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环锭细纱机的组合式摩擦假捻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エ业领域,具体是指ー种环锭细纱机上使用的组合式摩擦假捻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环锭细纱机自1830年发明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纺纱主体设备,我国纺织行业的纺纱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全球总量的50%,现拥有棉纺纱锭1.2亿枚,毛纺纱锭400万枚左右。传统环锭细纱机具有独特的加捻机理,以及特有的成纱结构,环锭纱的织物手感柔软蓬松,是任何新型纺纱技术不可替代的。然而随着现代纺织业的发展,有关环锭细纱机的固有缺陷已被人们所重视。长时期的生产实践表明,环锭细纱机的关键技术瓶颈是纺纱断头和条干不匀,而纺纱断头和条干不匀又是因加捻三角区内的纺纱强力小于该处的纺纱张力。因此降低纺纱张力,同时提高纺纱强カ这ー研究课题是纺纱领域的科研人员首选的目标任务。纺纱张力是指环锭细纱机下方纱条传递到加捻三角区的作用力。纺纱张力是ー个综合作用力,并时刻不断变化。纺纱张カ又是卷绕张力、钢丝圈阻尼力、气圈离心力、钢领板上下移动的附加动态张力、导纱钩阻尼张カ等5种变カ的代数和。过高的纺纱张力作用在加捻点上,所产生的不良结果是导致纱条内纤维相互滑移产生意外牵伸,使得纱条条干不匀,细节增多。严重时发生纺纱断头。纺纱强力是指加捻三角区内的纺纱强力。这与成纱强カ有着较大的区別。成纱后的纱条强力决定于纤维的断裂強力、纤维长度、纤维表面卷曲粗糙度和施加捻度高低。随着捻度增加,纱体内纤维抱合力増加,纱条强力也就提高。捻度因素是主要因素并且是直接因素。纺纱强力又决定于以下几个因素:纤维断裂強力,纤维长度,罗拉握持力,加捻三角区宽度和高度。其中直接因素是加捻三角区高度,加捻三角区高度决定了罗拉钳ロ握持纤维量,加捻三角区高度越低,加捻三角区内的被控纤维就越多,而缩小加捻三角区高度的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捻度,増大捻カ矩。采用提高捻度来提高纺纱强カ与増加捻度来提高成纱强カ有着较大区別。纱条上增加捻度可提高纤维之间的抱合力,而加捻三角区处增加捻度仅仅是能减小三角区的高度,增加罗拉有效握持纤维量。据有关资料得知,纺纱强カ极低,以28tex棉纱为例,纺纱强カ仅为9(Tl50cN,而成纱强カ却有400cN。因此提高纺纱强力,除了防止断头,同样重要的一方面是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目前看来提高加捻三角区的捻度是提高成纱质量,防止断头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但是增加捻度同时又有负面影响,织物手感变硬。基于传统环锭细纱机的上述缺陷,导致环锭细纱机的应用受到限制,如纺纱速度不能再提高,锭速停留在15000r/min左右,不能低于捻度低于330捻/min的纱线,对适纺纤维的长度和短纤维含量要求较高。
对于环锭细纱机纺纱张力高、纺纱强力低的缺点,人们在不断研究和探索改进,现行的改进有以下具体方式:
(1)采用锭端指形锭纺纱。其技术优势是纺纱张カ明显提高,结构简单;缺陷是纺纱强力没有提高,相反有所降低,纱条与筒管摩擦严重,毛羽较多;
(2)采用磁性回转导纱器代替导纱钩,能起假捻作用,能将纺纱捻度传递到前罗拉钳ロ,使加抢ニ角区缩小,纺纱强力可提闻20%左右,纺纱速度也可提闻20%左右,可纺制低抢度纱线,缺点是接头操作不方便,导纱器制造成本高,假捻效率低;
(3)201010237244.3号中国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高强力、低张カ纺纱装置,采用内设纱线张カ阻尼针捧的假捻器,其优点是纺纱张力可降低,纺纱强カ可提高,缺点是接头操作不方便;
(4)201110129873.9号中国专利申请采用了一对尘笼形式的摩擦假捻器,实现给湿紧密纺纱,优势是纺纱强カ可提高,纺纱张力可降低,接头操作方便,缺点是尘笼的吸风电动机电能消耗较高;
(5)02118588.3号中国专利申请提出的方法和设备可使纺纱张力降低,纺制低捻度纱线。缺点是纺纱强力不能提高,采用所提供的纤维分束机构,罗拉握持的纤维量減少,成纱条干均匀度变差,粗细节增多,假捻器效率低,接头操作不便;
(6)美国专利US7096655B2与上述02118588.3号中国专利申请相比,除操作较方便夕卜,其它缺陷与问题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能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改善环锭细纱机纺纱段的捻度分布、提高纺纱强力、降低纺纱张カ的组合式摩擦假捻器装置。本发明通过如下的技术措施实现,即所提供的环锭细纱机的组合式摩擦假捻器装置的特征在干:在现行的环锭细纱机的前罗拉钳ロ至导纱钩的纺纱段中,沿环锭细纱机的长度方向设置ー根安装用的矩形截面条板,矩形截面条板通过安装脚与环锭细纱机的车面板固定;
