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73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 构。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之理,电脑针织横编机对编织的织物如衣片必须有牵拉才能完成后续的编织,即只有在牵拉状态下才能使编织顺利进行。由于一般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并不配备 有起底板,因此在进入正式的编织衣片之前,首先使用废纱线编织行数约为30-60行,长度 约为20-30mm的起底织物,在起底织物被针床下部的卷布机构的副罗拉(成对配置)捕取 后,才得以进入衣片的正式编织阶段。于是每编织一枚衣片便需要由前述的20-30mm的起 底织物过渡,从而不仅造成严重的浪费,而且影响工效。为了弥补上述欠缺,也有给电脑针织横编机配备起底板,编织开始时,用起底板进 行牵拉,直至使编织物得以由前述的副罗拉擒取(卷取),其工作原理如下,先用橡筋线织 一个来回,起底板从初始位置上升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筒口处,使橡筋线落入 设置于起底板上的子母针中的母针的沟槽中,接着使子针上升,由子针把落入于母针的沟 槽中的橡筋线封锁(限定)在母针的沟槽中,或者由子针的针钩将落入到钩槽中的橡筋线 钩住,再使起底板下降,使子母针下降到针板的板口位置,防止编织机构在起针编织时碰到 子母针,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继续运行编织2-4行废纱后进入衣片的正常编织状 态。在此过程中,起底板根据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的运行速度的快慢向下移动,直至起底 织物被卷布罗拉卷及,起底板上的子母针中的子针下降,将先前被锁定的即控制于母针的 沟槽内的橡筋线释放,或者由子针上的针钩解除对橡筋线的钩取,起底板复位到最低位置, 即回复到初始的位置状态。按理说,给电脑针织横编机配套起底板可以节约废纱耗用量和提高工效,但是在 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暴露出以下技术问题其一,子母针的配合效果难以保障,时常会出 现子针无法对落入到母针的沟底(以下一律称钩槽)中的橡筋线进行有效钩取,导致牵拉 失败;其二,供安装子针的子针定位板与子针定位板驱动装置之间的联结不合理,从而导致 子针定位板的整体升降效果无法保障;其三,子针定位板驱动装置的结构复杂,故障率高, 维修频繁。正是基于这些因素,目前的情形是不论是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生产厂商还是使用 者,对电脑针织横编机配备起底板的兴趣逐渐衰减。然而,本发明申请人认为,只要能够消 除前述的欠缺,那么给电脑针织横编机配套起底板无疑具有既节约起底纱线又提高编织效 率的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用于安装子针的子针定位板与子针定位板 驱动装置之间的连接效果而藉以使子针定位板在起底板板体上平稳移动,进而由子针对落入到母针的钩槽中的橡筋线可靠钩取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本发明的首要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所述的 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一机箱,所述的起底板结构包括起底板板体、与起底板板体滑动配合 的子针定位板、与子针定位板连接的牵引板、固定在起底板板体上的一组母针、固定在子针 定位板上的与母针相配合的并且数量与母针的数量相等的一组子针和固定在起底板板体 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并且与所述牵引板连接的子针定位板驱动装置,所述的起底板板体朝 向所述子针定位板的一侧的表面分别开设有母针针踵定位槽、子针定位板滑动槽、一对滚 轮座升降凹腔和一牵引块腔,母针针踵定位槽间隔开设于起底板板体的长度方向的上部, 子针定位板滑动槽位于母针针踵定位槽的下方,一对滚轮座升降凹腔分别位于起底板板体 的两端,而牵引块腔位于起底板板体的长度方向的居中部位,子针定位板与子针定位板滑 动槽滑动配合,在子针定位板朝向牵引板的一侧的长度方向的上部间隔开设有子针针踵定 位槽,并且在子针定位板的两端的下部各固设有一滚轮座,滚轮座位于所述的滚轮座升降 凹腔内,在各滚轮座上枢轴设置有一滚轮,牵引板由与起底板板体固定的一对压板限定在 起底板板体上,该牵引板的两端各开设有台阶槽,所述的滚轮位于台阶槽内,牵引板的中部 固设有一具有摆臂滚轮槽的牵引块,牵引块位于所述的牵引块腔内,并且该牵引块与子针 定位板驱动装置相连接,一组母针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的母针针踵定位槽内,并且由母针压 条限定,母针的上端探出起底板板体的上沿,并且在上端开设有钩槽,一组子针的下端固定 在所述的子针针踵定位槽内,子针的上端置入于母针的母针腔内,并且子针上端的针钩与 所述钩槽相配合,所述子针定位板驱动装置包括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第一电机、摆臂和电机 座,第一电机固定在电机座的下部,在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一凸轮,在凸轮的朝向外 的端面上枢轴设置有一偏心轴承,摆臂的中部铰设在电机座上,下端与所述的偏心轴承相 连接,而上端枢轴设置有一摆臂滚轮,摆臂滚轮与所述的摆臂滚轮槽相配合,电机座固定在 所述的起底板板体上,在该电机座的下部开设有一腔口,在该腔口的两侧各设有一信号接 收器,所述的摆臂的下端对应于腔口,并且还对应于一对信号接收器之间。