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设有静止滚筒的纱线馈送器的纬纱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81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设有静止滚筒的纱线馈送器的纬纱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设有静止滚筒的纱线馈送器的纬纱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用于纺织/编织线的纱线馈送器典型地包括静止滚筒,在该静止滚筒上,机动飞轮缠绕多个纱线线圈来形成纟韦纱储料(weft reserve)。根据来自下游机器、例如织机的请求,线圈从滚筒退绕,并且在到达下游机器之前,纱线穿过影响退绕纱线张力的纬纱制动装置。W091/14032披露了一种纬纱制动装置,其中从滚筒退绕的纱线在两个对置环形板之间径向地行进,这两个对置环形板共轴地设置在滚筒前方并且偏置抵靠于彼此以通过摩擦来对纱线进行制动。面向滚筒的板是静止的,而相对的板通过弹簧或诸如电磁致动器之类的致动器偏置抵靠于静止的板,该致动器受控制以调节施加于纱线的制动作用的程度。在W002/22483中,退绕的纱线也会在两个对置的环形板之间径向地行进,这两个对置的环形板共轴地设置在滚筒前方。面向滚筒的板由磁性材料制成并且可在销上轴向滑动。相对的板是静止的并且具有设置在后方的电磁体,在电磁体被激励时,将可动板吸引抵靠于静止的板,藉此将制动作用施加于纱线,且该制动作用取决于经过电磁体的电流。上述制动系统的优点在于,无需频繁的清洁操作,这是因为由于纱线在制动表面之间运行产生的灰尘和石蜡会通过纱线从滚筒退绕的旋转运动而扫除。然而,上述系统也具有一些缺点。具体地说,如今被广泛使用的电磁操作的制动系统在反应时间方面无法完全令人满意。具体地说,已知线圈的激励时间是无法忽略的;此外,在W002/22483的情形中,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可动板具有相对较重的结构,从而产生相当大的惯性,而这会进一步减慢系统的反应度。此外,还已知电磁操作的纬纱制动装置需要较高的电流并且因此需要较高的功率,由此产生不利的能量消耗,且对于传统的纺织/编织生产线通常将许多个馈送器用于单个下游机器的事实来说尤为如此。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具有静止滚筒的纱线馈送器的纬纱制动装置,尤其与利用电磁致动器的系统相比,该纬纱制动装置易于制造,并且具有较快的反应时间并以相对较低的电流操作,从而大体降低能量消耗。从以下描述中会变得更加清楚的上述目标和其它优点通过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纬纱制动装置来实现,而从属权利要求陈述了本发明其它的尽管次要但是有利的特征。


现在将参照借助附图中的非限制性例子示出的几个较佳的、非排它性的实施例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图1是设有静止滚筒的纱线馈送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纬纱制动装置安装在该静止滚筒上;图2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图1所示纱线馈送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图2的放大细节;图4是图1所示纱线馈送器的正视图;图5是图4中沿剖线V-V截取的剖视图;图6是图4中沿剖线V1-VI截取的剖视图;图7示出了图6的放大细节;图8是单独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纬纱制动装置的部件的横向剖视图;图9是在本发明的第一替代实施例中、用于设有静止滚筒的纱线馈送器的纬纱制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0是在本发明的第二替代实施例中、用于设有静止滚筒的纱线馈送器的纬纱制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1是单独示出图10所示纬纱制动装置的部件的立体图;图12是图10所示纬纱制动装置的轴向剖视图;图13是在本发明的第三替代实施例中、图11所示部件的变型;图14是类似于图12但参照图13所示纬纱制动装置的轴向剖视图;图15是在本发明的第四替代实施例中、用于设有静止滚筒的纱线馈送器的纬纱制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6是图15所示纬纱制动装置的轴向剖视图;图17是单独地示出图15所示纬纱制动装置的部件的立体图;图18是在本发明的第五替代实施例中、用于设有静止滚筒的纱线馈送器的纬纱制动装置的轴向剖视图;图19是类似于图18的图,但示出了处于不同的操作构造中的纬纱制动装置;图20是在本发明的第六替代实施例中、用于设有静止滚筒的纱线馈送器的纬纱制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1是类似于图20的视图,其中移除了纬纱制动装置的某些外部部件以示出内部部件;图22是单独地示出图20所示纬纱制动装置的部件的平面图。