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33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更详细而言,涉及包括固定于缝纫机主体并贮存润滑油的油箱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已知有包括油箱的缝纫机,该油箱固定于缝纫机主体,对用于供给到驱动缝纫机的各驱动机构的润滑油进行收容。例如日本专利特许4135136号公报所记载的缝纫机能在立起位置与从立起位置倾倒的倾倒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缝纫机的油箱包括油承接部,该油承接部能贮存润滑油; 以及油积存部,该油积存部在操作者将缝纫机从立起位置切换到倾倒位置时,能收纳贮存于油承接部的全部的润滑油。油箱固定于缝纫机主体的需要润滑的机构(送料调节机构)的下侧。在上述公报所记载的缝纫机中,油箱通过螺钉固定于底座部,以使油箱的侧壁围起的开口位于送料调节机构的正下方。不过,油箱仅以板状的侧壁的上缘部与底座部的下表面接触的状态固定。因此,随着缝纫机的振动、缝纫机从立起位置朝倾倒位置的切换等,润滑油有可能从油箱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润滑油从油箱流出的缝纫机。技术方案I的缝纫机是包括底座部、一体地设于上述底座部的下方并能收纳润滑油的油箱的缝纫机,上述底座部包括朝下方延伸的壁部,上述油箱包括外周壁,该外周壁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供在上述缝纫机内部落下的润滑油通过;以及底壁,该底壁与上述开口部相对并与上述外周壁连接,形成上述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的侧壁和上述壁部形成防止流出部,该防止流出部能防止上述润滑油从上述油箱流出。由于该缝纫机利用侧壁和壁部形成防止流出部,因此能防止润滑油从油箱流出。油箱能承接润滑油,从而避免因驱动缝纫机而飞散到缝纫机内部的润滑油朝外部流出。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中,上述防止流出部包括分隔部,该分隔部设于上述壁部的下端部且与上述底壁的一部分相对。该分隔部能使从底座内部落下的润滑油在离开侧壁的位置落下到油箱内。因此,与没有设置分隔部时相比,缝纫机能更可靠地防止润滑油从油箱流出。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能朝前方或后方倾倒,上述分隔部在上述壁部上设于上述缝纫机能倾倒的方向,上述壁部包括由从上述分隔部和上述壁部的内侧朝外侧方向凹陷的凹处形成的凹部。当该缝纫机倾倒时,润滑油积存于凹部。因此,与没有设置凹部时相比,在缝纫机倾倒时,能积存更多量的润滑油,因此能降低润滑油从分隔部端部溢出而从油箱流出的可能性。在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中,上述防止流出部的上述侧壁的上缘部较上述壁部的下端部位于上方且位于上述壁部的外侧。因此,油箱能可靠地承接附着于底座部的壁部的润滑油。因此,缝纫机能防止润滑油泄漏到油箱的外部。在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中,上述壁部在其下表面包括树脂制的抵接构件,上述防止流出部的上述侧壁的上缘部与上述抵接构件接触。因此,缝纫机能可靠地防止润滑油从油箱流出。在技术方案6的缝纫机中,上述防止流出部具有迷宫结构。因此,缝纫机能可靠地防止润滑油从油箱流出。

