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纺织机的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47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纺织机的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纺织机的针,特别是涉及制毡针或叉形针。
背景技术
这样的针是已知的。例如,文献US 2,663,065公开一种由弯曲金属线件构成的制 毡针。工作部分具有针尖以及若干径向延伸钩。通过将金属线件弯曲而制成下针杆部分、 上针杆部分和针脚。在上针杆部分的区域中,金属线件的与针尖相反的另一自由端被平行 于纵轴线回弯,由此通过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线部分而形成上针杆部分。针尖构成大致卵 形的环,此环限定具有垂直于纵轴线方向的面积的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制成一种适于高速操作并同时呈现出足够挠曲强度的针。这 一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针而实现。对于根据本发明的针,工作部分、下针杆部分或称第一针杆部分、以及上针杆部分 或称第二针杆部分相对于纵轴线共轴地布置,其中纵轴线大致沿针的移动方向延伸。由于 所述三个部分的这种共轴布置,给予针足够的稳定性,甚至当以高速操作执行工作时也是 如此。针脚毗连第二针杆部分。所述针脚也可由两个区域形成。第一区域,针脚连接部,沿 上针杆部分的延伸部相对于针纵轴线共轴地布置。针脚的第二区域,针脚的保持装置,相对 于针纵轴线而横向布置。因此,针脚保持装置背离纵轴线延伸。保持装置的长度沿针脚保 持装置的中心纵轴线延伸,即,通常沿背离针纵轴线的方向延伸。对于特定实施例,针脚保 持装置的长度可延伸到针纵轴线的多侧。针脚保持装置的纵轴线限定横向方向。针脚保持 装置的纵轴线与针纵轴线优选地被布置为相互形成直角。在特定应用中,这两种纵轴线之 间的布置可与直角稍稍偏离1至2度。针脚保持装置的宽度沿针脚保持装置的纵轴线的法 向方向横向地测量。这种法向限定了宽度方向。从纺织机的针保持器至针的力传送,可以 通过针脚进行并沿纵轴线方向起作用。根据本发明,相对于针纵轴线而横向测得的下针杆部分直径、以及相对于针脚纵 轴线而横向测得的针脚保持装置平均宽度,小于上针杆部分直径。平均宽度被理解为是指 针脚保持装置的宽度平均值,这是因为针脚宽度与所述针脚的截面形式相关,因而不需为 常数。上针杆部分设置为在针床中支撑针,并可显示出标准化直径。针的其它部分具有更 小尺度,结果,可减小针的惯量。针脚保持装置的宽度和下针杆部分的直径所具有的尺度使 得针的所需挠曲强度得以实现。由于这种减小的惯量,可实现更高加速度和更高操作速度, 而同时针显示出足够的挠曲强度。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通过从属权利要求而显而易见。上针杆部分的外表面可具有特别是在上针杆部分周边上均勻分布的邻接部位,所 述邻接部位在共同侧向圆柱表面上绕纵轴线布置。邻接部位可平行于针的中心纵轴线沿直 线布置在外表面上。也可将上针杆部分构造为以螺旋形式扭曲。然后,邻接表面以螺旋形式
4布置在限定上针杆部分直径的侧向圆柱表面上。这样,邻接部位表现出与纵轴线的径向距 离,所述距离大于下针杆部分外表面与纵轴线的径向距离并大于针脚保持装置平均宽度的 一半。这样,上针杆部分的位于邻接部位之间的外表面部分位于共同侧向圆柱表面内。在 针的操作位置,为了支撑所述针,邻接部位沿横向于所述针的纵向表面的方向邻接在纺织 机的针保持器的对立的邻接表面上。可在邻接部位之间的区域中保持自由空间。本实施例 的优点在于减小惯量,并由此减小针的惯性力矩,使得所述针可用于高速操作。上针杆部分的截面可不同于圆形构形并可具有例如多边形、三角形、十字形、星 形、卵形或椭圆形的截面形式。不同截面形式的角部区域和/或棱边区域可设置有倒圆或 是弯曲的,其结果是可实现上针杆部分的无棱边的外表面。根据本发明的针特别适用于纺织机的针保持器,所述针保持器具有针板,在针板 的上侧具有若干平行延伸的槽,由此沿每个槽设置若干孔,所述孔相互分开一定距离并从 所述上侧延伸完全穿过针板而至相对的下侧。