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50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纱线卷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纱线卷取机所具备的横动装置进行驱动的驱动源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有卷取纱线来形成卷装的纱线卷取机。作为这种纱线卷取机,例如存在日本特开2004-250122号公报(专利文献I)以及日本特开平8-246275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纺纱机械。如专利文献I以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在这种纺纱机械中,将多个用于卷取纱线的纺纱单元排列地设置于机体主体。纱线卷取机具备横动装置,该横动装置在将纱线卷取于卷装时使该纱线进行横动。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纺纱机械中,公开了通过使长条的横动导杆往复移动而在全部的纺纱单元中使导纱器一起往复移动的结构的横动装置。专利文献I公开了作为横动导杆的驱动源的凸轮箱。凸轮箱使横动导杆高速地往复移动。在该横动导杆的往复移动的反转时产生冲击。因此,在横动装置的驱动过程中,在凸轮箱产生较大的振动。特别是在如专利文献I那样遍及多个纺纱单元设置横动导杆并一并进行全部纺纱单元中的纱线的横动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横动导杆本身变重,所以上述振动变得非常大。由于如上所述在凸轮箱产生振动,所以在该状态下凸轮箱会移动。需要将该凸轮箱固定于某处。在以往的纺纱机械中,将凸轮箱固定于在纺纱机械的一端配置的驱动端的框架。由此,能够防止凸轮箱因振动而移动。并且,根据该结构,能够与驱动端一体地搬运凸轮箱,因此,能够简化纺纱机械的安装作业等。但是,在上述将凸轮箱固定于框架的结构中,凸轮箱的振动会经由框架传递至周边设备。特别是,由于近年来纺纱速度提高,横动速度也加快,所以在凸轮箱产生的振动也增大。因此,存在因凸轮箱的振动而导致上述周边设备产生破损的忧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减少了因在横动装置的驱动源产生的振动而引起的负面影响的纱线卷取机。根据本发明的观点,在沿着机体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卷取纱线而形成卷装的多个纱线卷取单元的纱线卷取机中,设置有横动机构、驱动部、振动释放部以及收纳框架。上述横动机构遍及上述多个纱线卷取单元而设置,共用该横动机构进行各个上述纱线卷取单元所卷取的纱线的横动。上述驱动部驱动上述横动机构往复移动。上述振动释放部释放上述驱动部驱动上述横动机构而产生的振动。上述收纳框架收纳上述驱动部。上述驱动部以及上述振动释放部与上述收纳框架分开设置。通过将驱动部与收纳框架分开设置,并设置将驱动部的振动释放到收纳框架以外的振动释放部,能够防止驱动部的振动传递至收纳框架。由此,能够防止因驱动部的振动而导致收纳框架破损,其结果,纱线卷取机的耐久性提高。
上述纱线卷取机还具备操作部,上述多个纱线卷取单元共用该操作部;以及空气供给部,该空气供给部对上述多个纱线卷取单元供给空气。在上述收纳框架安装有上述操作部和上述空气供给部的至少任意一方。通过将驱动部与收纳框架分开设置,能够防止该驱动部的振动传递至收纳框架,因此,上述振动不会传递至安装于该收纳框架的操作部、空气供给部。因此,能够防止操作部、空气供给部因驱动部的振动而破损。在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中,优选将上述振动释放部固定于纱线卷取机的设置面。通过将振动释放部固定于设置面,能够将驱动部的振动释放到设置面。将振动释放部固定于设置面的结果是,能够将驱动部可靠地固定于设置面。由此,能够稳定由横动机构进行的纱线的横动,从而形成高品质的卷装。在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中,上述收纳框架具备下部框架部件,该下部框架部件构成该收纳框架的下部的至少一部分。上述下部框架部件能够相对于上述收纳框架的主体进行装卸。通过将下部框架部件设置为能够装卸,在将振动释放部固定于设置面时能够卸下下部框架部件来进行作业,因此,可容易地进行该固定作业。通过在固定振动释放部后将下部框架部件安装于收纳框架主体,能够提高收纳框架的刚性。在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中,上述纱线卷取单元具备喂纱部,该喂纱部供给上述纱线;以及卷取部,该卷取部将利用上述横动机构而横动的上述纱线卷取于上述卷装。上述喂纱部配置于上述机体的上部,上述横动机构以及上述卷取部配置于上述机体的下部。在横动机构配置于机体下部的布局的情况下,能够将该横动机构的驱动部配置于机体高度方向的较低的位置。因此,能够将该驱动部牢固地固定于设置面。在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中,上述横动机构具备多个横动导纱器,该多个横动导纱器与上述各纱线卷取单元所卷取的上述纱线卡合;以及横动导杆,该横动导杆供上述多个横动导纱器安装。上述驱动部具备凸轮鼓;旋转驱动上述凸轮鼓的马达;以及将上述凸轮鼓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往复运动并从输出轴输出的凸轮机构。上述输出轴与上述横动导杆连接。在上述那样的横动方式的纱线卷取机中,能够防止振动传递至整个纱线卷取机,从而稳定地形成卷装。在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中,上述驱动部具备油贮存部、油回收部、返回孔以及罩部件。上述油贮存部对朝上述凸轮机构供给的油进行贮存。上述油回收部对附着于上述输出轴的油进行回收。上述油回收部所回收的油通过上述返回孔返回上述油贮存部。上述罩部件覆盖上述返回孔,防止因上述凸轮机构而飞散的油落入上述返回孔。通过设置油回收部,能够减少来自驱动部的输出轴的油泄漏。并且,通过设置罩部件,能够防止油落入返回孔,因此,能够使来自该返回孔的油顺利地返回至油贮存部。在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下,上述驱动部具备基体;至少收纳有上述凸轮鼓以及上述凸轮机构的凸轮机构收纳部;以及将上述凸轮机构收纳部悬挂支承于上述基体的两个悬挂支承部件。