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

文档序号:176982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聚合物纳米级膜的方法,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静电纺丝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纤维制备技术,在静电纺丝工艺过程中,溶液表面先形成电场,电场力作用于液体表面时,高分子溶液克服溶液表面张力的束缚,形成泰勒锥,从喷嘴中喷出形成射流,射流在电场内运动过程中,将被干燥、固化,形成纤维。但通过改变接收装置,可以得到具有取向性的纤维,进而得到规则的多维结构的纳米膜。并且采用电纺丝工艺制备电池隔膜,可通过对纺丝溶液性质、纺丝距离、电场强度等工艺参数的控制,实现对纳米膜的直径、孔径分布及孔隙率等性能的调控。美国专利(US6616435B2,US6689374B2,US6713011B2, US6743273B2)采用多喷头连续电纺装置生产纳米纤维,中国专利(ZL200510038562. 6,200510095384. O)设计了一种组合式连续电纺纳米纤维制造装置,中国专利(CN 101562243A)利用单一电压同时电纺两种溶液,制得高性能电池隔膜,专利(CN201284386)通过收集装置的转速和方向调节从而使静电纺丝纤维取向分布。带电马赛克型纳米膜是一种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替,并各自贯穿膜横截面的高分子功能膜。其电性特点是自加速性离子通过,马赛克型纳米膜膜具有一般多孔膜所不具有的优点,如无空洞;不需要表面处理;强度容易得到保证;厚度可以达到纳米级;电流过载时具有自动断电功能;并且在过高的温度下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相互扩散、渗透、混合,形成共混膜,也能阻断离子的通过,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该方法可制得孔隙率较高、薄膜较薄、机械强度高、能自加速离子通过、能有效降低界面电阻、防止电流过载特性的多孔膜,并且整个方法简单,操作性强。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将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粘合剂和交联剂加入第一反应器中,将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粘合剂和交联剂加入第二反应器中;向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中分别加入溶剂,然后搅拌冷凝回流,升温至80-120°C,加热3-8小时,降至常温,搅拌10-15小时,再升温至80-120°C,保温O. 5_2小时后,降至常温,第一反应器中形成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第二反应器中形成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在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和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中,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均为6% _14%,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或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和粘合剂的质量比为1: 4-9,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或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I 1-10 ;步骤20).将第一反应器中的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加入第一针管中,将第二反应器中的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加入第二针管中,再将第一针管的喷射头连接直流高压电源的正极,将第二针管的喷射头连接直流高压电源的负极,直流高压电源的电压为±3KV-30KV ;步骤30).将收集装置放置在第一针管和第二针管的下方,第一针管的喷射头和第二针管的喷射头对着收集装置,收集装置接地;步骤40).升高直流高压电源至2 15KV,在高压电场作用下,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从第一针管的喷射头中喷射出来,形成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射流,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从第二针管的喷射头中喷射出来,形成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射流,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射流和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射流在电场力作用下,相互缠结和抱和,形成复合纳米纤维;步骤50).重复步骤40)的操作,在收集装置上形成纳米级马赛克型膜。进一步,所述步骤30)中,收集装置为带有夹缝的两金属板、金属平板、金属网,或者金属滚筒电极,并且步骤50)中,旋转收集装置,同时重复步骤40)的操作。进一步,所述步骤30)中,收集装置为绝缘底板,在绝缘底板的四周各连接一个金属条,金属条的末端接地。进一步,所述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还包括步骤60)在收集装置上形成纳米级马赛克型膜后,重复步骤50),制成立体的纳米级马赛克型膜。进一步,所述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还包括步骤70)对步骤50)制成的纳米级马赛克型膜,或对步骤60)制成的立体纳米级马赛克型膜,进行等离子处理l_15min,并在空气中放置3_15min。进一步,所述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还包括步骤80)对经过步骤70)等离子处理的纳米级马赛克型膜或立体的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置于甲醛蒸汽或紫外光辐射中,静置2-8小时。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使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出的纳米级薄膜比普通多孔膜具有更小的直径,孔隙率较高,所以单位体积的纳米级薄膜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且厚度较薄。2、首先通过等离子处理,改善材料表面的润湿能力,增强粘合力和键合力,并对表面进行清洗,其次通过交联的方法,使分子之间作用力增大,使薄膜的物理机械性能得到提闻。3、同时把阴阳两种离子交换树脂通过对冲静电纺丝法,使其共同编织成马赛克型结构,比起单一离子交换树脂,其可同时交换阴阳离子,且形成环形电流,加速离子通过,从而增强膜的离子交换速率和增加交换离子多样性。4、在过高的温度下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相互扩散、渗透、混合,形成共混膜,能阻断离子的通过,从而防止电流过载,简化生产工艺,使整个制备过程具有快速、高效、无污染、操作简单等优点。5、由于孔径为纳米级,增强了溶液对膜的润湿性,故降低了其界面电阻。


