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762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纱线卷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绕行进的纱线而形成卷取卷装的纱线卷取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卷绕行进的纱线而形成卷取卷装的纱线卷取机的领域中,存在具有纱线存积装置的纱线卷取机,该纱线存积装置将卷取装置所卷绕的纱线进行暂时存积。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细纱机具备细纱装置;卷绕从细纱装置送出的纱线的卷取装置; 以及配置在细纱装置和卷取装置之间的纱线存积装置(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纱线存积装置具有卷绕纱线的纱线存积辊(松弛消除辊);和检测该纱线存积辊的纱线的卷绕量的传感器(卷绕量传感器)。通过在纱线存积辊上卷绕规定量的纱线,由此消除纱线的松弛并且使纱线张力稳定。结果,在卷取装置中能够形成较高品质的卷装。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242041号公报(图1、段落0025)。在上述纱线存积辊中,纱线的卷绕量取决于从纱线存积辊的上游侧供给的纱线的速度与从纱线存积辊向下游输送的纱线的速度(即卷取装置的卷绕速度)之差。但是,当卷绕速度比纱线向纱线存积辊的供给速度低时,纱线存积辊的卷绕量(卷取范围)依次变大。结果,纱线存积辊成为纱线被卷绕到超过通常卷绕区域的区域中的、卷绕过多的状态。 此时,上游侧的纱线张力变得过大,当纱线张力变得过大时,存在纱线品质降低的问题。因此,优选能够迅速检测出卷绕过多的状态。专利文献1的纱线存积装置虽然具备检测纱线存积辊的卷绕量的传感器,但是该传感器是用于在卷装的卷取中将纱线存积辊的卷绕量维持为规定量的传感器。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完全没有公开对纱线从纱线存积辊的一端部卷绕到另一端部的、卷绕过多的状态进行检测的内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检测纱线存积辊的卷绕过多的状态的纱线卷取机。第一实用新型的纱线卷取机具备对行进的纱线进行卷绕的卷取装置;和将被上述卷取装置卷绕的纱线进行暂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上述纱线存积装置具有纱线存积辊和卷绕过多检测传感器。纱线存积辊构成为旋转自如,被卷绕纱线。卷绕过多检测传感器检测卷绕过多的状态,该卷绕过多的状态为纱线超过上述纱线存积辊的通常卷绕区域而被卷绕到影响纱线品质的区域。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卷绕过多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卷绕过多的状态,所以能够迅速检测到纱线存积辊上游侧的纱线张力成为过大的状态,防止纱线品质降低。第二实用新型的纱线卷取机为,在上述第一实用新型中,上述纱线存积辊具有纱线存积部、上游侧锥面部和下游侧锥面部。纱线存积部的表面成为上述通常卷绕区域。上游侧锥面部和下游侧锥面部分别与该纱线存积部的两端部相连。从纱线存积装置上游侧行进来的纱线被卷挂到上述上游侧锥面部上。上述卷绕过度检测传感器对被卷绕到超过了上述纱线存积部的区域中的纱线进行检测。[0013]当来自上游侧的纱线卷挂到上游侧锥面部上时,通过该上游侧锥面部的倾斜,所卷挂的纱线向纱线存积部移动,并卷绕到纱线存积部(通常卷绕区域)。当纱线进一步卷绕到纱线存积部时,纱线开始从纱线存积部向上游侧锥面部上升。上游侧锥面部的直径比纱线存积部的直径大,所以当即使纱线稍微开始上升到该上游侧锥面部时,纱线速度也急剧上升。结果,纱线存积辊上游侧的纱线张力急剧增大。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由卷绕过多检测传感器对被卷绕到超过了纱线存积部(通常卷绕区域)的区域的纱线进行检测,能够提前检测到纱线上升到上游侧锥面部的状态。