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173158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织封顶织物的方法,主要涉及三维编织方法,也可以适用于二维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尚没有纯粹的三维(或二维)编织方法,能够编织出具有封闭顶面的封顶织物,若采用制造一般管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来编织封顶结构,在该封顶结构的中心位置,将由于编织纱过多而阻碍编织过程的完成,使得封顶编织无法进行。鉴于这种情况,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下述方式来解决请参阅公开号为CN1851083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其提供一种封顶三维织物及其织造方法,该封顶三维织物通过经纬纱交织实现,是一种机织结构,因此该方法也是一种机织方法。请再参阅公开号为CN201801711U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其提供一种在四周边缘预留纱线的整体多层顶部织物,是在传统的四步法三维五向或四步法三维六向编织结构中,在与编织纱垂直的方向引入衬纬纱,由编织纱与衬纬纱交织之处作为织物的顶部,因此,该方法类似于机织,并非纯编织方法,需要在现有编织机台上增加“引入衬纬纱”的装置和步骤,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发明意图提供一种纯三维(或纯二维)编织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试图提供一种纯三维(或纯二维)编织方法,来编织封顶织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是在编织平台上沿径向设有至少两环携纱器,各环携纱器的数目均相等并为偶数,所述编织平台依照编织周期循环编织,并称半个所述编织周期为一个节拍,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 在所述编织平台上方固定一个成型环和一个顶部封闭且具有织物固定功能的成型芯模,所述成型环环绕设置在所述成型芯模的外围,所述芯模的尺寸以及形状均与所欲编织的封顶织物的封闭顶面的尺寸以及形状相同;将通过所述编织平台的中心点并将所述编织平台对称分割开的假想线称为初始中界线,将位于所述初始中界线的同一侧、位于同一环上、且连线平行于所述中界线的两个携纱器称为一对初始对称携纱器;步骤2 在靠近所述中界线的初始对称携纱器之间分别挂上整根的纱线,挂有纱线的携纱器所在列没有空携纱器,挂有纱线的携纱器所在列之间也没有空携纱器列,并且所述初始中界线两侧所挂上的纱线数量相等且相对于所述中界线对称布置;上述所有整根的纱线均经过所述成型环的相对的两侧并在芯模上被限定;经过上述挂纱步骤2之后,所述初始中界线两侧各形成一个空携纱器区,两个所述空携纱器区各具有偶数列空携纱器,并称位于同一空携纱器区的边缘列上并位于同一环上的两个空携纱器为分区对称携纱器;步骤3 添挂纱线,其又包括步骤3-1,根据编织规律,称所述编织平台上在下一节拍中将会与相邻的挂有纱线的携纱器产生交织运动关系的空携纱器为待挂纱携纱器,并且位于同一空携纱器区并位于同一环上的待挂纱携纱器将构成一对待挂纱的分区对称携纱器;步骤3-2,将整根的添挂纱线的两端分别挂在每一对所述待挂纱的分区对称携纱器上,使得所有能够与已有纱线形成交织的携纱器都挂满纱线,所述整根的添挂纱线均经过所述芯模的相对的两侧而被限定;步骤3-3,所述编织平台进行下一个节拍的编织动作,所述编织动作结束时所有的携纱器仍然呈列状排列;步骤4 重复上述步骤3,直至所述编织平台上所有的携纱器上均挂上了纱线;步骤5 继续编织,直至在所述芯模上成型出与所述芯模同样尺寸和形状的封闭顶面。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步骤5之后,将所述封闭顶面固定在芯模上,然后继续围绕芯模进行三维编织。