所述孔的直径大于槽宽度平均值或大于在槽 底部上的槽宽度,特别是在槽侧面与槽底部之间的过渡部处的槽宽度。由于减小的槽宽度, 因而可在针板上布置比以前更多的槽,而不损害相邻槽之间的带的稳定性。在相邻槽中的 孔可布置为相对于彼此错开,从而能够将槽布置成相互足够紧邻。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细节通过说明书、附图或权利要求而变得显而易见。说 明书限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他情况的基本细节。附图公开了另外的细节,并用于补充说 明。这些细节如以下各图中所示图1是针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根据图1的针的实施例的修改方案的示意性侧视图;图3是根据图1的针的实施例的另一修改方案的示意性侧视图;图4是根据图2的针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操作位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图5是根据图4的针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方案的相同视图;图6a至6f是针的上针杆部分的各种截面形式;图7a和7b是针的针脚的实施例的修改方案的示意性侧视图(图7a)和前视图 (图 7b);图8a至8f是针脚的保持装置的各种截面形式;图9是纺织机的针保持器的针板的上侧的详细展开示意图;图10是图9的针板的细节沿线X-X以另一放大率显示的剖视图;和图Ila至Ilf是根据图9和10的针板的上侧中的槽的各种截面形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5显示出针15的各种实施例。针15是用于未具体示出的纺织机(特别是制毡机)的针,例如,制毡针或叉形针。针15具有沿纵轴线16延伸的工作部分17,由此在所述工作部分上提供针尖18。 针尖18表示针15的第一自由端19。下针杆部分20毗连于工作部分17,并相对于纵轴线16共轴地延伸,且相对于工作
5部分17共轴地延伸。下针杆部分20具有圆形截面,此圆形截面的直径D大于工作部分17 的直径C。针15的下针杆部分20或者工作部分17的直径对应于圆柱侧向圆柱表面的最小 可能直径,所述侧向圆柱表面相对于纵轴线16共轴地延伸并完全限定相应的针杆部分。这 样,相应部分中没有延伸穿过侧向圆柱表面的部分。由于工作部分17和下针杆部分20的 直径不同,因而这两个部分17、20利用锥形第一过渡区域21相互连接,所述区域从工作部 分17朝向下针杆部分20逐渐变宽。参照根据图1、2、4和5的实施例,第一过渡区域21的外表面对应于截锥的侧表 面。与此不同的是,根据图3的针15的实施例采用实施例修改方案的第一过渡区域21’,其 在工作部分17与下针杆部分20之间形成无棱边的过渡部。上针杆部分25毗连于具有圆形截面的下针杆部分20,所述上针杆部分的截面在 最简单情况下也可为圆形的,如在图1至5中示意性所示。考虑到根据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台阶26设置在下针杆部分20与上针杆部 分25之间,所述台阶具有环形表面的构造,这是因为,上针杆部分25的直径E大于下针杆 部分20的直径D。针脚30毗连于上针杆部分25,所述针脚具有大致沿直线延伸的保持装置32。此 保持装置32沿横向于针15纵轴线16的横向31延伸。保持装置32可沿直线延伸到自由端35或延伸到两个自由端35’、35”之间。保持 装置32通过针脚30的针脚连接部33而与上针杆部分25相连,所述针脚连接部33在根据 图1至5的针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是弯曲的。针脚30的针脚连接部33以约90°的半径范围弯曲。保持装置32的沿宽度方向34 (图7b)的平均宽度,即,保持装置32的宽度平均值, 小于上针杆部分25的直径E。(基于图1至5的投影面,宽度方向34对应于此投影面的法 向)参照根据图1至5的针15的实施例,针脚30的保持装置32的宽度对应于下针杆部分 20的直径D。