第三实用新型的纱线卷取机为,在上述第二实用新型中,在上述纱线存积部和上述下游侧锥面部之间,形成有直径比上述纱线存积部的下游侧端部的直径大的环状台阶部,上述卷绕过多检测传感器对卷绕到上述环状台阶部的纱线进行检测。通常,纱线超过纱线存积部(通常卷绕区域)而卷绕到影响纱线品质的区域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当由于某种原因纱线移动到这样的区域时,会错误地判断为成为了卷绕过多的状态。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设计为,在成为卷绕过多的状态之前,纱线难以移动到由卷绕过多检测传感器检测有无纱线的位置。即,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纱线存积部和下游侧锥面部之间形成有环状台阶部。纱线存积部和环状台阶部的高低差成为纱线要向环状台阶部移动时的阻挡。在卷绕量不那么多的状态下,仅在纱线存积部(通常卷绕区域)卷绕纱线。在纱线存积部的卷绕量变多时,纱线存积部的纱线的一部分才开始被推出而上升到环状台阶部。 因此,能够防止卷绕过多状态的误检测。此外,由于能够检测到纱线即将上升到上游侧锥面部之前的状态,所以能够更提前地检测到纱线张力的增大。第四实用新型的纱线卷取机为,在上述第二实用新型中,上述卷绕过多检测传感器,对超过上述纱线存积部而卷绕到上述上游侧锥面部的纱线进行检测。如上所述,由于上游侧锥面部的直径比纱线存积部的直径大,所以当即使纱线稍微开始上升到该上游侧锥面部时,纱线存积辊上游侧的纱线张力也急剧增大。在本实用新型中,能够可靠地检测出直接导致上游侧纱线张力增大的、纱线上升到上游侧锥面部的状态。第五实用新型的纱线卷取机为,在上述第一 第四任一项实用新型中,具有空气式纺纱装置,从该纺纱装置送出的纺纱被卷绕到上述纱线存积辊上。空气式纺纱装置对从上游侧送来的纤维束作用捻回流而加捻,来生成纺纱。当纺纱装置下游侧的纱线张力(即纱线存积辊上游侧的纱线张力)较高时,在纺纱装置中难以对纤维加捻,存在纱线品质降低的问题。因此,在具有这种空气式纺纱装置的纱线卷取机中,优选应用本实用新型,迅速检测到向位于纺纱装置下游的纱线存积辊卷绕过多的状态。第六实用新型的纱线卷取机为,在上述第五实用新型中,上述纱线存积辊构成为, 牵引来自上述纺纱装置的纺纱并向上述卷取装置送出。即,纱线存积辊起到对从纺纱装置送出的纺纱进行牵引并向卷取装置送出的喂纱辊的作用。在该情况下,当纱线存积辊成为卷绕过多的状态时,纱线牵引速度急剧上升,上游侧的纱线张力也变得过大。因此,优选迅速检测出向纱线存积辊卷绕过多的状态。第七实用新型的纱线卷取机为,在上述第一 第六任一项实用新型中,具备对上述卷取装置和上述纱线存积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在从上述卷绕过多检测传感器接收到纱线检测信号时,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卷取装置卷绕上述纱线存积辊上所卷绕的纱线,之后使上述卷取装置停止。由此,在检测到向纱线存积辊卷绕过多状态而纱线卷取机(卷取装置)停止了时,通过卷取装置卷绕纱线存积辊上所卷绕的纱线。结果,能够省略操作人员除去残留在纱线存积辊上的纱线(废纱线)的作业。第八实用新型的纱线卷取机为,在上述第一 第六任一项实用新型中,具备对上述卷取装置和上述纱线存积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在从上述卷绕过多检测传感器接收到纱线检测信号时,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纱线存积辊上残留了纱线的状态下使上述卷取装置停止。由此,在检测到向纱线存积辊卷绕过多状态而纱线卷取机(卷取装置)停止了时, 在纱线存积辊上残留有纱线。结果,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判断为卷取装置停止在向纱线存积辊卷绕过多的状态下的情况。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细纱机的一个纺纱单元的侧视图。图3是松弛消除装置(纱线存积装置)的放大图。图4是松弛消除辊(纱线存积辊)的主视图。