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针不漏针的山板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51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翻针不漏针的山板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脑横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脑横机机头底板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电脑横机机头底板的设计结构可使织针完成编织、吊目、翻针、接针以及不织5个基础动作,从而完成各种复杂花型的编织工作。在这5个基础动作的执行过程中,织针的针盖均由编织线圈将其拨开,以达到脱圈、集圈与移圈的效果,其中的移圈过程由翻针动作与接针动作配合完成。在完成翻针、接针动作时,针盖是由线圈将其拨开,前、后床各织针与线圈的配合要求较高,当线圈较松、较紧或多股线时,均会影响移圈的效果,很容易产生翻针漏针的现象。现有技术对电脑横机机头底板的改进都是针对提高装置运行稳定性、减少机器故障率、简化对生产过程的控制、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作出的改进例如,专利申请号为 201110226987. 5的专利文件中提到的一种电脑横机的翻针系统,通过提供一种新的电脑横机翻针系统,解决了因三角动作不到位而产生的接针、翻针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又如,专利申请号为201120038980. 6的专利文件中提到的一种针织横机的山板装置通过简化山板结构,使针织横机更易控制,极大地减少了故障率。上述专利虽然都对山板结构进行了改进,但都没有解决翻针漏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翻针永不漏针的机头底板改进结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在现有接针动作的执行结构之前设置有一提前刷开针盖的刷盖动作执行结构,同时还设置有与刷盖动作相配合的刷盖部件。这样的结构设计,让接针在现有的接针动作上提前做一刷盖动作,使毛刷将接针的针盖刷开,在接针动作执行时无需考虑织针与线圈的配合就可顺利完成移圈动作。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结构,提前刷开针盖的刷盖动作执行结构为刷盖三角。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结构,与刷盖动作相配合的刷盖部件为毛刷。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的刷盖动作执行结构固定设置于山板上。


图I为现有方案接针动作示意图 图2为现有方案翻针动作示意图 图3为改进方案接针动作示意图 图4为改进方案翻针动作示意图 图5为改进方案山板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方案K-K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图 图7为现有方案L-L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图 图8为现有方案M-M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图 图9为现有方案N-N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10为现有方案0-0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方案P-P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图 图12为现有方案Q-Q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图 图13为改进方案A-A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图 图14为改进方案B-B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图 图15为改进方案C-C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图 图16为改进方案D-D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图 图17为改进方案E-E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图 图18为改进方案F-F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图 图19为改进方案G-G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图 图20为改进方案H-H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图 图21为改进方案I-I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图 图22为改进方案J-J位置处翻针与接针的执行动作示意图
