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的压实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10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纱机的压实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为了气动压实纤维材料的用于至少一个抽吸单元的压实空气的抽吸设备。
背景技术
DE 101 45 444 Al公开了一种装置,其中为了补偿具有悬吊管的固定抽吸单元与机架上的随后支承位置之间的公差,抽吸元件附接为支承位置区域中的“浮子”。其中的抽吸元件与压实元件(抽吸单元)连通。示出的解决方案规定产生(由于制造、机器运行中发热等)的公差通过使用弹性体支承件来补偿。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橡胶弹性体支承件,由此补偿抽吸元件和支承位置之间的相对于彼此(尤其是沿着纺纱机的纵向方向)的位置的任何质量相关偏差。然而不利地,这种橡胶弹性体零件的使用已经显示出在气流内携带的纤维颗粒会附着到这些零件的内表面。相应地,在这些位置存在显著提高的污染风险。这样导致要求必须更频繁地清洗这些位置,以便防止由于不足的负压而在这些压实位置出现破裂。
发明内容相应地,本发明试图消除已知方案的缺陷,同时仍然确保对固定抽吸单元与用于连接到抽吸单元的悬吊管的随后支承位置之间的质量相关定位公差的补偿要求。该目的通过提出一种悬吊管来实现,其被设计为两个部分,并且其中悬吊管的通向支承元件的第二段相对于悬吊管的第一段在水平面中绕着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被紧固,悬吊管刚性地附接到抽吸元件。该构造允许借由两部分式悬吊管的枢转轴线直接补偿定位内的公差,并且可以省略支承件中的长橡胶弹性以引导部件。这样意味着抽吸部件内部的供空气行进经过的引导区域可以设计为光滑的并且没有附着纤维,这避免了纤维在抽吸设备内部的任何粘附。此外,提出了悬吊管的第一段由其自由端部延伸到可枢转附接区域中并且延伸到悬吊管的第二段中,从而在悬吊管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端部之间产生交叠,并且悬吊管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在交叠区域中具有椭圆形剖面。这样使得能够从悬吊管的第一段没有破裂地过渡到第二段;并且其中椭圆形剖面提供枢转位置的水平可移动性。有利地,悬吊管的第一段在上下外表面上的交叠区域中具有竖直定位的轴线,该轴线延伸到沿着第一段的方向设置在悬吊管的第二段的端部处的单侧开放凹部中,用于可枢转地支承悬吊管的第二段。这样允许容易地组装和拆卸两部分式悬吊管。为了有效地将两个管段的过渡位置与环境分隔,提出了在与悬吊管的第二段的交叠区域中的悬吊管的第一段上设置圆周密封件。出于制造的原因,密封件由绕着悬吊管的第一段的外圆周延伸并且与悬吊管的第一段连接为一体的密封唇构成是有利的。这样确保了节省成本的制造,并且同时在所述枢转位置的区域中确保了最佳且安全的密封作用。[0010]为了调节枢转位置以便实现在任何枢转位置保证的两个管段之间密封作用,本发明还提出了,关于枢转轴线,悬吊管的第一段的外部轮廓与悬吊管的第二段的内部轮廓的交叠区域相对于枢转轴线沿着弧形半径延伸。这样确保了密封件与第二管段的内表面在任何枢转位置的均匀且可靠的接触。为了能够容易地将两部分式悬吊管联接到随后的联接位置,提出了悬吊管的第二段的清晰剖面从交叠区域起朝向其自由端部,从椭圆形剖面变化为最小圆形剖面。在下面实施例中将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和示出本发明的其他优点。

图1为具有牵伸罗拉的环锭细纱机的纺纱位置的示意侧视图,牵伸罗拉具有根据本发明设计的压实设备和两部分式悬吊管。图2为根据图2的X放大局部视图,具有圆柱形牵伸系统的两个相邻设置的压实设备。图3为根据图2的两部分式悬吊管的枢转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图3a为根据图3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纺纱机(环锭细纱机)的纺纱位置I的示意侧视图,示出在圆柱形牵伸系统2z的情况下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牵伸罗拉的其中一个牵伸罗拉2。牵伸罗拉2每个设置有牵伸罗拉输入对3、牵伸罗拉中央对4、以及牵伸罗拉输出对5。一个带条相应地绕着牵伸罗拉中央对行进,牵伸罗拉中央对绕着本文未更加详细示出的支架保持在其示出位置。提及的牵伸罗拉对3到5的上罗拉设计为压缩罗拉,其经由轴支承在可枢转支承的压力臂(未示出)上并且具有执行旋转运动的能力。