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弯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188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弯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的弯针装置,尤其涉及这样一种缝纫机的弯针装置,其用以通过在缝纫机的上弯针的构造中设置特定形状,从而自行控制对钩挂着下弯针的下弯针线的上弯针上的下弯针线的捕捉、释放正时,形成美丽的针迹。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使用缝纫机的弯针装置的装置,已知把2根针的针线、上弯针的弯针线、下弯针的弯针线扎起进行锁边的2根针4根线锁边缝纫机(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3) ο如图11所示,在该缝纫机的弯针装置中,上弯针50的上弯针驱动部51采用所谓的“枢轴·滑动(匕。#夕卜· 7,4 F ),,方式。在通过正时皮带MB与飞轮52 —起被缝纫机马达M旋转驱动的驱动轴53上,固定上弯针驱动倾斜凸轮M,安装在上弯针驱动叉(日文二又)55上的作为凸轮从动件的辊 56与上弯针驱动倾斜凸轮M卡合。上弯针驱动叉55通过销58枢支固定在上弯针驱动轴 57上。上弯针驱动臂58a的一端固定在上弯针驱动轴57上,在上弯针驱动臂58a的另一端上枢支固定上弯针安装轴59。上弯针安装轴59能进行滑动地轴支在枢轴60上,该枢轴 60能进行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在上弯针安装轴59的上端固定上弯针50。如图11 图13所示,上弯针50设有用来保持管61的弯针根部62,管61用来穿过弯针线,从弯针根部62突出的销63通过螺钉59a以能自由调节位置的方式与上弯针驱动部51的上弯针安装轴59连接。上弯针50把用来将弯针线从弯针线导入口 6 穿到弯针针尖线出口 65的管61 组装在弯针槽66中,管61被弯针根部62保持。由静止的线导向件80、相对于其进行摆动的弯针线挑线杆82、和进行摆动的上弯针50的弯针线导入口 6 来实现上弯针线挑线功能。如此构成的上弯针50,通过由上弯针驱动倾斜凸轮54、辊56、上弯针驱动叉55、上弯针驱动轴57构成的上弯针驱动部51,伴随驱动轴53的旋转,相对于机针IlaUlb进行椭圆运动。而且,在用来驱动下弯针70的下弯针驱动部71的结构中,下弯针驱动倾斜凸轮72 固定在驱动轴53上,安装在下弯针驱动叉73上的作为凸轮从动件的辊74与下弯针驱动倾斜凸轮72卡合。下弯针驱动叉73通过销76枢支固定在下弯针驱动轴75上。在下弯针驱动轴75上固定下弯针70。 下弯针70把用来将弯针线从弯针线导入口 85穿到弯针针尖线出口的管76a组装在弯针槽76b中。 由静止的线导向件81、相对于其进行摆动的弯针线挑线杆82、和进行摆动的下弯针70的弯针线导入口 85来实现下弯针线挑线功能。
3[0013]如此构成的下弯针70,被由下弯针驱动倾斜凸轮72、辊74、下弯针驱动叉73、下弯针驱动轴75构成的下弯针驱动部71驱动,伴随驱动轴53的旋转,下弯针70相对于机针 IlaUlb与上弯针50同步地进行摆动运动。另外,在图11中,从设置在驱动轴53上的针驱动偏心凸轮84设有针驱动杆86,该针驱动杆86用来对保持机针IlaUlb的针架88的针驱动机构87进行驱动。说起来,对于上述弯针,锁边缝纫机的弯针结构进行了很长历史过程的探究,锁边缝纫机的各制造公司对弯针形状及其动作机构分别锐意开发并以独自的形态实施。在图12(A)中,示出了这样的弯针中的上弯针50的形状的一例。上弯针50与弯针根部62形成一体,弯针整体具有实际上以直线状态延伸的下弯针线滑动背条面68。根据这样的弯针形态,在下弯针线T3即将从针尖Pl脱离开之前,成为从上弯针50 的下弯针线滑动背条面68呈嘴状变尖地延伸的针尖部69以—90°钩挂着下弯针线T3的状态(图12(B))。这样的弯针装置中,如图13所示,当机针IlaUlb从上止点下降从最下点上升时, 机针线被下弯针70的针尖P2捞住(日文掬0 ),在机针线被下弯针70挂住的状态下,下弯针70前进的同时,上弯针50从最下点上升并用针尖Pl把从下弯针70的管76a供给的下弯针线T3捞住,在钩挂着下弯针线T3的上弯针50到达上止点之后后退下降时,从上止点下降的机针IlaUlb把从上弯针50的管61供给的上弯针线T2捞住并贯穿布WK,在下弯针70后退的同时被钩挂住的针线从下弯针70脱离分开之后,上弯针50下降的同时被上弯针50钩挂住的下弯针线T3松脱开,由此形成锁边针迹(专利文献3,图19-图22)。该场合,当上弯针50下降的同时被上弯针50钩挂住的下弯针线T3将要松脱时, 由于从上弯针50的下弯针线滑动背条面68呈嘴状变尖地延伸的针尖部69以—90°钩挂着下弯针线T3,因此,成为下弯针线T3很难脱开的状态(图12 (B))。