图23是图20所示纬纱制动装置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参见图1,本发明所涉及类型的纱线馈送器10包括静止滚筒12,且由电动机16驱动的飞轮14在该静止滚筒12上缠绕多个纱线线圈Y,以形成纬纱储料S。在来自诸如织机之类的下游机器(未示出)的要求下,纱线线圈从滚筒12退绕并穿过制动单元18,该制动单元由从馈送器的电动机外壳突出的臂20支承。制动单元18控制纱线的张力,以保持期望的数值。
根据第一实施例,制动单元18包括传统类型的纬纱制动装置22 (图5、6)以及主动纬纱制动装置24 (图2、3、5-7),该传统类型的纬纱制动装置适合于在滚筒12的输送边缘12a处将静态制动作用施加在退绕纱线上,而主动纬纱制动装置24适合于在第一纬纱制动装置22下游将经调节的制动作用施加在纱线上并且是本发明的目的。静态纬纱制动装置22包括中空截头锥形构件26,该中空截头锥形构件偏置使其内表面抵靠于滚筒12的输送边缘12a,由此将退绕纱线夹紧。截头锥形构件26由环件27共轴地支承,该环件锚定于环形壳状支承件28,该支承件固定于滑橇30 (图6),该滑橇在容纳于臂20内的螺旋机构32的控制下能以本领域传统的方式纵向运动。螺旋机构32可通过旋钮34手动操作,以调节由中空截头锥形构件26施加于滚筒12的压力,并由此调节施加于纱线的静态制动作用。主动纬纱制动装置24包括成对对置的制动板,该成对对置的制动板具有圆形轮廓并且共轴地支承在滚筒输送端前方,且退绕纱线在该成对对置的制动板之间径向地行进。所述制动板中的第一制动板36安装在中空圆柱形支承件38上,该支承件在一个端部处设有凸缘38,且支承件经由该凸缘共轴地固定于滚筒的输送边缘。具体参见图7,圆柱形支承件38的相对端部具有半球形基座40,第一制动板36的具有相对应半球形轮廓的拉制(drawn)中间部分36a接纳在该半球形基座40中。被牵制的中间部分36a轴向地夹在半球形基座40和对置状构件42之间,该对置状构件通过螺杆轴向地连接于圆柱形支承件的端部,从而提供球接头,使得制动板能绕位于滚筒12的轴线上的点旋转。第一制动板36的外缘36b朝向滚筒12倾斜地弯曲。平坦的环形表面36c限定在拉制中间部分36a和外缘36b之间。第二制动板44共轴地设置在第一制动板36的前方,且连接于轴向驱动装置46,该轴向驱动装置由成对导杆48a、48b (图3)支承,该成对导杆沿平行于滚筒轴线的方向从与臂20成一体的支架50突出。轴向驱动装置46包括支承板52,该支承板设有成对衬套52a、52b,该成对衬套在第二螺旋机构(图3)的控制下与导杆48a、48b可滑动地配合。第二螺旋机构(图6、7)包括致动杆54,该致动杆可枢转地接纳在支架50的孔56内并且设有带螺纹端部54a、相对的旋钮状端部60以及中间沟槽62,该带螺纹端部与形成在支承板52中的带螺纹孔58配合,而中间沟槽62由插入支架50中的螺杆63 (图3)径向地配合以防止致动杆轴向地运动。因此,可通过旋钮60手动地操作致动杆54,从而根据纱线的厚度来调节轴向驱动装置46的纵向位置,这将在下文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具体参见图7,支承板52具有与滚筒12共轴的通孔64,中空杆66可滑动地接纳在该通孔64中。中空杆66的面向滚筒12的端部具有锚定于该端部的第二制动板44。施加于支承板52的背离滚筒12的表面的圆形覆盖件68具有管状突部70,该管状突部轴向地延伸到中空杆66中。管状突部70具有接纳在其相对两个端部处的进入纱线引导眼孔72和离开纱线引导眼孔74。第二制动板44具有内缘44a和外缘44b以及限定在内缘44a和外缘44b之间的平坦环形表面,该内缘44a和外缘44b远离滚筒倾斜地弯曲,该平坦环形表面面向第一制动板36的平坦环形表面36c。在第二制动板44邻抵在第一板36上时,进入纱线引导眼孔72使其进入端与第二制动板44的平坦环形表面44c大致对准。具体参见图5,在压电弯曲致动器76的控制下,中空杆66可轴向运动,该压缩弯曲致动器76成形为矩形板,该矩形板适于响应于所施加的电压而弯曲。压电致动器76具有内端76a和相对的外端76b,该内端与形成在中空杆66上的周向沟槽78配合,而外端附连于臂80的自由端,该自由端从支承板46径向突出。因此,在压电致动器76弯曲时,该压电致动器将中空杆66且由此将与该中空杆成一体的第二制动板44推向第一板36。