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116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更具体地,涉及被设置在细纱机的 牵伸装置(或牵伸部)下游、用于集束被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的装置。
技术背景现在提出了各种纤维束集束装置,用于在加捻之前集束己牵伸的纤维束, 目的是通过减少纤维束的毛羽来改善纱线的质量。为了集束和输送纤维束,使用了环形多孔带(或透气带)(例如,日本专利公报No.2004-100094或 No.2001-279539)。参考图6所示的第一参考文件,或公报No.2004-100094的 设计,纤维束集束装置设在构成牵伸装置部分的最后对罗拉(final roller pair) 61 的下游,包括夹持罗拉对62、抽吸管63和m带64。夹持罗,M 62的上夹 持罗拉62b M带64被压向与其配对的下夹持罗拉62。从纤维束F的移动方 向角度看,抽吸管63设在夹持罗拉对62的夹持点上游并且具有带吸孔63a的 导向面。从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角度看,具有拱形横截面的带导引装置65设 在夹持罗拉对62的夹持点下游。参照第二份参考文件,或公报Na2001-279539所披露的图7所示的、用附 图标记72表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从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看,棉条集束区域73 设在牵伸装置的前罗拉对71 (最后罗拉对)的下游,并且纤维束集束装置72 设在区域73内。该纤维束集束装置72包括抽吸闸瓦74、换向罗拉75, 76和 巻绕抽吸闸瓦74及换向罗拉75, 76的多孔带77。该棉条集束区域73 M31两 个夹持点K1、 K2并在这两个夹持点K1、 K2间限定。第一夹持点K1位于纤 维束F被前罗拉对71的上罗拉71a和下罗拉71b所夹持的位置。第二夹持点 K2位于多孔带77被换向罗拉75压在上罗拉71a上的位置。回到图6,纤维束集束装置被制造的不仅在纤维束F被弓l导的一侧、而且 在下夹持罗拉62a的径向相对侧,使带64与下夹持罗拉62a接触运动,导致 由带64、下夹持罗拉62a和抽吸管63所构成的空间S是窄小的。例如,对于 纺纱机的每四4^定子,由于下夹持罗拉62a和抽吸管63设置成一个单元,用于设在每个单元两端的锭子的空间S形成使棉纤飞花无路可逃的死点空间。因 此,飞花易于在空间S中积聚,并且作业时所积聚的飞花压着带64。这样将导致需要额外的能量来驱动带64,并且縮短带64的使用寿命。回到图7,纤维束集束装置72采用换向罗拉76,其直径小于另一个换向 罗拉75的直径,这样用上罗拉71a限定了第二夹持点K2,并且带77绕着换 向罗拉76转动或改变其移动方向,换向罗拉76设置的比图6所示的第一参考 集束装置的情况更远离换向罗拉75。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带77与换向罗拉75 接触移动的这个区域,带77巻绕着换向罗拉75,而带77在另一区域远离换向 罗拉75移动。因此,在第二参考文件的纤维束集束装置72里积累的飞花趋向 少于在第一参考文件的纤维束集束装置中的聚集。虽然纤维束集束装置72使用小直径的换向罗拉76,然而,带77从换向 罗拉75到换向罗拉76的移动路径,与在图7中双点虚线所示的原纱线路径分 离开。当纤维束F穿过棉条集束区域73时,纤维束F的部分纤维黏附在带77 上,并且所黏附的纤维在带77刚刚离开换向罗拉75的区域内,从带77上释 放,因此,纤维束F从带77上被移除。由此,纤维束F实际上题过图7的 链线所示的路径从纤维束集束装置72上抽出。当原纱线路径与纤维束F刚刚 离开带77的位置P之间的间距AL增加时,纤维束F的实际路径被弯曲到大 的程度,这样对于纱线更容易断裂。为了避免这种纱线断裂,换向罗拉76必 须设置的接近原纱线路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难于确保在换向罗拉75下方 有充足的空间。本发明给出了一种纤维束集束装置,其可以提供用于安装纤维束集束装置 所必要的空间,并且延长清洁间隔和带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来集束被纺纱机的牵伸部分牵 伸的纤维束。该纤维束集束装置包括传送部分、抽吸管、带弓l导装置和透气带。 从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看,该传送部分设在牵伸部的最后传送罗拉对的下游, 并具有夹持罗拉。从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角度看,抽吸管设在传送部分的夹持 点的下游,并设有带抽吸孔的引导表面。从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角度看,带引 导装置设在传送部分的夹持点的下游。