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精纺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76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精纺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精纺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开发出各种类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用于在加捻之前集束已牵伸的 纤维束。这样减少了毛羽并且增加了纱线强力从而提高纱线质量。日本特开专利公报 NO. 2004-107808描述了包括一对夹持罗拉、抽吸管以及透气皮圈(透气输送带)的纤维束集 束装置的一个示例。这些部件设置在牵伸装置的一对最后罗拉的下游侧。夹持罗拉对包括 上夹持罗拉和下夹持罗拉。上夹持罗拉通过透气皮圈推动下夹持罗拉。夹持点限定在两个 夹持罗拉之间。抽吸管相对于纤维束移动的方向设置在夹持点的上游侧。该纤维束集束装 置还包括带(引导部),其具有弓形截面。所述带设置在两个夹持罗拉之间的夹持点的下游 侧。通过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纤维束被由抽吸管的抽吸孔产生的抽吸流集束并且输送到夹持 点。抽吸管和带每个都具有配合到一对端塞并且由该端塞支承的两个端部。在这样的结构中,端塞具有配合到抽吸管的端部的配合凸部、或者抽吸管的端部 配合到其中的配合孔。这样利用端塞将抽吸管支承在预定位置。所述端塞与抽吸管彼此表 面接触以便于气密地密封端塞与抽吸管之间的间隙。然而,端塞与抽吸管每个都由具有高 刚性的材料形成。这样可能会在端塞与抽吸管之间形成导致空气泄漏的微小间隙。当端塞 与抽吸管用粘合剂彼此固定来防止空气泄漏时,在清洁抽吸管内部时,难以从抽吸管上去 除端塞。为了在防止空气泄漏的同时以能去除的方式将端塞固定到抽吸管,可以在端塞与 抽吸管之间设置例如密封圈的密封材料。可替代地,端塞可以由容易变形的材料例如橡胶 形成。当使用密封材料并且密封材料由容易变形的柔性材料形成时,由端塞保持的抽吸管 的位置变得不稳定。当使用由不容易变形的材料形成的密封圈作为密封材料时,难以在密 封材料设置在端塞与抽吸管之间的状态下将端塞与抽吸管彼此配合。还难以在这样的状态 下将端塞从抽吸管去除。而且,透气皮圈对抽吸管施加折弯力。因此,当端塞由容易变形的 材料形成时,由端塞保持的抽吸管的位置是不稳定的。结果,端塞没有起到支承抽吸管的作 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精纺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使用端塞以所 期望的方式支承抽吸管,同时减少用于将端塞结合到抽吸管以及从抽吸管去除的操作的数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包括一种用于精纺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所述纤维束集束装置相对于纤维束移动的方向设置在牵伸装置的最后输出罗拉对的下游 侧。所述纤维束集束装置包括具有沿着纤维束移动的方向延伸的抽吸孔的抽吸管。透气输 送带绕抽吸管延伸以便旋转从而输送纤维束。抽吸管由端塞支承在精纺机的机座上。所述端塞包括插入到抽吸管的端部以支承抽吸管的抽吸管支承部。所述抽吸管支承部包括刚 性支承部,其配合到抽吸管的端部以支承和定位抽吸管;以及柔性密封部,其与所述刚性支 承部的末端一体化,并且与由刚性支承部支承的抽吸管的端部处的抽吸管的内表面接触以 气密地密封抽吸管。结合例示本发明的原理的附图,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的描述中将变得 显而易见。