上述两个悬挂支承部件以相对于上述凸轮机构收纳部的重心对称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基体。通过像这样支承凸轮机构收纳部,基体能够均匀地承受来自凸轮机构收纳部的振动。在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中,各个上述纱线卷取单元具备喂纱部。上述喂纱部具有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牵伸纤维束;以及气流纺纱装置,该气流纺纱装置利用空气流对由上述牵伸装置牵伸后的上述纤维束进行加捻而生成细纱。从上述喂纱部供给的细纱一边利用上述横动机构而横动一边利用各个上述纱线卷取单元卷取于卷装。由于气流纺纱装置能够高速地进行纺纱,所以横动机构的横动速度也实现高速化,从而成为在驱动部容易产生振动的状态。因此,通过在具备气流纺纱装置的纱线卷取机中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特别适当地发挥振动释放部的如下效果,即、防止驱动部的振动传递
至周围的设备。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细纱机的俯视图。
图3是细纱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驱动端箱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表示驱动端箱的内部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6是气流纺纱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横动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凸轮箱内的状况的正面剖视图。
图9是横动驱动部的侧视图。
图10是以往的凸轮箱的侧视图。
图11是对定位夹具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纱线卷取机的细纱机(纺纱机械)
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细纱机I具备机体主体2、驱动端箱3、筒管堆料机(bobbinstocker) 4 以及吸气装置(blower box) 5。在机体主体2沿着其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纺纱单元(纱线卷取单元)6。如图3所示,各纺纱单元6具备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置的、喂纱部9、纱线贮存装置12以及卷取部13。在本说明书中,“上游”以及“下游”意味着纺纱时的纤维束14以及细纱15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以及下游。各纺纱单元6利用卷取部13将喂纱部9所供给的细纱15卷取于卷取筒管16。将卷取有细纱15的卷取筒管16称为卷装17。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排列设置纺纱单元6的方向(图1以及图2中用“右”和“左”的箭头表示的方向)简称为“左右方向”。有时将与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图1以及图3中用“前”和“后”的箭头表示的方向)简称为“前后方向”。如图3所示,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由纺纱单元6生成的细纱15在机体主体2的前后方向的一侧行进。在前后方向上,当从机体主体2的观察时,将细纱15移动的一侧(图3的右侧)称为正面侧,将相反侧称为背面侧。驱动端箱3配置于机体主体2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如图5所示,在驱动端箱3内配置有多个纺纱单元6的共用的驱动源亦即牵伸驱动部31以及横动驱动部(驱动部)32。压缩空气从省略图示的压缩空气源经由压缩空气供给管33向驱动端箱3供给。在驱动端箱3内配置有适当地调整上述压缩空气(气流)而后向细纱机I的各部分供给的空气供给部34。空气供给部34具有用于调整压缩空气的压力的调整器35等。利用空气供给部34调整为适当的气压的压缩空气经由省略图示的管道或者管等而向细纱机I的各部分供给。如图1以及图4所示,在驱动端箱3的正面侧设置有操作部18。操作部18具备能够显示与各纺纱单元6相关的信息的显示画面以及进行各种设定的设定操作件(操作按钮以及/或者操作板等);等等。操作部18能够与各纺纱单元6之间进行通信,并集中地管理与细纱机I所具备的多个纺纱单元6相关的信息。操作部18能够一并或分别独立地向细纱机I所具备的多个纺纱单元6发送控制信号。因此,细纱机I的操作人员能够利用操作部18集中地操作多个纺纱单元6。在机体主体2的左右方向上,在与驱动端箱3相反侧的端部配置有筒管堆料机4。筒管堆料机4能够保持多个空的卷取筒管16。如图2所示,在筒管堆料机4的背面侧配置有吸气装置5。在吸气装置5内配置有省略图示的负压源。如图3所示,在机体主体2沿着左右方向配设有负压管道19、20以及21。负压管道19、20以及21与上述负压源连接。该负压管道19、20以及21的内部利用上述负压源而保持为负压。能够将负压经由负压管道19、20以及21向细纱机I的各部分供
