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湿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73085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湿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聚酰胺56树脂形成的高吸湿性纤维。
背景技术
由聚酰胺、聚酯等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合成纤维的强度、耐化学性、耐热性等优异,因此广泛用于衣料用途、产业用途等。特别是聚酰胺纤维发挥其独特的柔软性、高抗拉强度、染色时的显色性、高耐热性等特性,广泛用于内衣、运动服等用途。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在聚酰胺的纤维形成后的后加工阶段,向纤维表面赋予吸湿剂的方法。此外,还尝试了通过使聚酰胺树脂本身亲水化而对纤维赋予吸湿性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使用使作为亲水性成分的聚氧亚烷基二醇等共聚而成的聚酰胺树脂来制造纤维的方法。此外,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通过使纤维的结构为将高吸湿性的热塑性树脂作为芯部、将力学特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作为鞘部的芯鞘结构,从而兼有吸湿性能和力学特性的方法。此外,除了这些纤维形成性的热塑性树脂的化学改性以外,还提出了物理改性,即,混合能够溶出的成分,纤维形成后提取溶出成分而使原纤维、空隙形成,使吸湿表面积增大而伺机增加吸湿率和增大吸湿速度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通过将对醇溶性聚酰胺有相容性的纤维形成性的热塑性树脂和醇溶性聚酰胺的掺混复合物进行熔融纺丝,由此溶出醇溶性聚酰胺的一部分,从而获得接近于天然纤维的吸湿性纤维的方法。在聚酰胺纤维中添加亲水性化合物的方法一般研究最多。例如,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通过在聚酰胺中掺混作为亲水性聚合物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进行纺丝来提高吸湿性能的方法。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9-18891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5-20931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3-213519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昭60-2468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现有的聚酰胺纤维与天然纤维相比,吸湿性能低,因此发生由肌肤的出汗而引起的闷热、发粘等,在舒适性方面比天然纤维差成为问题。因此提出了在聚酰胺的纤维形成后的后加工阶段,向纤维表面赋予吸湿剂的方法。然而对于洗涤的耐久性降低,此外,如果为了获得高吸湿性而赋予大量的吸湿剂,则有由于吸湿而在纤维表面产生滑溜,带来不快感这样的缺点。根据专利文献2的方法,为了达成充分的吸湿性能而需要提高共聚比例,另一方面,由于纱条的强度、伸长率等力学特性显著受损,因此不能获得同时满足吸湿性能和力学特性的纤维。专利文献3的复合纤维由于制造装置复杂,因此有成本升高的缺点,此外,由于芯部和鞘部中使用的聚合物的吸水能力的差异,因此精练、染色等热水处理时芯部的吸湿性 树脂吸收水而大地膨胀,因此有使纤维表面产生裂纹、芯部的聚合物溶出等缺点。专利文献4那样的方法中,如果溶出成分少,则得不到充分的吸湿性能,相反地,如果溶出成分多,则纤维的强度等物理特性不充分,出现穿着时布帛的泛白、原纤维化等发 生等缺点,难以满足吸湿性能和物理特性两者。专利文献I的方法中,作为吸湿性的纤维是优异的,但由于作为聚酰胺,以聚酰胺6为基础而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因此在下述情况下对于定型加工的耐热性不充分,所述情况例如近年来,作为流行趋势,穿着紧身T恤衫等的女性增多,与此同时,不易受外衣影响的定型胸罩的需求增加。