图I是缝纫机I的主视图。图2是缝纫机I的纵剖视图。图3是缝纫机I的外观和底座部21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缝纫机I内部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图5是底座部21的仰视图。图6是油箱10的立体图。图7是油箱10的另一立体图。图8是油箱10的平面图。图9是图8的II-II线向视剖视图。图10是图8的III-III线向视剖视图。图11是位于立起位置的缝纫机I的图5的I-I线向视剖视图。图12是图11的缝纫机I位于倾倒位置时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3是油箱10、板部72、防止流出构件71的立体图。图14是将油箱10拆卸后的状态的底座部21的仰视图。图15是板部72的立体图。图16(A) 图16(E)是变形例的油箱和底座部2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的纸面上侧、下侧、右侧、左侧、纸面表面侧、纸面背面侧分别是缝纫机I的上侧、下侧、右侧、左侧、前侧、后侧。参照图I 图5,对缝纫机I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缝纫机I配置于缝纫机台15。缝纫机台15在其大致中央具有矩形孔151。缝纫机I设于矩形孔151的内侧。缝纫机I包括底座部21、立柱部22、机臂部23。底座部21包括沿其外周朝下方延伸的底座壁部211 (参照图11)。底座部21在其下方包括一体设置的油箱10,且在其内部包括油积存部70 (参照图12)、下转轴36、轴承部50、旋梭46等。油箱10能收容润滑油。油箱10设于立柱部22的下方。在缝纫机I位于倾倒位置时,油积存部70积存沿立柱部22内部的后部落下的润滑油(参照图12)。对于油箱10、油积存部70、下转轴36、轴承部50、旋梭46等将在后面进行叙述。立柱部22从底座部21右端朝上方延伸。机臂部23从立柱部22上端朝左方延伸。机臂部23与底座部21相对。[0032]机臂部23在其左端部下方包括针杆43 (参照图I)。针杆43随着缝纫机马达(未图示)的驱动而上下运动。机臂部23在其左端前侧具有狭缝92 (参照图3)。狭缝92沿上下方向延伸。挑线杆91 (参照图3)从狭缝92朝外部突出。挑线杆91随着针杆43的上下运动而沿狭缝92上下运动。参照图4,对缝纫机I的驱动机构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缝纫机I包括上转轴31、连结转轴33、下转轴36等。上转轴31在机臂部23 (参照图I)内沿左右方向延伸。连结转轴33在立柱部22 (参照图I)内沿上下方向延伸。下转轴36在底座部21 (参照图I)内沿左右方向延伸。缝纫机马达(未图示)设于上转轴31右端。上转轴31随着缝纫机马达的驱动而旋转。圆筒形的轴承部47设于上转轴31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分。轴承部47承受上转 轴31。轴承部47从设于其前侧的孔取入润滑油。后述第二供给路82与轴承部47的孔连接。上转轴31在轴承部47的右侧包括伞状的齿轮32。针杆上下运动机构41设于上转轴31左端。针杆上下运动机构41对在机臂部23(参照图I)内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针杆43进行支撑。针杆43在其下端包括机针42。针杆上下运动机构41随着上转轴31的旋转而驱动,使包括机针42的针杆43上下运动。连结转轴33在其上端包括伞状的齿轮34。齿轮34与齿轮32啮合。连结转轴33随着上转轴31的旋转而旋转。连结转轴33在其下端包括伞状的齿轮35。连结转轴33将上转轴31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后述下转轴36。下转轴36在其右端包括伞状的齿轮37。齿轮37与齿轮35啮合。下转轴36随着连结转轴33的旋转而旋转。下转轴36在其左端包括旋梭46 (参照图3)。旋梭46随着下转轴36的旋转而与机针42的上下运动同步地旋转。圆筒形的轴承部50设于旋梭46的右侦U。轴承部50对下转轴36进行支撑。轴承部50在其内部包括柱塞泵(未图示)。柱塞泵将收容于后述油箱10的润滑油经由第一供给路81吸入,并将其朝第二供给路82送出。第二供给路82在底座部21内从轴承部50朝右方延伸,并朝上方弯曲。第二供给路82在立柱部22 (参照图I)内朝上方延伸,并与轴承部47前侧的孔相连。柱塞泵送出的润滑油通过第二供给路82而流入轴承部47内。参照图6 图10,对油箱10进行说明。油箱10由半透明的树脂形成,其固定于立柱部22下方的底座部21。