图5A 图5C是表示松弛消除辊表面的纱线卷绕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细纱机的控制结构的框图。图7是表示变更方式的松弛消除辊表面的纱线卷绕状态的图。图8A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松弛消除辊表面的纱线卷绕状态的图。图8B是图8A的上游侧锥面部附近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细纱机1(纱线卷取机) 具备并列设置的多个纺纱单元2 ;沿着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移动自如地构成的接头台车 3;鼓风箱4;以及动力箱5。如图1和图2所示,各纺纱单元2具备牵伸装置6、纺纱装置7、清纱器11、松弛消除装置8(纱线存积装置)以及卷取装置12等。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所谓“上游”和“下游”是指在纺纱时纱线16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牵伸装置6设置在细纱机1主体的壳体13的上端部附近。向牵伸装置6输送的纱条14,通过牵伸装置6被延伸(牵伸)成为纤维束15。通过纺纱装置7对纤维束15进行纺纱,由此生成纺纱16。纺纱16由下游侧的卷取装置12卷绕,而形成卷装17。牵伸装置6由沿着纱条14(纤维束1 的行进方向依次配置的后辊22、第三辊23、 架设了龙带M的中间辊25以及前辊沈这4个辊构成。龙带M挂架在中间辊25和张力器27上。张力器27被向从中间辊25离开的方向施力,由此对龙带M赋予规定的张力。虽然未图示纺纱装置7的详细结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利用捻回气流对纤维束15加捻而生成纺纱16的空气式纺纱装置。在纺纱装置7的下游侧设置有剪切器10和清纱器11。清纱器11监视行进的纺纱 16的粗细,检测纺纱16的细纱部和粗纱部(纱疵)。此外,清纱器11检测的纱疵,除了细纱部和粗纱部之外还包括有无聚丙烯等异物。清纱器11在检测到纱疵的情况下,将纱疵检测信号发送到单元控制部21 (参照图6)。当接收到该纱疵检测信号时,单元控制部21立即使剪切器10动作而切断纺纱16。此外,也可以通过在继续卷取装置12的卷绕动作的状态下使牵伸装置6或纺纱装置7停止,由此切断纺纱16。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剪切器10。在纺纱装置7和卷取装置12之间设置有松弛消除装置8。松弛消除装置8具有松弛消除辊30 (纱线存积辊),通过将由纺纱装置7生成的纺纱16在松弛消除辊30上卷绕规定量,由此在暂时存积纺纱16的同时调节卷取卷装17侧的纱线张力。松弛消除装置 8还具有如下功能通过积极地旋转驱动卷绕有纺纱16的松弛消除辊30,由此将纺纱16从纺纱装置7向下游侧拉出,而向卷取装置12送出。将在后面对松弛消除装置8进行详细说明。在松弛消除装置8的下游侧设置有行进传感器观。行进传感器观对朝向卷取装置12 行进的纺纱16进行检测。如图1所示,卷取装置12具备卷取滚筒18和旋转自如地支持筒管的摇架19。卷取滚筒18在与筒管(或卷绕在筒管上的纱线层)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旋转,由此使筒管旋转而将纺纱16卷绕到筒管上,而形成卷装17。如图1及图2所示,接头台车3具备接头装置92、吸管93以及吸嘴94。如图1所示,接头台车3被设置为,在细纱机1主体的壳体13上所设置的轨道91上行进。当某个纺纱单元2产生断纱或纱线切断时,接头台车3行进到该纺纱单元2并停止。吸管93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捻回,同时吸入并捕捉从纺纱装置7排出的纱头(上游侧的纱头)而向接头装置92引导。吸嘴94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捻回,同时从被旋转自如地支持在卷取装置12上的卷装17吸引捕捉纱头(下游侧的纱头)而向接头装置92引导。接头装置 92进行所引导的纱头彼此的接头。