此外,在以熔点高的聚酰胺66为基础而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情况下,有聚酰胺66的纺丝温度高,聚乙烯吡咯烷酮热劣化,不能稳定纺丝这样的问题。如上所述,要求不损害聚酰胺纤维的特性,具有不比天然纤维差的吸湿性能的原纱。本发明的课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不损害强度、耐化学性、耐热性这样的聚酰胺的特性,具有高吸湿率的附加价值高的吸湿性合成纤维。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上述的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吸湿性纤维来达成,所述吸湿性纤维是由聚酰胺56树脂形成的纤维,AMR为3. 0%以上。此外,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吸湿性纤维的制造方法来达成,所述吸湿性纤维的制造方法是通过直接纺丝拉伸法来制造聚酰胺56纤维的方法,所述直接纺丝拉伸法利用冷却风使从喷丝头排出的聚酰胺56纤维冷却固化,然后使纺丝用油剂附着,进行拉伸,然后进行卷绕,所述制造方法满足以下⑴ ⑵的条件(I)喷丝头排出线速度为14m/分钟 30m/分钟;(2)牵引速度与拉伸倍率之积为3900 4500。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使用上述吸湿性纤维而成的布帛来达成。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包含上述布帛的纤维结构体来达成。本发明的吸湿性纤维中,纤维的双折射优选为30X 1(T3 40 X 10'本发明的布帛优选为使用上述吸湿性纤维而成的布帛,其包含进行定型加工而成型的部分。本发明的纤维结构体中,上述纤维结构体优选为内衣。发明的效果通过本发明,可以不损害强度、耐化学性、耐热性这样的聚酰胺的特性,获得具有高吸湿率的附加价值高的吸湿性合成纤维。


图I为显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合成纤维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聚酰胺56纤维是由以1,5 一二氨基戊烷单元和己二酸单元为主要构成单元的聚酰胺56树脂形成的纤维。本发明的聚酰胺56纤维包含利用生物质的1,5 一二氨基戊烷单元,由于环境适应性优异,因此是优选的。从环境适应性更优异方面出发,优选构成聚酰胺56的1,5 一二氨基戊烷单元的50%以上由利用生物质而获得的1,5 一二氨基戊烷构成。更优选为75%以上,最优选为100%。本发明中的聚酰胺56,为了有效地表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使用98%硫酸相对粘度为2. 4 2. 6的聚合物。如果98%硫酸相对粘度在该优选范围内,则制成纤维时容易获 得充分的强度,另一方面,不仅制成纤维时的结晶度适度且可以获得充分的吸湿性,而且纺丝时的熔融聚合物的挤出压力及其经时上升速度适度且不需要对生产设备过剩负荷、不需要缩短喷丝头的交换周期等,保持高生产率。 这里,所谓98%硫酸相对粘度,是指将纤维25g溶解在98%硫酸25ml中,使用奥斯特瓦尔德粘度计在25°C测定得到的值。本发明中的聚酰胺56中,在不偏离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除了主成分以外还可以共聚或混合第2成分、第3成分。作为共聚成分,可以包含例如,由脂肪族羧酸、脂环式二羧酸、芳香族二羧酸衍生的结构单元。此外,可以包含由乙二胺、环己二胺等脂肪族二胺、双一(4 一氨基环己基)甲烷那样的脂环式二胺、苯二甲胺那样的芳香族二胺、以及6 —氨基己酸、11 一氨基十一烷酸、