油箱10主要由底壁102 (参照图9)、从底壁102的边缘沿大致铅垂方向立起的外周壁101、与外周壁101连接的第一对向壁113、第二对向壁114形成。底壁102由大致矩形状的第一底壁1021、从第一底壁1021的左侧后端部分朝左方突出的第二底壁1022形成。第一底壁1021的前后方向长度比底座部21的前后方向长度略长。第一底壁1021左端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分是比其它部分朝右端侧凹陷的凹部1213。第一底壁1021在第一底壁1021的凹部1213后侧的下表面具有底壁凹部1212。底壁凹部1212从第一底壁1021下表面朝上方矩形状凹陷。磁铁(未图示)从油箱10的外侧嵌入底壁凹部1212。磁铁将后述润滑油收容部12内的润滑油中含有的铁粉等吸附到底壁凹部1212附近。第一底壁1021的右侧前端和后端呈没有角的形状。[0043]第二底壁1022呈左右方向较长的大致矩形状。第二底壁1022右端与第一底壁1021左后端连接。外周壁101在大致铅垂方向上与第一底壁1021、第二底壁1022的外周缘连接。外周壁101包括侧壁1011 1016等。侧壁1011与第一底壁1021右端连接。侧壁1012与第一底壁1021前端连接。侧壁1013与第一底壁1021左端连接。侧壁1014与第一底壁1021后端、第二底壁1022后端连接。侧壁1015与第二底壁1022前端连接。侧壁1016与第二底壁1022左端连接。侧壁1011、1012、1014的高度大致相同。侧壁1013、1015、1016的高度大致相同,且是侧壁1011、1012、1014的高度的大致二分之一。侧壁1013形成将第一底壁1021的左端朝铅垂方向延伸的形状,并形成有凹部1213。如图7所示,侧壁1012的上端从侧壁1012的高度方向的中间部朝左方突出。侧壁1016的与侧壁1014连接的部分形成与侧壁1014相同的高度。侧壁1016的较前后方向中央部靠前侧的部分形成与侧壁1015大致相同的高度。如图11、图12所示,侧壁1012、1014的上缘部位于较底座部21的底座壁部211 (参 照图11)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侧壁1012、1014位于较底座壁部211靠外侧的位置。侧壁1012、1014和底座壁部211形成有防止润滑油从油箱10流出的防止流出部76。如图6 图10所示,油箱10在侧壁1011、1012、1014的高度方向大致中间位置具有第一对向壁113。第一对向壁113与第一底壁1021大致平行,俯视呈大致矩形。油箱10具有从第一对向壁113的左端朝铅垂方向延伸的侧壁1017。侧壁1017的前后方向长度比第一对向壁113的前后方向长度短。侧壁1017的前后端与侧壁1012、侧壁1014不连接。第一对向壁113与侧壁1013上端连接。第一对向壁113在较前后方向中央靠前侧且较左右方向中央靠右侧的位置具有收容孔部1131。收容孔部1131位于离开外周壁101的位置。收容孔部1131沿上下方向贯穿第一对向壁113。第一对向壁113包括从侧壁1012、1014朝向收容孔部1131侧朝下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部1132。第一倾斜部1132将落下至第一对向壁113的上表面的润滑油朝收容孔部1131引导。第一对向壁113在收容孔部1131的周围具有沿收容孔部1131的槽部1133。槽部1133是从第一对向壁113的上表面朝向下方设置的槽。在润滑油通过收容孔部1131朝第一底壁1021移动时,槽部1133将润滑油中含有的灰尘、线头等异物除去。操作者能利用槽部1133来安装过滤器(未图示)。第一对向壁113在后部的左右两处具有凹部1135。凹部1135是用于防止固定后述板部72的螺钉722 (参照图14)的头部与第一对向壁113接触的避让部。第一对向壁113在其左侧前方具有基座部112。基座部112位于侧壁1013的左侧即凹部1213形成部上方。圆筒部60从基座部112朝向上方立起设置。圆筒部60具有沿上下方向贯穿内部的圆筒孔601。杆构件98(参照图2)贯穿圆筒孔601。圆筒部60的上端的高度与侧壁1011、1012、1014、1017的上端的高度大致相同。油箱10在第二底壁1022的上方具有第二对向壁114。