如图7所示,插在支承板52的孔84中的销82与中空杆66的开口 86配合,用以锁定中空杆的转动并且限制中空杆沿两个方向的行程。图8详细地示出了压电致动器76的横向剖视图,该压电致动器较佳地具有多层单体类型。众所周知,此种类型的压电致动器包括多个层压电材料(通常,陶瓷材料)层88,这些压电材料层与多个导电材料层90交替,它们用作致动器的电极并且交替地是正的和负的。所有的层都通常通过烧结方式互连,且如上所述形成的这些层的堆叠设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外部衬垫92。或者,可使用所谓的“双压电晶片”类型的压电致动器,即仅仅包括两层压电材料层的类型,该压电材料层与电极层交替。例如借助控制回路,压电致动器可操作地连接于控制电路(未示出),该控制电路被编程,以调节制动作用,从而基于从设置在纱线馈送器下游的张力传感器接收的信号或者基于借助本领域惯用的技术获得的预定数值将该制动作用恒定地保持在预定数值,且因此并不进一步描述这些惯用技术。现将描述纬纱制动装置的操作。从滚筒12退绕的纱线首先经由由静态纬纱制动装置22施加的静态制动作用,这确保使纱线与滚筒的输送边缘12a恒定接触。输送自静态纬纱制动装置22的纱线插入板36、44的外缘36b和44b之间,在对置环形表面36c、44c之间行进,通过第二板44的中间开口穿出,由进入眼孔72引导以进入管状突部70,最终由离开眼孔74引导而离开管状突部70。在板36、44的对置环形表面36c、44c之间行进的同时,纱线经受基于施加于压电弯曲致动器76的电压的第二制动作用,该第二制动作用将第二板44推靠于第一板36。该电压如上所述适当地通过控制电路进行调节,使得纱线张力恒定地保持在预定数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从滚筒12退绕的纱线在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对置环形表面36c、44c之间径向地滑动,且在转动同时伴随这旋转,从而切向地“掠过”环形表面并且由此使这些环形表面保持清洁。此外,由于进入纱线引导眼孔72的位置,退绕的纱线不会沿对抗制动方向、即远离第一板36的方向对于中空杆66施加任何可接受的轴向推力。虽然并非是必要地,但使用单体的多层压电致动器来替代不同类型的压电致动器、例如仅仅具有两层的致动器是较佳的;实际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是,在第一种情形中,每个压电层的厚度降低至少一个数量级,对于将等电压施加于单层来说,此种情形确保产生较强的磁场并且因此产生较高的变形。此外,多层技术甚至能以较低的电压在灵敏度和反应度方面提供较高的性能,并且相对于基于两层的技术在机械上更可靠。已发现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压电系统的反应时间与传统的电磁系统相比甚至会快一个量级。在本发明的第一替代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轴向驱动装置146设有两个压电弯曲致动器176’、176",这两个压电弯曲致动器同时作用在中空杆上,由此增大制动力。压电致动器176’、176"连接于相应的分叉臂180’、180"并且在相对两个位置处与中空杆166的周向沟槽178配合,其中这些分叉臂以直径相对的方向从支承板146径向突出。在图10-12所示的第二替代实施例中,轴向驱动装置246设有三个压电弯曲致动器276’、276"、276'",这三个压电弯曲致动器同时作用在中空杆266上,由此进一步增大施加于纱线Y的制动力。采用此种实施例,轴向驱动装置246包括支承构件252 (在图11中单独地示出)并且类似于之前的实施例具有接纳在其相对两个端部处的进入纱线引导眼孔272和离开纱线引导眼孔274,该支承构件252具有设有管状突部270的刚性中间部分268,该管状突部270轴向地延伸到中空杆266中。从中间部分268径向突出的三个等距隔开的刚性臂280’、280"、280'"使它们的自由端附连于压电弯曲致动器276’、276"、276'"的例如由附图标记276’b标示的外端(图12)。压电弯曲致动器276’、276"、276/ "的例如由附图标记276’标示的内端与套筒279的周向沟槽278配合;套筒经由三个径向对置臂281’、281"、281'" 一体地连接于中间部分268,这些径向对置臂相对于刚性臂280’、280"、280'"在直径相对位置处等距隔开并且设置成沿纵向方向屈服。为此,对置臂281’、281"、28广"中的每个具有在运动学上类似于铰接四边形的结构,其中两个径向臂281’a、281’b (图12)沿轴向方向相互隔开并且使它们的内端经由用作铰链的相应较薄部分281’ c、281’ d分别以屈服方式一体地连接于中间部分268和套筒279。径向臂281,a、281,b的外端经由又一些较薄部分281,f、281’ g由纵向臂281,e互连。