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697834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毯生产技术领域,涉及羊毛混纺机制地毯及生产工艺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乳酸纤维是以玉米淀粉发酵形成的乳酸为原料,经脱水反应制成聚乳酸溶液纺 丝后所制成的非石油系、可生物分解的合成纤维(又被称为“玉米纤维”)。聚乳酸纤维不 仅完全不使用资源有限的天燃煤气和石油,而且它使用后的废弃物埋在土中或水中,可在 微生物分解下生成碳酸气和水,在阳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又会生成起始原料_淀粉,不必担 心地球环境遭到污染。因此,聚乳酸纤维是一种既节能又环保的、具有自然循环特点的可持 续发展型生态纤维。聚乳酸纤维属于脂肪族聚酯纤维,其化学物理性质与涤纶纤维相似。但在导湿透 气性、触感柔软性、抗紫外线稳定性、耐热性、难燃性方面优于涤纶。聚乳酸纤维的极限氧指 数> 26,燃烧热只有涤纶的16%,发烟量为涤纶的57%。目前国内聚乳酸纤维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细旦的聚乳酸纤维(1. 4 旦)多用于棉型织物的混纺,粗旦(6旦以上)的纤维仅用于做床品填充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使其既可保持 化纤地毯的性能优势,还具有抗菌性和阻燃功能,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生产方法, 该方法工艺合理、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 制地毯,机制地毯原料为羊毛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羊毛混纺纱线中包括聚乳酸纤 维和羊毛,所述的聚乳酸纤维是采用床品填充料的粗旦聚乳酸纤维,聚乳酸纤维与羊毛的 比例为20 80 80 20,所述羊毛混纺纱线结构为差异强捻纱。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聚乳酸纤维的规格为10dteXX65mm,所述聚乳酸 纤维与羊毛的混纺比例选自20/80、30/70、40/60、50/50、60/40、65/35、70/30 和 80/20 中 的任一混纺比。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羊毛混纺纱线与棉纤维短纤纱进行复合形成 羊毛混纺复合纱线,羊毛混纺纱线与棉纤维短纤纱的复合比例选自80/20、85/15和90/10 中的任一比例。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机制地毯中含有占机制地毯总重量10% 以下的聚酰胺纤维或含有占机制地毯总重量30%以下的纤维素纤维。一种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制地 毯采用羊毛混纺纱线织造,羊毛混纺纱线中包括聚乳酸纤维和羊毛,所述的聚乳酸纤维是采用床品填充料的粗旦聚乳酸纤维,聚乳酸纤维与羊毛的比例为20 80 80 20,所述羊毛混纺纱线结构为差异强捻纱,工艺流程为纺纱一染色一络筒一织造一落毯一背胶一 剪毛一包边一检验一包装。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纺纱工艺为配毛一混料一和毛一梳毛一并条一针 梳一粗纱一细纱一合股一定型一摇纱;所述细纱工艺为单纱支数为4. 55Nm,捻度为165捻 /米,分别制成Z捻和S捻2种强捻纱;所述合股工艺为采用2根S捻、2根Z捻同时合并, 从而形成捻度虚实结合,松紧相交、差别折射的相位差异强捻纱,捻度为205捻/米,合股工 艺中还加入纯棉纱同时并和。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染色工艺步骤为40°C加入染化料一升温至 60°C,升温梯度为2-3°C /min —升温至100°C,升温梯度为1°C /min,一保温30min —降温 至4°C,降温梯度为1_2°C /min,—加入还原清洗剂,升温至60°C—水洗IOmin —温水洗2 遍一柔软处理一烘干。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的机制地毯,是一种生态型环保该地 毯。解决了混纺地毯消耗大量石油资源、废弃物难以降解、易污染环境的问题。还具有良好 的难燃效果和抗静电效果。2、本发明机制地毯采用相位差异强捻纱具有独特的结构,它是由捻向相反的强捻 短纤纱与弱捻的短纤纱组成。其中,所谓弱捻短纤纱的形成不需要专门的设备,而是靠加捻 工艺的改变来实现。强捻短纤纱以双螺旋形式与弱捻短纤纱交缠在一起,从而,给予弱捻短 纤纱以径向压力,使得已松散的短纤维之间产生了必要的摩擦力,形成必要的纱线强力,所 以说,差异强捻纱的强力主要来自于与单纱同向捻度的强捻纱。