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还在步骤4中添加一个或者多于一个的分纱步骤4-1,其中所述的分纱步骤,是在重复上述步骤3 —次或数次后,当编织平台上某位置已挂满纱线的携纱器的列数达到二的整数倍且所述倍数大于一时,将所述位置的相邻的已挂满纱线的携纱器中的部分二的整数倍列数与剩余部分列数的携纱器相对挪移分隔开,以在所述编织平台上形成一个新的空携纱器区,并要求挪移之后的编织平台上的所有空携纱器区的列数均为偶数。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还在步骤4中增加一个或者多于一个的调换操作步骤4-2,其包括步骤4-2-1,根据每个携纱器的运动方向,称所述编织平台上在下一节拍中将会与编织平台上的空携纱器产生交织运动关系的挂有纱线的携纱器为待调换携纱器,根据编织规律,位于同一空携纱器区并位于同一环上的待调换携纱器将构成数对待调换的分区对称携纱器;步骤4-2-2,将所述待调换的对称携纱器与步骤3中定义的所述待挂纱的对称携纱器的位置相互调换,其中,是将位于所述空携纱器区一侧的挂有纱线的携纱器与所述空携纱器区另一侧的空携纱器相互调换位置,从而使所述挂有纱线的携纱器越过所述空携纱器区后继续编织。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编织方法是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全五向、或者三维六向编织方法。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封顶织物的封闭顶面是平面或曲面。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编织平台是二维编织平台或者三维编织平台。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编织平台是圆形编织平台,所述圆形编织平台依照旋转法编织,称圆形编织平台的角轮每旋转180度为一个所述节拍。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编织平台是由矩型编织平台组合成的能够编织圆形截面预型件的组合平台,所述组合平台依照四步法编织,称四步法中每运动两步为一个所述节拍。本发明的封顶织物及其制作方法的特点是整个封顶织物的所有部分都是纯粹的三维(或二维)编织结构,内部纱线结构均勻且所有纱线连续,在整个编织过程中,无需加减纱操作、预留纱线和使用其它辅助挂纱装置等,除了每运行一个节拍后机器停歇以便完成挂纱操作外,所有的编织过程与编织普通管形三维(或二维)编织物的过程完全一致。采用上述编织方法所编织出来的封闭顶面,其如图4所示,由于封闭顶面的中心位置参与的编织纱线较少,因此花节数较少,距离中心位置越远的位置处的花节数越多,经过合理设计,可以使得所有花节的宽度基本相同,这样从整体上来看,所述封闭顶面所有位置的厚薄比较均勻,不会产生纱线密度过大而导致厚度增加或无法编织的问题,也不存在纱线过少而导致厚度减小或出现漏洞的问题。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编织方法,编织封闭顶面的过程是纯三维(或纯二维)编织方法,编织物美观漂亮,均勻致密,无断纱,结构强度高。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芯模、成型框、纱线与编织平台的相对位置示意图(侧视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的步骤1的芯模平面形状示意图(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的步骤3的添挂纱线示意图;图4是采用本发明方法编织出来的二分区添挂纱线时封闭顶面的花节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在添加分纱步骤之前的操作平台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在添加分纱步骤之后的操作平台状态示意图,还表示调换操作之前的操作平台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在调换操作之后的操作平台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提供的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既能够在圆形三维编织平台10上实现,也可以在中空的矩形组合三维编织平台10上实现,为便于理解,仅以在圆形三维编织平台10上为例介绍其实现方法与步骤。