因而,上弯针50上的下弯针线T3的脱针正时延迟,所以,就会出现基于相对于静止的线导向件80进行摆动的弯针线挑线杆82以及上弯针50的弯针线导入口 6 的摆动所产生的挑线杆紧线动作。为此,存在由于脱针正时延迟而造成紧线不均勻、缝成的针迹110不整齐、缝纫品质降低的缺点(图 14(b))。TlU T12、T2、T3分别表示机针IlaUlb的机针线、上弯针50的上弯针线、下弯针 70的下弯针线。另外,由于被上弯针50的针尖部69钩挂而难以脱开的下弯针线T3,在挑线杆紧线动作作用下好容易才分离脱针,下弯针线T3急遽进开而被释放,因此,下弯针线T3本来存在的扭转、或因缝纫而产生的扭转,会产生乱线而造成针迹120重叠(图14(c))。因此,存在出现针迹与针迹重叠的现象跟针迹正常延续状态混在一起的难看针迹这一难点。进而,由于上弯针50构成为弯针整体实际上以直线状态延伸的形状,因而弯针50 由针尖Pl朝缝纫进行方向右下方延伸,当要确保针板上的压脚与上弯针50间的空间较宽时,上弯针50会撞击针板3上的压脚19,所以,结果当在上弯针50斜向以直线状最大限度上升而到达上止点(最突出点)的状态时,针板3上的压脚19与上弯针50间的空间变为狭窄间隔(例如压脚抬升量(日语押λ上(f量)4. 5mm),因而存在无法缝制极厚布料的缺点ο[0024]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观65470号公报(即美国专利532784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3355214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第387782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这样,上述的上弯针构造中,不仅脱针正时延迟,挑线杆的紧线出现不均勻,而且, 线急遽进开地被释放,线本身带有的扭转或缝制产生的扭转造成乱线,所以,钩挂了下弯针的下弯针线的上弯针上的下弯针线的捕捉、释放正时无法适当实行,因此会对下弯针线的运动造成障碍,而不能充分形成理想的美丽针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这些难点而提出,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通过对锁边缝纫机的上弯针的构造设置特定形状,从而自行控制钩挂了下弯针的下弯针线的上弯针上的下弯针线的捕捉、释放正时,形成美丽的针迹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上弯针到达上止点(最突出点)的状态下,针板与上弯针间的空间形成长的间隔而可以缝制厚布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在机针从上止点下降、从最下点上升时由下弯针的针尖把机针线捞住,在机针线钩挂在下弯针上的状态下,在下弯针前进的同时上弯针自最下点上升并将下弯针的下弯针线捞住,钩挂了下弯针线的上弯针到达上止点之后后退下降时,从上止点下降的机针把上弯针的上弯针线捞住并将布贯穿, 在下弯针后退的同时被钩挂的机针线从下弯针脱离分开之后,在上弯针下降的同时钩挂在上弯针上的下弯针线脱离分开,从而形成锁边针迹,上弯针具有由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和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构成的下弯针线滑动背条面;在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从上弯针的上止点开始,直至机针将布贯穿的时间点为止,被钩挂在上弯针上的下弯针线对应于上弯针的后退朝上弯针的针尖方向平缓地滑动移动;在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从贯穿布的时间点开始,被钩挂在上弯针上的下弯针线对应于上弯针的后退以及弯针线挑线杆的下弯针线的紧线朝上弯针的针尖方向急速滑动移动而脱离分开。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中,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形成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的背条面实际上呈直线状态延伸的形状,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的背条面形成从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朝下方以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延伸的形状。