图1是复合纳米纤维的透射电镜(TEM)图,图中黑色区域为使用碘甲烷染过聚合物。图2是复合纳米纤维的扫描电镜(SEM)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将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粘合剂和交联剂加入第一反应器中,将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粘合剂和交联剂加入第二反应器中;向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中分别加入溶剂,然后搅拌冷凝回流,升温至80-120°C,加热3-8小时,降至常温,搅拌10-15小时,再升温至80-120°C,保温O. 52小时后,降至常温,第一反应器中形成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第二反应器中形成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在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和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中,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均为6% _14%,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或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和粘合剂的质量比为1: 4-9,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或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I 1-10。在步骤10)中,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14%,其中,溶质是指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粘合剂和交联剂。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 _14%,其中溶质是指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粘合剂和交联剂。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是指聚苯乙烯系磺酸型(如聚乙烯基苯磺酸钠)、聚苯乙烯系羧基型(如聚羧基苯乙烯)、聚磺酸化聚苯乙烯-二乙烯、聚羧基型聚苯乙烯-二乙烯苯中的一种。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是指聚乙烯吡啶系(如聚4-乙烯基吡啶、聚(丙酸钠-4-乙烯基吡啶)、聚吡啶-二乙烯苯)、聚苯乙烯系季铵碱型、聚苯乙烯系季铵盐型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粘合剂是水溶型粘合剂,如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剂可为烯类单体,如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二乙烯基苯、N-羟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或多元醇,如戊二醇、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或丙烯酸酯类,如,二丙烯酸-1,4-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三醋酸纤维素、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水解聚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步骤20).将第一反应器中的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加入第一针管中,将第二反应器中的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加入第二针管中,再将第一针管的喷射头连接直流高压电源的正极,将第二针管的喷射头连接直流高压电源的负极,直流高压电源的电压为±3KV-30KV。在步骤20)中,第一针管的喷射头和第二针管的喷射头之间的距离优选为5_10cmo步骤30).将收集装置放置在第一针管和第二针管的下方,第一针管的喷射头和第二针管的喷射头对着收集装置,收集装置接地。
在步骤30)中,收集装置为带有夹缝的两金属板、金属平板、金属网,或者金属滚筒电极。收集装置也可以为绝缘底板,在绝缘底板的四周各连接一个金属条,金属条的末端接地。作为优选方案,收集装置位于第一针管喷射头和第二针管喷射头下方5-20cm。步骤40).升高直流高压电源至2 15KV,在高压电场作用下,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从第一针管的喷射头中喷射出来,形成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射流,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从第二针管的喷射头中喷射出来,形成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射流,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射流和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射流在电场力作用下,相互缠结和抱和,形成复合纳米纤维。步骤50).重复步骤40)的操作,在收集装置上形成纳米级马赛克型膜。在步骤50)中,当收集装置为带有夹缝的两金属板、金属平板、金属网,或者金属滚筒电极时,需要旋转收集装置,同时重复步骤40)的操作。当收集装置为带有金属条的绝缘底板时,不需要旋转收集装置,只需要重复步骤40)的操作,即可形成纳米级马赛克型膜。为制备立体的纳米级马赛克型膜,在步骤50)之后进行步骤60):重复步骤50),制成立体的纳米级马赛克型膜。重复步骤50)的次数优选为2-5次。进一步,所述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还包括步骤70)对步骤50)制成的纳米级马赛克型膜,或对步骤60)制成的立体纳米级马赛克型膜,进行等离子处理l_15min,并在空气中放置3-15min。进行等离子处理能够改善材料表面的润湿能力,增强粘合力和键合力,并能进行表面清洗。在空气中放置一会的目的是让物质反应充分。进一步,所述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还包括步骤80)对经过步骤70)等离子处理的纳米级马赛克型膜或立体的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置于甲醛蒸汽或紫外光辐射中,静置2-8小时。甲醛蒸汽或紫外光辐射目的是使纳米级马赛克型膜进行交联,增强膜的机械性能。下面给出四个实施例。实施例一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采用聚乙烯基苯磺酸钠,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采用聚4-乙烯基吡啶,粘合剂采用聚乙烯醇,交联剂采用丙烯酸,收集装置为带有夹缝的金属板。