由于捻度的相位差异,使得 同一纱线上的出现不同折射光,具有独特的纱线绒头效果,丰富多变的色彩效果;由于强捻 纱的存在,使得原本抱和力较差的聚乳酸短纤有了径向外力,从而,大大改善了掉毛现象, 保型效果好。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生产方法,具有工艺 合理、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特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一种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的实施例,机制地毯原料为羊 毛混纺纱线,所述的羊毛混纺纱线中包括聚乳酸纤维和羊毛,所述的聚乳酸纤维是采用床 品填充料的粗旦聚乳酸纤维,聚乳酸纤维与羊毛的比例为20 80 80 20,所述羊毛混 纺纱线结构为差异强捻纱。所述聚乳酸纤维的规格为=IOdtex X 65mm,所述聚乳酸纤维与羊 毛的混纺比例选自20/80、30/70、40/60、50/50、60/40、65/35、70/30 和 80/20 中的任一混 纺比。上述实施例的羊毛混纺纱线与棉纤维短纤纱进行复合形成羊毛混纺复合纱线,羊 毛混纺纱线与棉纤维短纤纱的复合比例选自80/20、85/15和90/10中的任一比例。上述实施例的机制地毯中含有占机制地毯总重量10%以下的聚酰胺纤维或含有 占机制地毯总重量30%以下的纤维素纤维。
本发明一种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生产方法的实施例1 聚乳酸纤维60%,羊毛纤维35%,尼龙5%,进行纺纱得到4. 5Nm/4,捻度为200捻 /米的纱线,然后进行染色、织造、后整理。工艺步骤如下纺纱工艺拆包一开松一和毛一头道针梳一二道针梳一并条一并梳一末道针梳一
粗纱一细纱一络筒一蒸纱定型一合股一摇纱。梳毛时工艺配置上适当收紧各部梳理隔距,以使纤维得到充分梳理。粗纱时出条重量为1克/米,合理控制粗纱张力,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细纱时单纱支数为4. 55Nm,捻度为165捻/米,捻向分别为S捻Z捻。合股时2根S捻2根Z捻同时合并,捻度为205捻/米。染色工艺40°C加入染化料一升温至。C (升温梯度为2_3°C /min)(升温梯度为 2-30C /min)—升温至100°C (升温梯度为1°C /min)—保温30min —降温至4°C (降温梯 度为1_2°C /min)—加入还原清洗剂升温至60。C—水洗IOmin —温水洗2遍一柔软处理一
jys T O织造工艺上纱一织造一落毯;织造时由于纱线捻度较大,织造时绒纱易产生捻缩纠缠,导致上下片毯面绒高不 勻,应加大绒纱张力,小开口,短打纬,并适当调整割刀高度。后整理工艺焙胶一剪毛一刷毛一打卷一包装;焙胶时,为赋予地毯特殊的功能型,采用抗静电型胶液。本发明一种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生产方法的实施例2 聚乳酸纤维、羊毛分别染色,染色后的聚乳酸纤维50%,羊毛纤维50%,进行纺纱 得到4. 5Nm/3合股纱,然后再与58. Stex纤维素纤维纱线合股得到差异强捻纱,捻度为200 捻/米。经织造、后整理成为块毯或满铺地毯。工艺流程为拆包一染色一纺纱一并纱合股一蒸纱一织造一后整理一包装。纺纱工艺羊毛、聚乳酸色纤维分别拆包一开松一和毛一头道针梳一二道针梳一 并条一混条一二次混并一末道针梳一粗纱一细纱一络筒一蒸纱定型一合股一摇纱。梳毛时聚乳酸纤维梳毛时,工艺配置上适当收紧各部梳理隔距,以使纤维得到充 分梳理。混并时适当加大梳理隔距,避免加大落杂。粗纱时出条重量为1克/米,合理控制粗纱张力,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细纱时单纱支数为4. 55Nm,捻度为156捻/米,捻向分别为S捻Z捻。合股时2根S捻2根Z捻同时合并,捻度为200捻/米。本发明一种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生产方法的实施例3 聚乳酸纤维80 %,羊毛纤维20 %,进行纺纱得到4. 5Nm/4,捻度为150捻/米的纱 线,然后进行染色、织造、后整理。工艺步骤如下纺纱工艺拆包一开松一和毛一头道针梳一二道针梳一并条一并梳一末道针梳一
粗纱一细纱一络筒一蒸纱定型一合股一摇纱。细纱时单纱支数为4. 55Nm,捻度为120捻/米,捻向为S捻或Z捻。合股时4根聚乳酸/羊毛混纺纱+1根58. Stex高捻度纯棉纱同时合并,捻度为 150捻/米。