吸管93和吸嘴94与收容在鼓风箱4中的负压源相连接,从负压源得到用于吸引纱头的吸引力。鼓风箱4相对于多个纺纱单元2配置在其排列方向一端侧。在鼓风箱4中收容有由鼓风机及过滤器等构成的负压源。在负压源上连接有清洁用吸管(省略图示),吸引并除去由牵伸装置6及松弛消除装置8产生的废纱线或废棉;以及上述的接头台车3的吸管 93及吸嘴94等。动力箱5相对于多个纺纱单元2配置在鼓风箱4的相反侧。在动力箱5内收容有分别对多个纺纱单元2的牵伸装置6的前辊沈及中间辊25进行驱动的马达。在动力箱 5上设置有具有控制面板151的机体控制部96。机体控制部96在纺纱单元2的单元控制部21和接头台车3之间收发信号,并进行各纺纱单元2及接头台车3的动作控制及状态监视。接着,对松弛消除装置8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松弛消除装置8具备松弛消除辊30(纱线存积辊)、生头部件31、上游侧导向器32、下游侧导向器33以及两个纱线检测传感器(第一纱线检测传感器34和第二纱线检测传感器37)。松弛消除辊30是金属制的筒状辊。松弛消除辊30通过固定在细纱机1的壳体13 上的托架35支持为旋转自如,并且通过马达36旋转驱动。松弛消除辊30具有纱线存积部 40(通常卷绕区域)和两个锥面部41、42。纱线存积部40位于纱线存积辊30的旋转方向的中央,是在通常的卷绕状态下卷绕纺纱16的部分。锥面部41、42分别与纱线存积部40 的两端部相连,并越离开纱线存积部40外径越大。如图3和4所示,与位于上游侧(最先卷绕纺纱16的一侧)的锥面部41的锥角相比,位于下游侧(纺纱16被退绕的一侧)的锥面部42的锥角较小。S卩,下游侧锥面部42 的倾斜比上游侧锥面部41的倾斜缓。上游侧锥面部41具有卷挂来自纺纱装置7的纺纱16 并使纺纱16向下游侧移动的功能。因此,上游侧锥面部41需要使倾斜大某种程度。相对于此,下游侧锥面部42不需要上述那种功能。从使卷绕在纱线存积部40上的纺纱16的退绕顺畅的观点出发,下游侧锥面部42被设定为倾斜较缓。纱线存积部40在附图中被描绘成在长度方向上外径不变化的直筒状。但是,实际上,纱线存积部40也形成为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外径逐渐减少的较缓的锥面形状。因此,纺纱16与松弛消除辊30的表面之间的接触阻力越靠下游侧越低。在纱线存积部40中纺纱16也是容易向下游侧移动。如图4所示,在纱线存积部40的下游侧端部和下游侧锥面部42之间,形成有环状台阶部40a。环状台阶部40a的直径比纱线存积部40的下游侧端部的直径大。关于设置环状台阶部40a的理由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生头部件31具有能够与纺纱16卡合(钩挂)的前端形状。生头部件31安装在松弛消除辊30的下游侧端部。生头部件31通过与松弛消除辊30 —体地旋转,能够将纺纱 16卷绕到松弛消除辊30的外周面上。如图3所示,从纺纱装置7送出的纺纱16被卷绕到松弛消除辊30的上游侧锥面部41。所卷绕的纺纱16通过上游侧锥面部41的锥面形状而被向下游侧输送。纺纱16成为在松弛消除辊30的轴向上并列地卷绕到纱线存积部40的状态。由此,纺纱16暂时地存积到松弛消除辊30的纱线存积部40。松弛消除辊30由马达36驱动而积极地旋转,由此所卷绕的纺纱16从下游侧锥面部42退绕而向卷取装置12输送。S卩,松弛消除辊30还起到将从纺纱装置7送出的纺纱16向卷取装置12送出的喂纱辊的作用。如上所述,纺纱装置7使捻回流作用于纤维束15而对其加捻,而生成纺纱16。为了降低纺纱装置7下游侧的纱线张力而在纺纱装置7中容易对纤维束15加捻,调节松弛消除辊30的转速,以使从松弛消除辊30送出的纺纱16的行进速度比从前辊沈送出来的纺纱16的行进速度慢。上游侧导向器32设置在对松弛消除辊30进行支持的托架35上,并配置在比松弛消除辊30稍微靠上游侧的位置上。上游侧导向器32相对于松弛消除辊30的外周面适当地引导纺纱16,并且还兼有防止从纺纱装置7传播来的纺纱16的捻回传递到下游侧的止捻的作用。下游侧导向器33也与上游侧导向器32同样地设置在托架35上,并配置在比松弛消除辊30更靠下游侧的位置上。下游侧导向器33将从松弛消除辊30退绕的纺纱16向卷取装置12引导。两个纱线检测传感器34、37检测松弛消除辊30表面的纺纱16,而检测纺纱16的卷绕量(存积量)。