牵伸罗拉对3、4及5的下罗拉连接到本文未示出的驱动器。单个驱动器的使用以及其他驱动器选择(齿轮、齿带等)都是可能的。压缩罗拉和/或它们的带条通过被动力驱动的下罗拉经由摩擦而被驱动。牵伸罗拉对4的周向速度稍微高于牵伸罗拉对3的周向速度,意味着当粗纱L受到输入牵伸罗拉对3和中央牵伸罗拉对4之间的预牵伸时,纤维材料被供给到牵伸单元2。纤维材料L的主要牵伸发生在中央罗拉对4和输出罗拉对5之间,其中输出罗拉对5具有明显高于中央罗拉对4的周向速度。在本不例中,输出罗拉对5设置有压实设备W。其中的压实设备VV包括借由轴8动力驱动的抽吸圆筒6。与抽吸圆筒6相关联的是压力罗拉9,其与前者构成钳口 P1。如可以从图2中的示意性放大示意图看到的那样,抽吸圆筒6和以轴向并列方式与抽吸圆筒6相关联的抽吸圆筒6a设置有配置在其圆周上的孔0E。压力罗拉9的后面有夹持罗拉7 (也称为阻捻罗拉),其支承在抽吸罗拉6 (和/或6a)的圆周上并且与之结合构成钳口 P (图1)。抽吸区Z设置在钳口 Pl和P之间,其中由钳口 Pl排出的纤维材料V借由抽吸空气的作用被压实。该压实过程在本领域中是大体已知的,并且在现有技术公开文献中已经有描述。本文中因此将不更详细地涉及。盖13附加到在压实过程期间用来引导气流的抽吸区上方。夹持罗拉7上的经由钳口 P释放的压实纱线G经由示意性所示的环锭细纱机的导纱器43引导到下方。导纱器43设置有环39和滑槽40,并且其中纱线G缠绕在用于产生卷盘42 (管纱)的套筒41上。环39紧固到在纺纱过程期间执行上下运动的环架44。抽吸单元10、IOa设置在抽吸圆筒内部,以便在相应的抽吸圆筒6、6a的压实区Z的区域中生成抽吸空气;这特别可以在图2中的X放大视图(根据图1)中很好地看到。为了更加清楚,在图2中已经省略了输入罗拉对3和中央罗拉对4以及压力罗拉9和夹持罗拉7的视图。抽吸圆筒6的抽吸单元10包括抽吸狭槽(抽吸孔)11,其与抽吸圆筒6内侧上的具有孔OE的区域相对设置,孔OE设置在抽吸圆筒6的圆周上。抽吸狭槽11连接到附加于抽吸单元10内部的抽吸通道12 ;并且抽吸通道12通向紧固于抽吸单元10的凸缘Fl的输出孔01。另一个抽吸圆筒6a与抽吸圆筒6同轴地设置在轴8上,其中设置有抽吸单元10a,抽吸单元IOa以相对于抽吸单元10镜像对称的方式附加。其中抽吸单元IOa还包括通向抽吸通道12的抽吸狭槽11。抽吸通道12的输出 孔02设置在连接到抽吸单元IOa的凸缘F2中。由于抽吸单元基本上相同(除了它们的镜像实施)的事实,部分使用相同的参考标记来描述这些抽吸单元。每个凸缘F1、F2的输出孔01、02与紧固到抽吸元件15的悬吊管22的输入孔O相对地设置。为了将两个抽吸单元10、10a保持在其如图2所示的操作位置,凸缘F1、F2由绕着枢轴18可枢转地支承的减震器17固定在恰当位置。减震器17包括如图1所示在其闭合位置接合在引导器16的凹部中的闩28,引导器16附接到抽吸元件15并且未更详细地示出。悬吊管22包括固定地连接到抽吸元件15的第一段23,并且悬吊管的第二段24在交叠区域 中可枢转地配置在该第一段23上。其中第二段24能够绕着大约竖直定位的枢转轴线25在水平面E中枢转。如可以在图3中的放大示意图中看到的那样,第二管段以其内圆周D2与管段23的外圆周Dl交叠。如例如可以从图3a中的A-A剖视图(根据图3)看到的那样,在具有交叠尺寸d的交叠区域 中,第一管段23的自由端部SI和第二管段24的端部S2每个具有椭圆形剖面Q、Q1。圆周密封件D关于管段23的端部以小距离s延伸从而与其保持均匀的距离。密封件D设置在管段23的外圆周Dl与管段24的内圆周D2之间。在管段23的端部SI处,分别对中并且相对地紧固一个枢转轴线25,并且管段24的端部S2借由凹部27推在枢转轴线25上。凹部27尺寸被确定为,预防任何从所示组装位置的无意脱离。为了允许管段24绕着轴线25的枢转运动,管段23的端部SI沿着与枢转轴线25相关的半径方向设置有半径Rl。这意味着管段23在枢转平面E的区域中以半径Rl朝向端部逐渐变细。相似地,管段24的端部S2在交叠区域O中具有内圆周D2,内圆周D2在枢转平面E中以半径R2逐渐变细。这样确保了第二管段绕着枢转轴线25以一角度露出,并且其中在任何枢转位置密封件D都均匀地保持与内圆周D2接触。因此,借由该枢转位置,能够补偿会在压实设备与用于跟随其后的悬吊管的联接位置之间出现的定位公差。悬吊管22的管段24的第二端部S2具有圆形剖面以及凸缘32,凸缘32当处于锁定位置时接合在支承元件30的凹部33中。另一个管34附加地支承在该支承元件30中,其另一端经由联接器35通向连接到负压源UP的中央抽吸通道37。设置有半圆形插入辅助物EF,以便在其组装到支承元件30的凹部33中期间容易搬送悬吊管22,其沿着支承元件30的方向具有圆锥形渐细内表面。通常设计为橡胶元件的支承元件30包括圆周凹槽36,支承元件30借由该圆周凹槽36紧固到机架MR。特别是因为使用分体的抽吸管22,从而在支承元件区域中不再需要公差补偿,所以现在能够使管段24的端部S3与后续管34之间的距离m最小化。这样,确保了由抽掉空气携带的纤维材料基本上经过抽吸设备的非附着光滑内表面行进。另一方面,这降低了抽吸系统内部的污染风险,同时另一方面它提供了延长的维护间隔。