12—氨基十二烷酸、对氨基甲基苯甲酸等氨基酸、e —己内酰胺、《 —十二内酰胺等内酰胺衍生的结构单元。此外,本发明中的聚酰胺56中,可以以总添加物含量为0. 001 10重量%之间根据需要共聚或混合各种添加剂,例如,消光剂、阻燃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结晶成核剂、荧光增白剂、抗静电剂等。此外,本发明的聚酰胺56纤维的单纤维的截面形状不仅可以采用圆形截面,而且可以采用扁平、Y形、T形、中空形、田形、井形等多种多样的截面形状,但为了在制成布帛时使相邻的长丝间产生间隙,可以表现由于毛细管现象而产生的吸水性,优选Y形、T形、井形等的截面。优选显示吸湿特性的吸放湿参数AMR高,因为穿着时的舒适性良好。这里AMR是用于通过将衣服穿着时的衣服内的湿气向外部空气放出来获得舒适性的指标,其为以进行轻 中操作或轻 中运动时的30°C X90%RH为代表的衣服内温度与以20°C X65%RH为代表的外部空气温湿度的吸湿率之差。本发明中,作为吸湿性能评价的尺度,使用该AMR作为参数。A MR越大,则吸放湿能力越高,相应地穿着时的舒适性越良好。一般而言,聚酰胺6、聚酰胺66等聚酰胺纤维的AMR为I. 5 2. 0左右。与此相对,本发明的聚酰胺纤维中,AMR为3. 0%以上,具有高吸放湿性。如果AMR小于3. 0%,则仅停留在与通常的聚酰胺6或聚酰胺66同等水平的吸放湿性,有穿着时的舒适性不高的问题。关于上限没有限制,即使非常大,在体感上也不会产生大的差异,因此只要AMR为20%左右就是充分的。上述聚酰胺纤维的吸放湿能力较大依赖于纤维中的晶体结构。聚酰胺纤维的吸湿有以下两种情况水分与聚酰胺的酰胺基配位结合的情况;以及水分进入纤维中的聚酰胺分子链以无规状态存在的非晶部的情况,特别是如AMR那样可逆的吸放湿能力较大依赖于纤维中的非晶部分的比例。因此,为了提高聚酰胺纤维的AMR,在不损害纺丝操作性、丝的品质的范围内,提高非晶部分的比例是重要的。
一般而言,关于结晶性的合成纤维的双折射,对于进行了分子链的取向的纤维而言成为大的值,对于没有进行取向的纤维而言成为小的值。分子链的取向如下所述,由于对纤维的吸水率带来大的影响,因此是重要的参数。即,聚酰胺纤维的吸湿有以下两种情况水分与聚酰胺的酰胺基配位结合的情况;以及水分进入纤维中的聚酰胺分子链以无规状态存在的非晶部的情况,特别是纤维中的非晶部分的比例较大影响AMR值。对于聚酰胺纤维,在结晶部分的比例大、可以保持水分的非晶部的比例少、而且结晶部多的情况下,纤维表面的水分不能到达聚酰胺纤维内的酰胺基附近。上述分子链的取向可以以双折射表示,如果双折射增大,则吸湿率倾向于增大,如果吸湿率过大,则会过剩地吸收纺丝油剂、空气中的水分,结果是纱条膨胀,不能稳定纺丝,此外纤维结构的不均匀增大,品质恶化。此外,如果双折射减小,则纤维中的分子链的取向结晶化进展,吸湿率倾向于降低。本发明的聚酰胺纤维中,优选使双折射为30X1(T3 40X1(T3,通过设为该范围,可以不损害聚酰胺56纤维的纺丝操作性、丝的品质,获得具有高吸放湿性的聚酰胺56纤维。本发明的聚酰胺纤维中,通过使AMR为上述范围,能够获得穿着时的舒适性良好的衣料。上述本发明的聚酰胺纤维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制造。根据图I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聚酰胺纤维的拉伸方法的一例。图I为显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合成纤维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概略图。利用齿轮泵对熔融后的聚酰胺进行计量、输送,从纺丝喷丝头2排出,通过利用甬道(chimney)等纱条冷却装置3吹入冷却风来将纱条冷却至室温,采用供油装置4供油并且进行集束,采用第I流体交织喷嘴装置5进行交织,通过牵引辊6、拉伸辊7,此时根据牵引辊6与拉伸辊7的圆周速度之比进行拉伸。然后,利用拉伸辊7将纱条进行热定形,采用卷绕机(卷绕装置)8进行卷绕。本发明的聚酰胺纤维的制造方法中,使喷丝头排出线速度为14m/分钟 30m/分钟。这里,所谓喷丝头排出线速度,是将纺出纱条的喷丝头孔的聚合物的每单位时间的排出体积除以喷丝头孔面积而得的值,是影响从喷丝头孔排出的丝状聚合物的取向程度的参数。如果该喷丝头排出线速度小,则利用牵引辊6进行牵引时,喷丝头排出线速度与牵引辊6的速度比增大,牵引中的长丝受到过大的拉伸张力,因此发生单丝断裂,不能稳定纺丝。此夕卜,如果喷丝头排出线速度过大,则采用牵引辊6进行牵引,接着采用拉伸辊7进行拉伸后的纤维的取向过度进展,形成吸湿率小的纤维。此外,以使利用牵引辊6被牵引的纱条的牵引速度(m/分钟)与拉伸倍率(即,牵引辊6与拉伸辊7的圆周速度比的值)之积成为3900以上4500的方式设定纺丝条件。