通过参考下面结合附图的目前优选的实施例的描述,可以最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 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IA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IB是表示端塞与抽吸管及旋转轴的关系的局部透视图2A是示意性表示当相对于纤维束移动的方向从其下游侧观察时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的局部视图2B是表示图IB的旋转轴的正视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图IB的端塞的透视图; 图4A是表示图3的端塞的局部正视图; 图4B是表示图3的端塞的局部剖视图5A和图5B是表示将抽吸管固定到端塞的步骤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A和图6B是分别对应于图4B的剖视图,并且表示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用于 端塞的抽吸管支承部;
图6C是对应于图5A的剖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端塞的抽吸管支 承部;
图7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局部剖面侧视图;以

图8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进一个实施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考图IA-图5B论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纤维束 集束装置设置在精纺机内。参考图1A,纤维束集束装置11相对于纤维束F移动的方向设置在牵伸装置的最后 输出罗拉对12的下游侧。最后输出罗拉对12包括前下罗拉1 和前上罗拉12b。纤维束 集束装置11包括输出单元13、抽吸管14、透气输送带15以及引导部16。输出单元13由下 夹持罗拉17a和上夹持罗拉18形成。下夹持罗拉17a形成在平行于最后输出罗拉对12的 前下罗拉1 延伸的旋转轴17上,并且起到下罗拉的作用。而且,上夹持罗拉18通过透气 输送带15推动下夹持罗拉17a。抽吸管14相对于纤维束F (套毛)的移动方向设置在下夹 持罗拉17a的夹持点的上游侧。而且,抽吸管14具有包括多个抽吸孔14a的引导面,所述 抽吸孔Ha用作抽吸狭缝并且沿着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延伸。抽吸管14的形状形成为使 得它能够引导透气输送带15经过前下罗拉1 和前上罗拉12b之间的夹持点附近。
以与牵伸装置的前上罗拉12b相同的方式,上夹持罗拉18对于每两个锭子由支 承构件19支承在加压臂(未示出)上。支承构件19与用于前上罗拉12b的支承构件形成为 一体。在纤维束集束装置11中,抽吸管14相对于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设置在输出单元13 中的夹持点的上游侧。透气输送带15例如由确保适当的透气性的织物形成。透气输送带 15绕着抽吸管14、引导部16以及下夹持罗拉17a伸展以输送纤维束F。抽吸管14、引导部16以及旋转轴17形成为具有与多个锭子(例如8个锭子)对应 的预定长度。参考图2A,抽吸管14、引导部16以及旋转轴17设置在罗拉座21的支承部 21a之间。而且,抽吸管14、引导部16以及旋转轴17均具有两个端部(仅示出一个),其中 每个端部由端塞20支承。抽吸管14由连接管22连接到作为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抽吸源 (负压源)使用的管道(未示出)。用来在发生断线时抽吸从牵伸装置送出的纤维束F的单式 气动装置包括抽吸喷嘴23,每个抽吸喷嘴23具有在牵伸装置中设置在引导部16下方的末 端。每个抽吸喷嘴23的基端连接到每个锭子共享的气动管道(未示出)。参考图2B,下夹持罗拉I7a与锭子对应地设置在旋转轴17上。因此,下夹持罗拉 17a以与锭距对应的间隔设置在旋转轴17上。旋转轴17还具有齿轮17b和两个端部(仅 示出一个),每个端部固定到轴承对。如图IB和图2A所示,轴承M和端塞20将旋转轴17 的每个端部支承在罗拉座21的支承部21a上。详细地说,轴承M配合到端塞20,并且端 塞20的配合部20a由支承部21a支承。前下罗拉12a的旋转由形成在前下罗拉1 上的 齿轮、中间齿轮25、以及形成在旋转轴17上的齿轮17b传递至旋转轴17。参考图3,端塞20包括轴承凹部20b、引导凹部20c以及抽吸管支承部26。轴承 24配合到轴承凹部20b中。引导部16配合到引导凹部20c中。抽吸管支承部沈配合到抽 吸管14的对应端部。端塞20在保持抽吸管14、引导部16以及旋转轴17的适当的位置关 系的同时将抽吸管14、引导部16以及旋转轴17支承在罗拉座21的支承部21a之间。