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碳纤维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退丝;集线;干燥;预氧化,过程中对原丝两端施加牵伸力;低温炭化,过程中对原丝两端施加牵伸力;表面处理,使用阳极电极氧化法,用脉冲通电的方法进行表面处理,使得碳纤维表面发生刻蚀和生产含氧官能团;水洗;上浆;干燥,本发明在预氧化过程中用牵伸力保证了丝的结构不发生解取向,因此能够保证氧化丝的强度。
【专利说明】一种碳纤维生产工艺【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碳纤维是由碳元素构成的无机纤维。纤维的碳含量大于90%。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与传统的玻璃纤维(GF)相比,杨氏模量是其3倍多;与凯芙拉纤维(KF-49)相比,不仅杨氏模量是其2倍左右,而且在有机溶剂、酸、碱中不溶不胀,耐蚀性出类拔萃。
[0003]碳纤维可分别用聚丙烯腈纤维、浙青纤维、粘胶丝或酚醛纤维经碳化制得;按状态分为长丝、短纤维和短切纤维;按力学性能分为通用型和高性能型。通用型碳纤维强度为1000兆帕(MPa)、模量为IOOGPa左右。高性能型碳纤维又分为高强型(强度2000MPa、模量250GPa)和高模型(模量300GPa以上)。强度大于4000MPa的又称为超高强型;模量大于450GPa的称为超高模型。随着航天和航空工业的发展,还出现了高强高伸型碳纤维,其延伸率大于2%。用量最大的是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
[0004]目前应用较普遍的碳纤维主要是聚丙烯腈碳纤维和浙青碳纤维。碳纤维的制造包括纤维纺丝、热稳定化(预氧化)、碳化、石墨化等4个过程。其间伴随的化学变化包括,脱氢、环化、预氧化、氧化及脱氧等。而在预氧化和氧化过程中,由于PAN基会发生化学反应失去大量小分子,因此原丝的结构发生变化,强度大幅降低。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生产工艺,能够保证预氧化后丝的强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碳纤维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一,退丝,把原丝送往下一步;
[0009]步骤二,集线,将上一步出来的原丝经集线板分束送往下一步;
[0010]步骤三,干燥,将上一步出来的原丝经卧式干燥炉烘干;
[0011]步骤四,预氧化,将上一步出来的原丝在氧化炉中于240°C下恒温氧化lOOmin,得到预氧丝,过程中对原丝两端施加牵伸力;
[0012]步骤五,低温炭化,将预氧丝在炭化炉中于500°C下恒温30min,再以1500°C下恒温30min得到碳纤维,过程中对原丝两端施加牵伸力;
[0013]步骤六,表面处理,使用阳极电极氧化法,用脉冲通电的方法进行表面处理,使得碳纤维表面发生刻蚀和生产含氧官能团;
[0014]步骤七,水洗,将表面处理后的碳纤维在50°C水洗,再以100°C干燥;
[0015]步骤八,上浆,采用浸溃法使每根碳纤维单丝上附着上浆剂;
[0016]步骤九,干燥,在立式干燥炉中于180°C恒温干燥,得到碳纤维。[0017]所述退丝工序中,用耐热纤维将新丝与旧丝连接起来,旧丝指已走完的丝,新丝指尚未走的丝。
[0018]所述表面处理工序中,通电电压为10V,形成25A的电流,采用碳酸氢铵作为电解质。
[001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预氧化过程中用牵伸力保证了丝的结构不发生解取向,因此能够保证氧化丝的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尽的说明。
[0021]本发明为一种碳纤维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22]步骤一,退丝,把原丝送往下一步,原丝走完后,用耐热纤维将新丝与旧丝连接起来,旧丝指已走完的丝,新丝指尚未走的丝;
[0023]步骤二,集线,将上一步出来的原丝经集线板分束送往下一步;
[0024]步骤三,干燥,从退丝过来的原丝含有大量的水分,需要经卧式干燥炉烘干;
[0025]步骤四,预氧化,将上一步出来的原丝在氧化炉中于240°C下恒温氧化lOOmin,得到预氧丝,过程中对原丝两端施加牵伸力,保证了丝的结构不发生解取向,以σ链为主的直链结构形成大量的离域η离子,形成生色的共轭结构;
[0026]步骤五,低温炭化,将预氧丝在炭化炉中于500°C下恒温30min,再以1500°C下恒温30min形成乱层石墨结构,并脱出一些小分子,得到碳纤维,该步骤也应给与一定的牵伸力,以保证结构的取向度;
[0027]步骤六,表面处理,使用阳极电极氧化法,用脉冲通电的方法进行表面处理,使得碳纤维表面发生刻蚀和生产含氧官能团,通电电压为10V,形成25A的电流,采用碳酸氢铵作为电解质。;
[0028]步骤七,水洗,将表面处理后的碳纤维在50°C水洗,再以100°C干燥;
[0029]步骤八,上浆,采用浸溃法使每根碳纤维单丝上附着上浆剂,上浆后,碳丝的表面能够形成一层皮膜,增强了集束性和耐磨性,深加工中的起毛现象减少,并且碳纤维的吸水性见效,稳定性更好;
[0030]步骤九,干燥,在立式干燥炉中于180°C恒温干燥,得到碳纤维。
【权利要求】
1.一种碳纤维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退丝,把原丝送往下一步; 步骤二,集线,将上一步出来的原丝经集线板分束送往下一步; 步骤三,干燥,将上一步出来的原丝经卧式干燥炉烘干; 步骤四,预氧化,将上一步出来的原丝在氧化炉中于240°c下恒温氧化lOOmin,得到预氧丝,过程中对原丝两端施加牵伸力; 步骤五,低温炭化,将预氧丝在炭化炉中于500°C下恒温30min,再以1500°C下恒温30min得到碳纤维,过程中对原丝两端施加牵伸力; 步骤六,表面处理,使用阳极电极氧化法,用脉冲通电的方法进行表面处理,使得碳纤维表面发生刻蚀和生产含氧官能团; 步骤七,水洗,将表面处理后的碳纤维在50°C水洗,再以100°C干燥; 步骤八,上浆,采用浸溃法使每根碳纤维单丝上附着上浆剂; 步骤九,干燥,在立式干燥炉中于180°C恒温干燥,得到碳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退丝工序中,用耐热纤维将新丝与旧丝连接起来,旧丝指已走完的丝,新丝指尚未走的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工序中,通电电压为10V,形成25A的电流,采用碳酸氢铵作为电解质。
【文档编号】D01F9/12GK103774284SQ201210396802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8日
【发明者】田边 申请人:西安交大京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