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中,在上弯针到达上止点的状态下,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以能确保能够缝制极厚布的间隔的方式由变弯部从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弯曲。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中,在弯针针尖部上设有凸状弯曲部,凸状弯曲部以使被上弯针钩挂的下弯针线能从弯针针尖顺畅地脱离分开的方式,在弯针针尖部的前表面设置在自弯针针尖到弯针针尖部的根端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通过在上弯针的构造中设置特定形状,能够自行控制钩挂了下弯针的下弯针线的上弯针上的下弯针线的捕捉、释放正时,形成现有技术中决无法获得的极为美丽的针迹。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能够在上弯针到达上止点(最突出点)的状态下使针板与上弯针间的空间形成宽大间隔,而能够缝制厚布。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弯针装置的2根针4根线锁边缝纫机的局部立体图。图2是表示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弯针装置的弯针驱动部的立体图。图3(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弯针装置的立体图,(a)表示从缝纫机的右前方观察的状态,(b)表示从缝纫机的左后方观察的状态,(c)表示从缝纫机的前方观察的状态。图3(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弯针装置的动作的动作图,表示从缝纫机的上方观察的状态。图3(C)是本实用新型的弯针装置的局部详细立体图,表示从缝纫机的斜上方观察的状态。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弯针装置在机针最上止点(—0° )时的针迹形成动作图。图5㈧是本实用新型的弯针装置在上弯针最突出点(—45° )时的针迹形成动作图。图5(B)是本实用新型的弯针装置在上弯针最突出点(—45° )时的局部放大针迹形成动作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弯针装置在机针钩挂上弯针线并下降后的时间点(—80° ) 的针迹形成动作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弯针装置在下弯针线通过上弯针变弯点的时间点(—95° ) 的针迹形成动作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弯针装置在下弯针线被上弯针弯曲状凸部钩挂着的时间点 (—135°)的针迹形成动作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弯针装置在下弯针线从上弯针针尖部脱离出来的时间点 (—155°)的针迹形成动作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弯针装置在机针最下止点(—180° )时的上下弯针线紧线正时中的针迹形成动作图。图11是表示现有的弯针装置中的弯针驱动部的立体图。图12(A)是表示现有的弯针装置的立体图,(a)是表示从缝纫机的右前方观察的组装之前的上弯针和管的状态,(b)表示从缝纫机的左后方观察的上弯针。图12(B)是表示现有的弯针装置的俯视图,表示从缝纫机的上方观察的状态。图13是现有的弯针装置中的在弯针装置的下弯针线即将从上弯针针尖部脱离出来之前的时间点的针迹形成动作图。图14是表示缝制成的针迹的图,(a)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弯针装置形成的针迹, (b) (c)表示现有的弯针装置形成的针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述把本实用新型的弯针装置适用于2根针4根线锁边缝纫机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锁边缝纫机1由形成机头和臂的构架2构成。[0056]缝纫机马达M装在构架2上,驱动轴5沿构架2在水平方向上延伸。驱动轴5由缝纫机马达M通过正时皮带MB旋转驱动。锁边缝纫机1由固定在与驱动轴5同步进行上下运动的针夹11上并贯穿针板3 进行上下运动的机针IlaUlb ;对这些机针IlaUlb进行驱动的针驱动机构12 ;把布WK按压在针板3上的压布机构19 ;在针板3的下侧与机针IlaUlb的轨迹交叉地描画出圆弧状轨迹进行往复运动的下弯针8 ;在针板3的侧方与下弯针8的轨迹交叉并且在针板3的上侧与机针IlaUlb的轨迹交叉地描画出椭圆状轨迹进行往复运动的上弯针7 ;和使布WK按每次一个针眼进行步进的布输送机构4,构成针迹形成装置20。