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捻纱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64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同捻纱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原料,特别涉及一种同捻纱线。
背景技术
任何纺织面料都是由纱与线组成的,所谓纱即是将纺织纤维平行排列并加捻而制 成的产品,而将双根或多根纱并合加捻形成的产品则称之为线或股线。纺织面料的粗细、厚 薄、轻重及档次,其中纱的粗细是决定因素之一。 目前纺织用的单条粗纱线厚重、捻度高,织成品比较粗糙、不光滑,易起球,手感 差,而当单条粗纱线设计的捻度低时,其韧性强度差,容易折断。考虑到上述两种情况,纺织 企业目前多采用通过多纱条合并为纱线的方式以兼顾纱线强度与手感的舒适度的平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同捻纱线,低捻度,抗起球等级高,
多粗条合并有效提高纱线色泽的均匀度,织成品光滑,柔韧度高,穿着较舒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种同捻纱线,它是由多条粗纱线经过导纱杆至少两次较为均匀的无捻合并,再
送入同一枚细纱锭中牵伸拉直、加捻形成的一条细纱线。 所述多条粗纱线的捻向相同,在长度方向上绞合。 所述多条粗纱线经导纱杆合并进入到导条压辊,通过针圈、牵伸罗拉和加压后的 皮辊,使之达到设定的牵伸值。 进一步,所述合并后的同捻纱线的原料成份40%羊毛,30%锦纶,30%腈纶; 所述合并后的同捻纱线设计支数为1/2 1/4Nm ; 所述合并后的同捻纱线的捻向设计为"Z"向,捻度为110T/m,捻度允许偏差率
±7% ; 所述多条粗纱线先经过两次较为均匀的无捻合并,再送入同一枚细纱锭中进行牵 伸、加捻,最后形成一种同捻纱线,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原料由于梳理过程中纤维的 纠结所产生的毛粒,纱线条干、色泽更匀称。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能够方便生产支数1/2. 5Nm规格的细纱线,本实用新型纺织成的产品成形后条纹 清晰,手感柔软,弹性好,细纱前的多粗条合并能有效提高纱线色泽的均匀度,改善了支数 差异率。低捻度设计,抗起球等级显著提高,使产品的市场适应性更广,可分别用于手工编 织和机械编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捻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捻后的外表纱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看图1与图2,四条为规格120tex的粗条纱线11、 12、 13、 14,加捻前,所述粗条 纱线11、12、13、14的相邻线圈之间都是彼此相切的。加捻后,捻向为"Z"向,成为一条低捻 度的细纱线。四条粗纱线捻向一致,在长度方向上绞合。 先直接从纺织设备中的搓条板出口中取出两根粗条纱线11与12,合并于导纱杆, 进入巻绕装置,所述两根粗条纱线11与12的巻毛饼与毛饼之间紧密衔接。再从退巻滚筒 中抽取相邻的粗条纱线13与14,经导纱杆合并后再与上述两根粗条纱线11、12—起进入到 导条压辊,再通过针圈、牵伸罗拉和加压后的皮辊,加捻合并成支数为1/2. 5Nm的细纱线并 巻绕在加高的细纱纱管中。 所述合并纱线的原料成分为40%羊毛,30%锦纶,30%腈纶。 所述合并纱线的捻向设计为"Z"向,捻度为110T/m。(如图2所示) 具体生产工艺如下所述 粗纱生产实施 首先对现有的纺织设备BC272B型梳毛机的横动导条装置进行加宽改造,使原有 的45mm宽度加宽到87mm,生产中直接从搓条板出口中取两根粗条纱线11与12,合并于导 纱杆,进入加宽改造后的巻绕装置,从而使粗纱条中的巻毛饼与毛饼之间相互紧密,为细纱 工序的生产实施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 细纱生产实施从退巻滚筒中抽取相邻的两组粗条纱线11、 12与13、14,经导纱杆 合并进入到导条压辊,通过针圈、牵伸罗拉和加压后的皮辊,使粗纱条达到设定的牵伸值, 并经过改造后的加大钢领,巻绕在加高的细纱纱管中。 