5口 O各纺纱单元6的喂纱部9配置于机体主体2的上部。喂纱部9具有牵伸装置10和纺纱部11。牵伸装置10设置于机体主体2的上端附近。牵伸装置10将从省略图示的棉条筒经由导条架供给的棉条(纤维束的原料)22牵伸至规定的宽度。牵伸装置10具备多个牵伸罗拉。各牵伸罗拉以两个一组的方式构成牵伸罗拉对。牵伸装置10从上游侧依次具有后罗拉对23、27、第三罗拉对24、28、中罗拉对25、29以及前罗拉对26、30这四个牵伸罗拉对。在各牵伸罗拉对中,将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正面侧的牵伸罗拉称为上罗拉、将位于背面侧的牵伸罗拉称为下罗拉。如图3所示,上罗拉从上游侧依次形成为后上罗拉23、第三上罗拉24、装配架设有橡胶制的输送带的中间上罗拉25以及前上罗拉26。下罗拉从上游侧依次形成为后下罗拉27、第三下罗拉28、装配架设有橡胶制的输送带的中间下罗拉29以及前下罗拉30。各纺纱单元6具备用于旋转驱动后下罗拉27以及第三下罗拉28的省略图示的电动马达。能够针对每个纺纱单元6旋转驱动后下罗拉27以及第三下罗拉28。利用配置于上述的驱动端箱3内的牵伸驱动部31驱动中间下罗拉29以及前下罗拉30。能够共用牵伸驱动部31对细纱机I所具备的多个纺纱单元6的中间下罗拉29和前下罗拉30进行驱动。具体而言,如图1以及图2所示,细纱机I具备沿左右方向配设的第一总轴36以及第二总轴37。各纺纱单兀6的前下罗拉30以与第一总轴36同轴的方式固定于第一总轴36。各纺纱单兀6的中间下罗拉29以与第二总轴37同轴的方式固定于第二总轴37。该第一总轴36以及第二总轴37的端部与驱动端箱3内的牵伸驱动部31连接。牵伸驱动部31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驱动第一总轴36以及第二总轴37。在全部的纺纱单元6中一并驱动前下罗拉30以及中间下罗拉29。各上罗拉23、24、25以及26经由省略图示的轴承等而被支承为能够以其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各上罗拉23、24、25以及26被省略图示的施力部件分别朝与其对置的下罗拉27、28、29以及30施力。牵伸装置10能够在旋转的上罗拉23、24、25以及26与下罗拉27、28、29以及30之间夹持棉条22,并将该棉条22朝下游侧输送。在牵伸装置10中,越是下游侧的牵伸罗拉对,则旋转速度越快。因此,纤维束14 (或者棉条22)在牵伸罗拉对与牵伸罗拉对之间被输送的期间被牵伸。通过适当地设定各下罗拉27、28、29以及30的旋转速度,能够变更牵伸纤维束14的程度。牵伸装置10能够将纤维束14牵伸为所希望的纤维宽度。各罗拉的旋转速度根据纤维的种类以及/或者纺纱的细纱15的粗细等纺纱条件(卷取条件)而适当地变更。在紧接着前罗拉对26、30的下游侧配置有纺纱部11。被牵伸装置10牵伸的纤维束14向纺纱部11供给。该纺纱部11具备利用回旋气流对纤维束14进行加捻的气流纺纱装置41。气流纺纱装置41对从牵伸装置10供给的纤维束14进行加捻而生成细纱15。如图6所示,气流纺纱装置41具备喷嘴块43、中空引导轴体44以及纤维引导部45。在喷嘴块43与中空引导轴体44之间形成有纺纱室46。在喷嘴块43形成有向纺纱室46内喷出空气的空气喷出喷嘴47。在纤维引导部45形成有向纺纱室46内导入纤维束14的导入口 48。空气喷出喷嘴47能够向纺纱室46内喷出空气而产生回旋气流。利用具有导入口 48的纤维引导部45将从牵伸装置10供给的纤维束14引导至纺纱室46内。在纺纱室46内,利用回旋气流使纤维束14在中空引导轴体44的周围摆动,从而对纤维束14进行加捻而形成细纱15。被加捻后的细纱15从形成于中空引导轴体44的轴中心的纱线通路49通过,并从下游侧的纱线出口(省略图示)向气流纺纱装置41的外部送出。在上述导入口 48配置有将其前端朝向纺纱室46内而配置的针状的导纱针50。从导入口 48导入的纤维束14以卷绕于该导纱针50的方式被引导至纺纱室46内。由此,能够稳定导入到纺纱室46内的纤维束14的状态。另外,由于以卷绕于导纱针50的方式引导纤维束14,因此即使在纺纱室46内对纤维进行加捻,也能够防止捻线传播到比纤维引导部45更靠上游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由纺纱部11进行的加捻对牵伸装置10造成影响。但是,也可以省略导纱针50而利用纤维引导部45的下游侧端部实现导纱针50的功能。从配置于驱动端箱3内的上述空气供给部34供给用于在上述气流纺纱装置41中产生回旋气流的压缩空气(空气)。空气供给部34具备对压缩空气的气压进行调整的调整器35。通过预先适当地调整调整器35,能够向气流纺纱装置41适当地供给压缩空气,因此,在该气流纺纱装置41中能够适当地产生上述回旋气流。由此,能够使纺纱部11适当地进行纺纱。在纺纱部11的下游侧且是机体主体2的下部配置有卷取部13。卷取部13具备摇架臂58和卷取滚筒59。摇架臂58能够绕支轴57摆动。摇架臂58将用于卷取细纱15的卷取筒管16支承为能够旋转。卷取滚筒59能够与上述卷取筒管16的外周面或者将细纱15卷取于卷取筒管16而形成的卷装17的外周面接触而进行驱动。利用省略图示的电动马达驱动卷取滚筒59,从而能够使与卷取滚筒59接触的卷取筒管16 (或者卷装17)旋转,将细纱15卷取于卷取筒管16。如图1所示,细纱机I在机体主体2的下部具备横动机构60,该横动机构60用于进行由各纺纱单元6的卷取部13卷取的细纱15的横动。横动机构60具有多个横动导纱器61以及横动导杆62。各横动导纱器61分别配置于各纺纱单元6的卷取部13的附近,并且与由该卷取部13卷取的细纱15卡合。上述横动导杆62以长度方向沿着左右方向的方式配设,并遍及细纱机I所具备的全部纺纱单元6而配置。各横动导纱器61固定于横动导杆62。横动导杆62的一侧的端部与驱动端箱3内的上述横动驱动部32连接。横动驱动部32驱动横动导杆62而使其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由此,能够在全部纺纱单元6中一并驱动横动导纱器61而使它们往复移动。通过使处于与细纱15卡合的状态的横动导纱器61往复移动,并利用卷取部13使卷取筒管16旋转,由此能够一边使细纱15横移一边对细纱15进行卷取,从而形成适当形状的卷装17。在纺纱部11与卷取部13之间设置有纱线贮存装置12。如图3所示,纱线贮存装置12具备纱线贮存罗拉63、和旋转驱动该纱线贮存罗拉63的电动马达64。纱线贮存罗拉63能够在其外周面卷取恒定量的细纱15并暂时地贮存该细纱15。在纱线贮存罗拉63的外周面卷取了细纱15的状态下,使该纱线贮存罗拉63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由此能够以规定的速度从纺纱部11的气流纺纱装置引出细纱15并输送至下游侦U。由于在纱线贮存罗拉63的外周面暂时地贮存细纱15,因此能够将纱线贮存装置12作为一种缓冲器而发挥功能。由此,能够消除纺纱部11中的纺纱速度、与卷取部13中的卷取速度因某种理由而导致不一致的情况的不良状况(例如细纱15的松弛等)。在纺纱部11与纱线贮存装置1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纱线品质测定器65。由纺纱部11纺织出的细纱15在由纱线贮存装置12卷取之前通过上述纱线品质测定器65。纱线品质测定器65利用省略图示的静电电容式传感器对行进的细纱15的粗细进行监视。