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过滤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55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特种过滤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织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特种过滤织物,能应用在环保、 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等行业以及造纸、食品、化工等行业的产品加工过程中及回收过滤中。
技术背景过滤织物能够应用在造纸、食品、化工等行业,以造纸行业为例,在造纸行业中,用于浆料的造纸纤维留着及湿纸幅的成形方面,通常要求织物对纤维具有高的留着率,均匀的纤维层厚度,小的网痕或无网痕,以及对液体的良好的透过性,在高速运转时,良好的结构稳定性,长的使用寿命等等。针对上述要求,现有技术有许多解决方案,有的采用一组面层CMD纱线,一组底层CMD纱线和一组MD纱线的二层结构;有的采用二组面层CMD纱线,一组底层CMD纱线和一组MD纱线的二层半结构。最近几年广泛采用的新技术为一组面层MD纱线,一组面层CMD纱线,一组底层MD纱线,一组底层CMD纱线和一组连结纱线的三层结构,例如专利号为 5881764、5967195、6123116、6145550、6745797、6837277、6896009、6959737、7059357、 7243687、2004082465、200701577987、03810199 等美国专利,以及专利号为 97182244. 2、 97182245. X,01804768. 8,02141980. 9,02800379. 9,200510076510. 8,200710100644. 8、 200710101972、200710162355、200910042091、200910213670、200910192092 等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多层织物。这些已有技术满足了现有生产的要求,但也存在某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和缺陷。如三层结构的织物,通常采用16综、20综、24综、28综等,对织机等设备的重型化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需要生产厂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重型设备的购置及改进,而众多企业广泛存在的低数量棕框的织机,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三层网,同时14综的2层、2层半织物所具有的良好成形及过滤性能目前在三层结构上未能很好的开发。在过滤织物技术中,涉及到的行业术语解释如下MD :造纸机或过滤机的运行方向,也是织物在纸机上的运行方向。CMD :造纸机或过滤机运行方向垂直的横向,也是织物在机器上的运行方向的垂直方向。MD纱线在造纸机或过滤机运行方向上,即MD方向构成织物纵向结构的纱线。CMD纱线在垂直造纸机或过滤机运行方向上,即CMD方向构成织物横向结构的纱线。面层在造纸机或过滤机上的织物可以为多层结构,与过滤介质接触,并对纤维起直接支撑作用的面层。底层在造纸机或过滤机上的织物可以为多层结构,与机器的湿部的脱水元件接触的底层。交织路径在单层织物的编织过程中,经线与纬线按特定的编织规律交织,每根经线或纬线形成各自独立的路径,在本专利的描述中称之为交织路径。而在多层织物中,一条纱线交织路径可以由单根纱线形成,也可以由多根同方向的相邻的纱线共同形成。经浮点经线与纬线交叉时,经线在纬线的上方形成的交叉点。纬浮点经线与纬线交叉时,纬线在经线的上方形成的交叉点。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种过滤织物,通过对其结构进行设置,使得所需要的织造设备的综数最少,节约生产过程中重型设备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特种过滤织物,包括过滤成形的面层结构和抗磨损的底层支撑结构,所述面层结构由一组MD纱线和一组CMD纱线组成,所述底层支撑结构由一组MD纱线和一组CMD纱线组成,一组连结纱线将所述面层结构和底层支撑结构连结成一个具有多个基本循环组织的整体织物结构,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中,面层结构由7根面层MD纱线以及7根底层MD纱线组成,底层支撑结构中的底层MD纱线以3上I下2上I下的方式与底层CMD纱线交织, 相邻的2根MD纱线前后错位3根底层CMD纱线,底层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交织形成的纬浮点,每2个彼此相邻成对出现,连结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构成成形面层的一部分,面层 MD纱线与面层CMD纱线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纬浮点交替出现,其中纬浮点连续出现的个数为 2个或单独出现。优选地,面层MD纱线与面层CMD纱线交织形成面层经浮点和纬浮点,在同一条CMD 纱线交织路径上经浮点与纬浮点交替出现,纬浮点连续出现的个数为2或者单独出现。优选地,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每根连结纱线穿过至少I根底层MD纱线的下方, 穿过至少I根面层MD纱线的上方。优选地,连结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与相邻的面层CMD纱线构成一个CMD纱线的交织路径,在同一个交织路径上,纬浮点连续出现的个数为2个或者单独出现。优选地,面层C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的数量之比为2 I。优选地,连结纱线与底层CMD纱线的数量之比为I : I或I : 2。