两个纱线检测传感器34、37是具备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光断续器)。各传感器从发光元件朝向松弛消除辊30的表面照射光,并且通过受光元件对由松弛消除辊30的表面反射的光进行受光。在松弛消除辊30的光的照射位置存在纺纱16的情况下,光照射到纺纱16上而反射。在该情况下,与没有纺纱16而由金属制的松弛消除辊30的表面直接反射光的情况相比,反射率降低,所以由受光元件受光的光量减少。由此,根据受光元件的受光量的变化,来检测松弛管30的照射位置(纱线检测位置) 是否存在纺纱16。[0052]如图3所示,第一纱线检测传感器34被配置为对纱线存积部40的中央部的规定位置照射光,并检测是否纺纱16卷绕到纱线存积部40的上述规定位置而存积有规定量的纺纱16。基于第一纱线检测传感器34的输出信号,单元控制部21控制松弛消除辊30的转速和卷取装置12的卷绕速度。由此,如图5A所示,维持纺纱16在松弛消除辊30上被卷绕到传感器34的纱线检测位置(照射位置)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卷绕量增加,纺纱16要从纱线存积部40上升到上游侧锥面部41。上游侧锥面部41的直径比纱线存积部40的直径大。因此,当即使纺纱16稍微开始上升到上游侧锥面部41时,由于松弛消除辊30的旋转而产生的纺纱16的拉出速度也急剧上升。结果,松弛消除辊30上游侧的纱线张力急剧增大。如此,当上游侧的纱线张力变得过大时,纺纱16的品质降低。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位于松弛消除辊30上游侧的纺纱装置7为空气式的纺纱装置的情况下,当纱线张力变得过高时,具有在纺纱装置7中难以对纤维加捻的问题。作为在松弛消除辊30上过度卷绕纺纱16的状况,例如能够考虑到以下的状况。也可能是卷取装置12的卷装17的卷绕速度过低的状况。如果卷装的卷绕速度被决定为松弛消除辊30的卷绕量成为规定量,则通常不会产生在松弛消除辊30上卷绕过多的状态。但是,在使用了具备产生凹陷的不良筒管的情况下,在该筒管的存在凹陷的部分, 卷装的圆周速度降低。因此,卷绕在卷装17上的纺纱16的实际行进速度变得比设想的速度低。另外,当纱线张力变动时纺纱16的粗细也变化。因此,也能够通过检测纱线粗细的清纱器11来检测纱线张力过高的状态。但是,即使能够由清纱器11检测到张力异常,清纱器11也位于比作为纱线张力变高的原因的、产生卷绕过多的松弛消除辊30更靠上游侧。 因此,在清纱器11检测到张力异常时,松弛消除辊30上的卷绕量已经成为过大。结果,针对异常的应对延迟。此外,纱线张力的变动实际上非常小,通过一般使用的清纱器11难以正确地检测出由该较小的张力变动引起的纱线粗细的变化。如上所述,优选检测出作为张力异常的主要原因的、松弛消除辊30的卷绕过多本身。上述第一纱线检测传感器34是检测纺纱16是否卷绕到松弛消除辊30的中央部的规定位置的传感器,不是能够检测到卷绕过多的传感器。因此,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一纱线检测传感器34之外,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松弛消除辊30的卷绕过多的第二纱线检测传感器37 (卷绕过多检测传感器)。第二纱线检测传感器37被配置成从发光元件朝向环状台阶部40a的表面照射光,该环状台阶部40a设置在纱线存积部40的下游侧端部和下游侧锥面部42之间。第二纱线检测传感器37检测在环状台阶部40a上是否卷绕有纺纱16。上游侧锥面部41所引导的纺纱16,沿着上游侧锥面部41的倾斜面移动到纱线存积部40,并在到达纱线存积部40之后开始卷绕到松弛消除辊30上。由于纱线存积部40的较缓的倾斜以及被沿着上游侧锥面部41下降来的纺纱16从后方推压,纺纱16进一步向下游侧移动,并在纱线存积部40的某个位置上从松弛消除辊30退绕。如图5A所示,在卷绕量比较少的状态下,纺纱16在到达松弛消除辊30的纱线存积部40的下游侧端部之前退绕。 因此,第二纱线检测传感器37检测不到纺纱16。当卷绕量增加时,纺纱16到达纱线存积部40的下游侧端部。但是,在下游侧端部和下游侧锥面部42之间设置有环状台阶部40a。环状台阶部40a成为阻挡,向下游侧移动的纺纱16难以继续移动。