第二板244 —体地连接于中空杆266的面向第一板236的端部。相对的端部缩到限定环形邻抵件266c的颈部266b中,该颈部紧紧地接纳在套筒279内。采用此种实施例,由压电弯曲致动器276’、276"、276'"经由中空杆266和套筒279施加于第二板244的轴向运动受三个屈服对置臂281’、281"、28广"引导。图13、14所示的第三替代实施例与之前实施例的不同指出仅仅在于,三个屈服对置臂381’、381"、381"中的每个由诸如金属板之类的U形弯曲柔性板构成,该柔性板的一个端部连接于中间部分368而相对的端部连接于套筒379。图15-17示出了第四替代实施例,该实施例在以下特征方面与之前的实施例是不同的。轴向驱动装置446设有两个压电弯曲致动器476’、476",这两个压电弯曲致动器使它们的外端476’b、476" b连接于相应刚性分叉臂480’、480"的外端,这些外端以直径相对的方向从中间部分468径向突出。此外,中空杆466 (与之前实施例的一个中空杆相同)由诸如金属板之类的柔性带481 (在图17中单独地示出)支承,使得该中空杆能轴向地旋转。柔性带481具有中间开口 481a和两个相对的预弯曲翼部481’、481’’,中空杆466的较窄端部466b插在该中间开口中,而两个相对的预弯曲翼部在与致动器相对的一侧附连于刚性臂480’、480"的端部。柔性带481夹在中空杆466的环形邻抵件466c和螺母479之间,该螺母479设有周向沟槽478,该周向沟槽由压电致动器476’、476"的内端476’ a、476" a配合。图18、19示出了第五替代实施例,其中轴向驱动装置546包括支承板552并且具有凹陷部553,该支承板相对于滚筒12的轴线以直角设置,而凹陷部553位于该轴向驱动装置面向滚筒的表面上。管状突部570从凹陷部553的底部轴向突出,并且类似于之前的实施例具有分别接纳在其相对两个端部处的进入纱线引导眼孔572和离开纱线引导眼孔574。中空杆566可在管状突部上滑动并且具有第二板544,该第二板一体地连接于该第二板面向滚筒12的端部处。中空杆566可在成对对置的环形压电弯曲致动器576’、576"的控制下轴向运动,该成对对置的环形压电弯曲致动器具有夹在它们的外缘之间的间隔环577。其中一个致动器576’与形成在中空杆566的背离第二板544的端部处的沟槽566b配合,并且邻抵于由沟槽自身限定的环形邻抵件566c。另一致动器576’与形成在管状突部570b的连接于凹陷部553底部的端部处的环形台阶570b配合,并且邻抵于由该台阶自身限定的相应环形邻抵件570c。如图所示,环形压电弯曲致动器可具有层状结构并且较佳地具有单体多层结构,该层状结构例如与具有矩形轮廓的压电弯曲致动器类似。在施加电压时,环形压电致动器如图19所示弯曲,且该环形压电致动器的环形内缘576’a、576" a以及环形外缘576’b、576" b远离彼此轴向地运动。因此,通过如图18、19所示设置致动器,即将致动器设置成使得它们以相反方向弯曲,激励这些致动器会致使将第二板544推靠于第一板536。图20-2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替代实施例,其中中空杆666由成对共轴的环形弹性隔膜681’、681"支承,该成对共轴的环形弹性隔膜接纳在形成于支承板652中的通孔664内,该通孔664类似于图9所示第二实施例中的通孔。此外,在该情形中,类似于图9所示的实施例,设有两个压电弯曲致动器676’、676",这两个压电弯曲致动器连接于相应的分叉臂680’、680",且分叉臂680’、680"以直径相对的位置从支承板646径向突出。第二板644 —体地形成在中空杆666的面向第一板636的端部处。相对的端部缩到限定环形邻抵件666c的颈部666b中。隔膜681’、681"装配在中空杆666的颈部666b上且内置有间隔件677,并且轴向地夹在环形邻抵件666c和螺母669之间。隔膜681’、681"的外缘分别通过锁定环685和覆盖件668锁定在相应的环形基座683’、683"中,该环形基座形成在通孔664的相对两个端部处,而锁定环和覆盖件通过纵向螺杆689 (图20)彼此连接。类似于一开始的两个实施例,从覆盖件668轴向突出的管状突部670插入中空杆666中,并且具有分别接纳在其相对两个端部处的进入纱线引导眼孔672和离开纱线引导眼孔674。形成在间隔件677上的周向沟槽678由压电弯曲致动器676’、676"的内端配合。图22单独示出了用在该实施例中的传统类型的弹性隔膜681。如图所示,该隔膜具有环形内部681a和环形外部681b,该环形内部和环形外部经由中间环形部分互连,该中间环形部分借助例如由附图标记681c、681d、681e标示的同心弧形沟槽弹性地屈服,这些同心弧形沟槽经由替代的径向沟槽681f互连。在本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是当然可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作出许多改变。