优选地,连结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位于相邻的两根面层CMD纱线之间,其底层交织部分位于相邻的两根底层CMD纱线之间。优选地,面层MD纱线与面层CMD纱线直径之比在I : I. 4 I : I之间,底层MD 纱线与底层CMD纱线直径之比在I : 2. 25 I : I. 25之间。优选地,面层MD纱线与底层MD纱线直径之比为I : I. 7 I : I之间,连结纱线与面层CMD纱线直径之比为I : 1.2 I : I之间。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优良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特种过滤织物由于对结构进行合理、巧妙的设置,使得用来生产其所需要的织造设备的综数最少,对现有织机能够充分利用,这为生产厂家节约了重型设备的投入,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特种过滤织物具有更好的成形性能、具有薄的织物厚度、结构稳定、介质过滤性好及使用寿命长。

图I为本实用新型特种过滤织物实施例一的底层支撑结构俯视图;[0028]图2为实施例一的底层支撑结构的纹理图;图3为实施例一的面层结构的纹理图;图4为实施例一的CMD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特种过滤织物实施例二的面层结构的纹理图;图6为实施例二的CMD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的特种过滤织物,包括过滤成形的面层结构和抗磨损的底层支撑结构,所述面层结构由一组MD纱线和一组CMD纱线组成,底层支撑结构由一组MD纱线和一组 CMD纱线组成,一组连结纱线将所述面层结构和底层支撑结构连结成一个具有多个基本循环组织的整体织物结构。参见图I 图4,图I、图2、图3、图4显示了本实施例特种过滤织物的一个基本循环组织结构,其底层支撑结构包括7根底层MD纱线I 7,7根底层CMD纱线11 17,其面层结构包括7根面层MD纱线21 27,14根面层CMD纱线31 44,以及7根连结纱结 51 57,面层C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的数量之比为2 1,连结纱线与底层CMD纱线的数量之比为1:1。由图I可以看出,底层MD方向纱线以3上I下2上I下的方式与底层CMD纱线交织,即底层MD纱线连续穿过3根底层CMD纱线的上方,再穿过I根的下方,再穿过2根的上方,再穿过I根的下方,相邻的2根MD纱线前后错位3根底层CMD纱线,底层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交织形成的纬浮点A,每2个彼此相邻成对出现。例如底层MD纱线2穿过底层CMD纱线11、12、13的上方,再穿过14的下方,再穿过15、16的上方,再穿过17的下方, 等完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底层MD纱线2向下与纱线I错位3根底层CMD纱线,纱线3 向下与纱线2错位3根底层CMD纱线,等等依次类推。如图2所示,底层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交织形成的纬浮点A,每2个彼此相邻成对出现。例如底层MD纱线I与底层CMD纱线11交织形成的纬浮点,与纱线7和11交织形成的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纱线I和14交织形成的纬浮点与纱线2和14交织形成的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等等以此类推。如图3所示,图3显示了本实施例的面层结构的纹理图,面层MD纱线与面层CMD 纱线交织形成的面层经浮点B和纬浮点A交替出现。纬浮点A连续出现的个数为2个。例如面层CMD纱线32与面层MD纱线21、22交织形成2个连续的纬浮点A,与23交织形成I 个经浮点B,与24、25交织形成2个连续的纬浮点A。在图3中可以看出连结纱线51、52、53、54、55、56、57分别穿过面层MD纱线21、27、 24、23、26、25、22的上方。在图I中看出,它们又分别穿过底层MD纱线5、3、1、6、4、2、7的下方,将面层和底层连结成一体,其面层交织部分构成了过滤成形面层的一部分,每根连结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位于2根相邻的面层CMD纱线之间,每根连结纱线的底层交织部分位于 2根相邻的底层CMD纱线之间。[0041]图4为图I中CMD方向的F向剖视图,从图3、图4中可以看出,连结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与面层MD纱线交织形成的纬浮点C,与相邻的面层CMD纱线形成一条交织路径,在每一条交织路径上,纬浮点连续出现的个数为2个,或者单独出现。例如连结纱线52的面层交织部分与面层CMD纱线33形成一条交织路径,并与面层MD纱线22、23交织形成2个连续的纬浮点C与25、27交织各形成一个单独的纬浮点C。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的特种 过滤织物,包括过滤成形的面层结构和抗磨损的底层支撑结构,所述面层结构由一组MD纱线和一组CMD纱线组成,所述底层支撑结构由一组MD纱线和一组CMD纱线组成,一组连结纱线将所述面层结构和底层支撑结构连结成一个具有多个基本循环组织的整体织物结构。参见图5 图6,图5、图6显不了本实施例的面层纹理图和CMD方向的一个剖视图。此实施例的底层支撑结构以及连结纱线的底层交织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一个基本的循环组织结构中,底层支撑结构包括7根底层MD纱线,7根底层CMD纱线;面层结构包括 7根面层MD纱线81 87,14根面层CMD纱线61 74,以及7根连结纱线,其底层支撑结构、连结纱线的底层交织部分及其分布位置,各种纱线的相互数量比例,与实施例一相同, 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如图5所示,面层MD纱线与面层CMD纱线交织形成经浮点B和纬浮点交替出现, 纬浮点A连续出现的个数为2个,面层CMD纱线62、64、66、68、70、72、74,与面层MD纱线以 2上2下的方式交织,连结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与相邻的面层CMD纱线形成一条交织路径, 在每条交织路径上纬浮点C连续出现的个数为2。