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818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清洁装置(60)具备:清洁带(70),使清扫面(70A)与牵伸装置(D)的牵伸辊(RB1、RT1)的周面和/或龙带(E)的外周面即清扫对象接触,来清扫清扫对象;盖(62),靠近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地设置,具有与清扫面相对的相对面;第1吸引口(63),形成在盖(62)的相对面上,并且开口宽度比清洁带(70)的宽度小;以及吸引源,使吸引力作用于第1吸引口(63)。
【专利说明】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以往,我们知道利用牵伸装置牵伸(draft)纤维束并且通过将被牵伸过的纤维束加捻制造细纱的纺纱单元或者纺纱机械。牵伸装置具备多个牵伸辊,通过使牵伸辊的速度分别不同并旋转驱动,牵伸纤维束。
[0003]牵伸装置中从纤维束产生纤维屑(飞花)等。例如,在纤维束的原料为棉的情况下,棉糖附着在牵伸辊的周面上,在纤维束的原料为化学纤维的情况下,油剂附着在牵伸辊的周面上。并且,纤维屑被伴随牵伸辊的旋转而产生的伴随流卷起。如果棉糖或油剂等异物附着在牵伸辊的周面上、纤维屑缠绕了的话,则成为纱线粗细节和/或断纱等的原因。因此,为了清扫附着在牵伸辊周面上的异物和/或纤维屑等,以往我们知道具备清洁带的清洁装置。
[0004]具备清洁带的清洁装置中,由于除去的纤维屑等附着在清洁带上,因此有除去附着在清洁带上的纤维屑等的必要。以往的清洁装置中,通过使具备刮绒刷的辊与清洁带接触而将附着在清洁带上的纤维屑等除去。但是,在刮绒刷上除去的纤维屑等没有清除而积蓄下去。因此,操作者定期地将积蓄在刮绒刷上的纤维屑等除去的保养作业是必要的。该保养作业必须根据纤维束的种类等而频繁地进行,成为了操作者的负担。并且,如果不实施该保养作业,牵伸辊的纤维屑等就不会被除去,成为纤维屑等堆积在牵伸装置附近这一状态,从而也牵连到操作性的恶化。
[0005]另一方面,作为清洁带的清扫方法,我们知道通过吸引除去附着在清洁带上的纤维屑等的方法。例如美国专利第4317261号说明书(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利用吸嘴吸引附着在清洁带上的纤维屑等的清洁装置。专利文献I记载的清洁装置中作为清洁带使用了编织尼龙材料的带。这样的清洁带上由于纤维屑等牢固地附着,因此有吸嘴能够直接吸引清洁带宽度方向整个区域地设置的必要。因此专利文献I的吸嘴具有能够吸引清洁带的宽度方向整个区域的吸引口。并且,由于吸引口大,因此为了确保吸引力,强有力的吸引源成为必要。
[0006]例如日本特开2009-13548号公报(引利用文献2)中公开了吸管的吸引口配置在清洁带附近位置的清洁装置。专利文献2中没有公开吸引口的具体形状等。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利用不多的吸引流量而将附着在清洁带的清扫面上的纤维屑等吸引并除去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
[0008]发明第I方案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具备清洁带、盖、第I吸引口和吸引源。清洁带使清扫面与牵伸装置的牵伸辊的周面和/或龙带的外周面即清扫对象接触,从而清扫清扫对象;盖靠近清洁带的清扫面地设置,盖具有与清扫面相对的相对面;第I吸引口,被形成在盖的相对面上,并且使第I吸引口的开口宽度比清洁带的宽度小;吸引源使吸引力作用于第I吸引口。
[0009]发明第2方案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为发明第I方案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第I吸引口的形状为圆形,使直径为5mm以上、6mm以下。
[0010]发明第3方案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为发明第I或第2方案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盖的相对面配置在距离清洁带的清扫面Imm以上、2mm以内的范围内。
[0011]发明第4方案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为发明第I至第3方案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具备调整部,该调整部调整第I吸引口相对于清洁带的清扫面的位置。
[0012]发明第5方案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为发明第I至第4方案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清洁带为橡胶制,清扫面被平滑地形成。
[0013]发明第6方案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为发明第I至第5方案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具备连接第I吸引口与吸引源的吸引输送管;吸引输送管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形成。