第二对向壁114与侧壁1015、侧壁1016、侧壁1014、第一对向壁113连接。如图9所示,第二对向壁114的大致前侧半部朝上方膨起。第二对向壁114的大致后侧半部形成平坦且右端比左端低的第二倾斜部1141 (参照图10)。第二对向壁114的右端与第一对向壁113连接。油箱10具有由第一底壁1021、第二底壁1022、第一对向壁113、第二对向壁114、侧壁1011 1016围起的润滑油收容部12。油箱10具有由第一对向壁113、第二对向壁114、侧壁1011、1012、1014 1017围起的润滑油承接部11。侧壁1011、1012、1014 1017的上端形成箱开ロ部103。润滑油承接部11对通过箱开ロ部103并从立柱部22内落下的润滑油予以承接。收容孔部1131贯穿第一对向壁113,使润滑油承接部11与润滑油收容部12连通。在经由第二供给路82、轴承部47而供给至齿轮32 (參照图4)的润滑油沿立柱部22(參照图I)内部朝下方落下吋,润滑油承接部11对落下的润滑油予以承接。在供给有润滑油的齿轮32与齿轮34 —起旋转时,润滑油有时会变成雾状而朝周围放出。放出的雾状的润滑油会飞散到立柱部22内。在飞散到立柱部22内的雾状的润滑油滴下而朝下方落下吋,润滑油承接部11能承接落下的润滑油。供给到缝纫机驱动部的润滑油通过设于润滑油承接部11的第一对向壁113的上表面的第一倾斜部1132和收容孔部1131,并积存于润滑油收容部12。 形成润滑油收容部12的侧壁1012在与侧壁1013连接的部分具有将侧壁1012贯穿的前表面孔1211。在从外部将润滑油供给到油箱10时,操作者将缝纫机I切换至倾倒位置,将润滑油供给用的软管(未图示)插入前表面孔1211来供给润滑油。倾斜部1221形成于第二底壁1022的右侧前端与侧壁1015之间。在操作者将缝纫机I切换至倾倒位置吋,倾斜部1221能防止油箱10与膝操作机构(未图示)干渉。油箱10具有从侧壁1016朝左方延伸的圆筒部1223。圆筒部1223在其内侧具有贯穿润滑油收容部12内部的孔。圆筒部1223与第一供给路81连接。轴承部50内部的柱塞泵经由第一供给路81汲取润滑油收容部12内部的润滑油。侧壁1011在较上端的前后方向中央靠后部的位置包括朝右方突出的螺钉固定部61。侧壁1017在较上端的前后方向中央靠后部和前部的位置包括朝左方突出的螺钉固定部61。各螺钉固定部61具有用于供螺钉62 (參照图5)的轴部穿过的螺钉用孔611。底座部21在与螺钉用孔611对应的位置具有螺钉用孔(未图示)。操作者将螺钉62的轴部从螺钉固定部61的下方插入螺钉用孔611,从而将油箱10固定于底座部21 (參照图5)。操作者通过拆下螺钉62,能将油箱10从底座部21拆下。如上所述,由于油箱10利用润滑油承接部11覆盖立柱部22的下側,因此能利用润滑油承接部11承接供给到齿轮32的润滑油。因此,油箱10能可靠地回收供给到齿轮32的润滑油。油箱10能将积存于第一对向壁113、第二对向壁114上的润滑油经由收容孔部1131收容到润滑油收容部12。当缝纫机I振动时,收容于润滑油收容部12内的润滑油振动。不过,由于油箱10包括第一对向壁113、第二对向壁114,因此,即便润滑油振动,润滑油也不会泄漏到润滑油收容部12的外部。參照图11、图12,对缝纫机I在立起位置(參照图11)与从立起位置倾倒的倾倒位置(參照图12)之间的切換进行说明。底座部21后部与缝纫机台15的矩形孔151后部经由两处铰链机构27而连结。铰链机构27包括水平轴271和转动构件272。缝纫机台15具有面向矩形孔151的凹部152。水平轴271与机臂部23平行地设于底座部21后端部侧。缝纫机台15支撑水平轴271的左右方向两端部。转动构件272的一端沿着水平轴271的周围弯曲。转动构件272能绕水平轴271的周围转动。转动构件272的另一端与底座部21后部连结。因此,缝纫机I能以水平轴271为中心在立起位置与倾倒位置之间转动。当缝纫机I位于立起位置时,底座部21的上表面与缝纫机台15的上表面处于相同的高度位置。缝纫机台15在缝纫机I的后方包括棱柱153。棱柱153支撑处于倾倒位置的缝纫机I。操作者使缝纫机I处于倾倒位置来进行维修作业。參照图11 图14,对油积存部70进行说明。在缝纫机I处于倾倒位置吋,油积存部70积存沿立柱部22内部的后部落下的润滑油。油积存部70是由底座壁部211、防止流出构件71、板部72形成的空间(參照图12)。