透气带沿抽吸管、夹持罗拉之一和引导 带巻绕并可以绕它们转动。带引导装置适于引导带,从而使带沿着从夹持罗拉在相对于夹持罗拉弓i导纤维束部分的夹持罗拉一侦扮离开的路径移动。带弓|导 装置也适于弓l导带沿着在巻绕有带的带引导装置一侧的平面。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明显看至体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结合附图,通过实 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本发明的特征特别M后附的权禾腰微一步确定其是新颖的。本发明结 合其目标和优点,可以通过参考下面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得以更好的理解,其 中图1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部州则视亂 图B是图1A的局部放大图;图2A是显示传送部分的夹持点相对于纤维束移动方向的下游的纤维束集 束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2B是纤维束集束装置的旋转轴的前视亂 图3A是显示透气带和纤维束集束装置的弓l导带之间关系的视图; 图3B是显示纤维束集束装置的弹簧元件的示意图; 图4A是显示纤维束集束装置的张紧装置的分解平面图; 图4B是显示张紧装置装配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背景技术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侧视图;和 图7是根据背景技术的另一个纤维束集束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A4B描述安装在细纱机中的用于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 置。本发明的纤维束集束装置与先前本申请人所提出的日本公报No.2004-100094所公开的结构大体相同,除了其中的带弓l导装置。参考图1A,从纤维 束F的移动方向角度看,纤维束集束装置11设在牵伸装置12的最终传送罗拉 对13的下游。牵伸装置12用作纺纱机的牵伸部分。纤维束集束装置11包括传送部分14、抽吸管15、透气带16和带引导装 置17。旨传送部分14具有用作夹持罗拉的下夹持罗拉18a和上夹持罗拉19。 下夹持罗拉18a制作成与最后传送罗拉对13的前下罗拉13a平行设置的旋转 轴18的一部分。上夹持罗拉19M31带16压向下夹持罗拉18a。与剩申體12的前上罗拉13b對以,两个上夹持罗拉19被称重臂(未显示)M用于纺纱机的每两4^定子的支承元件20支撑。该支承元件20与用于两个前上罗拉13b 的支承元件一体成形。从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角度看,抽吸管15设在传送部 分14的夹持点上游,并具有带抽吸孔15a的引导表面15b。参考图2A,纤维集束装置11的底部组件设有布置在牵伸装置12的各罗 拉支座21之间作为一个单元的半数锭子,或本实施例中的四个锭子。在任两 个相邻的位于纺纱机纵向预定间隔处的罗拉支座21间的中间位置设有支承臂 22,在其近端被沿纺纱机纵向延伸的支承梁(未图示)支撑,同时,旋转轴18 被支承在罗拉支座21与支承臂22之间。参考图2B,旋转轴18对应与多个锭子(或本实施例中的四个锭子)制成 预定的长度,并且固定在旋转轴18相对两端的轴承23嵌固在端塞24中。该 端塞24在其嵌合部24a被设在罗拉支座21和支承臂22上的支承部2&22a所 支撑,由此每个旋转轴19分别被罗拉支座21和支承臂22旋转支撑。M支 承部21a^22a被制成能支承两个端塞24,因此可以支撑端塞24安装至姙意两 个不同旋转轴18的两个相邻端部。齿轮25固定安装在旋转轴18的中间位置, 用来随其旋转。如图1A所示,前下罗拉13a在对着齿轮25 (未示于图1A中)处成型有 齿轮13c。设有支承臂26,在其近端处固定到支承梁(未图示)上,支承臂22 也以同样的方式固定,并且中间齿轮27 3!31支承臂26可旋转的支承来啮合齿 轮13c和齿轮25。 il31这种布置方式,前下罗拉13a的扭矩ilil齿轮13c、中 间齿轮27和齿轮25被传递到旋转轴18。抽吸管道(未图示)被布置成在细纱机纵向(或垂直于图1A的平面的方 向)上延伸。抽吸管15平行于抽吸t^延伸并通皿接管28与其连接。抽吸 管15 il31—对端塞24支承,以与旋转轴18相同的方式,通过配合在成对的 端塞24中被支承。下面将介绍带引导装置17。从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角度看,带引导装置17 设在传送部分14的夹持点下游。如图1B所示,带引导装置17适于以这样的 方式引导所述带16,即当带16在远离并相对下夹持罗拉18a引导纤维束F的 部分区域移动时,带16沿着远离下夹持罗拉18a的圆周表面的路径传送。