每ー纺纱锭子对应设置ー套摩擦假捻器,每ー套摩擦假捻器由三组摩擦结合件构成,每ー组摩擦结合件又由一根芯轴和摩擦片组成;三根芯轴按左、中、右分别由两个轴承固定在所述矩形截面条板上,中间芯轴上设2片或3片摩擦片,左、右芯轴上则对应设置I片或2片摩擦片,左右芯轴上的摩擦片设置在同一平面上,而中间芯轴上的摩擦片与左、右芯轴上的摩擦片错开设置,但保持平行;三根芯轴由同一根传动带传动,并带动摩擦片转动,由此实现摩擦片外圆表面对纱条的假捻,传动带由安装在环锭细纱机车头的车面板上的传动电动机带动。所述摩擦片的厚度为I 2mm,外圆直径18 25mm。所述摩擦片的外圆的表面作网纹滚花处理。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优势:提高了由假捻器至前罗拉钳ロ间纱条的捻度,导纱钩至假捻器间纱条捻度相应减少,导致加捻三角区高度减小,罗拉握持纤维量増加,纺纱区纱条强カ提高,纱线断头减少,条干均匀度提高,通过摩擦假捻阻尼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加捻三角区的纺纱张力。
图1为本发明在环锭细纱机上断面的侧视图,图2为本发明在环锭细纱机上的正视图,图3为本发明假捻过程示意图,图4为摩擦结合件安装示意图,图5为纺制Z捻纱的传动方向示意图,图6为纺制S捻纱的传动方向示意图,图7为传统环锭细纱机导纱钩阻捻捻度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采用后的纱条捻度分布图。图中:1-中芯轴;1’ -中芯轴的摩擦片;2_右芯轴;2’ -右芯轴的摩擦片;3_左芯轴;3’_左芯轴的摩擦片;4_传动带;5_张紧轮;6_低捻度纱条;7_矩形截面条板;8_安装脚;9-传动电动机;10_高捻度纱条;11_轴承;15-前罗拉;16-前胶锟;17-导纱钩;18_钢丝圈;19_纱管;20_车面板。上述附图标号中,1-11为本发明新增部件,15-20为环锭细纱机原有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从由前罗拉15和前胶辊16组成的前钳口中输出的纱条通过假捻器,并置于摩擦片的外圆的表面上,然后引入导纱钩17,最后卷绕在纱管19上。在纺制Z捻纱时,纱条同时受摩擦片I’和2’外圆表面的摩擦作用,摩擦片I’和2’作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纱条作逆时针旋转;在纺制S捻纱时,纱条同时受摩擦片I’和摩擦片3’的外圆表面的摩擦作用,摩擦片I’和3’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而纱条顺时针旋转。通过摩擦假捻器的作用,可使假捻器至前钳ロ间纱条的捻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使加捻三角区高度缩短,纺纱强力得到提高。纱条在摩擦片外圆表面作相对滑动摩擦,产生摩擦阻尼力,相应降低了作用在加捻三角区上的纺纱张力。采用该发明技术后,与传统环锭纺相比,纺纱张力可降低约36%,同时纺纱強力能提高15%-25%,相应的纺纱速度可提高20%-30%,可纺制传统环锭纺不能正常加工的低捻度纱线,还有可能改变传统エ艺中的捻度设计观念,降低设计捻系数,纺线的残余扭カ矩变小,并最终改变织物的扭转变形和纵行歪斜,提高织物表面平整度和染色性能,改善织物手感。采用本发明装置不改变原环锭细纱机的结构,适用于老机的加装改造,改造周期短,改造成本低,适合大中小企业推行应用。随着摩擦片数的增多和摩擦片外圆表面粗糙度提高,假捻效果也将提高,如摩擦片I’可增加为4片,摩擦片2’和3’相应增加为3片。
权利要求
1.锭细纱机的组合式摩擦假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现行的环锭细纱机的前罗拉钳ロ至导纱钩的纺纱段中,沿环锭细纱机的长度方向设置ー根安装用的矩形截面条板,矩形截面条板通过安装脚与环锭细纱机的车面板固定;每一纺纱锭子对应设置ー套摩擦假捻器,每ー套摩擦假捻器由三组摩擦结合件构成,每ー组摩擦结合件又由一根芯轴和摩擦片组成,三根芯轴按左、中、右分别由两个轴承固定在所述矩形截面条板上,中间芯轴上设2片或3片摩擦片,左、右芯轴上则对应设置I片或2片摩擦片,左、右芯轴上的摩擦片设置在同一平面上,而中间芯轴上的摩擦片与左、右芯轴上的摩擦片错开设置,但保持平行;三根芯轴用同一根传动带传动,并带动摩擦片转动,由此实现摩擦片外圆表面对纱条的假捻,传动带由安装在环锭细纱机车头的车面板上的传动电动机带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锭细纱机的组合式摩擦假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的厚度为I 2mm,夕卜圆直径19 25mm。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锭细纱机的组合式摩擦假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的外圆的表面作网纹滚花处理。
全文摘要
纺织工业中使用的环锭细纱机的组合式摩擦假捻器装置,每一纺纱锭子对应设置一套摩擦假捻器,假捻器包括三根芯轴和安装在芯轴上的摩擦片,左、中、右三根芯轴由同一根传动带传动,并带动摩擦片转动,由此实现摩擦片外圆表面对纱线的假捻。优点是提高了由假捻器至前罗拉钳口间纱条的捻度,导致加捻三角区高度减小,罗拉握持的纤维量增加,纺纱区纱条强力提高,纱线断头减少,条干均匀度提高,同时通过摩擦假捻阻尼措施降低了加捻三角区的纺纱张力。
文档编号D01H7/92GK103088484SQ201110335819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1日
发明者方磊, 张德良, 王林尧, 何锡辉, 周文华, 宋允, 廖石民, 戴自怡, 兰红艳, 华根大, 万晓燕 申请人: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