纱线品质测定器65在检测出细纱15的纱疵(细纱15的粗细等存在异常的部位)的情况下,向未图示的单元控制器发送纱疵检测信号。纱线品质测定器65并不局限于静电电容式的传感器,也可以利用例如光透过式的传感器来监视细纱15的粗细。纱线品质测定器65也可以将细纱15所包含的异物作为纱疵而进行检测。在纱线品质测定器65的附近配置有用于在检测出细纱15的纱疵时立即切断细纱15的切断器(省略图示)。纺纱单元6也可以停止向纺纱部11供给空气而中断细纱15的生成,由此切断该细纱15来代替该切断器。细纱机I具备接头台车66和落纱台车(作业台车)67。在机体主体2沿着左右方向铺设有接头台车移动导轨68。接头台车移动导轨68位于比细纱15的纱线通道更靠背面侧的位置。上述接头台车66能够沿着接头台车移动导轨68而移动。接头台车66具备接头装置69、吸管70以及吸嘴71。当在某一纺纱单元6中因断纱或者剪纱等而导致纺纱部11与卷取部13之间的细纱15形成为断开状态时,接头台车66在上述接头台车移动导轨68上移动至上述纺纱单元6并停止。上述吸管70 —边以轴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一边吸入并捕捉从纺纱部11送出的纱头而向接头装置69引导。吸嘴71一边以轴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一边从支承于上述卷取部13的卷装17吸引并捕捉纱头而向接头装置69引导。用于使吸管70以及吸嘴71产生吸引流的负压由吸气装置5内的上述负压源供给。接头装置69通过利用由压缩空气而产生的回旋气流合股加捻被引导的纱头彼此来进行接头。由此,能够将纺纱部11与卷取部13之间的细纱15形成为连续状态,并再次开始细纱15向卷装17的卷取。用于使接头装置69产生回旋气流的压缩空气由上述空气供给部34供给。由于接头台车移动导轨68铺设于比纱线通道更靠背面侧的位置,因此,接头台车66在比纱线通道更靠背面侧的位置移动,从该背面侧的位置进行接头作业。由于接头台车66位于比纱线通道更靠背面侧(即,机体主体2的里侧位置),因此难以进行维护。在细纱机I中,能够将接头台车66从机体主体2的背面拔出。更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通过将用于供给负压的负压管道19、20以及21配设于比接头台车66更高的位置、或更低的位置,不在接头台车66的背面侧配置负压管道。在机体主体2的背面侧的一部分形成有与接头台车66进行接头作业的空间连通的开放部110。由此,能够将接头台车66经由开放部110相对于机体主体2进行装卸。因此,能够将接头台车66从机体主体2的背面侧拔出来进行维护。在对接头台车66进行维护的情况下,如果能够访问该接头台车66的背面侧,则能够进行充分的维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将接头台车66安装于机体主体2的状态下经由开放部110进行维护作业。因此,开放部110的开口面积也可以不形成为能够拔出接头台车66的程度,只要是能够确保操作人员进行维护所需的足够大的开口面积即可。在机体主体2的正面侧沿左右方向铺设有落纱台车移动导轨39。上述落纱台车67能够沿着落纱台车移动导轨39进行移动。落纱台车67进行已满卷的卷装17的落纱作业。落纱台车67具备空筒管收纳部38、摇架操作臂72、纱线引出臂73以及空筒管供给臂74。空筒管收纳部38能够收纳多个空的卷取筒管16。纱线引出臂73通过省略图示的气缸机构而能够伸缩。在该纱线引出臂73的前端设置有利用吸引空气流吸引并捕捉细纱15的省略图示的捕捉部。若在某个纺纱单元6中卷取的卷装17成为满卷(卷取有规定量的细纱15的状态),则落纱台车67在落纱台车移动导轨39上移动至上述纺纱单元6并停止。接下来,摇架操作臂72通过操作纺纱单元6的摇架臂58而从摇架臂58卸下上述满卷的卷装17。所卸下的满卷卷装17落下到铺设在纺纱单元6与落纱台车移动导轨39之间的卷装输送带75上而被接住。也可以构成为,在落纱台车67设置输送机构,并利用该输送机构从卷取部13向卷装输送带75输送满卷卷装17。如图2所示,卷装输送带75沿着左右方向配设。卷装输送带75沿着上述左右方向输送满卷的卷装17。在由卷装输送带75输送满卷卷装17的输送方向的端部配置有省略图示的卷装回收部。在细纱机I中,能够自动地回收满卷的卷装17。落纱台车67利用空筒管供给臂74对贮存于空筒管收纳部38的空的卷取筒管16进行把持,并且使该空筒管供给臂74转动,从而将上述卷取筒管16安装于纺纱单元6的摇架臂58。与此连续地,落纱台车67的纱线引出臂73吸引并捕捉由纺纱部11纺织出的细纱15,并且将该捕捉到的细纱15引导至在摇架臂58安装的上述空的卷取筒管16的附近。在该状态下,利用公知的包头纱卷绕等方法将从纺纱部11引出来的细纱15固定于卷取筒管16。然后,开始基于卷取部13的卷取筒管16的旋转,从而能够开始对新的卷取筒管16卷取细纱15。能够贮存于落纱台车67的空筒管收纳部38的空的卷取筒管16的个数有限。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向落纱台车67补充卷取筒管16。因此,落纱台车67在适当的时机从上述筒管堆料机4接受卷取筒管16的供给。即,如图2所示,上述落纱台车移动导轨39延伸地铺设至筒管供给位置77 (图1以及图2中用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如图1以及图2所示,筒管供给位置77位于机体主体2的正面侧,并与筒管堆料机4邻接地配置。落纱台车67根据需要移动至筒管供给位置77并停止。从筒管堆料机4向停止在筒管供给位置77的落纱台车67供给卷取筒管16。接下来,对驱动端箱3的结构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驱动端箱3的正面侧、侧面侧、(以及虽省略图示,但背面侧也)由面板78覆盖。该面板78安装成能够相对于驱动端箱3的框架79 (参照图5)进行装卸。如图5所示,驱动端箱3的上述框架(收纳框架)79通过组合细长的框架材料而构成。虽然框架材料没有特别地限定,但除了能够利用例如槽型钢等的形钢、钢管等之外,只要是具有需要的强度也可以是钣金等。上述牵伸驱动部31、上述横动驱动部32以及上述空气供给部34配置于该框架79的内侧。框架79在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具备配置为大致水平的加强框架部件80、81以及82。横动驱动部32配置于比加强框架部件80、81以及82更靠下方的位置。横动驱动部32具备内置有用于使上述横动导杆62在左右方向往返移动的凸轮机构的凸轮箱90 ;以及作为该凸轮箱90的驱动源的横动驱动马达91。