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式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51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风式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具体地涉及一种纺纱清花工序设备中的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滤尘装置如图1所示,纺纱清花工序设备中的滤尘装置是利用设备风机尘笼产生的风将清花开松除杂,除杂机1产生的短纤维及粉尘通过纤维分离室2 (尘室)将短纤维及粉尘进行分离,使短纤维通过尘室内的过滤网6收集下来,并交付安排人员进行清除,粉尘通过排气风机7排到室外。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过滤网的网眼比较密(太稀易使短纤维穿过网眼排入空间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经常会造成网眼堵塞,如果不及时清除会造成车间的粉尘、短纤维的增加影响车间环境,同时还会使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2、由于尘室的空间较小,室内充满了粉尘和短纤维,因此在清除时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工人一般都不愿意干。3、空气的排放是通过一只2千瓦的风机来完成的。4、占地面积较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滤尘装置的缺陷,设计出一种新的滤尘装置。本实用新型一种旋风式滤尘装置,包括除杂机,纤维分离室,出风口,锥形漏斗以及布袋;纤维分离室与除杂机通过管道相连;出风口位于纤维分离室的上部;锥形漏斗位于纤维分离室的下部;布袋连接在锥形漏斗的下部;从除杂机中分离出来的短纤维及粉尘,经过纤维分离室,掉入锥形漏斗中,并最终沉淀在布袋中。其中,锥形漏斗为白铁皮制成。本实用新型的滤尘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再发生阻塞,也不会再发生粉尘、短纤维流入车间造成空气污染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同时使用方便,只要调换布袋即可,不用再在空气污染的尘室来清除。原使用的2千瓦的风机不再使用,完全是利用自身产生的风来排尘、排风。占地面积较小。

图1为现有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旋风式滤尘装置包括除杂机1,纤维分离室2,出风口 4,锥形漏斗3以及布袋5。纤维分离室2与除杂机1通过管道相连。锥形漏斗3位于纤维分离室2的下部,从除杂机1中分离出来的短纤维及粉尘,经过纤维分离室2,掉入锥形漏斗3 中。锥形漏斗3由白铁皮制成,成本低,制作容易。布袋5连接在锥形漏斗3的下部,短纤维和粉尘在锥形漏斗3内高速回转,从而使得短纤维和粉尘在高速回转风的作用下,粘结在一起,然后利用自身的重量最终沉淀在布袋5中。出风口 4位于纤维分离室2的上部,而干净的空气就从上面的出风4排出。 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旋风式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杂机,纤维分离室,出风口,锥形漏斗以及布袋;纤维分离室与除杂机通过管道相连;出风口位于纤维分离室的上部;锥形漏斗位于纤维分离室的下部;布袋连接在锥形漏斗的下部;从除杂机中分离出来的短纤维及粉尘,经过纤维分离室,掉入锥形漏斗中,并最终沉淀在布袋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漏斗为白铁皮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旋风式滤尘装置,包括除杂机,纤维分离室,出风口,锥形漏斗以及布袋;纤维分离室与除杂机通过管道相连;出风口位于纤维分离室的上部;锥形漏斗位于纤维分离室的下部;布袋连接在锥形漏斗的下部;从除杂机中分离出来的短纤维及粉尘,经过纤维分离室,掉入锥形漏斗中,并最终沉淀在布袋中。本实用新型的滤尘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再发生阻塞,也不会再发生粉尘、短纤维流入车间造成空气污染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文档编号D01G9/12GK202164399SQ201120218609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3日
发明者张骏, 陈黎荣 申请人:上海纺织裕丰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荷叶纺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