另 夕卜,带引导装置17被制成可以引导带16沿着带引导装置17巻绕有带16的一侧的平面。带引导装置17具有张紧装置29 (如图4B所示)用于张紧带16。 带引导装置17具有在下夹持罗拉18a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平板条30,并ilil在 一对端塞24中固定板条30的两端来支承。板条30具有成形在板条30的宽度 方向(在垂直于下夹持罗拉18a的轴线方向的方向中) 一侧并在板条30的整 4^:度延伸的弯曲部分30a。参考图4A,张紧装置29具有成形有折弯部31a、并被板条30支承、可 以在板条30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压元件31,和在引起压元件31的折弯部31a 移动离开板条30的方向上驱动压元件31的弹性元件32。该压元件31是弯曲 的,从而使^f黄截面具有如图3A所示的U形。板条30具有四个突起30b,其 邻近下夹持罗拉18a的一顶ij与压元件31的安装处相应,并在板条30的宽度方 向上延伸。压元件31被制成基本上与带16相同的宽度。对于每个压元件31,在其 对着带16的一侧上形成有一对突起31b,用于调节带16在宽度方向上的运动。 比突起30b长的长孔31c形成在压元件31上,位于与张紧装置29组装状态下 相对应的突起30b的位置上,如图4B所示。压元件31通过宽松接纳在长孔3]c 里的突起30b安装到板条30上。参考图4A和3B,弹性元件32包括两个巻绕部分32a、在两端连接两个 巻绕部分32a的连接部分32b、和从该两个巻绕部分32a的另一端以与连接部 分32b成某一角度延伸并且彼此相互交叉的两个压部分32c。如图4A所示, 板条30成形有用于^压元件31来啮合巻绕部分32a的一对凹槽30c。在安装张紧装置29和带16到适当位置时,如图4B所示,首先通过带16 从其安装位置移开,将弹性元件32的巻绕部分32a啮合于板条30上成对的凹 槽30c。接着,压元件31安装到板条30上,来保持弹性元件32和板条30。 在这种状态下,压元件31被弹簧元件32的驱动力推动,接着带16被移动到 板条30和压元件31被带16巻绕的位置。因此,带16被安装到合适的位置。带16巻绕抽吸管15,带弓l导装置17和下夹持罗拉18 a与其接触。带16 fflil下夹持罗拉18a转动,同时与引导表面15b和压元件31滑动接触。在本 实施例中,带16由具有合适的透气性织物制成。如图1A和2A所示,设有单一型号的气动装置的抽吸喷嘴33,抽吸喷嘴 的端部设在^f定子的带引导装置17的下方。抽吸喷嘴33用于吸收在断纱1青况中从牵伸装置12传送的纤维束F。抽吸嘴33的近端连接到通用于纺纱机所 有锭子的气动管道(未图示)。下面将介绍如上所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操作。在细纱机工作时,被牵伸装置12牵伸的纤维束F从最后传送罗拉对13引导到纤维束集束装置11。 下夹持罗拉18a和上夹持罗拉19以与最后传送罗拉对13以基本相同的表面速 度转动,纤维束F在移向下游前,在合适的张力下穿过上下罗拉18aJ9的夹持 点,同时被换向和加捻。f^的抽吸作用iM3i接管28施加在抽吸管15上,而构造在引导表面15b 上的抽吸孔15a的抽吸作用M带16施加在纤维束F上。纤维束F在与抽吸 孔15a相对应的位置穀U抽吸和集束。因此,相较于没有纤维束集束装置11 的纺纱机,可以抑制起毛和飞花的产生并由此改善纱线的质量。在背景技术中,带设成与位于下夹持罗拉引导纤维束部分的相反一侦艘触 移动,如在图1B中的双点虚线所示,因此,在抽吸管和下夹持罗拉间形成狭 窄的楔形空间,如图1B中的S所示。因此,在细纱机操作中所产生的飞花, 随着下夹持罗拉18a的圆周表面,容易在下夹持罗拉18a和抽吸管15的曲线 表面间的空间积聚。 一旦飞花由此在该空间积聚,所增加的飞花积聚将会延伸 出楔形空间S。根据纺纱操作的^j牛,大约在一周内,飞花的积聚将会增加到 影响纺纱效果的程度。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带沿着从下夹持罗拉18a在相对于下夹持罗拉18a 引导纤维束F部分的一侧分离开的路径移动,如图1B中的实线所示。因此, 在抽吸管15和下夹持罗拉18a间形成的楔形空间S打开到更大的空间。由此, 飞花在抽吸管15和下夹持罗拉18a间的空间内趋向^>的积聚。另外,飞花 积聚增加到压着带16而影响带16移动的程度前,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相 较于背景技术中的装置,本实施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清洁间隔可以延长。 清洁间隔可以比背景技术中的装置延长大约两至i」三倍。当具有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4-100094所公开的拱形横截面的弓l导元件或大直径的引导罗拉设在根据本发明的上面实施例所述的带弓l导装置17上 时,带16的路径相对于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向下游突出,这样难于确保纤维 束集束装置11的空间。