该数值表示由喷丝头排出的聚合物从喷丝头排出线速度至牵引辊6的圆周速度、进而从牵引辊6的圆周速度至拉伸辊7的圆周速度进行拉伸的总拉伸量,如果该值过小,则纤维的取向度低,形成吸湿率过大的纤维,过剩地吸收纺丝油剂、空气中的水分,结果是纱条膨胀,不能稳定纺丝。此外如果该值过大,则纤维的取向过度进展,形成吸湿率小的纤维。此外,由供油装置4供给的纺丝油剂优选为非含水系油剂。在供给非含水系油剂的情况下,由于在油剂供给中水分不可能被聚酰胺56吸收,因此不发生所谓聚酰胺的膨胀,因此,制丝中的纤维长度也不变化,能够稳定卷绕。对于本发明的聚酰胺纤维,抗拉强度优选为3. 5cN/dtex以上。通过使纤维的抗拉强度为3. 5cN/dtex以上,可以实现作为聚酰胺56布帛的主要用途的内衣等衣料用布帛的实用强度。更优选为4. OcN/dtex以上。对于本发明的聚酰胺纤维,伸长率优选为35%以上。通过使纤维的伸长率为35%以上,从而使织制、编制、假捻这样的高级工序中的工序通过性良好。更优选为40 65%。 作为本发明的聚酰胺纤维的纤度,从加工成布帛时的厚度方面出发,总纤度优选为IOOdtex以下,更优选为60dtex以下。作为单丝纤度,从加工成布帛时的柔软性方面出发,优选为4. Odtex以下,更优选为2. Odtex以下。作为以上那样获得的吸湿性纤维的结构体,不限于上述结构体,可以为长丝、化纤短纤维的任一种,根据用途的不同进行选择。作为布帛形态,可以根据机织物、针织物、无纺布等目的来选择,也包含衣料。可以采用通常的方法编织后加工,缝制而制成内衣、连裤袜、紧身服等各种衣料用制品。其中,本发明的布帛由于兼备现有的聚酰胺纤维难以兼有的耐热性和吸水性,因此优选为包含进行定型加工而成型的部分的布帛。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纤维结构体,作为应当形成胸罩的罩杯、短裤、紧身褡的腰或臀部分等的凹部、凸部或蜂腰等的曲面的经定型加工的内衣或具有那样的定型加工部的内衣的用途是适合的。定型加工是在型(模具)中插入机织布、针织布或无纺布等布帛,施加热处理而形成圆形的加工。作为热处理的条件,作为型的表面温度,通常为160 230°C,优选为170 220°C,更优选为190 200°C。作为处理时间,优选为0. 5 3分钟。实施例采用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另外,实施例中的测定方法使用以下的方法。[测定方法]A.硫酸相对粘度使试样0. 25g以相对于浓度98重量%的硫酸IOOml为Ig的方式溶解,使用奥斯特瓦尔德型粘度计测定25°C的流下时间(Tl)。接着,测定仅浓度98重量%的硫酸的流下时间(T2)。将Tl相对于T2的比,即T1/T2设为硫酸相对粘度。B.氨基末端基浓度使试样Ig在50mL的苯酚/乙醇混合溶液(苯酚/乙醇=80/20)中在30°C振摇溶解,制成溶液,将该溶液以0. 02N的盐酸中和滴定,求出所需要的0. 02N盐酸量。此外,将仅上述苯酚/乙醇混合溶剂(与上述同量)以0.02N盐酸中和滴定,求出所需要的0.02N盐酸的量。然后由其差求出每Ig试样的氨基末端基量。C.熔点(Tm)
使用一々> 二;W —社制差示扫描型量热计DSC — 7型,以升温速度15°C /分钟对试样IOmg进行测定,将所得的差示量热曲线中吸热侧显示极值的峰判断为熔融峰,将给出极值的温度设为熔点TmCC )。另外在存在多个极值的情况下,将高温侧的极值设为熔点。D.吸湿性(AMR)
在称量瓶中量取样品I 2g左右,在110°C保持2小时,进行干燥,测定重量(W。),接下来将对象物质在20°C、相对湿度65%保持24小时后,测定重量(W65)。然后,将其在30°C、相对湿度90%保持24小时后,测定重量(W9tl)。然后,按照下式进行计算。MR1 = [ (W65 — W0) /W0] X 100%.....(I)MR2 = [ (W90 — W0) /W0] X 100%.....(2)A MR = MR2 — MR1.............(3)E.双折射使用日本光学工业(株)制POH型偏光显微镜,使用白色光作为光源,测定从纤维取出的2根单纤维的延迟(retardation)和直径,测定双折射率进行平均而求出。F.总纤度、单纤维纤度采用Im/周的测长机旋转10周,制成10圈的环状绞纱5个,作为重量测定用的试样。此外同样地操作,制成下述环状绞纱5个制成10圈的环状绞纱,将该绞纱的丝头彼此连结而不松开,作为试样长度测定用的试样。首先将总计10个试样在25V RH55%的环境下、以无荷重的状态放置48小时进行调湿。然后在同环境下测定重量测定用的环状绞纱的重量,求出平均值A(g)。