因此,如图5B所示,首先在位于比环状台阶部40a更靠上游侧的纱线存积部40上较密集地卷绕有纺纱16。当从图5B的状态开始进一步卷绕纺纱16时,如图5C所示,纺纱16越过环状台阶部40a的阶差而开始向环状台阶部40a上升。此时,第二检测检测器37才开始检测到卷绕在环状台阶部40a上的纺纱16。即,通过第二纱线检测传感器37检测出纺纱16卷绕到松弛消除辊30的超过了纱线存积部40 (通常卷绕区域)的区域的、卷绕过多的状态。由此, 能够迅速检测到松弛消除辊30上游侧的纱线张力成为过大的状态。结果,能够进行停止细纱机1等适当的对策而防止纱线品质降低。此外,即使纺纱16上升到环状台阶部40a,纺纱 16也几乎不会上升到直径比环状台阶部40a大的上游侧锥面部41。因此,通过检测环状台阶部40a的纺纱16,就能够检测到纺纱16即将上升到上游侧锥面部41之前的状态。因此, 能够更提前地防止上游侧的纱线张力的增大。此外,在正常的卷装卷绕时,是仅对纱线存积部40 (通常卷绕区域)卷绕纺纱16 的状态。因此,也能够省略环状台阶部40a,第二纱线检测传感器37对卷绕到纱线存积部 40的下游侧端部上的纺纱16进行检测(即对纺纱16即将上升到上游侧锥面部41之前的状态进行检测)(参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举出的图7)。但是,即使在通常状态下,有时由于某种原因纺纱16也会移动到纱线存积部40的下游侧端部。例如,在接头装置92的接头动作时,从纺纱装置7送出的纺纱16被卷绕到松弛消除辊30上并存积,在纱线存积部40的整个区域中卷绕有纺纱16。此时,成为到纱线存积部40的下游侧端部为止存在纺纱16的状态。结果,第二纱线检测传感器37会检测到纺纱16,并错误判断为成为卷绕过多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松弛消除辊30的下游侧端部设置有环状台阶部40a,环状台阶部40a的高低差成为纺纱16要从中央侧部分向环状台阶部40a移动时的阻挡。因此,如图5B所示,仅在纱线存积部40的上游侧部分的纺纱16密度变高了的状态下、进一步卷绕了纺纱16的情况下,纺纱16的一部分被推出而上升到环状台阶部40a。因此,通过由第二纱线检测传感器37检测环状台阶部40a上有无纺纱16,能够与通常的卷绕状态相辨别地检测卷绕过多的状态。此外,当环状台阶部40a的高度过高时,纺纱16向环状台阶部40a上升时的阻力变大。结果,在松弛消除辊30的卷绕量变大时,纺纱16有可能不向环状台阶部40a上述, 而开始向上游侧锥面部41上升。因此,环状台阶部40a的高度例如优选为纺纱16的纱线粗细程度,以便纺纱16向环状台阶部40a上升时的阻力不会变得那么大。接着,参照图6的框图来说明细纱机1的电气结构。如图6所示,负责细纱机1的整体控制的机体控制部96,与多个纺纱单元2的单元控制部21以及接头台车3的控制部 50相连接,进行多个纺纱单元2和接头台车3的控制和状态监视。纺纱单元2的单元控制部21包括作为运算处理装置的CPU、ROM、RAM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ROM存储有CPU执行的程序及程序所使用的数据。RAM在执行程序时暂时存储数据。输入输出接口与外部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机体控制部96和单元控制部21,除了通过纺纱装置7以及卷取装置12的控制来实现的卷装卷绕处理之外,还根据第一纱线检测传感器34和第二纱线检测传感器37的传感器输出来进行以下的处理。在纺纱装置7的纺纱中,第一纱线检测传感器34检测在松弛消除辊30的纱线存积部40的中央部外周面的规定纱线检测位置上是否存在纺纱16(即、从纱线存积部40的上游侧端部到中央部为止是否卷绕有规定量的纺纱16)。单元控制部21在判断为纺纱16 的卷绕量变少了时,通过使卷取装置12的卷绕速度降低等,来维持始终在松弛消除辊30上卷绕有规定量以上的纺纱16的状态。第二纱线检测传感器37检测在松弛消除辊30的纱线存积部40的下游侧端部所设置的环状台阶部40a上是否存在纺纱16(即、从纱线存积部40的上游侧端部到下游侧端部为止是否为较密集地卷绕了纺纱16的卷绕过多的状态)。单元控制部21在判断为松弛消除辊30为卷绕过多的状态时,使该纺纱单元2停止,防止伴随纱线张力上升的不良纱线的产生。