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聚氨酯合成革树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278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远红外聚氨酯合成革树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革树脂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远红外聚氨酯合成革树脂。
背景技术
目前远红外保健材料在鞋革、纺织、理疗器及保健器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远红外材料一般采用天然矿物质或氧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等材料制备而成,远红外辐射率在80%左右,但由于粒径较大,一般在0. 5-2. Oum,在填加到树脂或纤维中影响产品的强度性能和表面光泽度。为了解决远红外材料在合成革树脂中的应用,本发明人经过多次研究试验,采用纳米级稀土与氧化物掺杂,经过二次烧结制备出法向全发射率在0. 89以上的纳米级远红外粉体,并与聚氨酯树脂复合制备出了远红外聚氨酯树脂,弥补了市场技术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远红外聚氨酯合成革树脂。本发明的任务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远红外聚氨酯合成革树脂,含有氧化物基本体系、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 该远红外聚氨酯树脂中含有纳米稀土激发体系和表面修饰材料及溶剂构成,该体系通过氧化物基本体系锻烧、破碎、细化与纳米稀土激发体系复合再次锻烧、破碎、细化,经表面修饰及树脂复合制备而成,其中1、氧化物基本体系原料选择、重量配比关系及制备工艺(1)氧化物原料选择及重量配比关系为SiO220g-25gr-Al20325g-30gCo2O33g-6gZnO8g-12gNiO3g-6gFe2O325g-35g上述氧化物粒径小于0. 05um(2)制备工艺将上述氧化物按比例混合均勻,升温至1000°C,在气氛保护炉中烧结10-12小时, 形成陶瓷材料,然后使用机械粉碎法、气流对撞法、浆料循环研磨法,使其平均粒径破碎至 30nm以下。2、稀土激发体系原料选择、重量配比关系及制备工艺。(1)原料选择及重量配比关系Ce2O330g-40gPr2O325g-35g
La2O330g-40g上述稀土材料粒径为20nm(2)制备工艺将上述稀土原料按比例混合,然后按与氧化物基本体系1 1的比例加入其中,混合均勻,升温至950°C的煅烧12小时,使稀土元素均勻分布在基本体系中,形成新晶格激发体系,利用前述的破碎、细化工艺使其粒径达到50nm-80nm以下纳米粉体备用。3、表面修饰原料选择及重量配比关系采用1,1_ 二叔丁基过氧化物-3,3,5_三甲基环己烷为引发极性聚体,丙烯酸为极性单体,接枝到聚丁二烯液体橡胶分子长链中;其中引发剂lg-3g丙烯酸30_40g聚丁二烯液体橡胶 50g_75g将该原料混合后与上述制备好的纳米混合粉体按1 1比例混合备用。4、树脂复合工艺将经过表面修饰的纳米粉体均勻分散到DMF ( 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纳米粉体与 DMF的比例为1 3,然后与含量为35%聚氨酯树脂按1 1的比例混合均勻即可。本发明的技术机理物体中的电子振动或激发向外放出辐射能,振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种能使粒子许多发生冲撞,导致外层电子向高能位迁移,当从高能返回时就发红外2. 5-25um的红外辐射,由于激发中心的存在其稀土离子主要以八面体配位形式进行基本体系中制体系晶胞参数缩小,粒子冲撞机会增多,电子迁移返回速率加快,致使辐射率增加。本发明与背景技术比较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的材料粒径小远红外辐射率高,与树脂复合均勻稳定,不仅实现了红外辐射功能,而且增加了树脂成革强度,该产品可广泛应用功能性合成革制作。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种远红外聚氨酯合成革树脂,含有氧化物基本体系、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该远红外聚氨酯树脂中含有纳米稀土激发体系和表面修饰材料及溶剂构成,该体系通过氧化物基本体系锻烧、破碎、细化与纳米稀土激发体系复合再次锻烧、破碎、细化,经表面修饰及树脂复合制备而成,其中1、氧化物基本体系原料选择、重量配比关系及制备工艺(1)氧化物原来选择及重量配比关系SiO225gr-Al20325gCo2O35gZnOIOgNiO5gFe2O330g