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摆臂的下端开设有一偏心轴承腔,所述 的偏心轴承位于偏心轴承腔内。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台阶槽的形状为Z字形。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信号接收器为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 置接近开关或霍尔感应元件。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机箱内设置有一用于使所述的起底板 板体升降运动的起底板板体升降装置,该起底板板体升降装置包括一对导柱、一对滑动座、 第一、第二传动带和一动力传动机构,一对导柱各自以垂直状态固定在所述机箱内,该对导 柱中的其中一根导柱位于机箱内的一侧,而另一根导柱则位于机箱内的另一侧,并且彼此 相对应,一对滑动座中的其中一个滑动座滑动配置在一对导柱中的其中一根导柱上,而另 一个滑动座则滑动配置在另一根导柱上,第一传动带的上端套置在第一传动带轮上,第一 传动带轮枢轴设置在第一传动带轮座上,第一传动带轮座固定在机箱的一侧侧壁的上部, 第一传动带的下端套置在第二传动带轮上,而第二传动带轮与动力传动机构连接,并且第 一传动带的中部的一侧与所述的一对滑动座中的其中一个滑动座固定连接,第二传动带的 上端套置在第三传动带轮上,第三传动带轮枢轴设置在第二传动带轮座上,第二传动带轮座固定在机箱的另一侧侧壁的上部,第二传动带的下端套置在第四传动带轮上,而第四传动带轮与动力传动机构连接,并且第二传动带的中部的一侧与所述的一对滑动座中的另一 个滑动座固定连接,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第二电机、减速机、主、从动 轮、过渡传动带和传动轴,第二电机与减速机相配接,并且由减速机携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 机箱的底部,主动轮固定在减速机的减速机输出轴上,过渡传动的一端套置在主动轮上,另 一端套置在从动轮上,从动轮固定在传动轴上,传动轴的两端枢轴设置在机箱的对应内壁 上,并且位于机箱的下部,所述的第二、第四传动带轮固定在传动轴上。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传动带轮均 为同步带轮,所述的第一、第二传动带均为同步带。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从动轮为链轮或皮带轮,所述的 过渡传动带为链条或皮带。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导柱各自由一对彼此上下对应 的导柱固定座与所述机箱的内壁固定,所述的一对滑动座各自朝向机箱的内壁的一侧并且 沿滑动座的高度方向开设有一导柱固定座让位槽,导柱固定座让位槽的宽度与所述导柱面 阵固定座的厚度相适应。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对导柱固定座中的处于上部 的一个导柱固定座上安装有均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脑控制器电气连接的第一信号采集 器和安全信号采集器,而在一对导柱固定座中的下部的一个导柱固定座上安装有一同样与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脑控制器电气连接的第二信号采集器,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和安全 信号采集器均与所述的滑动座相配合,其中,第一信号采集器与安全信号采集器彼此组合 在一起。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和安全信 号采集器均为微动开关、行程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光电开关或霍尔感应元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子针定位板通过牵引板合理地与子针定位板驱动 装置连接,从而能保证子针定位板在起底板板体上平稳移动,使子针对喂入到母针的钩槽 中的橡筋线可靠钩取和释放。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子针定位板驱动装置的动作原理图。