通过使横动驱动马达91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能够使横动导杆62以规定的速度沿左右方向往返驱动。空气供给部34配置于比加强框架部件80、81以及82更靠下方的位置,并安装于框架79。空气供给部34具备用于向细纱机I的各部分适当地供给压缩空气的空气设备。具体而言,空气供给部34具备用于除去经由压缩空气供给管33而被供给的压缩空气的水分的过滤器83。空气供给部34也具备用于适当地调整压缩空气的气压的调整器35。牵伸驱动部31配置于比加强框架部件80、81以及82更靠上方的位置,并安装于框架79。如图5所示,牵伸驱动部31具备用于驱动上述第一总轴36的第一马达84 ;以及用于驱动上述第二总轴37的第二马达85。在牵伸驱动部31的正面侧,上述操作部18安装于框架79。驱动端箱3的框架79与机体主体2分开构成。由此,在安装细纱机I时,能够分别搬入机体主体2和驱动端箱3。接下来,对横动驱动部32的结构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横动驱动部32具备凸轮箱(凸轮机构收纳部)90、和横动驱动马达91。横动驱动部32具备对凸轮箱90以及横动驱动马达91进行支承的基体92。在凸轮箱90的内部收纳有凸轮鼓94、和将该凸轮鼓94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往复运动的凸轮机构。如图8所示,利用凸轮箱90将凸轮鼓94的旋转轴95支承为旋转自如。旋转轴95的一端从凸轮箱90突出地设置,在该突出的旋转轴95的端部固定有带轮96。由上述横动驱动马达91产生的旋转驱动力经由省略图示的传动带等输入带轮96。利用横动驱动马达91能够旋转驱动凸轮鼓94。将输出轴93设置为从凸轮箱90突出。沿着左右方向配置输出轴93的轴线。上述横动导杆62与输出轴93连结。在凸轮箱90内设置有将凸轮鼓94的旋转转换成往复运动并使输出轴93沿着其轴线往复运动的省略图示的凸轮机构。由于能够驱动与输出轴93连结的横动导杆62而使其左右往复移动,所以能够驱动横动机构60而使其左右往复移动,从而在各纺纱单元6进行细纱15的横动。接着,对凸轮机构进行说明。凸轮机构由形成于凸轮鼓94的外周的往复螺旋槽97、和与往复螺旋槽97卡合的滑块98构成。滑块98固定于上述输出轴93的端部。输出轴93以能够在沿着其轴线的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于凸轮箱90。通过旋转驱动凸轮鼓94,利用往复螺旋槽97引导与该往复螺旋槽97卡合的滑块98而使其移动。由此,滑块98使输出轴93沿着其轴线往复移动。利用以上的凸轮机构能够将凸轮鼓94的旋转转换成往复运动从而使输出轴93往复运动。凸轮箱90的底部成为贮存用于向凸轮机构供给的油99的油贮存部。凸轮箱90兼作油贮存部。凸轮鼓94配置为,其外周的一部分浸入到油贮存部的油99。通过凸轮鼓94旋转,能够使油毫无遗漏地涂敷在该凸轮鼓94的外周以及往复螺旋槽97,从而能够润滑地驱动凸轮机构。由于利用横动驱动马达91高速地旋转驱动凸轮鼓94,所以由该凸轮鼓94的旋转的势头导致油下落在输出轴93上。由于输出轴93的一端朝凸轮箱90的外侧突出,所以若驱动附着了油的输出轴93而使其往复移动,则附着于该输出轴93的油会漏到凸轮箱90的外部。在细纱机I中设置有对附着于输出轴93的油进行回收的油回收部100。油回收部100设置于凸轮箱90的外侧,并且在油回收部100的内部具有刮板101。刮板101是与输出轴93同轴地配置的橡胶制的环部件,并配置为可将附着于输出轴93的外周的油拭去。在凸轮箱90的侧壁形成有油返回孔102,该油返回孔102将该凸轮箱90的内部与油回收部100连通。由刮板101从输出轴93拭去并回收的油从油回收部100经由油返回孔102返回到凸轮箱90内。由于高速地驱动凸轮机构所具备的滑块98以及输出轴93而使它们往复移动,所以附着于该滑块98、输出轴93的油容易朝凸轮箱90的侧壁面飞散。若飞散的油落入油返回孔102,则会产生无法使油回收部100的油从油返回孔102顺利地返回的问题。在细纱机I中,为了使因凸轮机构而飞散的油不落在油返回孔102,配置有从凸轮箱90的内侧覆盖该油返回孔102的罩部件103。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103为板状部件,并被配置为至少面对油返回孔102的开口部分。若利用罩部件103完全地封闭油返回孔102,则无法使油回收部100内的油返回到凸轮箱90内。在罩部件103与油返回孔102的开口边缘部之间设置有间隙。将罩部件103的下端部敞开,以便能够使来自油返回孔102的油落在位于该油返回孔102的下方的油贮存部。由于能够防止因凸轮机构而飞散的油落入油返回孔102,所以能够使油回收部100所回收的油经由油返回孔102顺利地返回到凸轮箱90内。其结果,能够可靠地防止来自往复运动的输出轴93的油泄漏。上述凸轮箱90支承于基体92。横动驱动部32具备用于将凸轮箱90支承于基体92的悬挂支承部件104。悬挂支承部件104是与输出轴93平行地配置的棒状部件,且以贯通上述凸轮箱90的方式设置。贯通了凸轮箱90的悬挂支承部件104的两端固定于基体92。悬挂支承部件104在比凸轮箱90的重心更靠上方的位置贯通该凸轮箱90。横动驱动部32利用悬挂支承部件104悬挂支承凸轮箱90。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两根悬挂支承部件104。由这两根悬挂支承部件104支承凸轮箱90。由此,横动驱动部32能够稳定地支承凸轮箱90。在从悬挂支承部件104的长度方向观察时(图9),两根悬挂支承部件104配置为,相对于通过凸轮箱90的重心90a的铅垂线对称。凸轮箱90的重心90a是指,除了凸轮箱90本身以外还包括收纳于该凸轮箱90的结构(凸轮鼓94、滑块98、输出轴93等)的重心。利用相对于凸轮箱90的重心90a对称地配置的两根悬挂支承部件104悬挂支承上述凸轮箱90,从而能够使基体92均匀地承受该凸轮箱90的振动。例如专利文献2所述,在以往的细纱机中,为了进行接头台车(作业台车)的维护而从机体主体的侧方拔出该作业台车。在将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机体的侧方端部设置驱动端箱3的结构应用于专利文献2的以往的细纱机的情况下,需要以使其从驱动端箱3内通过的方式将接头台车66拔出。配置于该驱动端箱3内的横动驱动部32必须形成为可避开接头台车66。例如图10所示,在以往的细纱机中,凸轮箱90形成为可避免与接头台车66干涉的形状。