为了使附图简明易于理解,以实心圆点表示圆形三维编织平台10上的带有纱线的携纱器位置,以空心圆点表示圆形三维编织平台10上的空的(未挂纱线)携纱器位置,关于旋转编织机及其圆形三维编织平台10的具体结构以及携纱器行走过程,请参阅本案申请人于2008年11月10日递交的CN200810226422. 5号发明专利申请,其业已公开。一般来说,圆形三维编织平台10具有至少沿径向两环角轮,驱动至少三环携纱器,形成至少三层纤维厚度的织物,各环携纱器的数目均相等并为偶数。为了表述方便,将各环上的携纱器按照逆时钟方向顺序编号为1号位、2号位........m号位携纱器(m为偶数)。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圆形三维编织平台10是环向56轴(即m = 56),径向2轴(即具有三环携纱器)的编织平台10,共携带56X3 = 168个携纱器。在编织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各环上相同号位的携纱器沿径向排成一列,以此为基准再旋转180度时,各环上的携纱器又沿径向排成一列。所述三维编织平台依照编织周期循环编织,并称半个所述编织周期为一个节拍,本发明所示的旋转法编织中,是称旋转编织平台上的角轮每转动180度为一个所述节拍。本实施例中,所述三环携纱器由内向外依次定义为η环,ζ环,w环,则1号位的三个携纱器分别位于nl、zl、wl,其他携纱器位置定义以此类推。至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 如图1、图2所示,在圆形三维编织平台10上方固定一个成型环30和一个顶部封闭且具有织物固定功能的成型芯模40,所述成型环30环绕设置在所述成型芯模40的外围,所述芯模的尺寸、形状均与所欲编织的封顶织物的封闭顶面的尺寸、形状相同,芯模顶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在本实施例中,为简便起见,本实施例中所述芯模的顶面形状为圆形平面。本发明中,将通过所述编织平台10的中心点11并将所述编织平台对称分割开的假想线称为初始中界线15,将位于所述初始中界线15的同一侧、位于同一环上、且连线平行于所述中界线15的两个携纱器称为一对初始对称携纱器;例如,nUzUwl分别与n28、z28,w28构成一对初始对称携纱器,n29、z29,w29分别与π56、z56、w56构成一对初始对称携纱器。步骤2 在靠近所述中界线15的初始对称携纱器之间分别挂上整根的纱线,挂有纱线的携纱器所在列没有空携纱器,挂有纱线的携纱器所在列之间也没有空携纱器列,并且所述初始中界线15两侧所挂上的纱线数量相等且相对于所述中界线15对称布置;上述所有整根的纱线均经过所述成型环的相对的两侧并在芯模上被限定;经过上述挂纱步骤2之后,所述初始中界线15两侧各形成一个空携纱器区12、13,两个所述空携纱器区12、13各具有偶数列空携纱器,此处,称位于同一空携纱器区12、13的边缘列上并位于同一环上的两个空携纱器为分区对称携纱器。如图2所示,在所述圆形三维编织平台10的每一环上的1号位携纱器与观号位携纱器之间分别挂上整根的纱线,在每一环上的56号位携纱器与四号位携纱器之间分别挂上一根整根的纱线。当然,也可根据顶面的形状和尺寸大小增加挂纱数量,即还可以在2号位和27号位、30号位和55号位的携纱器之间挂上整根的纱线。如果需要,还可以挂更多的纱线。上述所有整根的纱线均经过所述成型环30的相对的两侧并在芯模上被限定。(注为了附图中的纱线被清楚显示,采用了较为夸张的弧线画法,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表现方法,不应当被理解为限定纱线的挂法。)