮布、线、针制成原始树皮衣的方法再现。发明的目的是为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的历史物件,要整理和研究出原始树皮衣的制成方法,以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让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流失。发明的内容是通过确定和选择制成原始树皮衣的树种,树皮的取得、加工,树皮布、线、衣的制成方法并取得制成原始树皮衣的物件,用以捐赠给国家宁波市博物馆。原始树皮衣的特征树皮衣具有坚韧、能遮羞、遮风、挡雨、护体、避晒、防毒、防寒等功能,具有原始树皮衣的质感,给现代人观看以后,了解我国古代人所穿的原始树皮衣,使他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人类的生活和我国古代文明史。
文档编号D01B9/00GK101756408SQ20091017932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9日
发明者吴会芹, 孔赟荣 申请人:孔赟荣;吴会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