接下来同样地在同环境下测定试样长度测定用环状绞纱的绞纱长度。将试样长度测定用的环状绞纱挂在钩上,对环状绞纱施加相当于0. 05cN/dtex的荷重,测定绞纱长度。在决定荷重时使用试样的表观纤度(=A(g) X 10,000/10)。绞纱长度的20倍成为试样长度,求出5个试样长度的平均值B(m)。然后通过将A除以B后乘以10,000来求出总纤度。单纤维纤度为将上述总纤度除以长丝数而求出。G.定型加工性在挖空成直径15cm的厚度2cm的固定件2块之间以不下垂、松弛的状态固定伸缩性布帛,将加热至表面温度200°C的直径IOcm的半球状的热铁球压入至布帛中,以使深度成为IOcm的方式进行按压,60秒后立即取出热铁球。关于整形后的隆起状部表面形态,将加工前后的外观采用以下基准进行评价。良几乎没有变化。不可表面粗糙,作为商品不适合H.吸水性弹力针织物的穿着评价使用实施例I和比较例I、比较例5、比较例7的丝分别编成针织物,制作以合身的方式缝制的T恤衫的样品,在25°C X65%RH的室内,5名被检者在穿上这些T恤衫的状态下进行时速12Km的慢跑运动5分钟后,通过被检者的自己申报基于以下评价基准比较评价出汗时的发粘感。优没有发粘感,肌肤触感也舒适良没有发粘感可有发粘感,但可以忍受
不可有发粘感,不适。此外,对于与穿着时的布帛的柔软性相关的穿着感觉,也是5名被检者通过自己申报基于以下评价基准进行比较评价。良柔软,穿着舒适不可肌肤触感硬,硬邦邦的。I.纺丝稳定性通过在后述的纺丝条件下以每I台卷绕机各2卷装实施I小时卷绕时的纺丝断线的次数评价纺丝稳定性。良1次以内不可2次以上。制造例I (聚酰胺56树脂的制造)在将离子交换水30. Okg中溶解有1,5 一二氨基戊烷12. 3kg的水溶液浸于冰浴中进行搅拌时,每次少量分次添加17. 7kg的己二酸((株)* 一々制),在中和点附近以40°C的水浴加温使内温为33°C,调制pH值为8. 32的1,5 一二氨基戊烷与己二酸的等摩尔盐的50重量%水溶液60. Okgo将该水溶液、I, 5 一二氨基戊烷86. 4g、和使二氧化钛以成为20%浓度的方式分散在离子交换水中而成的浆料28. 2g加入至装备了具有双螺带桨的搅拌机和热媒夹套的内容积80L的间歇式聚合釜中。将聚合釜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一边搅拌一边以260°C开始加温。从釜内压力达到0. 2MPa(表压)的时刻开始浓缩,以使聚合釜内压保持恒定的方式调整放压阀的开度。馏出水量一到24. 7kg就关闭放压阀,将加热温度变更为285°C。釜内压力达到I. 7MPa(表压)后,维持釜内压力。从内温达到255°C的时刻起经50分钟缓慢放压直至大气压,然后使氮气以5L/分钟流通而在釜内吹送15分钟。然后向釜内施加0. 4MPa(表压)的氮气压力,将水浴中排出的聚合物采用线料切粒机进行制粒。所得的聚酰胺56树脂的硫酸相对粘度为2. 54,氨基末端基量为2. 77X 10_5摩尔/g。以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得到的Tm为254°C。制造例2 (聚酰胺66树脂的制造)将在离子交换水30. Okg中溶解有己二酸己二胺盐(Rhodia社制)30. Okg的水溶液、己二酸((株)* 一々制)140. 4g、和使二氧化钛以成为20%浓度的方式分散在离子交换水中而成的浆料28. 5g加入至装备了具有双螺带桨的搅拌机和热媒夹套的内容积80L的间歇式聚合釜中。将聚合釜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一边搅拌一边以260°C开始加温。从釜内压力达到0. 2MPa(表压)的时刻开始浓缩,以使聚合釜内压保持恒定的方式调整放压阀的开度。馏出水量一到24. 7kg就关闭放压阀,将加热温度变更为295°C。釜内压力达到1.7MPa(表压)后,维持釜内压力。从内温达到255°C的时刻起经50分钟缓慢放压直至大气压,然后使氮气以5L/分钟流通而在釜内吹送10分钟。然后向釜内施加0.4MPa(表压)的氮气压力,将水浴中排出的聚合物采用线料切粒机进行制粒。所得的聚酰胺66树脂的硫酸相对粘度为2. 52,氨基末端基量为2. 88X 10_5摩尔/g。以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得到的Tm为 262 0C o制造例3 (聚酰胺6树脂的制造)将包含I重量%水分的e己内酰胺以30kg/hr的量连续地供给至具备温度计的体积0. 