现在将详细地描述端塞20的抽吸管支承部26。如图4A和图4B所示,抽吸管支 承部沈包括刚性支承部27和柔性密封部观。刚性支承部27与由硬质合成树脂形成的端 塞20的主体形成为一体。配合到抽吸管14的一端的刚性支承部27起到定位和支承抽吸 管14的作用。柔性密封部观具有与刚性支承部27的末端侧形成为一体的基端(从图4B 观察的左侧)。当刚性支承部27支承抽吸管14时,柔性密封部28以气密状态与抽吸管14 的内表面接触。柔性密封部观由柔软的材料形成,例如一般称为弹性体的材料。柔性密封部观 具有与抽吸管14的内部轮廓一致的外部轮廓。更具体而言,柔性密封部28具有不连续地 向外凸出的周面。如图4A所示,柔性密封部观的周面包括与向内凸出表面连续的向外凸 出表面。因此,柔性密封部观具有不规则形状的截面。如图4A和图4B所示,柔性密封部 28包括具有台阶并且容纳套筒四的容纳孔^a。从刚性支承部27突出的紧固件27a延伸 穿过容纳在容纳孔^a内的套筒29,以将套筒四紧固到容纳孔^a内。如图4B的双点划 线所示,紧固件27a的形状形成为允许套筒四移动直到套筒四容纳在容纳孔内。在 套筒四容纳在容纳孔^a内之后,紧固件27a的末端被熔化,并且被变形为像铆钉头那样 以防止套筒四移动的形状。柔性密封部观包括具有环形形状的环状唇缘观13。在将抽吸管支承部沈插入到 抽吸管14中之前,唇缘28b被保持为使得其外周形状比抽吸管14的对应的内部形状大。柔性密封部观的“外周形状”是指沿着与柔性密封部观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截面截取的柔性 密封部观的外表面的形状。抽吸管14的“内部形状”是指沿着与抽吸管14的纵向方向正 交的截面截取的抽吸管14的内表面的形状。因此,在将抽吸管支承部沈插入到抽吸管14 中之前,柔性密封部28具有比抽吸管14的内部尺寸B大的外部尺寸A。而且,唇缘28b具 有在将抽吸管14插入到抽吸管支承部沈时与抽吸管14的内表面实现表面接触以形成气 密密封的外表面。环状唇缘28b是管状的,并且具有从柔性密封部观的末端侧向基端侧逐 渐增大的外部尺寸。现在将描述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作用。当操作精纺机时,牵伸装置牵伸纤维束F,其随后被从最后输出罗拉对12引导到 纤维束集束装置11。下夹持罗拉17a和上夹持罗拉18以与最后输出罗拉对12的表面速度 接近相同的速度旋转。而且,保持为适当地拉伸的状态的纤维束F穿过下夹持罗拉17a和 上夹持罗拉18之间的夹持点(输出夹持点),并且在转动和加捻的同时向下游移动。管道的抽吸作用通过连接管22到达抽吸管14。而且,形成在引导面内的抽吸孔 14a的抽吸作用通过透气输送带15到达纤维束F。纤维束F以被抽吸到与抽吸孔1 对应 的位置并且在该位置集束的状态移动。这样与未装备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精纺机相比较, 防止了毛羽和废棉的产生并且提高了纱线质量。由抽吸孔1 产生的抽吸流将通过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每个纤维束F集束并且 输送到输出夹持点。当从每个抽吸孔14a的最下游端部到输出夹持点的距离增大时,由抽 吸孔14a集束的纤维束F可能在到达输出夹持点之前会变得不集束。而且,当抽吸孔1 的最上游端部与最后输出夹持罗拉对12的夹持点之间的距离增大时,纤维束F可能不会顺 畅地传送到沿着抽吸管14的引导面移动的透气输送带15。这样可能会使纤维散开。因此, 抽吸管14必须精确地保持在预定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抽吸管14配合到端塞20的刚性支承部27并且由端塞20的刚性 支承部27支承,端塞20由罗拉座21的每个支承部21a支承。这样将抽吸管14精确地保 持在预定位置。而且,端塞20和抽吸管14均由具有高刚性的材料形成。这将在仅将抽吸 管14配合到刚性支承部27时在抽吸管14与刚性支承部27之间形成会导致空气泄漏的微 小的间隙。然而,柔性密封部观设置在刚性支承部27的末端。这样确保至少在负压作用 到抽吸管14上时抽吸管14之间的间隙的气密密封。现在将详细描述柔性密封部观的作用。如图5A所示,唇缘28b设计为使得在将 抽吸管支承部沈插入到抽吸管14中之前的状态下,其外部尺寸A比抽吸管支承部沈的内 部尺寸B略大。唇缘28b还设计为当将抽吸管支承部沈插入到抽吸管14中时,以微小的 弹性力压靠于抽吸管14的内表面。因此,当将抽吸管支承部沈插入到抽吸管14中时,如 图5B所示,唇缘^b当与抽吸管14的内表面实现表面接触时变形以形成气密密封。而且, 当负压作用到抽吸管14中时,唇缘^b受到沿着由图5B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作用的力。这 将唇缘28b压靠于抽吸管14的内表面并且在端塞20与抽吸管14之间确保更高程度的气 密密封。而且,在抽吸管14中,包括抽吸孔1 的表面弯曲成向外凸出。面向前下罗拉12a 和下夹持罗拉17a的表面每个都弯曲成向内凸出。因此,抽吸管14具有不规则形状的截 面。这样当将柔性密封部28插入到抽吸管14中时可能会沿着唇缘^b的周边的部分形成