上述氧化物粒径0. 05um(2)制备工艺将上述氧化物按比例混合均勻,升温至1000°C,在气氛保护炉中烧结12小时, 形成陶瓷材料,然后使用机械粉碎法、气流对撞法、浆料循环研磨法,使其平均粒径破碎至 25nm。2、稀土激发体系原料选择、重量配比关系及制备工艺。(1)原料选择及重量配比关系Ce2O335gPr2O330gLa2O335g上述稀土材料粒径为20nm(2)制备工艺将上述稀土原料按比例混合,然后按与氧化物基本体系1 1的比例加入其中,混合均勻,升温至950°C的煅烧12小时,使稀土元素均勻分布在基本体系中,形成新晶格激发体系,利用前述的破碎、细化工艺使其粒径达到50nm以下纳米粉体备用。3、表面修饰原料选择及重量配比关系采用1,1_ 二叔丁基过氧化物-3,3,5_三甲基环己烷为引发极性聚体,丙烯酸为极性单体,接枝到聚丁二烯液体橡胶分子长链中;其中引发剂2g丙烯酸35g聚丁二烯液体橡胶 65g将该原料混合后与上述制备好的纳米混合粉体按1 1比例混合备用。4、树脂复合工艺将经过表面修饰的纳米粉体均勻分散到DMF ( 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纳米粉体与 DMF的比例为1 3,然后与含量为35%聚氨酯树脂按1 1的比例混合均勻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远红外聚氨酯合成革树脂,含有氧化物基本体系、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该远红外聚氨酯树脂中含有纳米稀土 Ce203、Pr203、La203的氧化物新晶格体系和表面修饰原料及DMF溶剂,其中氧化物新晶格体系该体系通过氧化物基本体系锻烧、破碎、细化与纳米稀土激发体系复合再次锻烧、破碎、细化,经表面修饰及树脂复合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聚氨酯合成革树脂,其特征在于氧化物基本体系原料选择、重量配比关系及制备工艺(1)氧化物原来选择及重量配比关系 SiO220g-25g T-Al2O3 25g-30gCo2O33g-6gZnO8g-12gNiO3g-6gFe2O325g-35g上述氧化物粒径小于0. 05um(2)制备工艺将上述氧化物按比例混合均勻,升温至1000°C,在气氛保护炉中烧结10-12小时,形成陶瓷材料,然后使用机械粉碎法、气流对撞法、浆料循环研磨法,使其平均粒径破碎至25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聚氨酯合成革树脂,其特征在于(1)稀土激发体系原料选择、重量配比关系及制备工艺。 Ce2O330g-40gPr2O325g-35gLa2O330g-40g上述稀土材料粒径为20nm(2)制备工艺将上述稀土原料按比例混合,然后按与氧化物基本体系1 1的比例加入其中,混合均勻,升温至950°C的煅烧12小时,使稀土元素均勻分布在基本体系中,形成新晶格激发体系,利用前述的破碎、细化工艺使其粒径达到50nm以下纳米粉体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聚氨酯合成革树脂,其特征在于(1)表面修饰原料选择及重量配比关系采用1,1-二叔丁基过氧化物-3,3,5-三甲基环己烷为引发极性聚体,丙烯酸为极性单体,接枝到聚丁二烯液体橡胶分子长链中; 其中引发剂lg_3g丙烯酸30-40g聚丁二烯液体橡胶50g-75g将该原料混合后与上述制备好的纳米混合粉体按11比例混合备用。(2)树脂复合工艺将经过表面修饰的纳米粉体均勻分散到DMF( 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纳米粉体与DMF 的比例为1 3,然后与含量为35%聚氨酯树脂按1 1的比例混合均勻即可。
全文摘要
一种远红外聚氨酯合成革树脂,含有氧化物基本体系、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该远红外聚氨酯树脂中含有纳米稀土Ce2O3、Pr2O3、La2O3的氧化物新晶格体系和表面修饰原料及DMF溶剂,其中氧化物新晶格体系该体系通过氧化物基本体系锻烧、破碎、细化与纳米稀土激发体系复合再次锻烧、破碎、细化,经表面修饰及树脂复合制备而成。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的材料粒径小远红外辐射率高,与树脂复合均匀稳定,不仅实现了红外辐射功能,而且增加了树脂成革强度,该产品可广泛应用功能性合成革制作。
文档编号D06M11/79GK102535169SQ20101058875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5日
发明者宋鲁闽, 林瀚, 陈罘杲, 高明 申请人:金猴集团威海鞋业有限公司, 陈罘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