特别地,当使用单一喷嘴型的气动装置时,带16容易 妨碍抽吸喷嘴33。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带弓l导装置17适于引导带16沿着在带引导装置17上巻绕有带16的一侧的平面,所以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在压力元件31的折弯部31a和板条30的弯曲部分30a位于带引导装置17 巻绕有带16的一侧区域之间,带16沿一个平面移动。也就是说,带引导装置 17弓l导带16沿着在带弓l导装置17巻绕有带16的一顶啲平面。因此,如果压 力元件31的折弯部分31 a间隔离开纤维束F的路径并且板条30的弯曲部分30a 设在纤维束F的路径附近,容易确保用于安装纤维束集束装置11所必需的空 间。本实施例具有下面的效果。(1) 从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角度看,纤维束集束装置11设在牵伸装置12 的最后传送罗拉对13的下游,并具有设在传送部分14的夹持点上游的抽吸管 15和巻绕抽吸管15、下夹持罗拉18a和带引导装置17的带16,带引导装置17 设在传送部分14的夹持点的下游。带16绕抽吸管15、下夹持罗拉18a和带引 导装置17转动。带引导装置17弓瞎带16使带16沿着从下夹持罗拉18a在相 对于下夹持罗拉18a引导纤维束F部分的一侧分离开的路径移动。因此,飞花 在抽吸管15和下夹持罗拉18a间的空间内趋向较少的积聚。飞花积聚增加到 压着带16而影响带16的移动的程度前,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相较于背景 技术中的装置,本实施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清洁间隔可以延长,并且相 应的,可以延长装置11的清洁间隔和带16的j柳时间。另外,确保在带16 和下夹持罗拉18a在相对于下夹持罗拉18a引导纤维束F部分的一侧之间有足 够的距离,并且确保带16从传送部分14的夹持点到带16离开下夹持罗拉18a 处有最合适的巻绕范围R以避免产生断纱。(2) 带引导装置17适于引导带16沿着在带引导装置17巻绕有带16的一 侧的平面并与其接触。因此,与这种情况相比,如,沿着在带16和下夹持罗 拉18a之间确保足够距离的路径,并且确保从传送部分14的夹持点到带16离 开下夹持罗拉18a处有最合适的弓l导带16的巻绕范围R,通过具有圆形截面 的引导罗拉来引导带,容易确保用于安装纤维束集束装置11所必需的空间。 也就是说,带16被合适的引导,直接设在纤维束集束装置11下方的抽吸嘴33 不会妨碍带弓l导装置17 。(3) 带引导装置17具有向带16提供张力的张紧装置29,这样易于安装 带16到带引导装置17上,从而使带16在合适的张力下移动或运动。另外,与张紧装置29设在装置的任何其它部分的情况相比,易于确保用于纤维束集 束装置11的空间,并且简化装置11的结构。(4) 带引导装置17具有在下夹持罗拉18a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平板条30。 因此,与在平板条30处使用两个罗拉或两个圆杆的情况相比,减少了在装置 中使用零件的数量,并且相应地简化了装置的安装程序。(5) 平板条30在其宽度一侧弯曲。因此,与使用简单的平状条的情况相 比,即使具有减小厚度的平板条30也提供了足够的张力。(6) 虽然张紧装置29设成使向带16提供张力的压力元件31可以在平板 条30的宽度方向上移动,但是如果平板条30的宽度增加,带16的移动路径 将不会影响抽吸嘴33的布置。(7) 张紧装置29的弹性元件32包括两个巻绕部分32a、在两端连接两个 巻绕部分32a的连接部分32b、和从该两个巻绕部分32a的另一端以与连接部 分32b成某一角度延伸并且彼此相互交叉的两个压部分32c。在本实施例中, 采用扭簧作为弹性元件32。随着巻绕部分32a与成,板条30上的凹槽30c 啮合,弹性元件32固定到板条30上。因此,压力元件31通过弹性元件32受 到顺滑地迫压。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所述的实施例,而且可以如下操作。板条30在其宽度一侦怀必一定具有在板条30的旨长度延伸的弯曲部分 30a。然而,在不影响收条30的强度的情况下,具有弯曲部分30a的板条30 可以薄一些。带引导装置17只需适合引导带16,以便使带16沿着从下夹持罗拉18a 相对于下夹持罗拉18a引导纤维束F部分的下夹持罗拉18a的一侧分离开的路 径移动,并且引导带16沿着绕有带16的引导带装置17的一侧平面。带引导 装置17不必一定具有板条30,如图5所示,可以设置两个圆杆34或两个罗拉 使得平行于下夹持罗拉18a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张紧装置可以以这种方式设 置,艮卩圆杆34的相对两端被任何合适的弹簧驱动。