[0014]发明第7方案的牵伸装置具备发明第I至第6方案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
[0015]发明第8方案的牵伸装置为发明第7方案的牵伸装置,沿纤维束的行走方向具备多个由顶辊和底辊构成的辊对;清洁带的清扫面与除了纤维束行走方向上最下游侧的辊对以外的辊对的顶辊相接触地配置。
[0016]发明第9方案的牵伸装置为发明第8方案的牵伸装置,具备与纤维束行走方向上最下游侧的辊对的顶辊相对应的第2吸引口 ;利用吸引源使吸引力作用于第2吸引口。
[0017]发明第10方案的纺纱机械具备发明第7至第9方案的牵伸装置、气流纺纱装置、以及卷绕装置。
[0018]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能够利用不多的吸引流量将附着在清洁带的清扫面上的纤维屑等吸引并除去,能够防止纤维屑等缠绕到牵伸辊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纺纱机械的主视图;
[0020]图2为纺纱单元的侧面简略图;
[00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牵伸装置,为牵伸装置位于牵伸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清洁装置的透视图;
[0023]图5A为从图3的箭头A方向看的牵伸装置位于牵伸位置的状态的图;
[0024]图5B为从图3的箭头A方向看的牵伸装置位于非牵伸位置的状态的图;
[0025]图6为其他例的牵伸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接着使用【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发明的实施形态。
[0027][实施例1]
[0028]使用图1至图5B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60及具备该装置的牵伸装置D、纺纱机械M。[0029]首先,说明纺纱机械M的概略。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及“下游”意为纤维束F、细纱Y的行走方向上的上游及下游。
[0030]如图1及图2所示,纺纱机械M具备多个排列设置的纺纱单元U、接头台车3、鼓风箱4及动力箱5。各纺纱单元U主要具备牵伸装置D、气流纺纱装置11、清纱器12、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3和卷绕装置21。
[0031]如图2所示,牵伸装置D牵伸从配置在纺纱单元U后部的条筒(未图示)经由喇叭头(卜9 〃卜)T提供的纤维束F。本实施形态的牵伸装置D具备从纤维束F的上游朝下游输送速度逐渐变快的多个辊对R。辊对R分别由顶辊RBl、RTl、RMl、RFl和底辊RB2、RT2、RM2、RF2 (参照图3)构成。有关牵伸装置D后面详细说明。
[0032]气流纺纱装置11利用捻回气流给纤维束F付与捻,生成细纱Y。气流纺纱装置11详细的说明和图示省略,具备纤维引导部、捻回流产生喷嘴和中空引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牵伸装置D送来的纤维束F引导到形成在气流纺纱装置11内部的纺纱室内。捻回流产生喷嘴配置在纤维束F的路径周围,在纺纱室内产生捻回流。纺纱室内的纤维束F的纤维端被该捻回流翻转捻回。中空引导轴体将被纺纱出的细纱Y从纺纱室向气流纺纱装置11的外部引导。该气流纺纱装置11的驱动和停止由未图示的单元控制器控制。气流纺纱装置11既可以是不具备针状部件、利用纤维引导部的下游侧端部实现针状部件的功能的气流纺纱装置,也可以是朝互相相反的方向加捻的一对空气喷嘴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
[0033]清纱器12监视从气流纺纱装置11送出的细纱Y的粗细。清纱器12在检测到细纱Y的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将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向未图示的单元控制器发送。
[0034]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3通过给细纱Y付与规定的张力从气流纺纱装置11拉出细纱Y。并且,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3使卷绕装置21侧的张力变动不传到气流纺纱装置11侧地调节细纱Y的张力。在接头台车3进行作业时,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3使从气流纺纱装置11送出的细纱Y滞留,从而防止细纱Y的松弛。
[0035]卷绕装置21卷绕从气流纺纱装置11送出的细纱Y形成卷装P。卷绕装置21具备摇架臂22、卷绕鼓23和横动装置24。摇架臂22能够旋转地支承卷装P (筒管)。卷绕鼓23与卷装P (筒管)的外周面接触使卷装P (筒管)旋转。横动装置24使细纱Y横动。卷绕装置21边利用横动装置24使细纱Y横动边使卷绕鼓23旋转,通过这样使卷装P (筒管)旋转,卷绕细纱Y。