图3为本发明在电脑针织横编机上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 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 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 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请见图1和图2,给出了与已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箱1,本 发明的起底板结构安装在机箱1的箱腔内,与起底板板体升降装置8连接,S卩由起底板板体升降装置8保障起底板结构升降。优选的起底板结构包括起底板板体2、子针定位板3、牵 引板4、一组母针5、一组子针6和一子针定位板升降装置7,在起底板板体2朝向子针定位 板3的一侧表面开设以母针针踵定位槽21、子针板滑动槽22、滚轮升降凹腔23和牵引块腔 24,其中,母针针踵定位槽21位于起底板板体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并且呈间隔开设,每一 条母针针踵定位槽21内嵌固一枚母针5的母针针踵,子针板滑动槽22位于母针针踵定位 槽21的下方,同样沿起底板板体2的长度方向开设,滚轮升降凹腔23有一对,其中一个滚 轮升降凹腔23位于起底板板体2的一端,而另一个滚轮升降凹腔23位于起底板板体2的 另一端,牵引块腔24位于起底板板体2的居中部位的下方。在子针定位板3的一侧的长度 方向的上部间隔开设有一组数量与母针针踵定位槽21的数量相等的并且位置相对应的子 针针踵定位槽31,并且在子针定位板3的两端各用螺钉固装一滚轮座32,各滚轮座32上枢 轴设置一滚轮321,滚轮321在滚轮座32上的位置朝向牵引板4的一侧。牵引板4的两端 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滚轮321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台阶槽41,由于一对台阶槽41的形状大体 上呈Z字形,因此也可称台阶槽41为之字形槽。在牵引板4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同样用螺钉 固设一牵引块42,牵引块42的下部的居中部位设计有一摆臂滚轮槽421,摆臂滚轮槽421 用来与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子针定位板驱动装置7相配合。前述的一对滚轮321置入于台 阶槽41内,前述的子针定位板3位于子针板滑动槽22内,即在子针板滑动槽22内移动,移 动的表现形式为升降,前述的滚轮座32位于滚轮座升降凹腔23内,而前述的牵引块42则 位于牵引块腔24内。待牵引块4通过其上的台阶槽41与子针定位板3的滚轮座32上的 滚轮321组装后,用一对压板43对牵引板4阻挡,具体是将一对压板43用螺钉与起底板板 体2固定。为了避免压板43对前述的滚轮321构成阻碍,因此在一对压板43上各开设有 滚轮让位槽431,以便为滚轮321腾出空间。详见图2并且继续结合图1,一组母针5的下端各通过母针针踵嵌置在前述的母针针踵定位槽21内,并且由母针压条52限定(图2详示),各母针5的上端探出起底板板体 2的上沿,并且各母针5的上端的一侧具有一钩槽51,钩槽51的作用是供电脑针织横编机 的编织机构喂入的橡筋线进入。一组子针6的下端各由其子针针踵嵌置在子针针踵定位槽 31内,子针6的上端容纳于或称寄存于母针5的母针腔中,构成子母针组件,各子针6的顶 部的一侧具有一针钩61。当前面提及的橡筋骨线进入钩槽51内后,随着子针定位板3的下 降,并且带动子针6下降,此时,则由针钩61钩住橡筋线。继续见图2并且继续结合图1,优选而非限于的子针定位板驱动装置7的结构如 下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第一电机71用螺钉(螺栓)固定在电机座73的下端,在第一电机71 的电机轴711上固定一凸轮7111,并且在凸轮7111的端面(朝向电机座73)上用销轴枢轴 设置一偏心轴承71111。电机座73的上端用固定螺钉与起底板板体2固定,电机座73的下 端形成有一弯折部,并且还形成有一腔口 731,在腔口 731的一侧(朝向外的一侧)的对应 位置处各设有信号接收器7311,信号接收器7311由线路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脑控制器 电气连接,并且信号接收器7311既可以使用微动开关,也可使用行程开关、位置接近开关、 光电开关或霍尔感应元件,本实施例使用微动开关。摆臂72的中部(高度方向的中部)由 摆臂销轴723铰接在电机座73上,摆臂72的上端的一侧(朝向电机座73的一侧)枢轴设 置有一摆臂滚轮721,该摆臂滚轮721对应于即位于前述的摆臂滚轮槽421内,摆臂72的下 端开设有一偏心轴承腔722,前述的偏心轴承71111置入于该偏心轴承腔722内。