即,单元控制部21分别停止该纺纱单元2的牵伸装置6进行的纱条14的牵伸、纺纱装置7进行的纺织以及卷取装置12进行的卷装卷绕。此外,即使在通过第二纱线检测传感器37检测到卷绕过多的情况下,在其检测时,卷绕在松弛消除辊30的表面上的纺纱16是正常品质的纱线。因此,即使该纺纱16卷绕在卷装17上也没问题。在由于卷绕过多而使细纱机1停止时,机体控制部96也可以在由卷取装置12卷绕了松弛消除辊30表面的纺纱16之后,使卷取装置12停止。此时,在纺纱单元2停止了时,卷绕在松弛消除辊30上的纺纱16全部由卷取装置12卷绕。因此,能够省略操作人员除去残留在松弛消除辊30上的纺纱16的作业。或者,也能够在松弛消除辊30表面的纺纱16残留了的状态下(在被卷取装置12 卷绕之前),使卷取装置12停止。在该情况下,在纺纱单元2停止了时,在松弛消除辊30上残留有纺纱16。因此,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判断为在向松弛消除辊30卷绕过多的状态下停止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在各卷取装置12上设置使卷装17的旋转强制停止的卷装制动器。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具备一齐驱动所有纺纱单元2的卷装17的天轴。在纺纱单元2停止时,使该纺纱单元2的卷装17从天轴离开,而使天轴的驱动停止。与此同时, 通过卷装制动器使卷装17的惯性旋转迅速停止。由此,能够在松弛消除辊30上残留了纺纱16的状态下使纺纱单元2停止。之后,由操作人员进行用于消除松弛消除辊30的卷绕过多的原因的检查和维护。例如,操作人员进行牵伸装置6的纤维束15的供给速度的设定变更、卷取装置12的卷装卷绕速度的设定变更或者不良筒管的交换等。接着,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各种变更的其他实施方式。其中,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部件赋予相同符号而适当省略说明。1)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说明了的那样,在通常的卷装卷绕时纺纱16卷绕到纱线存积部40的下游侧端部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如图7所示,也可以省略环状台阶部40a, 第二纱线检查传感器37检测卷绕在纱线存积部40的下游侧端部的纺纱16(即、检测纺纱 16即将上升到上游侧锥面部41之前的状态)。2)如图8A和图8B所示,第二纱线检测传感器37也可以对超过纱线存积部40而卷绕到上游侧锥面部41的纺纱16进行检测。此时,能够可靠地检测出与上游侧纱线张力的增大直接关联的、纺纱16上升到上游侧锥面部41的状态。但是,如图8B所示,需要以较高精度来调节第二纱线检测传感器37的检测位置, 以便能够正确地辨别是卷绕在纱线存积部40上的纺纱16a,还是由于卷绕过多而上升了的纺纱16b。这一点,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环状台阶部40a中进行检测的情况下,上述那样的检测位置调节不需要以那么高的精度来进行,而容易安装第二纱线检测传感器37。3)作为由第二纱线检测传感器37检测到松弛消除辊30的卷绕过多的状态时的对策,在上述实施方式举出使纺纱单元2停止的情况,但也可以采用此外的对策。例如,在多个纺纱单元2各个单元中,在能够独立地控制卷取装置12的转速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提高检测到松弛消除辊30的卷绕过多的纺纱单元2的卷取装置12的卷绕速度,来消除卷绕过多的状态。4)检测松弛消除辊30表面的纺纱16的纱线检测传感器34、37,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能够采用此外的各种检测方式的传感器。