例如连结纱线52’的面层交织部分与面层CMD纱线63形成一条交织路径,并与面层MD纱线86、87交织形成2个连续的纬浮点, 与82、83交织形成2个连续的纬浮点,等等以此类推。下列表格中给出了上述实施例可以采用的数据之一面层MD纱线直径0. 17mm面层CMD纱线直径O. 18mm底层MD纱线直径0. 18mm底层CMD纱线直径0. 35mm连结纱线直径O. 17mm面层MD纱线密度28根/cm底层MD纱线密度28根/cm面层CMD纱线密度40根/cm底层CMD纱线密度20根/cm这样设计出的特种过滤织物,对留着物,比如对纤维的支撑指数约在140以上,透气指数在7000立方米/m2h,其厚度约为O. 92 O. 95mm,织物具有薄的厚度,其内部存留的水量将大量减少,最大限度减少了对成形物的不良影响。在实施过程中,纱线的材质及形状,可以选用各种纤维材料,如聚酯、尼龙等等。纱线可以是单丝,也可以是复丝。单丝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矩形以及其他一些形状。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文中应用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
权利要求1.一种特种过滤织物,包括过滤成形的面层结构和抗磨损的底层支撑结构,所述面层结构由一组MD纱线和一组CMD纱线组成,所述底层支撑结构由一组MD纱线和一组CMD纱线组成,一组连结纱线将所述面层结构和底层支撑结构连结成一个具有多个基本循环组织的整体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中,面层结构由7根面层MD纱线以及7 根底层MD纱线组成,底层支撑结构中的底层MD纱线以3上I下2上I下的方式与底层CMD 纱线交织,相邻的2根MD纱线前后错位3根底层CMD纱线,底层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交织形成的纬浮点,每2个彼此相邻成对出现,连结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构成成形面层的一部分,面层MD纱线与面层CMD纱线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纬浮点交替出现,其中纬浮点连续出现的个数为2个或单独出现。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面层MD纱线与面层CMD纱线交织形成面层经浮点和纬浮点,在同一条CMD纱线交织路径上经浮点与纬浮点交替出现,纬浮点连续出现的个数为2或者单独出现。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每根连结纱线穿过至少I根底层MD纱线的下方,穿过至少I根面层MD纱线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连结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与相邻的面层CMD纱线构成一个CMD纱线的交织路径,在同一个交织路径上,纬浮点连续出现的个数为2个或者单独出现。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面层C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的数量之比为2 I。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连结纱线与底层CMD纱线的数量之比为I : I或I : 2。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连结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位于相邻的两根面层CMD纱线之间,其底层交织部分位于相邻的两根底层CMD纱线之间。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面层MD纱线与面层CMD纱线直径之比在I : 1.4 I : I之间,底层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直径之比在I : 2. 25 I I. 25 之间。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特种过滤织物,其特征在于,面层MD纱线与底层MD纱线直径之比为I : I. 7 I : I之间,连结纱线与面层CMD纱线直径之比为I : I. 2 I : I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特种过滤织物,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中,面层结构由7根面层MD纱线以及7根底层MD纱线组成,底层MD纱线以3上1下2上1下的方式与底层CMD纱线交织,相邻的2根MD纱线前后错位3根底层CMD纱线,底层MD纱线与底层CMD纱线交织形成的纬浮点,每2个彼此相邻成对出现,连结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构成成形面层的一部分,面层MD纱线与面层CMD纱线交织形成经浮点与纬浮点交替出现,其中纬浮点连续出现的个数为2个或单独出现。本实用新型的特种过滤织物能为生产厂家节约重型设备的投入,大大节约生产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特种过滤织物具有更好的成形性能、具有薄的织物厚度,结构稳定、介质过滤性好及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D03D1/00GK202450223SQ201220037820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
发明者刘勇 申请人:刘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