当电机轴71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时,凸轮7111及偏心轴承71111也相 应地向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的角度,由于偏心轴承71111是通过置入于偏心轴承腔722而 实现与摆臂72的下端连接的,因此由偏心轴承71111带动摆臂72的下端向左(以图1和2 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偏摆,而摆臂72的上端则向右偏摆,从而由摆臂72上端的摆臂滚轮 7211通过牵引块42将牵引板4向右位移,进而由牵引板4通过滚轮321使子针定位板3下 行,因为滚轮321处在了台阶槽41的右端(低位)。随着子针定位板3的下行,使子针6也 相应下行,由子针6上的针钩61将处于母针5的钩槽51中的橡筋线钩住。在上述过程中, 当摆臂72的下端触及一对信号接收器7311中的左边的一个信号接收器7311时,则由其将 信号反馈给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脑控制器,从而由电脑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第一电机71停 止工作。接着在起底板板体升降装置8的工作下,使起底板板体2下降,当降至所设定的位 置后,第一电机71反向工作,按申请人的前述的动作方式相反,使子针定位板3由原来的低 位转换到高位,子针6的针钩61上行,解除对橡筋线的捕持(钩住),针钩61进入到母针5 顶部的母针腔内,此时的起底织物已被卷布罗拉卷及。重点见图1,前面提及的起底板板体升降装置8包括一对导柱81、一对滑动座82、 第一、第二传动带83、84和动力输出轴力传动机构85,一对导柱81中的其中一根导柱81即 图1所示的右边的一根导柱81以垂直状态固定在机箱1内的右侧,一对导柱81中的另一 根导柱81即图1所示的左边的一根导柱81同样以垂直状态固定在机箱1内的左侧,该对 导柱81无疑是彼此对应的。由图1所示,各导柱81用导柱固定螺钉812与一对导柱固定 座811的一端固定,而导柱固定座811的另一端与机箱1的内壁固定,一对导柱固定座811 保持上、下对应关系。一对滑动座82中的其中一个(即右边的一个)滑动座82滑动配设 在右边的一根导柱81上,而一对滑动座82中的另一个(即左边的一个)滑动座82滑动配 设在左边的一根导柱81上。在各滑动座82朝向前述的导柱固定座811的一侧并且沿滑动 座82的高度方向开设有一导柱固定座让位槽821,该导柱固定座让位槽821用来保障滑动 座82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避开导柱固定座811的阻碍。在一对导柱固定座811中的上部的 一个导柱固定座811上固定有彼此组合在一起的第一信号采集器8111和安全信号采集器 8112,而在下部的一个导柱固定座811上固定有一第二信号采集器8113,第一、第二信号采 集器8111、8113和安全信号采集器8112均既可使用微动开关、也可使用行程开关、位置接 近开关、光电开关或霍尔感应元件等,本实施例选择微动开关,由线路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 电脑控制器电气连接,并且与前述的滑动座82相配合。当滑动座82下行到位时便触及第 二信号采集器8113,当滑动座82上行到位时则触及第一信号采集器8111。安全信号采集 器8112起防范作用,例如一旦第一信号采集器8111致损,那么由安全信号采集器8112发 挥作用,以防止起底板板体2不受控制地上升而损及编织机构。上面提及的导柱固定座让 位槽821的宽度应确保与导柱固定座811的厚度相适应。第一传动带83的上端套置在第 一传动带轮831上,而第一传动带轮831枢轴设置在第一传动带轮座8311上,第一传动带 轮座8311固定在机箱1的一侧侧壁的上部,第一传动带83的下端套置在第二传动带轮832 上,而第二传动带轮832固定在动力传动机构85的传动轴856上,并且第一传动带83的中 部的一侧与前述的滑动座82固定连接。第二传动带84的上端套置在第三传动带轮841上, 而第三传动带轮841枢轴设置在第二传动带轮座8411上,第二传动带轮座8411固定在机 箱1的另一侧侧壁的上部,第二传动带84的下端套置在第四传动带轮842上,而第四传动带轮842固定在动力传动机构85的传动轴856上,并且第二传动带84的中部的一侧与滑动座82固定连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传动带轮831、832、841、842均为同步带轮,相应 地,第一、第二传动带83、84均为同步带。由图1所示,在一对滑动座82上各固定有一起底 板板体连接板822的下端,而起底板板体连接板822的上端与前述的起底板板体2固定连接。前述的动力传动机构85包括第二电机851、减速机852、主、从动轮853、855、过渡 传动带854和传动轴856,第二电机851为正反转电机,由线路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脑控 制器电气连接,该第二电机851与减速机852相配合,并且由减速机852携其安装在机箱1 的箱腔的下部(底部)。主动轮853固定在减速机852的减速机输出轴上,过渡传动带854 的一端套设在主动轮853上,另一端套设在从动轮855上,从动轮855固定在传动轴856上, 而传动轴856的两端枢轴设置在机箱1的对应壁体上,并且位于机箱1的下部。前述的主、 从动轮853、855既可使用链轮,也可使用皮带轮,同例,过渡传动带854既可使用链条,也可 使用皮带,本实施例均选择前者。