上弯针7和下弯针8分别由弯针驱动机构10驱动。针迹形成装置20的针驱动机构12、布输送机构4以及弯针驱动机构10被驱动轴 5驱动。针驱动机构12、布输送机构4的具体构造以及动作是公知的(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3),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弯针驱动机构10由上弯针7的上弯针驱动部14和下弯针8的下弯针驱动部16 构成。如图2所示,作为上弯针7的上弯针驱动部14采用所谓的“枢轴·滑动”方式。 在由缝纫机马达M通过正时皮带MB与飞轮6 —起被旋转驱动的驱动轴5上,固定上弯针驱动倾斜凸轮21,安装在上弯针驱动叉22上的作为凸轮从动件的辊23与上弯针驱动倾斜凸轮21卡合。上弯针驱动叉22通过销25枢支固定在上弯针驱动轴M上。上弯针驱动臂沈的一端固定在上弯针驱动轴M上,上弯针安装轴27枢支固定在上弯针驱动臂沈的另一端。上弯针安装轴27能进行滑动地枢轴支撑在枢轴观上,枢轴观能进行旋转地安装在构架2上。在上弯针安装轴27的上端固定上弯针7。另外,在图1 图2中,从设置在驱动轴5上的针驱动偏心凸轮41设有用来驱动针驱动机构12的针驱动杆42。借助从上弯针7的弯针安装臂30延伸的销31,把上弯针7能自由调节位置地用螺钉27a固定在上弯针驱动部14的上弯针安装轴27上端的安装孔中(图1 图3(A))。上弯针7具有弯针针尖Pl,从与弯针线导入口 9b连接的弯针线入口 34到弯针针尖线出口 35把用来穿过弯针线的管37的一部分组装并保持于弯针槽36。如此构成的上弯针7,伴随驱动轴5的旋转,由通过上弯针驱动倾斜凸轮21、上弯针驱动叉22、辊23、上弯针驱动轴24、上弯针驱动臂沈、上弯针安装轴27构成的上弯针驱动部14驱动。枢支固定在上弯针驱动臂沈上的上弯针安装轴27沿枢轴观的枢轴运动孔滑动,由此,上弯针7以枢轴观作为运动基点相对于机针IlaUlb进行椭圆运动。另外,通过静止的线导向件9a、相对于其摆动的弯针线挑线杆9、连接到进行摆动的上弯针7的弯针线入口 34的弯针线导入口 %,实施包括上弯针线T2(图4)的紧线在内的上弯针线挑线功能(图1 图2)。进而,如图2所示,在用来驱动下弯针8的下弯针驱动部16的结构中,在驱动轴5 上固定下弯针驱动倾斜凸轮43,安装在下弯针驱动叉44上的作为凸轮从动件的辊45与下弯针驱动倾斜凸轮43卡合。下弯针驱动叉44通过销47枢支固定在下弯针驱动轴46上。 在下弯针驱动轴46上固定下弯针8。下弯针8能自由调节位置地与下弯针驱动部16 (图 1、图幻的下弯针驱动轴46连接。[0068]下弯针8具有弯针针尖P2,从与弯针线导入口 1 连接的弯针线入口到弯针针尖线出口把用来穿过弯针线的管48的一部分组装于弯针槽8a(图4、图5A)。如此构成的下弯针8,伴随驱动轴5的旋转,由通过下弯针驱动倾斜凸轮43、下弯针驱动叉44、辊45、下弯针驱动轴46构成的下弯针驱动部16驱动,下弯针8相对于机针 IlaUlb与上弯针7同步地进行摆动运动。另外,通过静止的线导向件13a、相对于其摆动的弯针线挑线杆9、进行摆动的下弯针8的弯针线导入口 13b,实施包括下弯针线T3(图4)的紧线在内的下弯针线挑线功能 (图1 图2)。用来把弯针线在上弯针7的管37以及下弯针8的管48中分别进行穿线的具体的结构以及动作是公知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弯针装置具有如下基本功能,S卩,当机针IlaUlb从上止点下降、从最下点上升时,由下弯针8的针尖Ρ2将机针线Τ11、Τ12捞住,在机针线Τ11、Τ12被下弯针8钩挂的状态下,在下弯针8前进的同时,上弯针7自最下点上升,下弯针8的下弯针线Τ3被针尖Pl捞住,钩挂着下弯针线Τ3的上弯针7到达上止点之后后退下降时,从上止点下降的机针IlaUlb将上弯针7的上弯针线Τ2捞住并贯穿布WK,下弯针8后退的同时,被钩挂的机针线Τ11、Τ12从下弯针8脱离分开,然后,在上弯针7下降的同时,被上弯针 7钩挂的下弯针线Τ3脱离分开,由此,形成锁边针迹。这样的锁边针迹自身的形成手法是公知的(专利文献3,图19 图22)。在此,在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弯针装置中,如图1、图2、图3(A) (a) (c)所示,上弯针7具有由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LO和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EX构成的下弯针线滑动背条面SL,在所述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L0,从上弯针7的上止点开始,直至机针11a、 lib将布WK贯穿的时间点为止,被钩挂在上弯针7上的下弯针线T3对应于上弯针7的后退朝上弯针7的针尖方向平缓地滑动移动;在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EX,从贯穿布的时间点开始,被钩挂在上弯针7上的下弯针线T3对应于上弯针7的后退以及借助弯针线挑线杆9 对下弯针线T3的紧线(挑线作用)朝上弯针7的针尖方向急速滑动移动而脱离分开。