5)上述实施方式是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细纱机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对象不限定于细纱机,也能够对细纱机以外的纤维机械的纱线卷取机应用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卷取装置,对行进的纱线进行卷绕;和纱线存积装置,将被上述卷取装置卷绕的纱线进行暂时存积,上述纱线存积装置具有纱线存积辊,构成为旋转自如,被卷绕纱线;和卷绕过多检测传感器,检测超过上述纱线存积辊的通常卷绕区域地卷绕了纱线的、卷绕过多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纱线存积辊具有纱线存积部,其表面成为上述通常卷绕区域;和上游侧锥面部和下游侧锥面部,分别与该纱线存积部的两端部相连,从上述纱线存积辊的上游侧行进来的上述纱线被卷挂到上述上游侧锥面部上,上述卷绕过多检测传感器对被卷绕到超过了上述纱线存积部的区域的纱线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纱线存积部和上述下游侧锥面部之间,形成有直径比上述纱线存积部的下游侧端部的直径大的环状台阶部,上述卷绕过多检测传感器对卷绕到上述环状台阶部的纱线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过多检测传感器对超过上述纱线存积部而卷绕到上述上游侧锥面部的纱线进行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空气式纺纱装置,从该纺纱装置送出的纺纱被卷绕到上述纱线存积辊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空气式纺纱装置,从该纺纱装置送出的纺纱被卷绕到上述纱线存积辊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空气式纺纱装置,从该纺纱装置送出的纺纱被卷绕到上述纱线存积辊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存积辊对从上述纺纱装置送出的上述纺纱进行牵引,并向上述卷取装置送出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存积辊对从上述纺纱装置送出的上述纺纱进行牵引,并向上述卷取装置送出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存积辊对从上述纺纱装置送出的上述纺纱进行牵引,并向上述卷取装置送出ο
11.根据权利要求1 10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上述卷取装置和上述纱线存积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在从上述卷绕过多检测传感器接收到纱线检测信号时,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卷取装置卷绕上述纱线存积辊上所卷绕的纱线,之后使上述卷取装置停止。
12.根据权利要求1 10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上述卷取装置和上述纱线存积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在从上述卷绕过多检测传感器接收到纱线检测信号时,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纱线存积辊上残留了纱线的状态下使上述卷取装置停止。
专利摘要一种纱线卷取机。细纱机(1)具备卷取行进的纱线的卷取装置(12);和将上述卷取装置(12)所卷绕的纱线进行暂时存积的松弛消除装置(8)。松弛消除装置(8)具有构成为旋转自如而卷绕纱线的松弛消除辊(30)(纱线存积辊);和传感器(37),检测纱线卷绕到上述松弛消除辊(30)的超过了纱线存积部(40)(通常卷取区域)的区域的、卷绕过多的状态。
文档编号B65H51/20GK202080772SQ201120047270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1日
发明者冈正毅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