权利要求1.一种为了气动压实行进经过设置有孔( )的圆周压实元件(6,6a)的抽吸区(Z)的纤维材料(V)的用于至少一个抽吸单元(10,IOa)的压实空气的抽吸设备,并且其中所述抽吸单元(10,IOa)设置有抽吸孔(11),抽吸孔(11)连接到结合在抽吸单元中的抽吸通道 (12)和抽吸元件(15),抽吸元件(15)在其第一端部(El)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所述抽吸单元(10,IOa)的抽吸通道(12),并且包括引导器(16)和保持部件(17),所述至少一个抽吸单元(10,IOa)通过所述保持部件(17)保持,并且在第二端部(E2)包括悬吊管(22),悬吊管 (22)刚性地连接到所述抽吸元件(15)并通向橡胶弹性体支承元件(30),支承元件(30)借由另一个管(34)与中央抽吸通道(37)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管(22)设计为两部分式的,并且所述悬吊管(22)的通向所述支承元件(30)的第二段(24)在水平面(E)中绕着枢转轴线(25 )可枢转地紧固到所述悬吊管(22 )的第一段(23 ),第一段(23 )固定地连接到所述抽吸元件(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管(22)的第一段(23)在可枢转区域中延伸,由其自由端部紧固到悬吊管的第二段(24)中并且从而在悬吊管(22)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端部之间产生交叠区(0),并且其中所述悬吊管的第一段和第二段(23、 24)在交叠区域(0)中具有椭圆形剖面(Q、Q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管(22)的第一段(23)在上下外表面上的交叠区域(O)中分别具有竖直定位的轴线(25),轴线(25)延伸到沿着悬吊管的第一段(23)的方向设置在悬吊管(22)的第二段(24)的端部处的单侧开放凹部(27)中,用于可枢转地支承悬吊管(22)的第二段(24)。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管(22)的第一段(23)设置有密封件(D),密封件(D)在与所述悬吊管的第二段(24)的交叠区域(0)中绕着外圆周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由绕着所述悬吊管(22)的第一段(23)的外圆周延伸的圆周密封唇部(D)构成,圆周密封唇部(D)与所述悬吊管(22) 的第一段(23)连接为一体。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其中一项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关于枢转轴线,所述悬吊管(22)的第一段的外部轮廓(AK)与所述悬吊管(22)的第二段的内部轮廓(IK)关于枢转轴线(25)以具有半径(Rl、R2)的弧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管(22)的第二段(24)的清晰剖面从交叠区域( )起到其自由端部,从椭圆形剖面(Ql)变化为最小圆形剖面(Kl )。
8.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其中一项使用的抽吸设备的悬吊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纱机的压实设备,一种为了气动压实行进经过设置有孔的圆周压实元件的抽吸区的纤维材料的用于至少一个抽吸单元的压实空气的抽吸设备,其中抽吸单元设置有抽吸孔和抽吸元件,抽吸孔连接到结合在抽吸单元中的抽吸通道,抽吸元件在其第一端部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抽吸单元的抽吸通道,并且包括引导器和保持部件,至少一个抽吸单元通过保持部件保持,并且在其第二端部,悬吊管刚性地连接到抽吸元件并通向橡胶弹性体支承元件,支承元件借由另一个管与中央抽吸通道连通。并且提出了悬吊管设计为两部分式的,并且悬吊管的通向支承元件的第二段在水平面中相对于固定地连接到抽吸元件的悬吊管的第一段绕着枢转轴线可枢转地紧固。
文档编号D01H5/70GK202830293SQ20122035937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5日
发明者G.施奈德, R.内格利 申请人:里特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