采用分散染料染色后,纯棉纱留白,形成花式纱线,并因强捻纱的存在,使纱线具 有弯头效果。织造工艺上纱一织造一落毯;织造时应加大绒纱张力,小开口,短打纬,并适当调整割刀高度。后整理工艺焙胶一剪毛一刷毛一打卷一包装。本发明一种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生产方法的实施例4 聚乳酸纤维30%,羊毛纤维70%,进行纺纱。得到ζ捻,捻度为180捻/米的8Nm/3 纱线,然后进行不同染料的同浴染色、织造、后整理。工艺步骤如下纺纱工艺拆包一开松一和毛一头道针梳一二道针梳一混条一并梳一末道针梳一 粗纱一细纱一络筒一蒸纱定型一合股一摇纱。梳毛时工艺配置上适当收紧各部梳理格局,以使纤维得到充分梳理。粗纱时合理控制粗纱张力。细纱时单纱支数为8Nm,捻度为220捻/米,捻向为Z捻。合股时3根聚乳酸/羊毛混纺纱同时合并,捻度为180捻/米,捻向Z捻。染色工艺40°C时,在pH = 5-6的条件下,同浴染色。由此得到花式效果纱线。40°C时,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分散染料和酸性染料,PH = 5-6,一升温至60°C (升 温梯度为2-3°C /min)(升温梯度为2_3°C /min)—升温至100°C (升温梯度为1°C /min)— 保温30min —降温至4°C (降温梯度为1_2°C /min)—加入还原清洗剂升温至60V—水洗 IOmin —温水洗2遍一柔软处理一烘干。织造工艺上纱一织造一落毯;经纬密度320X600,绒高8mm。后整理工艺焙胶一剪毛一刷毛一打卷一包装。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机制地毯原料为羊毛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羊毛混纺纱线中包括聚乳酸纤维和羊毛,所述的聚乳酸纤维是采用床品填充料的粗旦聚乳酸纤维,聚乳酸纤维与羊毛的比例为20~80∶80~20,所述羊毛混纺纱线结构为差异强捻纱。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其特征在于所 述聚乳酸纤维的规格为10dteXX65mm,所述聚乳酸纤维与羊毛的混纺比例选自20/80、 30/70、40/60、50/50、60/40、65/35、70/30 和 80/20 中的任一混纺比。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其特征在于 所述羊毛混纺纱线与棉纤维短纤纱进行复合形成羊毛混纺复合纱线,羊毛混纺纱线与棉纤 维短纤纱的复合比例选自80/20、85/15和90/10中的任一比例。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机制地毯中含有占机制地毯总重量10%以下的聚酰胺纤维或含有占机制地毯总重 量30%以下的纤维素纤维。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机制地毯中含有占机制地毯总重量10%以下的聚酰胺纤维或含有占机制地毯总重量 30%以下的纤维素纤维。
6.一种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制地毯 采用羊毛混纺纱线织造,羊毛混纺纱线中包括聚乳酸纤维和羊毛,所述的聚乳酸纤维是采 用床品填充料的粗旦聚乳酸纤维,聚乳酸纤维与羊毛的比例为20 80 80 20,所述羊 毛混纺纱线结构为差异强捻纱,工艺流程为纺纱一染色一络筒一织造一落毯一背胶一剪 毛一包边一检验一包装。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生产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纺纱工艺为配毛一混料一和毛一梳毛一并条一针梳一粗纱一细纱一合股一定型 —摇纱;所述细纱工艺为单纱支数为4. 55Nm,捻度为165捻/米,分别制成Z捻和S捻2 种强捻纱;所述合股工艺为采用2根S捻、2根Z捻同时合并,从而形成捻度虚实结合,松 紧相交、差别折射的相位差异强捻纱,捻度为205捻/米,合股工艺中还加入纯棉纱同时并 和。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生产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染色工艺步骤为40°C加入染化料一升温至60°C,升温梯度为2-3°C /min — 升温至100°C,升温梯度为1°C /min —保温30min —降温至4°C降温梯度为1-2°C /min — 加入还原清洗剂,升温至60V—水洗lOmin —温水洗2遍一柔软处理一烘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乳酸纤维与羊毛混纺复合的机制地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点是所述的羊毛混纺纱线中包括聚乳酸纤维和羊毛,所述的聚乳酸纤维是采用床品填充料的粗旦聚乳酸纤维,聚乳酸纤维与羊毛的比例为20~80∶80~20,所述羊毛混纺纱线结构为差异强捻纱。工艺流程为纺纱→染色→络筒→织造→落毯→背胶→剪毛→包边→检验→包装。既可保持化纤地毯的性能优势,还具有抗菌性和阻燃功能,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其工艺合理、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文档编号D03D27/00GK101831739SQ20101016817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30日
发明者侯景山, 焦真, 王廷龙, 范强 申请人:东升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