如图10所示,难以相对于凸轮箱90的重心90a对称地配置两根悬挂支承部件 104。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I中,能够从机体主体2的背面侧拔出接头台车66来对其进行维护。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I中,无需从机体主体2的侧方拔出接头台车66。细纱机I中不存在必须避开接头台车66来形成凸轮箱90的限制。在细纱机I中,能够相对于凸轮箱90的重心90a对称地配置两根悬挂支承部件104。在上述基体92的下部设置有振动释放部105。振动释放部105由固定于基体92的下部的固定用板106、和经由在该固定用板106形成的插通孔(省略图示)打入地面109 (细纱机I的设置面)的地脚螺栓107构成。通过将地脚螺栓107打入地面109,能够将基体92固定于地面109。能够将横动驱动部32固定于地面109,以使该横动驱动部32不因驱动横动机构60往复移动时产生的振动而移动。振动释放部105配置于横动驱动部32的正面侧和背面侧。通过将横动驱动部32的前后方向的两侧固定于地面109,能够将横动驱动部32可靠地固定于地面109。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I中,喂纱部9配置于机体主体2的上部,用于卷取从喂纱部9供给的细纱15的卷取部13以及横动机构60配置于机体主体2的下部。因此,作为横动机构60的驱动源的横动驱动部32也配置于驱动端箱3内的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动驱动部32配置于靠近地面(设置面)109的位置,因此,利用地脚螺栓107能够将该横动驱动部32牢固地固定于地面109。横动驱动部32配置于驱动端箱3的框架79内,并且未与该框架79连结。横动驱动部32与框架79分开设置。振动释放部105也与框架79分开设置。由横动驱动部32产生的振动不会传递至驱动端箱3的框架79,而是经由振动释放部105释放到地面109。通过将由横动驱动部32产生的振动释放到地面109,能够防止振动传递至安装于框架79的其他结构(例如操作部18)以及/或者机体主体2的纺纱单元6等。由此,能够提高细纱机I整体的耐久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I中,上述卷装输送带75形成为至少延伸至驱动端箱3的正面侧。为了避免对卷装输送带75产生干扰,需要将驱动端箱3配置于比该卷装输送带75更靠背面侧的位置。必须将用于驱动横动机构60的横动导杆62与横动驱动部32连结。该横动驱动部32必须配置于横动机构60的侧方。驱动端箱3在前后方向上的配置存在限制,另一方面,横动驱动部32的配置也存在限制。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I中,在驱动端箱3的框架79的内部,必须紧靠正面侧的位置配置横动驱动部32。但是,如图5所示,在框架79的正面侧的下部,下部框架部件86沿着左右方向配设。若意欲使横动驱动部32紧靠框架79内的正面侧的位置,则该下部框架部件86会成为阻碍。为了确保框架79的刚性而需要下部框架部件86,因此,无法省略下部框架部件86。如图7以及图9所示,在细纱机I中,在横动驱动部32的基体92的正面侧的下部形成有朝背面侧凹陷的切口部108。切口部108形成为,能够避开下部框架部件86。由此,能够避开下部框架部件86并紧靠框架79内的正面侧的位置配置横动驱动部32。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I的设置方法(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I中,驱动端箱3与机体主体2分开构成。在安装细纱机I时,能够分别搬入驱动端箱3和机体主体2。在安装细纱机I时,首先搬入机体主体2,并将该机体主体2安装于适当的位置。接着,在机体主体2的侧方的规定的位置,在地面109形成用于打入横动驱动部32的地脚螺栓107的孔。通过预先在地面109形成孔,能够顺利地进行利用地脚螺栓107将横动驱动部32固定于地面109的作业。需要将横动导杆62与横动驱动部32的输出轴93连结。在将横动驱动部32固定于地面109时,上述输出轴93的轴线与横动导杆62的轴线必须一致。因此,需要在正确地定位后的位置形成用于将地脚螺栓107打入地面109的孔。在安装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I时,利用图11所示的定位夹具111在地面109形成用于将地脚螺栓107打入的孔。定位夹具111具有与机体主体2的侧部卡合的卡合部112、和模板(templet)部113。在模板部113的应形成地脚螺栓107的孔的位置预先形成有模板孔114。如图11所示,定位夹具111的使用方法是,在使卡合部112与已经设置好的机体主体2的侧部卡合的状态下,在模板孔114的位置且是在地面109形成地脚螺栓107用的孔。通过这样利用定位夹具111,能够在相对于机体主体2适当的位置且是在地面109形成地脚螺栓107用的孔。在地面109形成地脚螺栓107用的孔后,接着,在机体主体2的侧方设置驱动端箱3。在细纱机I中,横动驱动部32与驱动端箱3的框架79分开构成。必须分别搬入横动驱动部32和驱动端箱3的情况需要搬入两次。在搬入驱动端箱3时,优选利用图5中用双点划线所示的搬入用托架115将横动驱动部32固定于该驱动端箱3的框架79。由于能够将横动驱动部32与驱动端箱3 —体地搬入,所以能够省去搬入时的麻烦。在结束将驱动端箱3设置于机体主体2的侧方的作业后,卸下上述搬入用托架115,解除驱动端箱3的框架79与横动驱动部32的连结。横动驱动部32成为从框架79分离的状态。接着,经由横动驱动部32的固定用板106的上述插通孔(省略图示)将地脚螺栓107打入地面109。形成振动释放部105,并将横动驱动部32固定于地面109。由于在地面109预先形成用于将地脚螺栓107打入地面109的孔,所以能够顺利地进行将横动驱动部32固定于地面109的作业。在驱动端箱3的框架79内,横动驱动部32紧靠正面侧的位置配置。在形成横动驱动部32的正面侧的振动释放部105时,下部框架部件86成为阻碍从而难以将地脚螺栓107打入地面109。在细纱机I中,将下部框架部件86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驱动端箱3的框架79主体进行装卸。在安装横动驱动部32时,预先卸下下部框架部件86,从而在形成正面侧的振动释放部105时(将地脚螺栓107打入地面109时)下部框架部件86不会成为阻碍。