如图12所示,底座壁部211在其与防 止流出构件71、板部72之间形成有底座凹部281。底座凹部281是从底座壁部211的内侧朝向外侧方向的凹陷。底座凹部281在底座部21的内部朝缝纫机I的倾倒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方)凹陷。如图12所示,防止流出构件71和板部72设于底座壁部211下端。防止流出构件71和板部72在底座壁部211上最好设于缝纫机I的倾倒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方),但也可与倾倒方向无关地设置。防止流出构件71和板部72位于油箱10的箱开ロ部103的内侧且位于第一对向壁113的上方,此外与第一对向壁113相对地朝前方延伸。防止流出构件71例如由橡胶等树脂形成凹状(參照图13)。防止流出构件71防止在板部72与底座壁部211之间产生间隙。板部72从下端侧覆盖底座凹部281 (參照图12、图14)。防止流出构件71和板部72与底座壁部211和侧壁1012 —起形成防止流出部76。參照图15,对板部72进行说明。图15的左下是板部72的前方。板部72包括矩形部723、第一突出部724、第二突出部725。矩形部723是覆盖底座凹部281的大致矩形状的部分。第一突出部724从矩形部723的前部中央左侧朝前方突出。第二突出部725从矩形部723的右前部朝前方突出。第二突出部725朝向前方的突出长度比第一突出部724的突出长度长。第二突出部725端部的左右方向长度比矩形部723侧的端部的左右方向长度短。板部72在第一突出部724和第二突出部725上的四处包括引导部726 729。引导部726由设于第一突出部724的引导孔部7262、设于第一突出部724的端部的凹部7261构成。引导部727由设于第二突出部725的引导孔部7272、设于第二突出部725的端部的凹部7271构成。引导部728由设于第二突出部725的引导孔部7282、设于第二突出部725的端部的凹部7281构成。引导部729由设于第二突出部725的引导孔部7282、设于第二突出部725的端部的凹部7291构成。如图13所示,操作者使固定构件85穿过引导部726 729的凹部7261、7272、7281,7291和引导孔部7262、7272、7282,并卷在第二供给路82等上来进行固定。引导部726 729对第二供给路82等进行引导。固定构件85例如由具有可挠性的金属、树脂、绳等形成。參照图12,对润滑油积存于油积存部70的情形进行说明。润滑油在用于缝纫机I的各驱动机构的润滑之后,沿着缝纫机I内部的后部落下。在使缝纫机I长时间保持于图12所示的倾倒位置时,落下的润滑油会经由路径75而积存于油积存部70。由于底座壁部211具有从内侧朝外侧凹陷的底座凹部281,因此,当缝纫机I位于倾倒位置吋,润滑油会积存于底座凹部281。因此,与没有设置底座凹部281时相比,本实施方式的油积存部70在倾倒位置能积存更多量的润滑油,因此能降低润滑油从油积存部70溢出并从油箱10流出的可能性。当缝纫机I从倾倒位置转动到立起位置(參照图11)吋,积存于油积存部70的润滑油会从板部72前方的端部朝油箱10的润滑油承接部11落下。落下至润滑油承接部11的润滑油通过收容孔部1131而朝润滑油收容部12落下。油箱10能将从板部72落下的润滑油积存于润滑油收容部12。并不局限于将缝纫机I的姿势从倾倒位置切換至立起位置吋,防止流出构件71和板部72还能使从立柱部22落下的润滑油在离开侧壁1012的位置朝润滑油承接部11落下。因此,与没有设置防止流出构件71和板部72时相比,本实施方式的防止流出部76能更可靠地防止润滑油从油箱10流出。如以上说明所述,缝纫机I的油箱10的侧壁1012、1014的上缘部较底座部21的底座壁部211下端位于上方且位于底座壁部211的外側。由于侧壁1012、1014的上缘部较 底座壁部211下端位于上方且位于外側,因此,油箱10能可靠地承接随着缝纫机I的驱动而飞散到立柱部22内的润滑油。由于侧壁1012、1014较底座壁部211位于上方且位于外侦牝因此,当附着于底座壁部211的润滑油落下吋,油箱10能可靠地承接落下的润滑油。油箱10能将润滑油收纳于底壁102与第一对向壁113之间的润滑油收容部12。当缝纫机I移动而振动时,收容于润滑油收容部12的润滑油因来自缝纫机I的振动而振动。