[0036]单元控制器一从清纱器12接受到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就立即利用切断器14将细纱Y切断,进而使牵伸装置D和气流纺纱装置11等停止。单元控制器给接头台车3发送控制信号,使之行走到该纺纱单元U跟前。然后,单元控制器再次驱动气流纺纱装置11等,使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使卷绕装置21重新开始卷绕。另外,纺纱单元U也可以不具备切断器14,而通过停止向气流纺纱装置11提供空气来停止细纱Y的生成,从而切断细纱Y。
[0037]接头台车3如图1及图2所示具备台车部25、捻接器26、吸管27和吸嘴28。捻接器26、吸管27和吸嘴28被装载在台车部25上。接头台车3当在某个纺纱单元U处发生断纱或纱线切断时,行走到该纺纱单元U。吸管27吸引并捕捉从气流纺纱装置11送出的纱端而向捻接器26引导。吸嘴28从卷装P吸引并捕捉纱端向捻接器26引导。捻接器26进行被引导的纱端彼此的接头。
[0038]鼓风机(吸引源)被配置在鼓风箱4的内部。各纺纱单元U共同的吸引输送管即主管线91 (参照图3)被连接在鼓风箱4上。主管线91配置在各纺纱单元U的后部(牵伸方向的上游侧)。鼓风箱4经由主管线91吸引、输送并回收在各纺纱单元U产生的纤维屑等。
[0039]作为纺纱机械M的原动机的电动机及用来将动力传递到纺纱机械M的各部的减速器等被配置在动力箱5的内部。
[0040]接着详细说明牵伸装置D。如图3至图5B所示,牵伸装置D具备多个辊对R、摇架31、装置框32、清洁装置60及吸引部41。
[0041 ] 如图3所示,作为多个辊对R,在本实施形态中具备后辊对RB、第三辊对RT、中间辊对RM及前辊对RF。中间辊对RM具备龙带E。这些辊对RB、RT、RM及RF被在纤维束F行走的方向上从上游向着下游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各辊对RB、RT、RM及RF分别由上侧的顶辊 RBl、RTl、RMl、RFl 和下侧的底辊 RB2、RT2、RM2、RF2 构成。底辊 RB2、RT2、RM2 及 RF2为主动辊。顶辊RBl、RTl、RMl及RFl为与底辊RB2、RT2、RM2、RF2接触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各辊对RB、RT、RM及RF的旋转速度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增加。气流纺纱装置11被配置在前辊对RF的下游侧。
[0042]后顶辊RBl、第三顶辊RTl、中间顶辊RMl及前顶辊RFl —体并且转动自由地安装在摇架31上。在摇架31上安装有相邻的2个纺纱单元U的各顶辊RB1、RTU RMl及RFl(参照图1)。后底辊RB2、第三底辊RT2、中间底辊RM2及前底辊RF2分别与摇架31的各顶辊RBl、RTl、RMl及RFl相对应地被安装在装置框32上。
[0043]摇架31以设置在上游侧的转动轴33为中心而相对于装置框32转动自由。通过使摇架31转动,各顶辊RBl、RTURMl、RFl与各底辊RB2、RT2、RM2、RF2接触或分离。将闭合摇架31、使各顶辊RB1、RTU RMU RFl分别与各底辊RB2、RT2、RM2、RF2接触的位置称为“牵伸位置”。将为了保养等而开放摇架31,各顶辊RB1、RTU RMU RFl分别与各底辊RB2、RT2、RM2、RF2分离的位置称为“非牵伸位置”。摇架31能够将各顶辊RB1、RTURMl及RFl和各底辊RB2、RT2、RM2及RF2切换到牵伸位置和非牵伸位置。
[0044]摇架31的转动操作通过操作者操作手柄34而进行。在闭合摇架31,使辊对R处于牵伸位置的情况下,手柄34下部顶端的钩形部35卡合在装置框32侧的固定辊36上,保持各顶辊RBl、RTl、RMl及RFl与各底辊RB2、RT2、RM2及RF2的压接状态。
[0045]各辊对RB、RT、RM、RF之间的距离由牵伸的纤维束F的纤维长度来决定,因此每次更换作为原料的纤维束F的种类时重新确定。因此,各底辊RB2、RT2、RM2及RF2中的中间底辊RM2和前底辊RF2固定在装置框32上,但后底辊RB2和第三底辊RT2的位置分别相对于装置框32能够向上游侧或下游侧变更。
[0046]清洁装置60为清扫牵伸辊周面的装置。本实施例中清洁装置60清扫卷挂在后顶辊RB1、第三顶辊RTl及中间顶辊RMl上的龙带E的周面地构成。清洁装置60主要具备框体61、清洁带70、盖62、第I吸引口 63及调整部64。
[0047]框体61为构成清洁装置60的基体的部件。框体61被固定在摇架20的侧面。框体61上能够旋转地支承着第I辊71和第2辊72。第I辊71靠近中间顶辊RMl地设置。第2辊72设置在比后顶辊RBl靠上游侧。施力杆74能够转动地被安装在框体61上。在施力杆74的顶端能够旋转地支承着张力辊73。
[0048]清洁带70是使清扫面70A与后顶辊RB1、第三顶辊RTl及龙带E的外周面即清扫对象接触,清扫后顶辊RB1、第三顶辊RTl及龙带E的表面(清扫对象)的部件。清洁带70为环形带状部件。清洁带70被卷挂在第I辊71、第2辊72及张力辊73上。施力弹簧(未图示)被安装在施力杆74上,沿给清洁带70付与张力的方向对施力杆74施力。