能够顺利地进行安装横动驱动部32的作业。在完成将上述地脚螺栓107打入地面109的作业后,将下部框架部件86安装于框架79主体。能够确保驱动端箱3的框架79的刚性。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I具备横动机构60、横动驱动部32、振动释放部105以及框架79。横动机构60遍及多个纺纱单元6而设置,一并进行各纺纱单元6所卷取的细纱15的横动。横动驱动部32驱动横动机构60而使其往复移动。振动释放部105释放因横动驱动部32驱动横动机构60而产生的振动。框架79收纳横动驱动部32。横动驱动部32以及振动释放部105与框架79分开设置。将横动驱动部32与框架79分开设置,并设置将横动驱动部32的振动释放到框架79以外的振动释放部105,从而能够防止横动驱动部32的振动传递至框架79。能够防止因横动驱动部32的振动而导致框架79破损,其结果,细纱机I的耐久性提高。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I具备多个纺纱单元6所共用的操作部18、和对多个纺纱单元6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部34。在框架79安装有操作部18和空气供给部34。通过将横动驱动部32与框架79分开设置,能够防止该横动驱动部32的振动传递至框架79。上述振动也不会传递至安装于该框架79的操作部18、空气供给部34。能够防止操作部18以及/或者空气供给部34因横动驱动部32的振动而破损。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I中,振动释放部105固定于细纱机I的设置面。通过像这样将振动释放部105固定于设置面,能够将横动驱动部32的振动释放到设置面。将振动释放部105固定于设置面的结果是,能够将横动驱动部32可靠地固定于设置面。能够稳定由横动机构60进行的细纱15的横动,从而形成高品质的卷装17。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I中,框架79具备构成该框架79的下部的一部分的下部框架部件86。上述下部框架部件86可相对于框架79的主体进行装卸。通过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下部框架部件86,能够在将振动释放部105固定于设置面时卸下下部框架部件86来进行作业,因此,可容易地进行该固定作业。通过在固定振动释放部105后将下部框架部件86安装于框架79主体,能够提高框架79的刚性。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I中,纺纱单元6具备供给细纱15的喂纱部9、和将通过横动机构60横动的细纱15卷取于卷装17的卷取部13。喂纱部9配置于机体主体2的上部,横动机构60以及卷取部13配置于机体主体的下部。在将横动机构60配置于机体主体2的下部的布局的情况下,能够将作为该横动机构60的驱动源的横动驱动部32配置在较低的位置。能够将该横动驱动部32牢固地固定于设置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I中,横动机构60具备多个与各纺纱单元6所卷取的细纱15卡合的横动导纱器61、和供上述多个横动导纱器61安装的横动导杆62。横动驱动部32具备凸轮鼓94、旋转驱动凸轮鼓94的马达91以及将凸轮鼓94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往复运动并将其从输出轴93输出的凸轮机构。输出轴93与横动导杆62连接。在这样的横动方式的细纱机I中,能够防止振动传递至整个细纱机I,并能够稳定地形成卷装17。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I中,横动驱动部32具备作为油贮存部发挥作用的凸轮箱90、油回收部100、油返回孔102以及罩部件103。凸轮箱90对要朝上述凸轮机构供给的油进行贮存。油回收部100对附着于输出轴93的油进行回收。油返回孔102使油回收部100所回收的油返回至凸轮箱90。罩部件103覆盖油返回孔102,从而防止因上述凸轮机构而飞散的油落入油返回孔102。通过设置油回收部100,能够减少来自横动驱动部32的输出轴93的油泄漏。通过设置罩部件103,能够防止油落入油返回孔102,因此,能够使来自该油返回孔102的油顺利地返回至凸轮箱90。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I中,横动驱动部32具备基体92、收纳有凸轮鼓94以及凸轮机构的凸轮箱90、以及将凸轮箱90悬挂支承于基体92的两个悬挂支承部件104。两个悬挂支承部件104以相对于凸轮箱90的重心90a对称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基体92。通过这样支承凸轮箱90,基体92能够均匀地承受来自凸轮箱90的振动。在上述的细纱机I中,上述喂纱部9具有牵伸纤维束14的牵伸装置10、利用空气流将由牵伸装置10牵伸后的纤维束14加捻而生成细纱15的气流纺纱装置41。利用横动机构60使从喂纱部9供给的细纱15横动,并且利用纺纱单元6将上述细纱15卷取于卷装17。由于气流纺纱装置41能够高速地进行纺纱,所以横动机构60的横动速度也实现高速化,从而在横动驱动部32容易产生振动。在具备这样的气流纺纱装置41的细纱机I中,通过采用本申请发明的结构,能够特别适当地发挥振动释放部105的如下效果,即、防止横动驱动部32的振动传递至周围的设备。以上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结构例如能够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纱线贮存装置12的纱线贮存罗拉63旋转,从而从纺纱部11引出细纱15。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日本特开2005-220484号公报所记载那样设置喂纱装置,通过利用送出罗拉与夹持罗拉来夹持细纱并进行旋转,从纺纱装置引出细纱。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纺纱单元6与落纱台车移动导轨39之间设置有卷装输送带75。但是,也可以按照纺纱单元6、落纱台车移动导轨39、卷装输送带75的顺序配置。也可以省略利用卷装输送带75自动地回收满卷卷装17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置有卷装输送带75的位置形成用于暂时保管满卷卷装17的卷装载置部。操作者通过手动作业将载置于卷装载置部的满卷卷装17回收。从紧凑地形成细纱机I整体的结构的观点出发,优选紧靠驱动端箱3的正面侧的位置配置横动驱动部32这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布局。但是,也可以根据驱动端箱3内的其他结构的布局而适当地变更横动驱动部32的位置。只要能够利用振动释放部105将横动驱动部32固定于地面109以使横动驱动部32的振动不会传递至框架79即可。