上针杆部分25可通过针脚30而形成(沿横向31可见)针15的L形或T形保持 区域,所述保持区域被设置成将针15支撑在针保持器45中。对于根据图1的针的实施例,针脚连接部33与上针杆部分25之间形成另外的第 二台阶40。限定上针杆部分25的两个台阶26、40形成相对于纵轴线16共轴地延伸的环 形环表面,所述环形表面相互背对。与此不同的是,对于根据图2的针15的实施例的修改 方案,锥形第二过渡区域41布置在下针杆部分20与上针杆部分25之间,锥形第三过渡区 域42设置在上针杆部分25与针脚30之间。参照根据图3的针15的实施例的修改方案, 第二过渡区域41’和第三过渡区域42’也被构造为无棱边的。根据图1至5的针15的示例性实施例与在针15的各部分17、20、25、30之间的过 渡部的不同实施例是不同的。这样,所示过渡区域21、21,、26、40、41、41,、42、42,的任意组 合都是可行的。下针杆部分20、上针杆部分25以及针脚30的保持装置32或者整个针脚30 均沿其整个延伸部具有不变的截面。截面变化是由于形成台阶26、40或过渡区域21、21’、 41、41,、42、42,而产生。过渡区域21、21,、26、40、41、41,、42、42,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挠曲强 度可通过未示出的成形的增强肋被增大。图4显示出根据图2的针的实施例的修改方案在操作位置的情况,针15由此被插
6入示意性所示的针保持器45中。在下文的描述中,例如假定针板布置在待处理平坦纺织材料的上方。基本而言,另 外地或可替代地,这样的针板也可被布置在平坦纺织材料的下方。针保持器45包括针板46和针挡47。槽48设置在针板46中,所述槽朝向上侧44 开放,并相互分开一段距离相互平行地沿一个方向延伸。槽48具有邻近于槽开放侧相对布 置的槽侧面55,所述侧面沿槽的宽度方向92限定槽48,所述宽度方向对应于被插入针板46 中的针15的宽度方向34。两个槽侧面55通过槽底部70相互连接。两个相邻槽48分开一定距离,所述距离采取带49的形式。多个孔51从上侧44 通过针板46延伸到相对的下侧50。在上侧44的区域中,孔51终止于槽48中。孔的中心 轴线52在槽宽度方向92大致居中地延伸穿过相应的槽48。沿每个槽48设置若干孔51。如图4和5中显见,在针15的操作位置,针脚30的保持装置32处于槽48内,使 得针15 (特别是其工作部分17)不能绕纵轴线16旋转。针15的旋转位置因而被预定和固 定。上针杆部分25布置为至少部分地处于孔51内,并使若干周边部位邻接在孔51的 中空柱形对立的邻接表面56上。这样的结果是,避免针15相对于其纵轴线16而横向移位。 上针杆部分25沿纵轴线16方向可具有一定尺度而使得所述针杆部分与针板46的下侧50 大致齐平,或者可替代地突出超过针板46的下侧50以在此区域中实现针15的更大的挠曲强度。通过修改根据图1至5的针15的实施例,也可使上针杆部分25以及针脚30的保 持装置32具有不同于圆形截面的截面形式。上针杆部分25的可能的截面形式作为示例显示在图6a至6f中。这种不同于圆 形截面形式的截面形式使得邻接部位60形成为在上针杆部分25的周边上分布,所述邻接 部位位于绕纵轴线16的共同侧向圆柱表面61上。如果上针杆部分25绕针的纵轴线16以 螺旋形式(未示出)扭曲,则邻接部位60沿上针杆部分25的侧向圆柱表面61顺应这种螺 旋。此侧向圆柱表面61的直径对应于上针杆部分25的直径E。对于上针杆部分25的截面 形式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邻接部位60沿周向所见是均勻分布的,由此,所述邻接部位被 布置为平行于针的纵轴线16。邻接部位60的数量及其形式与所选的截面构形相关。如果 邻接部位60布置在侧向圆柱表面61上的较大面积上,则两个相反的邻接部位60可能就足 够。优选地,三个、四个或更多个邻接部位60设置为以均勻方式分布在上针杆部分25的外 表面67上的周边上。布置有邻接部位60的侧向圆柱表面61的直径大致对应针板46中的 孔51的直径。因此,邻接部位60表示被设置为邻接在孔51的内表面56上的上针杆部分 25的表面面积,或者说,所述孔表示邻接部位60的对立的邻接表面56。凹部65设置在每两个邻接部位60之间。上针杆部分25的外表面区域的径向距 离在两个邻接部位60之间的凹部65的区域中的每处均更小。