由于油箱10包括第一对向壁113,因此,即便润滑油振动,润滑油也不会泄漏到润滑油收容部12的外部。当缝纫机I以水平轴271为中心从立起位置转动到倾倒位置吋,润滑油积存于润滑油收容部12的后部。由于水平轴271位于缝纫机I的后侧,因此,润滑油积存于润滑油收容部12的水平轴271侧。收容孔部1131位于第一对向壁113上远离位于水平轴271侧的第一端部1136的位置。因此,当缝纫机I位于倾倒位置吋,润滑油会积存于第一对向壁113的收容孔部1131的下方。因此,油箱10能防止润滑油从收容孔部1131泄漏到润滑油收容部12的外部。底座壁部21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壁部。外周壁101 (侧壁1011 1016)和侧壁1017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外周壁。箱开ロ部10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开ロ部。底壁10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底壁。侧壁1012、1014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侧壁。防止流出部7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流出部。防止流出构件71和板部7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分隔部。本实用新型除上述实施方式以外,还可进行各种变更。參照图16(A) 图16(E),对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如图16㈧所示,油箱10的侧壁1012的上缘部与设于底座部21的底座壁部211的下表面的抵接构件2111接触。抵接构件2111例如是橡胶等树脂制的。由于侧壁1012的上缘部与抵接构件2111接触,因此油箱10能更可靠地防止润滑油流出。如图16(B)所示,油箱501包括第一侧壁5011、设于第一侧壁5011的外侧的第二侧壁5012。底座部21在底座壁部212下表面包括第一槽部2121、第二槽部2122。第一侧壁5011与第一槽部2121嵌合。第二侧壁5012与第二槽部2122嵌合。因此,油箱501与底座壁部212 —起形成迷宫结构,从而能更可靠地防止润滑油流出。如图16(C)所示,底座部21在底座壁部213下表面包括凸部2131。凸部2131嵌合到油箱501的第一侧壁5011与第二侧壁5012之间。因此,油箱501与底座壁部213 —起形成迷宫结构,从而能更可靠地防止润滑油流出。[0078]如图16(D)所示,底座部21在底座壁部214外侧面包括朝油箱502侧凹陷的凹部2141。油箱502在侧壁5021上部包括横U字状的卡合部5022。卡合部5022与底座壁部214的凹部2141卡合。因此,油箱502与底座壁部214 —起形成迷宫结构,从而能更可靠地防止润滑油流出。如图16(E)所示,底座部21在底座壁部215内侧面包括朝油箱503的外侧凹陷的凹部2151。凹部2151在上下方向上设于两处。油箱503在侧壁5031上部包括朝油箱503的外侧突出的卡合部5032。卡合部5032在上下方向上设于两处。卡合部5032与底座壁部215的凹部2151卡合。因此,油箱503与底座壁部215 —起形成迷宫结构,从而能更可靠地防止润滑油流出。油箱1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例如,油箱10也可在开ロ部103与底壁102之间不包括第一对向壁113、第二对向壁114。在该情形的油箱10中,防止流出构件71、板部72与底壁102的一部分相対。此外,油箱10也可不包括第二底壁1022。SP,底壁10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的例示。例如油箱10只要包括大致矩形状的底壁和与该底壁的外周缘连接且在缝纫机I的内部形成有供润滑油通过的开ロ部的外周壁,形成 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的侧壁和底座壁部211形成防止流出部76即可。