利用振动释放部105释放横动驱动部32的振动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地面109 (设置面)。例如,也可以将横动驱动部32的振动释放到设置有细纱机I的纤维工厂的壁面。SP,只要能够释放横动驱动部32的振动以使其不会传递到框架79以及机体主体2即可。在图1中,示出了卷取部13形成锥形状的卷装17的情况,但也可以形成平行形状(圆筒形状)的卷装。纺纱部11所具备的气流纺纱装置41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具备朝相反方向进行加捻的一对喷气喷嘴的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纺纱部11并不局限于利用气流纺纱装置进行纺纱的结构,也可以是利用其他形式的纺纱装置进行纺纱的结构。本发明的结构并不局限于纺纱机械,还能够广泛地应用于自动络纱机等其他种类的纱线卷取机。
权利要求
1.一种纱线卷取机,该纱线卷取机沿着机体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卷取纱线而形成卷装的纱线卷取单元, 该纱线卷取机的特征在于, 该纱线卷取机具备 横动机构,该横动机构遍及所述多个纱线卷取单元而设置,共用该横动机构进行各个所述纱线卷取单元所卷取的纱线的横动; 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所述横动机构往复移动; 振动释放部,该振动释放部释放因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横动机构而产生的振动;以及 收纳框架,该收纳框架收纳所述驱动部, 所述驱动部以及所述振动释放部与所述收纳框架分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卷取机还具备 操作部,所述多个纱线卷取单元共用该操作部;以及 空气供给部,该空气供给部对所述多个纱线卷取单元供给空气, 在所述收纳框架安装有所述操作部和所述空气供给部的至少任意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释放部固定于纱线卷取机的设置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框架具备下部框架部件,该下部框架部件构成该收纳框架的下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下部框架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收纳框架的主体进行装卸。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卷取单元具备 喂纱部,该喂纱部供给所述纱线;以及 卷取部,该卷取部将利用所述横动机构而横动的所述纱线卷取于所述卷装, 所述喂纱部配置于所述机体的上部,所述横动机构以及所述卷取部配置于所述机体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动机构具备多个横动导纱器,该多个横动导纱器与所述各纱线卷取单元所卷取的所述纱线卡合;以及横动导杆,该横动导杆供所述多个横动导纱器安装, 所述驱动部具备 凸轮鼓; 旋转驱动所述凸轮鼓的马达;以及 将所述凸轮鼓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往复运动并从输出轴输出的凸轮机构, 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横动导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还具备 油贮存部,该油贮存部对朝所述凸轮机构供给的油进行贮存; 油回收部,该油回收部对附着于所述输出轴的油进行回收;返回孔,所述油回收部所回收的油通过该返回孔返回所述油贮存部;以及 罩部件,该罩部件覆盖所述返回孔,防止因所述凸轮机构而飞散的油落入所述返回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具备 基体; 至少收纳有所述凸轮鼓以及所述凸轮机构的凸轮机构收纳部;以及 将所述凸轮机构收纳部悬挂支承于所述基体的两个悬挂支承部件, 所述两个悬挂支承部件以相对于所述凸轮机构收纳部的重心对称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卷取单元分别具备喂纱部,该喂纱部具有 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牵伸纤维束;以及 气流纺纱装置,该气流纺纱装置利用空气流对由所述牵伸装置牵伸后的所述纤维束进行加捻而生成细纱, 从所述喂纱部供给的细纱一边利用所述横动机构而横动一边利用各个所述纱线卷取单元卷取于卷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纱线卷取机。细纱机具备横动机构、横动驱动部(32)、振动释放部(105)以及框架(79)。横动机构遍及多个纺纱单元而设置,共用该横动机构进行各个上述纺纱单元所卷取的细纱的横动。横动驱动部(32)驱动横动机构往复移动。振动释放部(105)释放横动驱动部(32)驱动横动机构而产生的振动。框架(79)收纳横动驱动部(32)。横动驱动部(32)以及振动释放部(105)与框架(79)分开设置。
文档编号D01H1/20GK103014935SQ201210233019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1日
发明者重山昌澄, 横田至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