因此,邻接部位60仅出现在 共同侧向圆柱表面61上。上针杆部分25可例如具有多边形截面,特别是矩形截面或者如图6a中所示的正 方形截面。多边形的每个角部与针纵轴线16的距离相等,使得以沿纵轴线16在纵向沿上 针杆部分25延伸的纵向边缘形成纵向邻接部位60。图6b显示出上针杆部分25的卵形(比赛跑道的形式)或椭圆形截面形式。邻接部位60设置在长轴顶点的区域中。在短轴顶点的区域中,卵形或椭圆形变扁,从而使上针 杆部分25在短轴顶点的区域中在两个相对侧上具有平坦的外表面部分67,所述外表面部 分表示为在两个邻接部位60之间的凹部65。可替代地,上针杆部分25的截面也可具有星状的或十字状的构形,如例如在图6c 和6d中显见。星状或十字状的构形具有若干星形部位68,邻接部位60由此形成在星形部 位的径向最外端上。凹部65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星形部位68之间。对于根据图6c的示例 性实施例,上针杆部分25的星形的截面构形包括在周边上均勻分布的星形部位68,所述部 位从关于纵轴线16的中心区域向外延伸,而且由此朝向其径向最外端渐缩。在此径向最外 端,星形部位68是圆滑的,从而优选地在邻接部位60上不形成尖锐的棱边。凹部65的外 表面部分67以V状方式内凹弯曲。在星形部位68之间的过渡部不具有棱边。通过修改所 示实施例,也可提供多于四个星形部位68。对于图6d的十字形截面,邻接部位60沿径向外凸弯曲,由此,其曲部特别地与侧 向圆柱表面61具有相等的半径。邻接部位60之间的凹部65由上针杆部分25的凹形弯曲 外表面部分67形成,所述外表面部分在上针杆部分25的截面中显示为弧形。根据图6e和6f的两种截面形式提供了用于上针杆部分25的三角状截面形式。在 根据图6e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上针杆部分25的三个外表面部分67外凸弯曲。三角形顶点 也设置有倒圆,使得上针杆部分25的整个外表面被构造为没有尖锐的棱边和角部。所述顶 点表示为邻接部位60,并位于共同侧向圆柱表面61上。在邻接部位60之间的弯曲外表面 部分67表示为凹部65。对于图6f中所示的三角状截面形式,凹部65由上针杆部分25的三个平坦外表面 部分67表示,所述外表面部分在外周上以均勻方式分布。沿周向来看,邻接部位60设置在 这些平坦外表面之间,所述邻接表面向外弯曲,例如具有倒圆。邻接部位60的半径的最大 尺寸等于侧向圆柱表面61的半径,且在根据图6f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中小于共同侧向圆 柱表面61的半径。所述上针杆部分25的截面形式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不同于在图6a至6f中所示 的优选实施例。例如,多边形截面的角部和棱边可弯曲或设置有倒圆,从而实现没有角部和 棱边的上针杆部分25的外表面。在所有示例性实施例中,以一定方式选择上针杆部分25 的截面形式对称性而使得上针杆部分25的重心位于纵轴线16上。针15可通过针坯(例如线销)以很简单的方式制造。针坯的直径可对应于下针 杆部分20的直径D,使得针坯可在此部分中保持不变。上针杆部分25和/或针脚30通过 非切割制造技术成形,例如通过牵拉、推压或加压而再成形,特别是通过挤压而再成形。针 15的整体,特别是其工作部分17、其下、上针杆部分20、25以及其脚部件30,均自身无接缝 地连续制成为统一材料单一件。这表现出一种简单且经济高效的可能性,即,在上针杆部分 25的区域中和针脚30的区域中再成形针坯体,以给予所希望的截面形式。在这种再成形过 程中,上针杆部分25的截面面积优选地保持不变,从而使其对应于下针杆部分20的面积。针15的针脚30的保持装置32可通过简单地弯曲针脚30的针脚连接部33而被 成形,所述弯曲的方式如对于根据图1至5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针15所述。这样,针脚30沿 其整个延伸部的直径均大致对应于下针杆部分20的直径D。不过,可替代地,也可使针脚 30、特别是其保持装置32具有任意其它截面构形。特别地,针脚30或至少其保持装置32