[0049]清洁带70为橡胶制。清洁带70的外周面即清扫面70A被平滑地形成。因此,附着在后顶辊RB1、第三顶辊RTl及龙带E表面上的纤维屑等被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除去,但纤维屑等没有牢固地附着在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上。这是由于纤维屑等被清洁带70的橡胶材料的摩擦而除去的缘故,由清洁带70不是缠绕获取纤维屑等的部件这种原因带来的。因此,通过利用后述的第I吸引口 63吸引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而能够容易地除去附着的纤维屑等。
[0050]具有多个齿轮齿的齿轮部件75固定在第I辊71上。在中间顶辊RMl的轴方向上设置有轮毂(*'7)部76。在轮毂部76上沿径向方向突出有旋转凸起77。旋转凸起77使顶端能够与齿轮部件75的齿卡合地构成。
[0051]旋转凸起77与中间顶辊RMl —起旋转,每移动一周与固定在第I辊71上的齿轮部件75卡合,使齿轮部件75旋转一个齿的量。由此,第I辊71旋转,清洁带70被输送规定的长度。结果,按中间顶辊RMl每旋转一周,清洁带70的新的清扫面70A与后顶辊RB1、第三顶辊RTl及龙带E接触。
[0052]通过以上的结构,后顶辊RB1、第三顶辊RTl及龙带E在使表面与清洁带70接触的状态下旋转。由此,能够利用清洁带70除去附着在后顶辊RB1、第三顶辊RTl及龙带E的表面上的纤维屑等。
[0053]接着,说明将附着在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上的纤维屑等吸引除去的结构。
[0054]盖62为靠近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设置的部件。本实施例中盖62为与清扫面70A平行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近似圆形的金属板。盖62的直径比清洁带70的宽度稍窄。盖62具有与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相对的相对面(图示下面一侧)。第I吸引口 63被设置在盖62的相对面上。第I吸引口 63为开口宽度比清洁带70的宽度小的开口部。在盖62的与相对面相反的一侧(图示上面一侧)形成有与第I吸引口 63连通的连接部82。第I吸引输送管81被插入连接部82中,第I吸引输送管81被连接在第I吸引口 63上。第I吸引输送管81使用透明的树脂管。能够目视第I吸引输送管81的内部。第I吸引输送管81经由与后述的第2吸引口 42共通的第3吸引输送管44及主管线91与鼓风机(吸引源)连接。鼓风机(吸引源)使吸引力作用于第I吸引口 63。主管线91为配置在纺纱单元U的后方、各纺纱单元U共同的吸引输送管。主管线91被连接在鼓风箱4的鼓风机(吸引源)上。
[0055]第I吸引口 63设置在靠近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设置的盖62上。因此,第I吸引口 63的吸引力不仅到达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中与第I吸引口 63相对的范围,还到达与盖62相对的范围。这是因为可以认为由第I吸引口 63的吸引力产生的空气流在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与盖62之间产生,第I吸引口 63吸引附着在该区域的纤维屑等的缘故。
[0056]最好是盖62的相对面离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在Imm以上、2mm以内的范围内地离开清扫面70A配置盖62。这是因为如果使盖62与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接触,会磨损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的缘故。并且,如果使盖62离开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为3mm,则吸引并除去附着在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上的纤维屑等变得困难的缘故。
[0057]虽然第I吸引口 63形成在盖62的大致中心位置上,但并不局限于该位置。附着在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上的纤维屑等不是附着在清扫面70A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几乎都附着在规定宽度的区域。这与经过后顶辊RB1、第三顶辊RTl及龙带E的纤维束F的经过路径相对应。因此,第I吸引口 63最好是与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中纤维屑等容易附着的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另外,虽然盖62的形状采用了圆形,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盖62的形状也可以是近似圆形或椭圆形。
[0058]第I吸引口 63的形状为圆形。第I吸引口 63的直径最好是5mm以上、6mm以下。这是由于如果使第I吸引口 63的直径为例如4mm以下,则纤维屑等会堵塞第I吸引口 63的缘故。并且,如果使第I吸引口 63的直径为例如7mm以上,则为了确保吸引力而产生使鼓风机(吸引源)为强有力的装置的必要。