将聚乙烯基苯磺酸钠、聚乙烯醇和丙烯酸溶解于水中,配成温度为80°C、浓度为14wt%的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聚乙烯基苯磺酸钠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1: 9,聚乙烯基苯磺酸钠与丙烯酸质量比为1: 4。将聚4-乙烯基吡啶、聚乙烯醇和丙烯酸溶于水中,配成温度为80°C、浓度为14被%的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聚4-乙烯基吡啶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1: 4,聚4-乙烯基吡啶与丙烯酸质量比为1: 10。分别将上述两种溶液装入电纺丝设备的两个针管中,针管的喷射头分别连接到正极和负极高压电源,在喷射头下方放置两个金属板,作为接收装置。缓慢升高电圧,两种溶液在高压作用下,分别从喷射头喷出来的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与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在电场力作用下复合(如图1),然后定向收集在两金属板的夹缝之间,形成复合纳米纤维(如图2)。收集约IOmin后,把收集装置旋转90°,再收集约lOmin,重复几次后,得到纳米级马赛克型膜。先将纳米级马赛克型膜进行等离子处理,再用甲醛蒸汽进行交联,就可形成规则、立体马赛克型纳米膜。图1是复合纳米纤维的透射电镜(透射电镜型号为G220)图,图中黑色区域为使用碘甲烷染过聚合物。因为碘甲烷可对聚乙烯基吡啶系阴离子树脂进行染色,而对聚苯乙烯基系阳离子树脂不可染色,故由图1可看出一根复合纤维中,一部分是阳离子交换树脂与粘合剂、交联剂的复合成分,一部分是阴离子交换树脂与粘合剂、交联剂的复合成分。图2是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镜型号为JEOL JSM6360LV)图,由图可看出单层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取向性。实施例二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采用聚羧基苯乙烯,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采用聚吡啶-二乙烯苯,粘合剂采用羧甲基纤维素,交联剂采用聚乙二醇,收集装置采用带有夹缝的金属板。将聚羧基苯乙烯、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乙二醇溶解于水中,配成温度为120°C、浓度为6wt%的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聚羧基苯乙烯与羧甲基纤维素质量比为I 4,聚羧基苯乙烯与聚乙二醇质量比为1: 10。将聚吡啶-二乙烯苯、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乙二醇溶于水中,配成温度为120°C、浓度为14wt%的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聚吡啶-二乙烯苯与羧甲基纤维素质量比为1: 9,聚吡啶-二乙烯苯与聚乙二醇质量比为1: 4。分别将上述两种溶液装入电纺丝设备的两个针管中,针管的喷射头分别连接到正极和负极高压电源,在喷射头下方放置两个金属板,作为接收装置。缓慢升高电圧,两种溶液在高压作用下,分别从喷射头喷出来的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与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在电场力作用下,复合以后定向收集在两金属板的夹缝之间,形成复合纳米纤维。收集约IOmin后,把收集装置旋转90°,再收集约lOmin,重复几次后,得到纳米级马赛克型膜。先将纳米级马赛克型膜进行等离子处理,再用甲醛蒸汽进行交联,就可形成规则、立体马赛克型纳米膜。实施例三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采用聚乙烯基苯磺酸钠,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采用聚4-乙烯基吡啶,粘合剂采用聚乙烯醇,交联剂采用丙烯酸,收集装置以石英板作为底板介质,以四个金属条依次成90°放置在板上并接地。将聚乙烯基苯磺酸钠、聚乙烯醇和丙烯酸溶解于热水中,配成温度为90°C、浓度为10wt%的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聚乙烯基苯磺酸钠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1: 9,聚乙烯基苯磺酸钠与丙烯酸质量比为1:1。将聚4-乙烯基吡啶、聚乙烯醇和丙烯酸溶于水,配成温度为90°C、浓度为6wt %的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聚4-乙烯基吡啶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1: 6,聚4-乙烯基吡啶与丙烯酸质量比为1:1。分别将上述两种溶液装入电纺丝设备的两个针管中,针管的喷射头分别连接到正极和负极高压电源,在喷射头下方放置两个金属板,作为接收装置。缓慢升高电压,两种溶液在高压作用下,分别从喷射头喷出来的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与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在电场力作用下,复合以后定向收集在,以石英板作为底板介质,以四个金属条依次成90°放置在板上的收集装置中并接地,其无需在纺丝过程中旋转,即可得到纳米级马赛克型膜。先将纳米级马赛克型膜进行等离子处理,再用甲醛蒸汽进行交联,就可形成规则、立体马赛克型纳米膜。
实施例四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采用聚磺酸化聚苯乙烯-二乙烯,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采用聚(丙酸钠-4-乙烯基吡啶),粘合剂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剂采用聚乙烯醇,收集装置以石英板作为底板介质,以四个金属条依次成90°放置在板上并接地。将聚磺酸化聚苯乙烯-二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溶解于热水中,配成温度为100°c、浓度为14wt%的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聚磺酸化聚苯乙烯-二乙烯与聚乙烯吡咯烷酮质量比为1: 6,聚磺酸化聚苯乙烯-二乙烯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I 10。将聚(丙酸钠-4-乙烯基吡啶)、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溶于水,配成温度为100°C、浓度为10^%的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聚(丙酸钠-4-乙烯基吡啶)与聚乙烯吡咯烷酮质量比为1: 6,聚(丙酸钠-4-乙烯基吡啶)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I 5。分别将上述两种溶液装入电纺丝设备的两个针管中,针管的喷射头分别连接到正极和负极高压电源,在喷射头下方放置两个金属板,作为接收装置。