8可相对于例如由如图7a中所示的纵向16和宽度方向34所限定的对称面而对称。根据图 7a和7b的示例性实施例,针脚30完全通过被布置为直接毗连上针杆部分25的保持装置 32形成。根据图7a,保持装置32沿着背离纵轴线16的两个相反径向方向延伸。这样,保 持装置32从第一自由端35’至第二自由端35”沿直线延伸。图8a至8f显示出针脚30的保持装置32的各种可能截面形式。保持装置32的宽度且特别是保持装置32的宽度的平均值,在沿宽度方向34的任 意部位均小于上针杆部分25的直径E。保持装置32的截面可为卵形(具有比赛跑道的形 状)或椭圆形。对于根据图8b的示例性实施例,保持装置32的截面为多边形,例如表现为 规则八边形。这种多边形的角部也可为圆滑的,例如具有如例如参照图8c中的矩形所示的 倒圆。对于根据图8d和Se的两个示例性实施例,保持装置32的截面具有三角形式。如图 8c中所示,根据图8d的三角状截面构造的角部区域设置有倒圆。根据图8e的截面的角部 区域倒圆明显小于在图8d中所示实施例的修改方案的情况。不同于图8d的是,根据图8e 的三角截面中的三角形侧边向外突起。针板46的槽48的截面形式可不同于矩形形式;特别地,所述截面形式可适应于将 容纳在针板46上的针15的保持装置32的截面形式。图Ila至Ilf显示出槽48的各种可 能的截面形式。对于槽48的所有截面形式,槽侧面55与槽底部70之间的过渡区域中的槽宽度B 小于孔51的直径。而且,槽宽度B的平均值小于孔51的直径,并可根据槽侧面55或槽底 部70上的观看部位而改变。这样,槽宽度B可在任意部位小于孔51的直径,如根据图11a、 lib、Ild和Ilf的槽直径也是如此。槽宽度B的平均值可大致为孔51直径的一半。在图Ila中,槽截面是具有通道状槽底部70的U形。对其的修改形式显示在图 Ilf中,其中槽底部70包括两个表面部分70a、70b。这两个表面部分70a、70b中的每一个 与两个槽侧面55中的一个相连,并以例如约60°的倾角朝向中心轴线52倾斜。在槽的中 心,两个表面部分70a、70b相互邻接而形成棱边,且对向双倾角。图lib和Ilc显示出具有梯形截面的另一种槽形状,由此,槽底部70沿宽度方向 34横向于中心轴线52延伸。两个槽侧面55相对于孔51的中心轴线52倾斜。根据图11c, 针板46上侧44上的槽48的宽度B对应于孔51的直径。由于从针板46上侧44延伸的两 个槽侧面55布置为沿孔51的中心轴线52的方向倾斜,因而槽48的平均宽度小于孔51的直径。图Ild和lie显示出三角状槽截面,由此,槽底部70由在两个槽侧面55的过渡区 域中的棱边形成,所述棱边沿着槽48的延伸方向延伸。槽侧面55布置为相对于彼此呈V 形并形成锐角。本发明涉及用于纺织机的针15,特别是制毡针或叉形针。工作部分17沿纵轴线 16延伸并具有针尖18。毗连所述工作部分17的是下针杆部分20和上针杆部分25,所述 两个针杆部分沿所述纵轴线16相对于彼此共轴地延伸。针脚30被设置为毗连所述上针杆 部分25并具有保持装置32,所述保持装置沿横向于所述纵轴线16的横向31沿直线延伸。 所述上针杆部分25的直径E大于所述下针杆部分20的直径D且大于所述保持装置32的 平均宽度。附图标记清单
9
70槽底部
70a槽底部的表面部分
70b槽底部的表面部分
B槽宽度
C工作部分的直径
D下针杆部分的直径
E上针杆部分的直径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纺织机的针,特别是制毡针或叉形针,包括具有针尖(18)的工作部分(17),所述工作部分沿纵轴线(16)延伸;毗连所述工作部分(17)的下针杆部分(20),毗连所述下针杆部分的上针杆部分(25),由此,这两个针杆部分(20,25)沿所述纵轴线(16)相对于彼此共轴地延伸;和针脚(30),其毗连所述上针杆部分(25)并包括保持装置(32),所述保持装置大致沿横向于所述纵轴线(16)的横向(31)成直线延伸,由此,所述上针杆部分(25)的直径(E)大于所述下针杆部分(20)的直径(D)且大于所述保持装置(32)的平均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针杆部分(20)和/或所述上针杆部分(25)和/或所述针脚(30)和/或所述 