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95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布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需要对一些单片的布片折叠后缝制为两层或三层的布条。现有技术 中,均采用人工操作,即由人工将布片折叠后使用缝纫机缝制。这样虽然可以缝制布条,但 是,其具有很多缺点1、由于布片通常长度比较长,在缝制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不断的用 手压住已折叠好的布片,劳动强度大;2、在缝制过程中,布片不断向前走,以将整个布片缝 制为布条,全部使用人工折叠,如工人手偏离位置,就会造成布片折叠不均匀,缝制的布条 不合格;3、布片宽度较窄时,折叠比较麻烦,折叠后,布片容易恢复原状,操作更加不容易; 4、由于采用人工操作,操作人员一手往前拉缝制好的布条, 一手折叠布片,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容易操作,效率高的 折布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折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口和出口的扁平管状布片导向装置;进口与出 口通过管腔相贯通,所述出口长度小于进口长度;所述出口处设置第一折边装置和第二折 边装置,第一折边装置和第二折边装置均为扁平管状,第一折边装置的第一管腔和第二折 边装置的第二管腔分别与布片导向装置的管腔相贯通,第一折边装置和第二折边装置呈八 字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布片导向装置管壁上开有贯通 槽。如布片在穿越布片导向装置过程中卡住,可用手或针在贯通槽处对布片施压推力,可方 便地使布片从进口穿越到出口处。 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折边装置的第一管腔和第二折
边装置的第二管腔分别在布片导向装置两侧边缘处与布片导向装置的管腔相贯通。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折布装置时,将布片从布片导向装置进口插入,推向出口处。由
于出口长度小于进口长度,布片在前进过程中,两侧边缘受到挤压而分别进入第一折边装
置的第一管腔和第二折边装置的第二管腔内,由此,将布片的两边缘相对弯折。将折布装置
固定于缝纫机台上,使布片导向装置的出口靠近缝纫机针处,经折布装置出口出来的布片
已经被折叠,然后经缝纫机针缝制即成双层或多层布条。 使用时,操作人员只需拉动从折布装置出来的布片即可,无需人工折布。操作容 易,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效率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布装置俯视图;[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正视图,即图1中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 如图l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布装置俯视图;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正 视图,即图1中的A向视图。 折布装置,包括扁平管状布片导向装置,进口端ll设置进口 (图中未示出),出口 端12处设置出口 14;进口与出口 14通过管腔相贯通,出口 14长度L2小于进口长度L1 ;布 片导向装置1管壁上开有贯通槽13。出口处设置第一折边装置2和第二折边装置3,第一 折边装置2和第二折边装置3均为扁平管状,第一折边装置2的第一管腔21和第二折边装 置3的第二管腔31分别与布片导向装置的管腔相贯通,第一折边装置2和第二折边装置3 呈八字形设置。第一折边装置2的第一管腔21和第二折边装置3的第二管腔31分别在布 片导向装置l两侧边缘处(15,16)与布片导向装置的管腔相贯通,这样设置,可确保布片两 边缘都向中间位置相对弯折。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 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内。
权利要求折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口和出口的扁平管状布片导向装置;进口与出口通过管腔相贯通,所述出口长度小于进口长度;所述出口处设置第一折边装置和第二折边装置,第一折边装置和第二折边装置均为扁平管状,第一折边装置的第一管腔和第二折边装置的第二管腔分别与布片导向装置的管腔相贯通,第一折边装置和第二折边装置呈八字形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片导向装置管壁上开有贯 通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装置的第一管腔和第 二折边装置的第二管腔分别在布片导向装置两侧边缘处与布片导向装置的管腔相贯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口和出口的扁平管状布片导向装置;进口与出口通过管腔相贯通,所述出口长度小于进口长度;所述出口处设置第一折边装置和第二折边装置,第一折边装置和第二折边装置均为扁平管状,第一折边装置的第一管腔和第二折边装置的第二管腔分别与布片导向装置的管腔相贯通,第一折边装置和第二折边装置呈八字形设置。本实用新型操作容易,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
文档编号D05B35/02GK201538871SQ20092021163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30日
发明者陈力安 申请人:崑洲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