如图2所示,所述圆形三维编织平台10的每一环上的2号位携纱器与27号位携纱器构成一对分区对称携纱器,每一环上的阳号位携纱器与30号位携纱器之间也构成一对分区对称携纱器。步骤3 添挂纱线步骤3-1,根据编织规律,在一个节拍(称四步法编织方法每运动两步为一个节拍,具体在旋转法编织中,也称旋转法编织中的角轮每转动180度为一个节拍)中,会有一半的携纱器沿台面顺时针运动,另一半逆时针运动。因此,根据每个携纱器的运动方向,称所述圆形三维编织平台10上在下一节拍中将会与圆形三维编织平台10上的相邻的挂有纱线的携纱器产生交织运动关系的空携纱器为待挂纱携纱器,并且位于同一空携纱器区并位于同一环上的待挂纱携纱器将构成一对待挂纱的分区对称携纱器16 ;步骤3-2,将整根的添挂纱线的两端分别挂在每一对所述待挂纱的分区对称携纱器16上,使得所有能够与已有纱线形成交叉的携纱器都挂满纱线,所述整根的添挂纱线均经过所述芯模的相对的两侧而被限定;步骤3-3,所述圆形三维编织平台10以旋转法进行下一个节拍的编织动作,所述编织动作结束时所有的携纱器仍然呈列状排列;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初始时,设Wl、n56、W9*r^8在下一节拍中将向远离中界线15方向运动,则n2、w2、n27、w27、w30、n30、n55和w55将向中界线15靠拢运动,并与上述纱线产生交织的运动关系,即π2与η27构成一对待挂纱的分区对称携纱器16,w2与w27构成一对待挂纱的分区对称携纱器16,n30与n55构成一对待挂纱的分区对称携纱器16,w30和w55也构成一对待挂纱的分区对称携纱器16,因此,如图3所示,需要在n2和η27号位携纱器之间挂上整根的添挂纱线,在w2和w27号位携纱器之间挂上整根的添挂纱线,在n30和n55号位携纱器之间挂上整根的添挂纱线,在w30和w55号位携纱器之间挂上整根的添挂纱线。(说明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这样的运动关系,这与机器台面的设置和运动状态有关,并不唯一,也就是说添挂的纱线可能位于内、中、外各环上)。步骤4 重复上述步骤3,直至所述圆形三维编织平台10上所有的携纱器上均挂上了纱线;步骤5 继续编织,直至在所述芯模上成型出与所述芯模同样尺寸和形状的封闭顶面。至此,即已完成了封顶织物的封闭顶面的编织。如果需要在所述封闭顶面的基础上向倾斜于封闭顶面的方向继续编织(如管状、锥状等),则在用附属定位装置将封闭顶面固定在芯模上以后,继续围绕芯模进行三维编织即可。本发明的封顶织物及其制作方法的特点是整个封顶织物的所有部分都是纯粹的三维编织结构,内部纱线结构均勻且所有纱线连续,在整个编织过程中,无需加减纱操作、预留纱线和使用其它辅助挂纱装置等,除了每运行一个节拍后机器停歇以便完成挂纱操作外,所有的编织过程与编织普通管形三维编织物的过程完全一致。采用上述编织方法所编织出来的封闭顶面,其如图4所示,由于封闭顶面的中心位置参与的编织纱线较少,因此花节数较少,距离中心位置越远的位置处的花节数越多,经过合理设计,可以使得所有花节的宽度基本相同,这样从整体上来看,所述封闭顶面所有位置的厚薄比较均勻,不会产生纱线密度过大而导致厚度增加或无法编织的问题,也不存在纱线过少而导致厚度减小或出现漏洞的问题。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编织方法,编织封闭顶面的过程是纯三维编织方法,编织物美观漂亮,均勻致密,无断纱,结构强度高。在封闭顶面的面积较大的情况下,若采用上述编织方法来逐步加挂纱线,会存在编织速度较慢,并可能导致距中心较远处花节稀疏、厚度不均勻的问题。