针脚(30)的保持装置(32)均在它们的整个延伸部分上具有不变的截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针杆部分(20)的截面对应于所述针脚(30)的保持装置(32)的截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针杆部分(25)具有特别是在其周边上均勻分布的邻接部位(60),所述邻接部 位布置在围绕所述纵轴线(16)的共同侧向圆柱表面(61)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邻接部位(60)在所述上针杆部分(25)的侧向圆柱表面(61)上以螺旋形式延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针杆部分(25)的外表面位于所述邻接部位(60)之外、所述邻接部位的共同的 侧向圆柱表面(61)以内。
7.如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邻接部位(60)用作邻接于所述纺织机的针保持器(45)的对立支撑表面(56)上 的邻接部,以横向于所述纵轴线(16)来固定所述针(1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针杆部分(25)的截面具有不同于圆形构形的截面形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针杆部分(25)的截面具有多边形形式,特别是正方形形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针杆部分(25)的截面具有三角状形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针杆部分(25)的截面具有十字状或星状形式。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针杆部分(25)的截面形式的角部和/或棱边是弯曲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针杆部分(25)的截面具有卵状或椭圆状形式。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针杆部分(25)的截面面积大致对应于所述下针杆部分(20)的截面面积和/或 对应于所述针脚(30)的保持装置(32)的截面面积。
15.一种用于制造针的方法,所述针特别地是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针,由 此,通过非切割制造技术处理柱形针坯,特别是通过牵拉和/或通过推压或通过加压再成 形,并且所述上针杆部分(25)由所述针坯被成形。
16.一种用于针(15)的纺织机针保持器,所述针是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 针,所述针保持器包括针板(46),在所述针板中在上侧(44)上设置若干槽(48),所述槽相 对于彼此平行地延伸,由此,沿每个槽(48)设置相互分开一定距离的若干孔(51),所述孔 从所述上侧(44)延伸完全地穿过所述针板(46)而至相对的下侧(50),由此,所述孔(51) 的直径大于所述槽的宽度的平均值或大于在所述槽的底部的槽宽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织机的针(15),特别是制毡针或叉形针。工作部分(17)沿纵轴线(16)延伸并具有针尖(18)。毗连所述工作部分(17)的是下针杆部分(20)和上针杆部分(25),所述两个针杆部分沿所述纵轴线(16)相对于彼此共轴地延伸。针脚(30)被设置为毗连所述上针杆部分(25)并具有保持装置(32),所述保持装置沿横向于所述纵轴线(16)的横向(31)沿直线延伸。所述上针杆部分(25)的直径(E)大于所述下针杆部分(20)的直径(D)且大于所述保持装置(32)的平均宽度。
文档编号D04H18/02GK101899749SQ201010121040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2日
发明者C·格思, G·威泽曼, H·豪斯勒, R·艾德纳 申请人: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