捻度设计由于目前的BC584型细纱机原有最低捻度为220T/m,为实现110T/m的 特低捻产品,必须对机械的传动进行改造。 其一,由于环锭细纱机的机械捻度、罗拉运转为同一个电机输出,而且捻度大小与 罗拉出条速度成反比例计算式。因此考虑到细纱输出较为适中的出条m/min,在110T/m状 态下,必须降低主电机输出的速度,从原来C 230mmB型2槽皮带轮改为C 120mmB型3槽皮 带轮,增加由于皮带抱合角减少引起的打滑现象。 其二,重新设计捻度与滚筒直径转速同罗拉输出的速比。更换中心齿轮及罗拉传 动齿轮一套,把原先最低值220T/m,69齿:172齿,常数中0. 401638改为0. 8682171齿数改 为112齿;129齿,使捻度最低值可更换至100T/m,使罗拉的输出与锭子的转速相匹配,实现 了产品的最终成形。 粗纺多粗条合并纱线,粗条纱线设计120tex乘4条,使合并后的纱线满足l/2.5Nm 的规格;充分考虑到各种原料的特定长度,和梳理区针布的最大负荷,使纤维能在梳理过程 较为自然地伸直、平移,减少了原料因纠结形成的毛粒、抗起球等级有显著的提高。由于产 品设定为多粗条合并,考虑切割条的上下关系,更有益于纱线条干的均匀。 所述纤维含量40%羊毛,30%锦纶,30%腈纶; 细纱钢领的改造从原先的直径55mm改装为直径75mm,纱管高度为220mm改装成 270mm,增加了纱线巻绕重量,使原先60g/锭增加到110g/锭,减少了细纱下纱次数,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减少了接头疵点,使品质有了更好的保证。 本实用新型中的各条粗纱经过两次较为均匀的无捻合并,送入同一枚细纱锭中进 行牵伸、加捻,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原料由于梳理过程中纤维的纠结所产生的毛粒,纱线条 干、色泽更匀称。 本实用新型制成的产品成衣条纹清晰,手感柔滑,弹性好,不易起球,吸湿性及透 气性佳,具有一定悬垂感,产品易护理和保存。由于纱线设计1/2. 5Nm,表面粗矿、丰满,可选 用手工和机械编织,使市场适应性更广,极大满足了市场个性化的需求,是粗纺产品中又一 次创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 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 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一种同捻纱线,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多条粗纱线合并构成,所述多条粗纱线的捻向一致,长度方向上绞合,所述合并后的同捻纱线设计支数为1/2~1/4N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捻纱线,其特征在于,四条粗纱线经导纱杆至少两次 较为均匀的无捻合并,再送入同一枚细纱锭中牵伸拉直、加捻形成支数为1/2. 5Nm的细纱 线。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捻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后的同捻纱线的捻向 设计为"Z"向,捻度为110T/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捻纱线,它是由多条粗纱线先经过导纱杆至少两次较为均匀的无捻合并,再送入同一枚细纱锭中牵伸、拉直、加捻,形成一条细纱线。所述多条粗纱线捻向一致,在长度方向上绞合;所述合并后的同捻纱线的捻向为“Z”向,捻度大小为110T/m;所述合并纱线的原料成分为40%羊毛,30%锦纶,30%腈纶。本实用新型低捻度,抗起球等级高,多粗条合并有效提高纱线色泽的均匀度,本实用新型制成的产品成衣条纹清晰,手感柔滑,弹性好,不易起球,吸湿性及透气性佳,具有一定悬垂感,产品易护理和保存。
文档编号D02G3/26GK201439552SQ20092012508
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0日
发明者戴晓培, 程国荣 申请人:宁波中鑫毛纺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