张紧装置29不限于图4A和4B所示的结构,其中与板条30分离的压力 元件31和弹性元件32安装到板条30上,但弹性元件可以固定到板条30和压 力元件31上。弹性元件不必一定具有巻曲部分。张紧装置可以布置到除带引导装置17夕卜的其它地方。然而,带引导装置17上设有张紧装置具有确保安装空间的优点并且也可以简化装置。 本发明可以无需张紧装置。可以用针织物构成带16替代由机织物构成的带16。在这种情况下,和机 织物一样,可以毫无问题的制作贯穿带的小孔形成带16,来获得合适的歡性, 所以,这种针织物的带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制造。另外,M针织物自身的延伸 性,针织物的带可以在合适的张力下转动不需使用张紧装置。替代由机织物或针织物构成的带16,也可以通过制造众多贯穿橡胶皮带 或具有弹性的树脂带的孔来形成带16。旋转轴18和抽吸管15不但可以用于四个^定子为一单元的,也可以用于在 罗拉支座21间(如,八个锭子)为一单元所设置的锭子。另外,每个单元不 必具有相同的锭子数量。在罗拉支座21之间M将锭子布置成不同的锭子数 量(例如,六^H定子和两个锭子)来设置两个不同的单元。具有下夹持罗拉18a的旋转轴18可以设成一根轴,通用于所有的锭子。 在这种情况下,旋转轴18可以由电机通过设在纺纱机的齿轮端部的齿轮传动 链驱动,实际上与牵伸装置12的前下罗拉13的方式相同。可以采用槽型的气动装置代替单一喷嘴类型的气动装置。因此,本发明的剩列和实施例可以看作具有示例性但没有限制性,本发明 不限于这里已描述的,而是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作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用于集束被纺纱机的牵伸部分所牵伸的纤维束,包括传送部分,从纤维束的移动方向角度看设在的牵伸部分的最后传送罗拉对的下游并具有夹持罗拉;抽吸管,从纤维束移动方向的角度看设在牵伸部分的夹持点上游并具有带抽吸孔的引导表面;带引导装置,从纤维束移动方向的角度看设在传送部分的夹持点下游;和沿抽吸管、夹持罗拉之一和带引导装置卷绕以绕它们转动的透气带;其特征在于带引导装置适于引导带,使带沿着从夹持罗拉在相对于夹持罗拉引导纤维束部分的一侧分离开的路径移动,其中带引导装置也适于引导带沿着带引导装置卷绕有带的一侧的平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带引导装置具有为带提 供张力的张紧^fi。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带引导装置具有沿夹持 罗拉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平板条。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板条具有在垂直于夹持 罗拉的轴线方向上,形皿板条一侧处的弯曲部分。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带引导装置具有为带提 供张力的张紧装置,其中张紧装置具有压力元件和弹性元件,其中压力元件设 成能在平板条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并且保持板条,其中压力元件弯曲使其横截面 呈U型,并且其中弹性元件在促使压力元件的弯曲部分从板条离开的方向上迫 压压力元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压力元件以被压力元件 上的长孔松动地接纳的突起来安装到板条上。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弹性元件包括两个巻曲 部分、连接两个巻绕部分一端的连接部分、和从该两个巻绕部分的另一端以与 连接部分成一角度延伸且彼此相互交叉。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带引导装置具有两个平 行于夹持罗拉延伸的圆杆。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一个圆杆的相对端部通 过弹簧驱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用于集束被纺纱机的牵伸部分所牵伸的纤维束。纤维束集束装置包括传送部分、抽吸管、带引导装置和透气带。带引导装置适于引导带使带沿着从夹持罗拉在相对于夹持罗拉引导纤维束部分的一侧分离开的路径移动。带引导装置也适于引导带沿着带引导装置卷绕有带的一侧的平面。
文档编号D01H5/00GK101270516SQ20071019297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1日
发明者丸山直树, 藤井能理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