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中,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LO形成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LO的背条面SLl实际上呈直线状态延伸的形状,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 EX的背条面SL2形成从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LO跨弯曲点IF朝下方以规定的倾斜角度 θ 1倾斜延伸的形状。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中,所谓规定的倾斜角度Θ1,在图示的例子中为12°。该规定的倾斜角度θ 1适合设定为10° 14°,优选设定为11° 13°。设定成该倾斜角度的理由,是为了使下弯针线Τ3在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EX中朝上弯针7的针尖Pl方向急速滑动移动。如果比该倾斜角度小则无法实现急速的滑动移动, 比该倾斜角度大的话则滑动移动会过于急速而造成脱针正时发生偏差,因而都不佳。进而,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中,在上弯针7到达上止点的状态下,与上弯针7的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EX的背条面SL2相向的腹条面SL3实际上形成呈直线状态延伸的形状,为了使针板3上的压脚19与上弯针7间的空间为比较宽的间隔(例如压脚抬升量6. Omm)而可以确保能够缝制极厚的布WK的间隔,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EX从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LO弯曲。在上弯针7到达上止点(最突出点)的状态下,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LO的背条面SLl实际上形成呈水平状态延伸的形状,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EX的背条面SL2形成从水平状态向下方倾斜规定的倾斜角度θ 1延伸的形状(图3 (A) (c),图 5⑶)。在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EX的背条面SL2上,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LO的背条面SLl的表面与弯针槽36的中心线CL具有倾斜角度θ 2。倾斜角度θ 2在图示的例子中为20°。弯针槽36的中心线CL与腹条面SL3实际上平行。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中,上弯针7构成为,把管37朝弯针线出口 35开口。该管37埋设在用来将上弯针线Τ2穿线而被设置在上弯针7上的槽36中,该弯针线出口 35在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EX的弯针线针尖部PO穿孔。另外,在弯针针尖部PO在弯针针尖部PO的前表面S从弯针针尖Pl到弯针针尖部根端EP之间设有凸状弯曲部⑶,从而使钩挂在上弯针7上的下弯针线Τ3能从弯针针尖Pl 顺畅地脱离分开(图3(A) (C))。在此,弯针针尖部PO是指包括弯针针尖Pl以及弯针针尖线出口 35的上弯针7的头部,弯针针尖部根端EP是指弯针针尖部PO与上弯针7本体的连接边界。在图示的例子中,凸状弯曲部CO配置在设有管37的前表面S,但是管37自身也可以配置在其它的面。凸状弯曲部CO被形成为由弯曲线Li、锥形线L3、L4围合的倒梯形的凸状弯曲面或被形成为由弯曲线Li、弯曲点划线L2围合的带状的凸状弯曲面(图3(C))。由于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EX的背条面SL2形成为从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 LO跨弯曲点IF朝下方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θ 1倾斜延伸的形状,以及在从弯针针尖Pl到弯针针尖部根端EP间设有凸状弯曲部⑶,因而,钩挂在上弯针7上的下弯针线Τ3的引出方向与弯针针尖Pl近旁的凸状弯曲部CO的切线方向间的角度Θ3变得比—90°小 (Θ3< —90°)(图 3(B))。