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丝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68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金属丝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金属丝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到电吹风、剃须刀,大到电冰箱、空调机,其辐射的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目前,减少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呼声越来越高,而金属丝具有防电磁辐射、不吸收电磁波、永久性抗静电、抗氧化、耐腐蚀的功能,把金属丝应用到纺织中,其制成品就同时具有了防电磁辐射的功能。金属丝混纺纱线采用特殊工艺把金属抽成细丝,其细度可以与纺织原料中的各种纤维的细度相媲美,因其极细,所以柔韧性很好,但可纺性差,在纺纱车间,采用国际水平的纺纱工艺,将金属丝和棉、动物纤维、化纤类原料纺在一起,犹如一个金属网,金属本身对电 磁波有反射功能,这样由金属丝制成的纱线做成的面料就具有了防电磁辐射的功能,而且也具有棉、动物纤维所具有的透气性和保暖性,穿着舒适,对人体无副作用。金属丝混纺纱线的防电磁辐射的原理就是金属丝构成的环路产生感生电流,由感生电流产生反向电磁场进行屏蔽。金属良导体可以反射电磁波,即当金属网孔径小于电磁波波长(波长=光速/频率)1/4时,则电磁波不能透过金属网。金属丝纱线就是采用这种原理制成,因金属丝的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可以起到屏蔽电磁波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具备防电磁辐射、抗菌、抗静电、耐腐蚀、透气性好、防尘的金属丝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将金属丝与其他原料混纺,金属丝和其他原料的重量比为I : 40,所述其他原料是棉、动物纤维和化纤类原料的一种或任何组合,所述金属丝直径为0.1-10微米;所述金属丝的制备过程如下称取不锈钢粉放入到含有无水乙醇的球磨罐中,按照球料比为50 I的重量比加入氧化铝陶瓷球,球磨时间为12小时,球磨温度为室温,球磨机转速500转/分钟,把不锈钢粉直径的尺寸磨至Ium左右;按铜粉镍粉不锈钢粉=I I 10的重量比称取铜粉和镍粉放入含有不锈钢粉的球磨罐中,球磨时间为24小时,球磨机转速200转/分钟;将球磨好的粉末中的无水乙醇蒸发掉后,通过热压烧结制备合金,最后采用单丝拉拔法制备成直径为0.1-10微米的金属丝。金属丝混纺纱线工艺主要包括复精梳、纺纱、织造和后整理。复精梳包括染色、复洗、混条、针梳一、精梳、针梳二和成条;其中,金属丝采用小比例混条,增加混条次数;混条隔距从常规的45mm调节到50mm ;精梳喂入总量从常规的200g调节到175g,进条采用双排交叉排列。纺纱包括头道并条、头道并条后头道针梳、头道并条后二道针梳、二道并条、二道并条后头道针梳、二道并条后二道针梳、三道针梳、四道针梳、粗纱、细纱、自动络筒、并线和倍捻。后整理包括染色和平整,其中,平整采用一次平煮并且使用第一罐蒸、高压蒸、第二罐蒸和烫蒸。一种金属丝混纺纱线,其采用上述生产工艺制备。本发明的金属丝混纺纱线具备了良好的防电磁辐射功能,还可具有抗静电、抗菌、耐腐蚀、透气性好、防尘等一系列特殊功能,同时在织物上还可以形成独特的形状记忆功能,再加上金属特有的闪闪光泽,在织物上若隐若现给单调的织物来动感的闪烁,成功地为织物注入了时尚的元素。
具体实施例方式金属丝混纺纱线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复精梳、纺纱、织造、后整理。I、金属丝的制备过程如下称取不锈钢粉放入到含有无水乙醇的球磨罐中,按照球料比为50 I的重量比加入氧化铝陶瓷球,球磨时间为12小时,球磨温度为室温,球磨机转速500转/分钟,把不锈钢粉尺寸磨至Iu m左右;按铜粉镍粉不锈钢粉=1:1: 10的重量比称取铜粉和镍粉放入含有不锈钢粉的球磨罐中,球磨时间为24小时,球磨机转速200转/分钟;将球磨好的粉末中的无水乙醇蒸发掉后,通过热压烧结制备合金,最后采用单丝拉拔法制备成直径为O. 1-10微米的金属丝。2、复精梳染色一复洗一混条一针梳一精梳一针梳一成条,其中,混条和精梳较佳的设置方式为(I)金属丝采用小比例混条,增加混条次数。(2)混条隔距从常规的45mm,调节到50mm。(3)精梳喂入总量从常规的200g调节到175g,进条采用双排交叉排列。通过上述步骤较好地减少金属丝的损伤,保证混合均匀。3、纺纱羊毛条一金属纤维毛条一头道并条一头道针梳一二道针梳一二道并条一头道针梳一二道针梳一三道针梳一四道针梳一粗纱一细纱一自动络筒一并线一倍捻一成品纱线。其中,较佳的设置方式为(I)减少合毛油的使用。(2)适当减少吸风口的吸风量,保证条子伸直平行的进入牵伸区。(3)超细导电金属丝的添加比例定为2. 5%左右。(4)金属丝在融合拉伸前,可以再次人为添加其他抗氧化金属元素,使金属丝抗氧化的能力得到增强。(5)由于金属丝具有导电性,选用光电式自络筒以降低清纱器失灵几率。(6)在普通工艺中,发现金属丝经常外漏和断点,经过设备调节,在细纱机中,金属丝通过的通道轮由普通的一个增加到两到三个通道轮,让金属丝在纺纱中更为稳定,保证了金属丝不外漏。