例如形成外周壁的侧壁整体的上缘部也可较底座壁部211的下端位于上方且位于外側。形成外周壁的侧壁整体的上缘部也可与设于底座壁部211下端整周的抵接构件2111抵接。底座壁部211下端整周和形成外周壁的侧壁整体的上部也可形成迷宫结构。在实施方式的缝纫机I中,侧壁1012、1014和侧壁1011也可与底座壁部211—起形成防止流出部76。图16(A) 图16(E)的变形例中例示的侧壁以外的侧壁也可与底座壁部一起形成防止流出部。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缝纫机I中,底座壁部211也可不包括底座凹部281、防止流出构件71、板部72。在能朝前方倾倒的缝纫机中,将防止流出构件71和板部72在底座壁部211上设于前方,且设置在底座部21的内部朝前方凹陷的底座凹部281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缝纫机(1),包括 底座部(21);以及 油箱(10),该油箱一体地设于所述底座部的下方并能收纳润滑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部包括朝下方延伸的壁部(211、212、213、214、215), 所述油箱包括 外周壁(101、1017),该外周壁形成有开口部(103),该开口部供在所述缝纫机内部落下的润滑油通过;以及 底壁(102),该底壁与所述开口部相对并与所述外周壁连接, 形成所述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的侧壁(1012、1014、5011、5012、5021、5022、5031、5032)和所述壁部形成防止流出部(76),该防止流出部防止所述润滑油从所述油箱流出。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止流出部包括分隔部(71、72),该分隔部设于所述壁部的下端部且与所述底壁的一部分相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能朝前方或后方倾倒, 所述分隔部在所述壁部上设于所述缝纫机能倾倒的方向, 所述壁部包括凹部(281),该凹部由从所述分隔部和所述壁部的内侧朝外侧方向凹陷的凹处形成。
4.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止流出部构成为所述侧壁的上缘部较所述壁部的下端部位于上方且位于所述壁部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在其下表面包括树脂制的抵接构件(2111), 所述防止流出部构成为所述侧壁的上缘部与所述抵接构件接触。
6.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流出部具有迷宫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防止润滑油从油箱流出的缝纫机,其油箱包括外周壁、底壁、形成所述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的侧壁和所述壁部形成防止流出部,外周壁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供在所述缝纫机内部落下的润滑油通过;底壁与所述开口部相对并与所述外周壁连接,该防止流出部防止所述润滑油从所述油箱流出。缝纫机的油箱的侧壁上缘部位于底座部的底座壁部下端的上方。因此,油箱能可靠地承接因缝纫机的驱动而飞散到立柱部内的润滑油以避免其朝外部流出。油箱的侧壁位于较底座壁部靠外侧的位置。因此,当附着于底座壁部的润滑油落下时,油箱能可靠地承接落下的润滑油以避免其朝外部流出。
文档编号D05B71/00GK202466156SQ20112055319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世古祥吾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