具体地说,虽然具有单体多层结构的压电弯曲结构是较佳的,但双压电晶片致动器(即,仅仅具有两层的致动器)也足以用于某些应用。此外,采用所有的上述实施例,压电致动器的可动操作端沿基本上纵向方向直接作用在中空杆上(或者与中空杆成一体的本体上);然而,根据具体情形,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也可设置传递装置。此外,应理解的是,通过略小的结构变化,与在上文实施例中的描述相反,压电致动器会使其内部端部/边缘固定并且利用其外端推动板。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设想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由压电致动器的操作端配合的沟槽能由其它配合装置、例如铰链之类替代。虽然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些并未示出制动驱动装置和臂20之间的连接件,但应设想的是,需要进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简单改适以使用例如在图1-7的第一实施例中示出的相同可调支承系统,其中两个衬套52a、52b与静止支承件52成一体并且可在螺旋机构或其它传统调节装置的控制下在纵向导杆48a、48b上滑动。此外,设有三个臂和三个对置臂的实施例也可修改成利用仅仅两个或四个或更多个臂和/或对置臂。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安装在纱线馈送器(10)上的纬纱制动装置,所述纱线馈送器具有静止滚筒(12),所述静止滚筒上缠绕有多个纱线线圈(Y),且所述纱线线圈在来自下游机器的要求下退绕,所述纬纱制动装置包括: 第一环形板(36),所述第一环形板共轴地支承在所述滚筒(12)的输送端前方,以及 第二环形板(44),所述第二环形板由驱动装置(46)共轴地偏置抵靠于所述第一环形板(36), 所述纱线(Y)适于在所述环形板(36、44)之间行进,以便接受由于所述纱线和所述环形板(36、44)之间摩擦而产生的制动作用, 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压电致动器(76),所述至少一个压电致动器能响应于施加于其的电压而变形,并具有可动操作端(76a)和静止操作端(76b),所述可动操作端能操作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环形板(44),而所述静止操作端则锚定于静止支承件(5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致动器是平坦的弯曲型致动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致动器(76)大致具有矩形型面,所述矩形型面沿径向方向从所述可动操作端(76a)向外延伸至所述静止操作端(76b),且所述静止操作端锚定至从所述静止支承件(52)侧向突出的臂(80)。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板(44)具有与其成一体的配合装置(78),所述配合装置沿纵向方向由所述压电致动器(76)的所述可动操作端(76a)可操作地配合。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板(44)共轴地固定于中空杆(66),所述中空杆(66)沿所述轴向方向能滑动地支承在形成于所述静止支承件(52)中的通孔(64)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制动装置所包括的所述压电致动器中的两个压电致动器(176’、176")在直径相对位置起作用。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板(244 )共轴地固定于中空杆(266 ),所述中空杆沿所述轴向方向由沿所述轴向方向屈服的支承装置(281’、281〃、281'")能移动地支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向方向屈服的所述支承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对置臂(281’、281"、281'"),所述至少两个对置臂沿纵向方向屈服并且绕所述中空杆(266)的轴线以等角度隔开,且使得它们的相对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静止支承件(252)的中间部分(268)和连接于支承所述中空杆(266)的套筒(279)。