缓慢升高电圧,两种溶液在高压作用下,分别从喷射头喷出来的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与乙烯吡啶系离子 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在电场力作用下,复合以后定向收集在,以石英板作为底板介质,以四个金属条依次成90°放置在板上的收集装置中,其无需在纺丝过程中旋转,即可得到纳米级马赛克型膜。先将纳米级马赛克型膜进行等离子处理,再用甲醛蒸汽进行交联,就可形成规则、立体马赛克型纳米膜。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是以苯乙烯系交换树脂作为阳离子型交换树脂,乙烯吡啶系交换树脂作为阴离子型交换树脂,分别与粘合剂、交联剂混合,通过高压复合对冲制得复合纳米纤维,再通过改变收集装置,形成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纤维直径在10 μ m以下,膜面积在10_200cm2。另外,采用该方法可使在纳米级马赛克型膜中,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粘合剂、交联剂的混合溶液的纳米纤维相互抱和、缠结,再形成共编织的立体网络结构,从而增加离子导电率,保证机械强度,简化生产工艺。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将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粘合剂和交联剂加入第一反应器中,将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粘合剂和交联剂加入第二反应器中;向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中分别加入溶剂,然后搅拌冷凝回流,升温至80-120°C,加热3-8小时,降至常温,搅拌10-15小时,再升温至80-120°C,保温O. 52小时后,降至常温,第一反应器中形成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第二反应器中形成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在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和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中,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均为6% _14%,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或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和粘合剂的质量比为1: 4-9,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或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I 1-10 ; 步骤20).将第一反应器中的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加入第一针管中,将第二反应器中的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加入第二针管中,再将第一针管的喷射头连接直流高压电源的正极,将第二针管的喷射头连接直流高压电源的负极,直流高压电源的电压为±3KV-30KV ; 步骤30).将收集装置放置在第一针管和第二针管的下方,第一针管的喷射头和第二针管的喷射头对着收集装置,收集装置接地; 步骤40).升高直流高压电源至2 15KV,在高压电场作用下,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从第一针管的喷射头中喷射出来,形成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射流,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从第二针管的喷射头中喷射出来,形成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射流,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射流和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射流在电场力作用下,相互缠结和抱和,形成复合纳米纤维; 步骤50).重复步骤40)的操作,在收集装置上形成纳米级马赛克型膜。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中,收集装置为带有夹缝的两金属板、金属平板、金属网,或者金属滚筒电极,并且步骤50)中,旋转收集装置,同时重复步骤40)的操作。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中,收集装置为绝缘底板,在绝缘底板的四周各连接一个金属条,金属条的末端接地。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60):在收集装置上形成纳米级马赛克型膜后,重复步骤50),制成立体的纳米级马赛克型膜。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70):对步骤50)制成的纳米级马赛克型膜,或对步骤60)制成的立体纳米级马赛克型膜,进行等离子处理l-15min,并在空气中放置3_15min。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80):对经过步骤70)等离子处理的纳米级马赛克型膜或立体的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置于甲醛蒸汽或紫外光辐射中,静置2-8小时。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中,第一针管的喷射头和第二针管的喷射头之间的距离为5-lOcm。
8.按照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中,收集装置位于第一针管喷射头和第二针管喷射头下方5-20cm。
9.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0)中,重复步骤50)的次数为2-5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马赛克型膜的方法,包括步骤10)在第一反应器中形成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在第二反应器中形成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20)将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加入第一针管中,将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加入第二针管中,再将针管的喷射头连接直流高压电源;30)将收集装置放置在第一针管和第二针管的下方;40)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喷射出来,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溶液喷射出来,形成复合纳米纤维;50)在收集装置上形成纳米级马赛克型膜。该方法可制得孔隙率较高、薄膜较薄、机械强度高的多孔膜。
文档编号D01F8/10GK103015037SQ20121058377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倪恨美, 陈雨露, 吴敏, 詹侃 申请人:东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