请见图3并且结合图1,申请人简述本发明的应用,当电脑针织横编机开始编织织 物如衣片时,首先要用废纱线进行起针编织,此时,动力传动机构85的第二电机851工作, 经减速机852减速后,由主动轮853经过渡传动带854和从动轮855使传动轴856旋转,由 传动轴856的旋转而带动第二、第四传动带轮832、842,从而使第一、第二传动带83、84运 动,带动一对滑动座82上行。由于滑动座82通过起底板板体连接板822与起底板板体2 固连,因此,在滑动座82上升的同时使起底板板体2也同步上升,直至使起底板板体2上的 母针5对应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向筒口 9(图3示)处,此时滑动座82触及第 一信号采集器8111的触脚,第二电机851停止工作,待编织机构将橡筋线喂入母针5的钩 槽51内后,第一电机71工作,按申请人的上述对子针定位板驱动装置7的说明使子针6钩 住橡筋线,接着第二电机851反转,使滑动座82下移,带动起底板板体2下移,直至使滑动 座82触及第二信号采集器8113的触脚,第二电机851停止工作,接着第一电机71工作,使 子针6对先前钩住的橡筋线释放,此时的起针织物恰好已被卷布罗拉卷及。
权利要求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一机箱,所述的起底板结构包括起底板板体(2)、与起底板板体(2)滑动配合的子针定位板(3)、与子针定位板(3)连接的牵引板(4)、固定在起底板板体(2)上的一组母针(5)、固定在子针定位板(3)上的与母针(5)相配合的并且数量与母针(5)的数量相等的一组子针(6)和固定在起底板板体(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并且与所述牵引板(4)连接的子针定位板驱动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底板板体(2)朝向所述子针定位板(3)的一侧的表面分别开设有母针针踵定位槽(21)、子针定位板滑动槽(22)、一对滚轮座升降凹腔(23)和一牵引块腔(24),母针针踵定位槽(21)间隔开设于起底板板体(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子针定位板滑动槽(22)位于母针针踵定位槽(21)的下方,一对滚轮座升降凹腔(23)分别位于起底板板体(2)的两端,而牵引块腔(24)位于起底板板体(2)的长度方向的居中部位,子针定位板(3)与子针定位板滑动槽(22)滑动配合,在子针定位板(3)朝向牵引板(4)的一侧的长度方向的上部间隔开设有子针针踵定位槽(31),并且在子针定位板(3)的两端的下部各固设有一滚轮座(32),滚轮座(32)位于所述的滚轮座升降凹腔(23)内,在各滚轮座(32)上枢轴设置有一滚轮(321),牵引板(4)由与起底板板体(2)固定的一对压板(43)限定在起底板板体(2)上,该牵引板(4)的两端各开设有台阶槽(41),所述的滚轮(321)位于台阶槽(41)内,牵引板(4)的中部固设有一具有摆臂滚轮槽(421)的牵引块(42),牵引块(42)位于所述的牵引块腔(24)内,并且该牵引块(42)与子针定位板驱动装置(7)相连接,一组母针(5)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的母针针踵定位槽(21)内,并且由母针压条(52)限定,母针(5)的上端探出起底板板体(2)的上沿,并且在上端开设有钩槽(51),一组子针(6)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的子针针踵定位槽(31)内,子针(6)的上端置入于母针(5)的母针腔内,并且子针(6)上端的针钩(61)与所述钩槽(51)相配合,所述子针定位板驱动装置(7)包括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第一电机(71)、摆臂(72)和电机座(73),第一电机(71)固定在电机座(73)的下部,在第一电机(71)的电机轴(711)上固定有一凸轮(7111),在凸轮(7111)的朝向外的端面上枢轴设置有一偏心轴承(71111),摆臂(72)的中部铰设在电机座(73)上,下端与所述的偏心轴承(71111)相连接,而上端枢轴设置有一摆臂滚轮(721),摆臂滚轮(721)与所述的摆臂滚轮槽(421)相配合,电机座(73)固定在所述的起底板板体(2)上,在该电机座(73)的下部开设有一腔口(731),在该腔口(731)的两侧各设有一信号接收器(7311),所述的摆臂(72)的下端对应于腔口(731),并且还对应于一对信号接收器(731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臂(72) 的下端开设有一偏心轴承腔(722),所述的偏心轴承(71111)位于偏心轴承腔(72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槽(41) 的形状为Z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接收 器(7311)为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或霍尔感应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箱(1) 内设置有一用于使所述的起底板板体(2)升降运动的起底板板体升降装置(8),该起底板 