8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步骤4中还可以添加分纱步骤4-1,即如图5所示,在重复上述步骤3 —次或数次后,当编织平台10上某位置已挂满纱线的携纱器的列数达到二的整数倍且所述倍数大于一时,将所述位置的相邻的已挂满纱线的携纱器中的部分二的整数倍列数与剩余部分列数的携纱器挪移分隔开,以形成一个新的空携纱器区14,如图6所示。如此,即可将所述编织平台10上的空携纱器区的数量从两个增加到三个。若经过多次上述分纱步骤4-1,可以将空携纱器区的数量再增加到四个、五个或者更多个。但不论顺时针方向挪移还是逆时钟方向挪移,也不论挪移几次,均要求挪移之后的编织平台10上的各个空携纱器区12、13、14......的列数均为偶数。在分纱步骤4-1之后,又能够依照步骤3来添挂纱线。与原有两个空携纱器区相比,每分纱一次,在一个节拍中可添挂纱线的数量就有所增加,从而能够适应加快挂纱速度和增加花节数量的需要。另外,当所述的芯模顶面是曲面形状,如钝头锥形、半球形等形状时,上述步骤2至步骤4的连续挂纱操作可能导致花节数量增加过多,以至于织物不能完全贴附于芯模之上,或者纱线密度和织物厚度增加过多。为此,可以在不需增挂纱线时,在步骤4中增加调换操作步骤4-2,其包括步骤4-2-1 根据每个携纱器的运动方向,除沿用步骤3中定义的待挂纱的分区对称携纱器16之外,还称所述圆形三维编织平台10上在下一节拍中将会与圆形三维编织平台10上的空携纱器产生交织运动关系的挂有纱线的携纱器为待调换携纱器,根据编织规律,位于同一空携纱器区并位于同一环上的待调换携纱器将构成数对待调换的分区对称携纱器;步骤4-2-2,将所述待调换的对称携纱器与所述待挂纱的对称携纱器16的位置相互调换,其中,是将位于所述空携纱器区一侧的挂有纱线的携纱器与所述空携纱器区另一侧的空携纱器相互调换位置,从而使所述挂有纱线的携纱器越过所述空携纱器区后继续编
幺口
/Ν ο如此操作,可以避免挂有纱线的携纱器进入空携纱器区中,即在此分区内暂不产生增加的花节,并能够避免挂纱过快。以图6所示的情况为例,若根据编织规律,ζ9与构成一对待挂纱的分区对称携纱器16,ζ8与ζ27构成一对待调换的分区对称携纱器18,则将ζ8上的挂有纱线的携纱器与U6上的空携纱器调换位置,并将ζ27上的挂有纱线的携纱器与ζ9上的空携纱器调换位置,结果如图7所示,以使得在下一节拍中,挂有纱线的携纱器能够越过所述空携纱器区13。在实际编织过程中,根据增加花节数量的速度要求,可以在步骤3中灵活地插入分纱步骤4-1与调换操作步骤4-2,从而获得不同形状的封闭顶织物。上述实施例中,均以三维编织方法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提供的编织方法并不仅限于三维编织,也适用于二维编织。本发明用于二维编织时,仅需要将上述三维编织平台改为二维编织平台即可(二维编织平台与三维编织平台相比,区别仅在于其仅具有两环携纱器)。上述实施例中,是以圆形编织平台为例进行说明,而实际上,所述圆形编织平台也可以是由矩型编织平台组合成的能够编织圆形截面预型件的组合平台,所述组合平台依照四步法编织,可称四步法中每运动两步为一个所述节拍。用多个矩形台面通过组合方式也可实现上述所有操作,而且可以实现在任何位置增加花节数的操作,只是在需要增加花节的地方将台面断开并增补需要增加花节数量2倍列数的空携纱器及其相应的矩型平台,然后在此区域内按照上述步骤3进行操作,直至将该区域内的空携纱器全部挂满纱线即可。关于在矩形平台上实现圆形平台的编织过程,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是在编织平台上沿径向设有至少两环携纱器,各环携纱器的数目均相等并为偶数,所述编织平台依照编织周期循环编织,并称半个所述编织周期为一个节拍,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 在所述编织平台上方固定一个成型环和一个顶部封闭且具有织物固定功能的成型芯模,所述成型环环绕设置在所述成型芯模的外围,所述芯模的尺寸以及形状均与所欲编织的封顶织物的封闭顶面的尺寸以及形状相同;将通过所述编织平台的中心点并将所述编织平台对称分割开的假想线称为初始中界线,将位于所述初始中界线的同一侧、位于同一环上、且连线平行于所述中界线的两个携纱器称为一对初始对称携纱器;步骤2 