[0059]调整部64为调整第I吸引口 63相对于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的位置的部件。本实施例中,使调整部64能够调整第I吸引口 63相对于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的距离。调整部64具备固定杆65和支承部66。固定杆65 —端固定在框体61上。固定杆65的另一端弯曲成近似L字形,在端部形成有用来固定支承部66的2个通孔。一个通孔即长孔67形成在以另一个通孔为中心的假想圆弧上。调整部64也可以使支承部66直线滑动、调整第I吸引口 63的位置,来取代使支承部66圆弧运动、调节第I吸引口 63的位置。
[0060]支承部66为用来将盖62固定在固定杆65上的L字形部件。在支承部66上与形成在固定杆65上的2个通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通孔。支承部66利用螺栓68和69固定在固定杆65上。通过调节螺栓相对于长孔67的位置,能够调节盖62相对于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的位置。
[0061]本实施例的牵伸装置D具备吸引部41及吹付部49。吸引部41吸引顶辊卷起的纤维屑。本实施形态中吸引部41吸引前顶辊RFl卷起的纤维屑地构成。并且,吹付部49利用压缩空气除去堆积在气流纺纱装置11上的纤维屑地构成。有关吹付部49的详细说明省略。
[0062]如图3至图5B所示那样,吸引部41具备第2吸引口 42、第2吸引输送管43、第3吸引输送管44。第2吸引口 42为在前顶辊RFl的下游侧吸引纤维屑的部分。第2吸引口42为吸嘴部件45的开口部。如前所述,在摇架31上安装有相邻的2个纺纱单元U的各顶辊RBl、RTl、RMl及RFl。因此,与各前顶辊RFl相对应地各配置一个吸嘴部件45。配设吸嘴部件45的位置为比前顶辊RFl靠下游侧、并且在机台高度方向上比前顶辊RFl与前底辊RF2的接触(夹持)位置稍微靠上方。该位置为纤维屑被前顶辊RFl的旋转引起的伴随流卷起的位置。因此,吸引部41能够高效地吸引纤维屑。
[0063]第2吸引输送管43与第2吸引口 42连通。第2吸引输送管43为使吸引力到达第2吸引口 42,同时输送被第2吸引口 42吸引的纤维屑的部件。第2吸引输送管43被支承在摇架31—侧。第2吸引输送管43的分歧的各端部被连接到吸嘴部件45上。在第2吸引输送管43的另一个端部设置有第I连接部47。
[0064]第3吸引输送管44与第2吸引输送管43连通。第3吸引输送管44为使吸引力到达第2吸引口 42,同时输送被第2吸引口 42吸引的纤维屑的部件。第3吸引输送管44被配置在装置框32 —侧。第3吸引输送管44的另一个端部被连接在主管线91上。
[0065]在第3吸引输送管44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第2连接部48。第2连接部48为用来使第3吸引输送管44变成与第2吸引输送管43的第I连接部47连接的状态或非连接的状态的部件。因此,如图5A所示,通过在闭合了摇架31的牵伸位置处第I连接部47与第2连接部48相抵接,第2吸引输送管43与第3吸引输送管44变成连接状态。并且,如图5B所示,通过在开放了摇架31的非牵伸位置第I连接部47与第2连接部48分离,第2吸引输送管43与第3吸引输送管44变成非连接状态。
[0066]根据以上说明过的本实施例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60、具备该装置的牵伸装置D、纺纱机械M,具有如下效果。
[0067]清洁装置60的第I吸引口 63设置在靠近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设置的盖62上。即使第I吸引口 63的宽度比清洁带70的宽度小,也能够使吸引力到达清洁带70的宽度方向的宽阔区域。因此,能够利用不多的吸引流量吸引并除去附着在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上的纤维屑等。结果,能够防止纤维屑等缠绕到后顶辊RB1、第三顶辊RTl及龙带E上。并且,操作者进行清洁带70的清扫的保养作业量被减少,操作者的负担减轻。而且,由于能够防止牵伸装置D附近的纤维屑等的堆积,因此操作性稳定化。
[0068]使清洁装置60的第I吸引口 63的形状为圆形,使第I吸引口 63的直径在5mm以上、6mm以下。因此,与使第I吸引口 63的直径比这个小的情况相比,纤维屑等不容易堵塞。并且,与使第I吸引口 63的直径比这个大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吸引力的降低。
[0069]使清洁装置60的盖62的相对面离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在Imm以上、2mm以内的范围内地离开清扫面70A配置了盖62的相对面。因此,能够防止使盖62与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接触的情况下可能引起的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的磨损。并且,由于盖62与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靠近,因此能够使吸引力到达清洁带70的宽度方向的宽阔范围,能够吸引除去附着在清洁带70上的纤维屑等。