6间隙。然而,但负压作用到抽吸管14中时,唇缘28b受到沿着由图5B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作 用的力。这样封闭了这样的间隙并且确保在抽吸管14与唇缘28b之间形成气密密封。可以代替将柔性密封部28与支承抽吸管14的刚性支承部27形成为一体,而将与 端塞20分体的密封构件配合到抽吸管14,以气密地密封抽吸管14与端塞20之间的间隙。 也就是说,以在抽吸管14与刚性支承部27之间形成密封。然而,当密封构件独立于端塞20 时,密封构件必须仅通过在密封构件与抽吸管14的内表面之间产生的配合力(摩擦力)保持 在恰当位置。当密封构件形成为以相对较小的配合力提供气密密封时,例如模制尺寸的变 化、磨损、以及环境导致的收缩这些因素可能会使密封构件与抽吸管14之间产生的配合力 减小。在这种情况下,抽吸管14的抽吸作用可能会使密封构件移位,并且从而封闭抽吸管 14的抽吸孔14a。为了防止在使用期间配合力降低,可以将密封构件的外周形状相对于抽吸管14 的内周形状放大。然而,这样可能会阻碍将密封构件插入到抽吸管14内,或者使密封构件 变形为未预料到的形状从而与抽吸管14产生间隙。而且,为了清洁抽吸管14的内部,必须 将端塞20和密封构件从抽吸管14去除。在这种情况下,密封构件将在压力下被配合到抽 吸管14,并且因此与当将密封构件配合到抽吸管14时相比,减少了用于从抽吸管14上去除 密封构件的操作数量。另外,密封构件小并且可能会丢失。相反,当抽吸管支承部沈包括刚性支承部27和与刚性支承部27形成为一体的柔 性密封部28时,即使当柔性密封部28与抽吸管14的内表面之间产生的配合力很小时,抽 吸管14的抽吸作用也不会使柔性密封部28移位。而且,通过使柔性密封部28与抽吸管14 之间产生的配合力最小化,使得例如当清洁抽吸管14的内部或者将旋转轴17的轴承M更 换为新的轴承时,便于从抽吸管14上去除端塞20。而且,与使用分体的密封构件时相比,减 少了用于将端塞20结合到抽吸管14的操作的数量。并且,因为不存在分体的密封构件,因 此不会丢失这样的小部件。本实施例具有下面描述的优点。(1)设置在精纺机中的牵伸装置的最后输出罗拉对12的下游侧的纤维束集束装 置11包括具有沿着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抽吸孔14a的抽吸管14、以及绕抽吸管14 伸展以输送纤维束F的透气输送带15。抽吸管14由端塞20支承在精纺机的机座上。每个 端塞20包括插入到抽吸管14的对应端部以支承抽吸管14的抽吸管支承部26。抽吸管支 承部沈包括刚性支承部27,其配合到抽吸管14的对应端部以定位和支承抽吸管14 ;以及 柔性密封部观,其与刚性支承部27的末端侧形成为一体以便实现以气密状态与由刚性支 承部27支承的抽吸管14的内表面接触。因而,在气密地密封抽吸管14与每个端塞20之 间的间隙的同时,端塞20以高精度定位抽吸管14。而且,减少了用于将被端塞结合到抽吸 管或从抽吸管去除端塞的操作的数量。这使抽吸管14内部的清洁变得容易。(2)旋转轴17对应于每个锭子包括下夹持罗拉17a,透气输送带15绕着该下夹持 罗拉17a伸展。每个端塞20通过轴承M能旋转地支承旋转轴17的对应端部。因而,抽吸 管14与旋转轴17用更少的部件支承,这占用更少的空间。(3)柔性密封部28包括环状唇缘^b。在将抽吸管支承部沈插入到抽吸管14中 之前,唇缘28b的外周形状比抽吸管14的对应的内部形状大。而且,唇缘28b具有当将抽吸 管支承部沈插入到抽吸管14中时与抽吸管14的内表面实现接触以形成气密密封的外表面。因而,当将抽吸管支承部沈插入到抽吸管14中时,唇缘28b在变形的同时气密地接触 抽吸管14的内表面。而且,抽吸管14具有不规则形状的截面。因此,即使当沿着唇缘观匕 的周边的部分形成间隙时,唇缘28b也在负压作用在抽吸管14上时变形。这确保了抽吸管 14与唇缘28b之间的气密密封。(4)环状唇缘28b是管状的并且具有从柔性密封部观的末端侧向基端侧逐渐增 大的外部尺寸。