在靠近所述中界线的初始对称携纱器之间分别挂上整根的纱线,挂有纱线的携纱器所在列没有空携纱器,挂有纱线的携纱器所在列之间也没有空携纱器列,并且所述初始中界线两侧所挂上的纱线数量相等且相对于所述中界线对称布置;上述所有整根的纱线均经过所述成型环的相对的两侧并在芯模上被限定;经过上述挂纱步骤2之后,所述初始中界线两侧各形成一个空携纱器区,两个所述空携纱器区各具有偶数列空携纱器,并称位于同一空携纱器区的边缘列上并位于同一环上的两个空携纱器为分区对称携纱器;步骤3:添挂纱线,其又包括步骤3-1,根据编织规律,称所述编织平台上在下一节拍中将会与相邻的挂有纱线的携纱器产生交织运动关系的空携纱器为待挂纱携纱器,并且位于同一空携纱器区并位于同一环上的待挂纱携纱器将构成一对待挂纱的分区对称携纱器;步骤3-2,将整根的添挂纱线的两端分别挂在每一对所述待挂纱的分区对称携纱器上,使得所有能够与已有纱线形成交织的携纱器都挂满纱线,所述整根的添挂纱线均经过所述芯模的相对的两侧而被限定;步骤3-3,所述编织平台进行下一个节拍的编织动作,所述编织动作结束时所有的携纱器仍然呈列状排列;步骤4 重复上述步骤3,直至所述编织平台上所有的携纱器上均挂上了纱线;步骤5 继续编织,直至在所述芯模上成型出与所述芯模同样尺寸和形状的封闭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之后,将所述封闭顶面固定在芯模上,然后继续围绕芯模进行三维编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在步骤4中添加一个或者多于一个的分纱步骤4-1,其中所述的分纱步骤,是在重复上述步骤3 —次或数次后,当编织平台上某位置已挂满纱线的携纱器的列数达到二的整数倍且所述倍数大于一时,将所述位置的相邻的已挂满纱线的携纱器中的部分二的整数倍列数与剩余部分列数的携纱器相对挪移分隔开,以在所述编织平台上形成一个新的空携纱器区,并要求挪移之后的编织平台上的所有空携纱器区的列数均为偶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在步骤4中增加一个或者多于一个的调换操作步骤4-2,其包括步骤4-2-1,根据每个携纱器的运动方向,称所述编织平台上在下一节拍中将会与编织平台上的空携纱器产生交织运动关系的挂有纱线的携纱器为待调换携纱器,根据编织规律,位于同一空携纱器区并位于同一环上的待调换携纱器将构成数对待调换的分区对称携纱器;步骤4-2-2,将所述待调换的对称携纱器与步骤3中定义的所述待挂纱的对称携纱器的位置相互调换,其中,是将位于所述空携纱器区一侧的挂有纱线的携纱器与所述空携纱器区另一侧的空携纱器相互调换位置,从而使所述挂有纱线的携纱器越过所述空携纱器区后继续编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方法是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全五向、或者三维六向编织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顶织物的封闭顶面是平面或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平台是二维编织平台或者三维编织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平台是圆形编织平台,所述圆形编织平台依照旋转法编织,称圆形编织平台的角轮每旋转180度为一个所述节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平台是由矩型编织平台组合成的能够编织圆形截面预型件的组合平台,所述组合平台依照四步法编织,称四步法中每运动两步为一个所述节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封顶织物的编织方法,在编织平台上方固定一个成型环和一个成型芯模,然后在所述编织平台的部分携纱器上挂有整根的纱线,在接下来的编织过程中,不断在编织平台的携纱器上增挂整根的纱线,使参与编织的纱线数量越来越多,并与封顶织物所需花节数量相适应,以编织成该封顶织物。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编织方法,编织封闭顶面的过程是纯三维(或纯二维)编织方法,编织物美观漂亮,均匀致密,无断纱,结构强度高。
文档编号D04C1/00GK102560877SQ20121003401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5日
发明者刘念, 刘振国, 阚玉华 申请人:阚玉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