如此构成的弯针装置中,线朝机针lla、llb、上弯针7的管37以及下弯针8的管 48穿线完了后,伴随驱动轴5的旋转,针驱动机构12、布输送机构4以及弯针驱动机构10 的上弯针驱动部14和下弯针驱动部16分别被驱动,如下述那样施行由针迹形成装置20形成针迹。在形成针迹时,当机针IlaUlb从上止点下降、从最下点上升时,机针线Til、T12 被下弯针8的针尖P2捞住,机针线Til、T12被钩挂在下弯针8上(图4)。在机针线T11、T12被钩挂在下弯针8上的状态下,下弯针8前进的同时,上弯针7 从最下点上升,用针尖Pl把从下弯针8的管48供给的下弯针线Τ3捞住,上弯针7到达上止点(最突出点),下弯针线Τ3从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LO的背条面SLl垂挂下来(图 4 图 5 (A))。钩挂住下弯针线Τ3的上弯针7到达上止点之后后退下降时,从上止点下降的机针 IlaUlb把从上弯针7的管37供给的下弯针线Τ3捞住(图6)。在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L0,下弯针线Τ3朝上弯针7的针尖Pl方向平缓地滑动移动。下弯针8的下弯针线Τ3从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LO通过上弯针变弯点IF(图 7)。机针1 la、1 Ib把上弯针7的下弯针线T3捞住并将其贯通布WK,下弯针8后退的同时钩挂着的机针线Til、T12从下弯针8脱离分开之后,上弯针7下降的同时,下弯针线T3 在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EX的背条面SL2上朝上弯针的针尖Pl方向急速滑动移动。由于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EX为倾斜延伸的形状,以及钩挂在上弯针7上的下弯针线T3的引出方向与弯针针尖Pl近旁的凸状弯曲部CO的切线方向间的角度Θ3变为比小,所以,下弯针线T3朝上弯针的针尖Pl方向急速滑动移动,在从弯针针尖Pl到弯针针尖部根端EP间的区域AZ借助弯曲状凸部⑶,使上弯针7上钩挂的下弯针线T3以规定的正时从弯针针尖Pl急速且顺畅、有秩序地脱离分开(图3(B)、图8)。因此,可以避免如现有技术那样,由于下弯针线T3挂在上弯针的针尖部而难以分开的事态。进而,在上弯针7下降的同时,钩挂在上弯针7上的下弯针线T3从上弯针针尖顺畅地脱离分开之后,相对于静止的线导向件9a,固定在上弯针安装轴下端部并进行连动的弯针线挑线杆9进行下弯针线T3的紧线,进行挑线杆收紧线迹的动作,由此形成锁边针迹 (图 9、图 10)。反复进行以上步骤,形成连续的锁边针迹。这样,在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EX,下弯针线T3朝上弯针7的针尖Pl方向急速滑动移动,所以,可以避免下弯针线T3的脱针正时延迟而由弯针线挑线杆9造成下弯针线T3 紧线不均勻。另外,被上弯针7的弯曲状凸部CO钩挂的下弯针线T3朝针尖Pl方向顺畅且有秩序地脱离分开,所以,可以防止在紧随下弯针线T3突然进开被释放之后由下弯针线T3本来具有的扭转或因缝纫而产生的扭转造成乱线。基于这些理由,能够对钩挂了下弯针8的下弯针线T3的上弯针7上的下弯针线T3 的捕捉、释放的正时自行控制并适当地实施,因此能消除对下弯针线T3的动作的妨碍,所以能形成理想的美丽的针迹100 (图14 (a))。进而,在上弯针7到达上止点的状态下(图5(B)),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借助变弯部构成为从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弯曲的形状,因而,针板与上弯针间的空间变成宽阔的间隔(例如压脚抬升量6. Omm),所以能够缝制厚的布。在上述说明中,记载了弯针装置为2根针4根线的锁边缝纫机,但是,该弯针装置也同样可以适用于1根针3根线锁边缝纫机等。根据如此构成的弯针装置,通过对锁边缝纫机的上弯针的构造设计特定形状,而可以自行控制钩挂了下弯针的下弯针线的上弯针上的下弯针线的捕捉、释放的正时,形成极美丽的针迹。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实用新型中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通过对上弯针的结构设置特定形状,可以自行控制钩挂了下弯针的下弯针线的上弯针上的下弯针线的捕捉、释放的正时,形成以往绝无法获得的极美丽的针迹,因此,能良好适用于必须采用利用加压气体自动进行穿线的弯针的锁边缝纫机。附图标记说明7上弯针;8下弯针;IlaUlb 机针;