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臂(281’、281"、281'")中的每个成形为铰接四边形,其中两个径向臂(281’a、281’b)沿所述纵向方向相互隔开并且使它们的内端以屈服方式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部分(268)和所述套筒(279),而使它们的外端以屈服方式连接于纵向臂(281’ e)的相对两个端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臂中的每个由U形弯曲柔性板片(381’、381"、381'")构成,所述U形弯曲柔性板片的一个端部连接于所述中间部分(368)而相对端部连接于所述套筒(379)。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向方向屈服的所述支承装置包括弹性的柔性带(481),所述柔性带具有中间开口(481a)和两个相对的端部,所述中空杆(466)支承在所述中间开口中,而所述两个相对的端部附连于相应的刚性臂(480’、480")从所述静止支承件(452)突出的端部。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向方向屈服的所述支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环形弹性隔膜(681’、68Γ "),所述中空杆(666)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弹性隔膜的中间处,且所述隔膜在其外周缘处由所述静止支承件(652)支承。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致动器(576’)具有环形轮廓,所述环形轮廓适于弯曲成使得所述环形轮廓的环形内缘(576’a、576" a)以及环形外缘(576’ b、576 ” b )沿所述轴向方向相互运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制动装置所包括的所述环形压电致动器中的两个对置环形压电致动器(576’、576")具有夹在所述两个对置环形压电致动器的外缘之间的间隔环(577),且所述环形压电致动器(576’、576")使其内缘轴向地夹在所述第二环形板(44)和所述静止支承件(552)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制动装置包括轴向管状突部(70),所述轴向管状突部与所述静止支承件(52)成一体并且被所述纱线(Y)穿过,且所述轴向管状突部具有面向所述滚筒(12)的进入端,在所述第二环形板邻抵于所述第一环形板(36 )时,所述进入端大致与所述第二环形板(44 )的操作表面(44c )对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板(44)共轴地固定于中空杆(566 ),所述中空杆能滑动地装配于所述管状突部(570 )。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致动器(76)是多层单体类型的致动器,所述多层单体类型的致动器由多个压电材料层(88)形成,且所述压电材料层与导电材料层(90)交替,并且所述各层通过烧结的方式彼此粘结。
18.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纬纱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能通过调节装置(54-60)调节的纵向位置处, 所述驱动装置(46)能滑动地支承在引导装置(48a、48b)上,且所述引导装置平行于所述滚筒(12)的轴线延伸。
全文摘要
一种纬纱制动装置,该纬纱制动装置包括第一环形板(36)和第二环形板(44),该第一环形板共轴地支承在纱线馈送器(10)的静止滚筒(12)的输送端的前方,而第二环形板由驱动装置(46)共轴地偏置抵靠于第一环形板(36)。纱线(Y)适于在环形板(36、44)之间行进,以接受由于它们之间摩擦而产生的制动作用。该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压电致动器(76),该至少一个压电致动器可响应于施加于其的电压而变形并且具有可动操作端(76a)和静止操作端(76b),该可动操作端可操作地连接于第二环形板(44),而该静止操作端锚定于静止支承件(52)。
文档编号D03D47/34GK103184649SQ201210580659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
发明者B·乔治, P·吉奥瓦尼, Z·彼得罗 申请人:爱吉尔电子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