板体升降装置(8)包括一对导柱(81)、一对滑动座(82)、第一、第二传动带(83、84)和一动 力传动机构(85),一对导柱(81)各自以垂直状态固定在所述机箱(1)内,该对导柱(81) 中的其中一根导柱(81)位于机箱(1)内的一侧,而另一根导柱(81)则位于机箱(1)内的另一侧,并且彼此相对应,一对滑动座(82)中的其中一个滑动座(82)滑动配置在一对导柱(81)中的其中一根导柱(81)上,而另一个滑动座(82)则滑动配置在另一根导柱(81)上, 第一传动带(83)的上端套置在第一传动带轮(831)上,第一传动带轮(831)枢轴设置在第 一传动带轮座(8311)上,第一传动带轮座(8311)固定在机箱(1)的一侧侧壁的上部,第一 传动带(83)的下端套置在第二传动带轮(832)上,而第二传动带轮(832)与动力传动机构 (85)连接,并且第一传动带(83)的中部的一侧与所述的一对滑动座(82)中的其中一个滑 动座(82)固定连接,第二传动带(84)的上端套置在第三传动带轮(841)上,第三传动带轮(841)枢轴设置在第二传动带轮座(8411)上,第二传动带轮座(8411)固定在机箱(1)的另 一侧侧壁的上部,第二传动带(84)的下端套置在第四传动带轮(842)上,而第四传动带轮(842)与动力传动机构(85)连接,并且第二传动带(84)的中部的一侧与所述的一对滑动座(82)中的另一个滑动座(82)固定连接,所述动力传动机构(85)包括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第 二电机(851)、减速机(852)、主、从动轮(853、855)、过渡传动带(854)和传动轴(856),第 二电机(851)与减速机(852)相配接,并且由减速机(852)携第二电机(851)安装在所述 机箱(1)的底部,主动轮(853)固定在减速机(852)的减速机输出轴上,过渡传动带(854) 的一端套置在主动轮(853)上,另一端套置在从动轮(855)上,从动轮(855)固定在传动轴 (856)上,传动轴(856)的两端枢轴设置在机箱(1)的对应内壁上,并且位于机箱(1)的下 部,所述的第二、第四传动带轮(832、842)固定在传动轴(85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 二、第三、第四传动带轮(831、832、841、842)均为同步带轮,所述的第一、第二传动带(83、 84)均为同步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从动 轮(853、855)为链轮或皮带轮,所述的过渡传动带(854)为链条或皮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导柱 (81)各自由一对彼此上下对应的导柱固定座(811)与所述机箱(1)的内壁固定,所述的一 对滑动座(82)各自朝向机箱(1)的内壁的一侧并且沿滑动座(82)的高度方向开设有一导 柱固定座让位槽(821),导柱固定座让位槽(821)的宽度与所述导柱面阵固定座(811)的厚 度相适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导 柱固定座(811)中的处于上部的一个导柱固定座(811)上安装有均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 脑控制器电气连接的第一信号采集器(8111)和安全信号采集器(8112),而在一对导柱固 定座(811)中的下部的一个导柱固定座(811)上安装有一同样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脑控 制器电气连接的第二信号采集器(8113),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8111、8113)和安全信号 采集器(8112)均与所述的滑动座(82)相配合,其中,第一信号采集器(8111)与安全信号 采集器(8112)彼此组合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 二信号采集器(8111、8113)和安全信号采集器(8112)均为微动开关、行程开关、位置接近 开关、光电开关或霍尔感应元件。
全文摘要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一机箱,起底板结构包括起底板板体、子针定位板、牵引板、一组母针、一组子针和子针定位板驱动装置,起底板板体的一侧开设有母针针踵定位槽、子针定位板滑动槽、一对滚轮座升降凹腔和一牵引块腔,子针定位板与子针定位板滑动槽配合,牵引板由与起底板板体固定的一对压板限定在起底板板体上,与子针定位板相连并且还与子针定位板驱动装置相连,一组母针固定在母针针踵定位槽内,一组子针固定在子针定位板上的子针针踵定位槽内,子针定位板驱动装置固定在起底板板体上。优点能保证子针定位板在起底板板体上平稳移动,使子针对喂入到母针的钩槽中的橡筋线可靠钩取和释放。
文档编号D04B15/96GK101812766SQ20101014738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日
发明者邵锡良 申请人:江苏雪亮电器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