1[0104]T1UT12机针线;T3下弯针线;T2上弯针线;WK布;Pl针尖;PO弯针针尖部;35弯针针尖线出口;36弯针槽;37管;LO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EX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SL下弯针线滑动背条面;SLl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的背条面;SL2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的背条面;θ 1倾斜角度;S前表面;EP弯针针尖部根端;CO凸状弯曲部。
权利要求1.一种缝纫机的弯针装置,所述缝纫机的弯针装置在机针从上止点下降、从最下点上升时由下弯针的针尖把机针线捞住,在所述机针线钩挂在所述下弯针上的状态下,在所述下弯针前进的同时上弯针自最下点上升并将所述下弯针的下弯针线捞住,钩挂了所述下弯针线的所述上弯针到达上止点之后后退下降时,从上止点下降的所述机针把所述上弯针的上弯针线捞住并将布贯穿,在所述下弯针后退的同时被钩挂的机针线从所述下弯针脱离分开之后,在所述上弯针下降的同时钩挂在所述上弯针上的所述下弯针线脱离分开,从而形成锁边针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弯针具有由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和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构成的下弯针线滑动背条面;在所述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从所述上弯针的上止点开始,直至所述机针将所述布贯穿的时间点为止,被钩挂在所述上弯针上的所述下弯针线对应于所述上弯针的后退朝所述上弯针的针尖方向平缓地滑动移动;在所述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从贯穿所述布的时间点开始,被钩挂在所述上弯针上的所述下弯针线对应于所述上弯针的后退以及下弯针线的紧线朝所述上弯针的针尖方向急速滑动移动而脱离分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 形成所述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的背条面实际上呈直线状态延伸的形状,所述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的背条面形成从所述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朝下方以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延伸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弯针到达所述上止点的状态下,所述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以能确保能够缝制极厚布的间隔的方式由变弯部从所述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弯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针针尖部上设有凸状弯曲部,所述凸状弯曲部以使被所述上弯针钩挂的所述下弯针线能从弯针针尖顺畅地脱离分开的方式,在所述弯针针尖部的前表面设置在自弯针针尖到弯针针尖部根端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弯针装置,能自行控制钩挂了下弯针的下弯针线的上弯针上的下弯针线的捕捉、释放的正时,形成美丽的针迹。上弯针(7)具有由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LO)和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EX)构成的下弯针线滑动背条面(SL)。在第一下弯针线滑动区域(LO),从上弯针的上止点开始,直至机针将布贯穿的时间点为止,被钩挂在上弯针上的下弯针线对应于上弯针的后退朝上弯针的针尖方向(P1)平缓地滑动移动;在第二下弯针线滑动区域(EX),从贯穿布的时间点开始,被钩挂在上弯针上的下弯针线对应于上弯针的后退以及下弯针线挑线杆的紧线朝上弯针的针尖方向急速滑动移动而脱离分开。
文档编号D05B57/06GK202247300SQ20112021200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4日
发明者佐久间彻 申请人: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