2m3的第I聚合反应器中,将加热温度设定为270°C,进行聚合。从第I聚合反应器下部排出对应于供给量的聚合中间体,向具备冷凝器和温度计的体积0. OSm3的第2聚合反应器供给。将第2聚合反应器的加热温度设定为250°C,在常压下进行连续聚合,开始排出作为聚合反应产物的聚己内酰胺(polycapramide)。从供给第I聚合反应器的容量的I. 5倍的e —己内酰胺的时刻起,进行制粒化,获得聚己内酰胺系制丝材料。所得的聚己内酰胺系制丝材料利用95°C的热水处理16小时,除去低分子量成分。所得的聚酰胺6树脂的硫酸相对粘度为2. 60,氨基末端基量为5. 10乂10_5摩尔/^。以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得到的Tm为230°C。[实施例I]使用图I所示的直接纺丝拉伸装置,连续实施熔融纺丝、拉伸、热处理,获得聚酰胺56纤维。首先,对由制造例I获得的聚酰胺56树脂以水分率成为0. 11%的方式进行调湿, 投入至纺丝机中。然后在290°C熔融,通过聚合物配管,导入至纺丝喷丝头2,此时利用齿轮泵I对聚合物进行计量、排出,导入至设定为290°C的纺丝喷丝头2中,从具有24孔排出孔径0. 25mm、孔长0. 5mm的圆孔的纺丝喷丝头2纺出。此时,以使所得的聚酰胺56纤维的总纤度成为78dtex的方式选定齿轮泵I的转速,成为31. 2g/分钟的排出量。然后采用纱条冷却装置3将纱条冷却固化,通过供油装置4供油非含水油剂后,采用第I流体交织喷嘴装置5进行交织,在作为第I辊的牵引辊6的圆周速度为2,066m/分钟、作为第2辊的拉伸辊7的圆周速度为4,123m/分钟、卷绕速度为4,OOO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卷绕,获得筒子卷装。如以上那样操作,获得以I阶段实施了纺丝、拉伸、热处理的78dtex24长丝的聚酰胺56纤维。将所得的纤维的物性示于表I中。此外由所得的纤维编成经编针织物,实施定型加工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I中。[实施例2]使齿轮泵I的排出量为34. Ig/分钟、使第I辊圆周速度为4,250m/分钟、使第2辊圆周速度为4,463m/分钟、使卷绕速度为4,400m/分钟,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I同样的方法获得78dtex24长丝的聚酰胺56纤维。将所得的纤维的物性示于表I中。此外由所得的纤维编成经编针织物,实施定型加工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I中。[实施例3]使纺丝喷丝头为具有68孔排出孔径0. 20mm、孔长0. 4mm的圆孔的纺丝喷丝头、使齿轮泵I的排出量为30. 42g/分钟、使第I辊圆周速度为3,600m/分钟、使第2辊圆周速度为3,960m/分钟、使卷绕速度为3,900m/分钟,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I同样的方法获得78dtex68长丝的聚酰胺56纤维。将所得的纤维的物性示于表I中。此外由所得的纤维编成经编针织物,实施定型加工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I中。[比较例I]使齿轮泵I的排出量为30. 9g/分钟、使纺丝喷丝头具有13孔¢0.30、孔长0.6mm的圆孔、使第I棍圆周速度为1,500m/分钟、使第2棍圆周速度为4,440m/分钟、使卷绕速度为4,050m/分钟,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I同样的方法获得78dtexl3长丝的聚酰胺56纤维。将所得的纤维的物性示于表I中。此外由所得的纤维编成经编针织物,实施定型加工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I中。[比较例2]