图中1、不织压片(左);2、上护山;3、刷盖三角(右);4、不织压片(右);5、尖山;6、翻针 导块;7、中山导块;8、碟山;9、刷盖三角(左);10、针盖;11、翻针;12、接针;13、编织线圈;14、毛刷。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有技术中接针与翻针沿机头底板的执行路径如图I和图2所示,与之相对应的接针与翻针状态如图6至图12所示。具体执行过程为在K-K位置处,翻针11由碟山8、翻针导块6推针上升,接针12由不织压片(右)4压针,且由碟山8推针至山板中部,接针12与翻针11的具体状态如图6所示;在L-L位置处,翻针11由碟山8、翻针导块6推针继续上升,接针12由碟山8推针上升,此时,编织线圈13触碰接针12的针盖10,接针12与翻针11的具体状态如图7所示位置处,翻针11上升到最高位后开始由尖山5推针下滑,接针12由碟山8推针继续上升,此时,编织线圈13开始拨开接针12的针盖10,翻针11与接针12的具体状态如图8所示;在N-N位置处,翻针11由尖山5推针继续下滑,接针12由碟山8推针继续上升,此时,接针12的针盖10被编织线圈13拨开,接针钩挂线圈,翻针11与接针12的具体状态如图9所示;在0-0位置处,翻针11由尖山5推针继续下滑,接针12上升到最高位后开始由碟山8推针下滑,此时,接针12的针钩吃线,同时,接针12的针盖10开始被拨回原位,翻针11与接针12的具体状态如图10所示;在P-P位置处,翻针11由尖山5推针继续下滑,接针12由翻针导块6推针缓慢下滑,此时,编织线圈13继续将接针12的针盖10拨回至关闭状态,翻针11与接针12的具体状态如图11所示;在Q-Q位置处,翻针11脱线,接针12接到线,移圈动作完成,翻针11与接针12的具体状态如图12所示。本发明改进的山板结构如图3至图5所示,在现有接针动作的执行结构之前设置有一提前刷开翻针针盖的刷盖动作执行结构和与刷盖动作相配合的刷盖部件。下面以刷盖三角作为提前刷开针盖的刷盖动作执行结构为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过程。接针与翻针沿山板的执行路径如图3和图4所示,与之相对应的接针与翻针状态如图13至图22所示。基本执行过程为在A-A位置处,翻针11挂线,接针12空针,接针12与翻针11的具体状态如图13所示;在B-B位置处,翻针11不动,接针12由刷盖三角(右)3推针上升,此时,接针12针头触碰毛刷14,接针12与翻针11的具体状态如图14所示;在C-C位置处,翻针11仍然不动,接针12由刷盖三角(右)3推针继续上升,此时,毛刷14将接针12的针盖10完全刷开,接针12与翻针11的具体状态如图15所示;在D-D位置处,翻针11仍然不动,接针12到达最高位后由上护山2推针下滑,接针12与翻针11的具体状态如图16所示;在E-E位置处,翻针11由碟山8、翻针导块6推针上升,接针12由不织压片(右)4压针,且由碟山8推针至山板中部,接针12与翻针11的具体状态如图17所示;在?4位置处,翻针11由碟山8、翻针导块6推针继续上升,接针12由碟山8推针上升,翻针11与接针12的具体状态如图18所示;在G-G位置处,翻针11上升到最高位后开始由尖山5推针下滑,接针12由碟山8推针上升至最高位,此时,接针钩挂线圈,翻针11与接针12的具体状态如图19所示;在H-H位置处,翻针11由尖山5推针继续下滑,接针12由碟山8推针从最高位开始下滑,此时,接针12的钩针完整吃线,翻针11与接针12的具体状态如图20所示;在I-I位置处,翻针11由尖山5推针继续下滑,接针12由翻针导块6推针缓慢下滑,此时,编织线圈13将接针12的针盖10拨回至关闭状态,编织过程中的脱圈动作均由线圈将针盖拨回后才可实现,翻针11与接针12的具体状态如图21所示;在J-J位置处,翻针11顺利脱线,接针12顺利接到线,移圈动作完成,翻针11与接针12的具体状态如图22所示。
·
接针动作执行过程中,中山导块7、刷盖三角(左)9、不织压片(左)I不工作,刷盖三角(右)3、翻针导块6、不织压片(右)4均工作。翻针动作执行时,刷盖三角(右)3、中山导块7、刷盖三角(左)9、不织压片(左)I、不织压片(右)4均不工作,翻针导块6工作。在本实施例中,为配合刷盖三角处的接针动作,将原有的上护山结构修改为如图5所示的结构,上护山2下部的凹口形状与刷该三角的上部形状相配合。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只要在现有接针动作的执行结构之前设置有提前刷开针盖的刷盖动作执行结构,不论刷盖动作执行结构的形状是否为三角形,山板的基本结构是否与本实施例相同,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翻针不漏针的山板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现有接针动作的执行结构之前设置有一提前刷开针盖的刷盖动作执行结构和与刷盖动作相配合的刷盖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翻针不漏针的山板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刷盖动作执行结构为刷盖三角。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翻针不漏针的山板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刷盖动作相配合的刷盖部件为毛刷,所述毛刷固定设置于山板上部的铝盖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翻针不漏针的山板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刷盖动作执行结构固定设置于山板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脑横编织机翻针动作不漏针的山板改进结构,是对横机主要工作部件存在的缺陷进行的修补。在现有接针动作的执行结构之前设置有一提前刷开织针针盖的刷盖动作执行结构和与刷盖动作相配合的刷盖部件。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翻针漏针的问题,在工作调试无特别问题存在的情况下,能达到使翻针永不漏针的工作效果。
文档编号D04B15/36GK102719985SQ20121023356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7日
发明者李文浩, 楼顺芳 申请人:江苏裕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