因而,当唇缘^b的外表面与抽吸管14的内表面接触时,可以用小的力将 抽吸管支承部沈插入到抽吸管14中。(5)使用与柔性密封部28分体形成的套筒四来将柔性密封部28与刚性支承部27 一体化。而且套筒四从刚性支承部27的相反侧容纳在柔性密封部28的容纳孔内,并 且从刚性支承部27突出的紧固件27a将套筒四紧固在容纳孔^a内。这样将柔性密封部 28固定于刚性支承部27。因此,柔性密封部观不会与刚性支承部27分离。如果使用粘合 剂来将柔性密封部观紧固到刚性支承部27的末端,则粘合剂的磨损将使柔性密封部与刚 性支承部27分离。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然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 况下,以许多其他特定形式来实施。特别地应该理解,本发明可以以下面的方式来实施。刚性支承部27和柔性密封部28不一定必须使用套筒四和紧固件27a而彼此一 体化。例如,如图6A所示,可以取代地使用配合凹部27b和配合凸部^c。更具体而言,配 合凹部27b形成在刚性支承部27的末端部,且在与轴向方向(抽吸管14的插入方向)正交 的方向上具有从刚性支承部27的外侧向内侧变窄的截面。配合凸部28c形成在柔性密封 部观的面向刚性支承部27的端部上以便它可以配合到配合凹部27b。彼此分体地形成的 配合凸部28c和配合凹部27b彼此配合,以便将柔性密封部28与刚性支承部27 —体化。而 且,参考图6B和图6C,可以删去用于机械地结合刚性支承部27与柔性密封部观的结构。 例如,如图6B所示,可以使用粘合剂来紧固刚性支承部27的末端面与柔性密封部观的基 端面。而且,紧固件27a可以直接紧固柔性密封部观,而无需使用套筒四。可替代地,可以 不使用紧固件27a,而使用粘合剂等将套筒四与刚性支承部27 —体化。柔性密封部28与刚性支承部27不一定必须通过将分体形成的端塞20的柔性密 封部28与刚性支承部27结合而彼此一体化。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带插入凸部的基端的分 体的柔性密封部观。当模制端塞20时,将柔性密封部观设置在模具内并且进行镶嵌模制 以便用形成刚性支承部27的树脂包封插入凸部。这也将柔性密封部28与刚性支承部27 一体化。唇缘28b不必须形成为管状的以便其外部尺寸从柔性密封部观的末端侧向基端 侧逐渐增大。例如,唇缘28b可以是沿着垂直于柔性密封部观的周面的方向延伸的凸缘板、 或者沿着相对于垂直于柔性密封部观的周面的方向稍微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凸缘板。柔性密封部包括唇缘^b。在插入到抽吸管14中期间,唇缘28b在与抽吸管14的 内表面接触的同时容易移动。而且,当刚性支承部27配合到抽吸管并且负压作用到抽吸管 14时,唇缘28b确保抽吸管14与柔性密封部28之间的气密密封。然而,柔性密封部28不 一定必须包括唇缘^b。例如,柔性密封部可以由单独孔型(闭孔型)硬质泡沫或柔软的材 料形成,例如具有比包括唇缘28b的柔性密封部观的材料更低硬度的弹性体。在图6C所 示的情况中,柔性密封部28形成为使得在将抽吸管支承部沈插入到抽吸管14中之前,其外周形状比抽吸管14的内周形状大。当将抽吸管支承部沈插入到抽吸管14中时,抽吸管 14的内表面所产生的按压力压缩柔性密封部观。这样将柔性密封部观粘附到抽吸管14 的内表面,并且确保抽吸管14与柔性密封部28之间的气密密封。当将不包括唇缘^b的上述实施例的柔性密封部28与刚性支承部27 —体化时, 也可以采用用于将具有唇缘^b的柔性密封部观与刚性支承部27 —体化的方法。引导部16不必须包括弯曲的引导面。而且,引导部16不必须设置为其端部之一位 于输出单元13的夹持点的附近。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在下夹持罗拉17a的下方设置引 导部30,以便于从位于下夹持罗拉17a的面向纤维束S的部分的相反侧的分离位置移动透 气输送带15。在该情况下,引导部30对透气输送带15施加张力。引导部30包括杆30a、 按压构件30b以及弹簧(未示出)。杆30a具有两个端部,并且端塞20固定于每个端部。按 压构件30b由杆30a沿着其宽度方向能移动地支承。弹簧对按压构件30b施力,使得按压 构件30b的弯曲部远离杆30a移动。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输出单元13不必须包括夹持罗拉对,即下夹持罗拉17a和 上夹持罗拉18,以便下夹持罗拉17a的旋转使透气输送带15移动。