使齿轮泵I的排出量为35. Ig/分钟、使第I辊圆周速度为4,400m/分钟、使第2辊圆周速度为4,600m/分钟、使卷绕速度为4,550m/分钟,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I同样的方法获得78dtex24长丝的聚酰胺56纤维。将所得的纤维的物性示于表I中。[比较例3]使齿轮泵I的排出量为28. 9g/分钟、使第I辊圆周速度为2,OOOm/分钟、使第2辊圆周速度为3,730m/分钟、使卷绕速度为3,700m/分钟,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I同样的方法熔融纺丝,但纺丝断线经常发生,不能稳定纺丝。[比较例4] 使纺丝喷丝头为具有24孔¢0. 40、孔长0. 8mm的圆孔的纺丝喷丝头,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I同样的方法熔融纺丝,但纺丝断线经常发生,不能稳定纺丝。[比较例5]代替聚酰胺56树脂而使用由制造例2制造的聚酰胺66树脂,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I同样的方法获得聚酰胺66纤维。将所得的纤维的物性示于表I中。此外由所得的纤维编成经编针织物,实施定型加工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I中。[比较例6]代替聚酰胺56树脂而使用在由制造例2制造的聚酰胺66树脂中掺混有聚乙烯吡咯烷酮5重量%的混合树脂,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I同样的方法熔融纺丝,但纺丝断线经常发生,不能稳定纺丝。[比较例7]代替聚酰胺56树脂而使用在由制造例3制造的聚酰胺6树脂中掺混有聚乙烯吡咯烷酮5重量%的混合树脂,使熔融温度、喷丝头温度为260°C,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I同样的方法获得聚酰胺6纤维。将所得的纤维的物性示于表I中。此外由所得的纤维编成经编针织物,实施定型加工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I中。[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湿性纤维,是由聚酰胺56树脂形成的纤维,AMR为3.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湿性纤维,纤维的双折射为30X10_3 40X 10_3。
3.一种吸湿性纤维的制造方法,是通过直接纺丝拉伸法制造聚酰胺56纤维的方法,所述直接纺丝拉伸法利用冷却风使从喷丝头排出的聚酰胺56纤维冷却固化,然后使纺丝用油剂附着,进行拉伸,然后进行卷绕, 所述制造方法满足以下(I) (2)的条件 (1)喷丝头排出线速度为14m/分钟 30m/分钟; (2)牵引速度与拉伸倍率之积为3900 4500。
4.一种布帛,是使用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吸湿性纤维而成的。
5.一种布帛,是使用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吸湿性纤维而成的布帛,其包含进行定型加工而成型的部分。
6.—种纤维结构体,包含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布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结构体,纤维结构体为内衣。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湿性纤维,是由聚酰胺56树脂形成的纤维,ΔMR为3.0%以上。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湿性纤维的制造方法,是通过直接纺丝拉伸法来制造聚酰胺56纤维的方法,所述直接纺丝拉伸法利用冷却风使从喷丝头排出的聚酰胺56纤维冷却固化,然后使纺丝用油剂附着,进行拉伸,然后进行卷绕,所述制造方法满足以下(1)~(2)的条件(1)喷丝头排出线速度为14m/分钟~30m/分钟;(2)牵引速度与拉伸倍率之积为3900~4500。本发明提供不损害强度、耐化学性、耐热性这样的聚酰胺的特性,具有高吸湿率的附加价值高的吸湿性合成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编号D01F6/60GK102834556SQ20118001642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1日
发明者伊藤宪司, 高木健太郎, 栗林隆宏 申请人:东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