(7)纱线支数调整在46支左右,捻度系数在105T/M-110T/M间,得出的金属丝纱线,不外漏,不断点,条干均匀,而且手感也好,织成的毛衫防辐射效果好。通过上述步骤较好地减少金属丝的损伤,提高了纱线质量。4、织造羊毛与金属丝混纺纱线,由于羊毛纤维的卷曲弹性和纱线短、长片段毛羽多,高支羊毛纱线强力偏低,金属丝细度可达0.1-10微米,在圆纬机上编织时易造成断纱疵点和布面变毛疵病。在织造时,通过对纱线经过的路线进行处理和优化成圈机件配置,解决了羊毛金属丝混纺纱线在圆纬机上的可编织性问题,攻克了编织因强力原因引起的断纱、布面易起毛等难题,并获得质量良好的毛坯织物。5、后整理(I)染色为减少羊毛/金属丝混纺针织面料强度降低太多,要选择无张力或张力小的染色机。一般选用溢流喷射染色机J型机或O型机,喷嘴直径一般为90mm,前处理和后处理主泵频率为26-28HZ,染色主泵频率为30-32HZ。通过调整染色机械喷口间隙与水流速度,降低织物在染色机中的运动程度,减少织物与染机内壁的摩擦,减少起球,同时保证织物在设备内部的匀速运动以确保织物的匀染性。(2)平整由于金属丝具有一定的记忆性,容易使织物产生折皱,后整理时保持布 面平整,织物不产生折皱是该产品控制的重点。①采用一次平煮,减少了机械器件与布料的摩擦,以防止面料因过多的洗煮、摩擦,使面料产生折皱。②使用罐蒸一高压蒸一罐蒸一烫蒸,这样两次罐蒸加一次高压蒸、一次烫蒸的工艺组合,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织物的平整度得到了提高。通本发明制备工艺获得纺织品经测试,在1500MHz下有99. 96%的屏蔽率,在2450MHz下有99. 79%的屏蔽率;还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金属离子极性较强,制得的纺织品每平方厘米可释放出10000以上个负离子,能够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抑制率可达到99%以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金属丝混纺纱线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金属丝与其他原料按照重量比为I : 40混纺,所述其他原料是棉、动物纤维和化纤类原料的一种或任何组合,所述金属丝直径为O.1-10 微米; 所述金属丝的制备过程如下称取不锈钢粉放入到含有无水乙醇的球磨罐中,按照球料比为50 I的重量比加入氧化招陶瓷球,球磨时间为12小时,球磨温度为室温,球磨机转速500转/分钟,把不锈钢粉尺寸磨至Iu m左右;按铜粉镍粉不锈钢粉=I I 10的重量比称取铜粉和镍粉放入含有不锈钢粉的球磨罐中,球磨时间为24小时,球磨机转速200转/分钟;将球磨好的粉末中的无水乙醇蒸发掉后,通过热压烧结制备合金,最后采用单丝拉拔法制备成直径为0.1-10微米的金属丝; 所述工艺主要包括复精梳、纺纱、织造和后整理;所述复精梳包括染色、复洗、混条、针梳一、精梳、针梳二和成条;其中,金属丝采用小比例混条,增加混条次数;混条隔距从常规的45mm调节到50mm ;精梳喂入总量从常规的200g调节到175g,进条采用双排交叉排列;所述纺纱包括头道并条、头道并条后头道针梳、头道并条后二道针梳、二道并条、二道并条后 头道针梳、二道并条后二道针梳、三道针梳、四道针梳、粗纱、细纱、自动络筒、并线和倍捻;所述后整理包括染色和平整,其中,平整采用一次平煮,并且使用第一罐蒸、高压蒸、第二罐蒸和烫蒸。
2.一种金属丝混纺纱线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金属丝与其他原料混纺,所述其他原料是棉、动物纤维和化纤类原料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工艺主要包括复精梳、纺纱、织造和后整理;复精梳包括染色、复洗、混条、针梳一、精梳、针梳二和成条,其中,金属丝采用小比例混条,增加混条次数,混条隔距从常规的45mm调节到50mm,精梳喂入总量从常规的200g调节到175g,进条采用双排交叉排列;纺纱包括头道并条、头道并条后头道针梳、头道并条后二道针梳、二道并条、二道并条后头道针梳、二道并条后二道针梳、三道针梳、四道针梳、粗纱、细纱、自动络筒、并线和倍捻;后整理包括染色和平整,其中,平整采用一次平煮,并且使用第一罐蒸、高压蒸、第二罐蒸和烫蒸。
3.一种金属丝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混纺纱线采用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金属丝混纺纱线工艺制备。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丝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金属丝与棉、动物纤维或化纤类原料混纺,主要包括复精梳、纺纱、织造、后整理,制成的纱线具备防电磁辐射、抗菌、抗静电、耐腐蚀、透气性好和防尘的特性。
文档编号D02G3/12GK102719963SQ20121016915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魏元龙 申请人:山东来利来毛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