例如,如图8所示,可以 在输出单元13中设置具有卵形截面的抽吸管31,并且可以在抽吸管31中在预定位置处形 成抽吸孔31a。在该情况下,透气输送带15绕抽吸管31和张力罗拉32伸展。齿轮33将前 上罗拉12b的旋转传递至上夹持罗拉18,并且上夹持罗拉18被压靠于透气输送带15以驱 动透气输送带15。在该情况下,为了移动透气输送带15,不再需要具有旋转轴17的下夹持 罗拉17a。而且,可以从上述实施例缩短从每个抽吸孔31a的最下游端部到纤维束输出夹持 点的距离、以及从抽吸孔31a的最上游部分到牵伸装置中的最后输出罗拉对的夹持点的距离。可以删去引导部16和30,透气输送带15可以仅绕抽吸管14和下夹持罗拉17a伸 展。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5B,可以删去张力罗拉32,而透气输送带15可以仅绕抽吸 管31伸展。本示例和实施例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制为在此给出 的细节,而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等同物内进行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精纺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所述纤维束集束装置相对于纤维束移动的方向 设置在牵伸装置的最后输出罗拉对的下游侧并且包括具有沿着纤维束移动的方向延伸的 抽吸孔的抽吸管、以及绕所述抽吸管延伸以便旋转并且从而输送纤维束的透气输送带,所 述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由端塞支承在精纺机的机座上,其中所述端塞包括插入所述抽吸管的端部 以支承所述抽吸管的抽吸管支承部,并且所述抽吸管支承部包括刚性支承部,该刚性支承 部配合到所述抽吸管的端部以支承和定位所述抽吸管;以及柔性密封部,该柔性密封部与 所述刚性支承部的末端一体化,并且与由所述刚性支承部支承的所述抽吸管的端部处的所 述抽吸管的内表面接触以气密地密封所述抽吸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轴包括下罗拉,所述透气 输送带绕该下罗拉延伸并且该下罗拉设置在与多个锭子的每一个对应的位置处,其中所述 端塞通过轴承能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轴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部包括具有 环形形状的环状唇缘,在将所述抽吸管支承部插入到所述抽吸管中之前,所述唇缘被保持 为使得其外周形状比所述抽吸管的对应的内周形状大,并且所述唇缘具有在将所述抽吸管 支承部插入到所述抽吸管中时与所述抽吸管的内表面以气密状态接触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抽吸管支承部插 入到所述抽吸管中之前,所述柔性密封部具有比所述抽吸管的对应的内周形状大的外周形 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唇缘是管状的,并且具有 从所述柔性密封部的末端侧向基端侧逐渐增大的外部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部机械地结合 到所述刚性支承部并且与所述刚性支承部一体化。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精纺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相对于纤维束移动的方向设置在牵伸装置的最后输出罗拉对的下游侧。所述纤维束集束装置包括抽吸管和透气输送带。端塞包括在插入到抽吸管的端部时支承所述抽吸管的抽吸管支承部。所述抽吸管支承部包括刚性支承部和柔性密封部。所述刚性支承部配合到抽吸管的端部以支承和定位抽吸管。所述柔性密封部与所述刚性支承部的末端一体化,并且与由刚性支承部支承的抽吸管的端部的内表面接触以气密地密封抽吸管。
文档编号D01H5/72GK102127829SQ20111000438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3日
发明者河合泰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