[0070]清洁装置60具备调整第I吸引口 63相对于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的位置的调整部64。因此,能够与清洁带70的尺寸不均匀和/或清洁带70的老化引起的清洁带70的伸长相对应,将第I吸引口 63配置在相对于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适当的位置上。
[0071]清洁装置60的清洁带70为橡胶制,清洁带70的外周面即清扫面70A被平滑地形成。因此,附着在清洁带70的清扫面70A上的纤维屑等不会缠在清扫面70A上,能够从第I吸引口吸引除去。
[0072]清洁装置60的第I吸引输送管81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材料形成。因此,在纤维屑等堵塞在第I吸引输送管81的内部的情况下,操作者能够目视确认。
[0073]利用共同的鼓风机(吸引源)使吸引力作用于清洁装置60的第I吸引口 63和吸引部41的第2吸引口 42上。因此,没有设置与第I吸引口 63及第2吸引口 42相对应的专用的吸引源的必要。
[0074]纺纱机械M由于具备清洁装置60,因此能够改善操作效率,能够效率良好地卷绕卷装P。
[0075]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进行种种变更。例如,本实施形态中作为纺纱机械M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纺纱机械,只要是具备牵伸装置D,也可以是粗纱机、并条机等。
[0076]虽然实施形态中使连接在吸引部41的第2吸引口 42上的第2吸引输送管43与第3吸引输送管44能够分离,将第3吸引输送管44配置在装置框32 —侧,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像图6所示那样使连接在清洁装置60的第I吸引口 63上的第I吸引输送管81和连接在吸引部41的第2吸引口 42上的第2吸引输送管43同时经由摇架31 —侧而经由主管线91连接到鼓风箱4的鼓风机(吸引源)上。
[0077]成为清洁装置60的清洁带70清扫对象的牵伸辊能够任意地变更。例如,也可以利用清洁带70清扫前顶辊RFl。
[0078]虽然纺纱单元U采用了利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3从气流纺纱装置11拉出细纱Y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该结构。也可以采利用在气流纺纱装置11与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3之间设置输送辊和夹持辊,利用这些辊来拉出细纱Y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清洁带,使清扫面与牵伸装置的牵伸辊的周面和/或龙带的外周面即清扫对象接触,从而清扫上述清扫对象; 盖,靠近上述清洁带的上述清扫面地设置,具有与上述清扫面相对的相对面; 第I吸引口,被形成在上述盖的上述相对面上,并且开口宽度比上述清洁带的宽度小;以及, 吸引源,使吸引力作用于上述第I吸引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吸引口的形状为圆形,使上述第I吸引口的直径为5mm以上、6m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的上述相对面配置在距离上述清洁带的上述清扫面Imm以上、2mm以内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调整部,该调整部调整上述第I吸引口相对于上述清洁带的上述清扫面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洁带为橡胶制,上述清扫面被平滑地形成。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接上述第I吸引口与上述吸引源的吸引输送管; 上述吸引输送管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形成。
7.—种牵伸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纤维束的行走方向具备多个由顶辊和底辊构成的辊对; 上述清洁带的上述清扫面与除了上述纤维束行走方向上最下游侧的辊对以外的辊对的顶辊相接触地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上述纤维束行走方向上最下游侧的辊对的顶辊相对应的第2吸引口; 利用上述吸引源使吸引力作用于上述第2吸引口。
10.一种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气流纺纱装置、以及卷绕装置。
【文档编号】D01H5/66GK103849959SQ201310535110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森田晃弘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