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

文档序号:166859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传统复合纱的制作方法对短纤维利用不充分,且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缠绕纤维,影响纱线质量。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长丝筒子的长丝从导丝管进入纺纱杯,卷绕在卷绕筒上;两种纤维分别经两个喂给口,由喂给罗拉喂入到分梳辊,分梳辊将喂入纤维分解为单纤维,经由纤维输送管进入纺纱杯,纺纱杯的离心作用下,两种不同的单纤维沿纺纱杯的侧壁滑入凝聚槽凝聚为凝聚须条;抽气装置使纺纱杯内产生负压,两个凝聚槽中的凝聚须条紧密包缠在长丝上,经阻捻盘进一步加捻形成复合纱;复合纱经引纱管和引纱罗拉输出,卷绕在卷绕筒上。本发明可增加转杯纺纱机可纺织的复合纱种类,抑制缠绕纤维的生成,增强纱线强度。
【专利说明】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纺纱设备领域,涉及转杯纺纱机,具体涉及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背景技术】
[0002]在新型纺纱方法中,转杯纺纱因其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好,已成为应用面十分广泛的一种纺纱方式。由于独特的纺纱原理和完全不同于环锭纺纱的设备机构,转杯纺纱具有明显的优点:转速高、产量大,可高达15万转/分,卷装容量大,工艺流程简单,适纺原料多和成本较低等。
[000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差异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成为了推动纺织产业差异化产品开发的动力。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各种新型纤维不断涌现、纺纱方式不断革新,纱线复合加工技术开始出现,并且不断发展。复合纱集新纤维材料和新型纺纱技术于一体,利用各种纤维的复合化和纺纱工艺的复合化,为纺织面料提供风格独特的复合纱。
[0004]传统转杯复合纱的制作方法是将纺纱杯轴中心开孔,长丝经导丝管进入转杯内,分梳后的单纤维借气流经由短纤维输送通道输送到高速回转的转杯凝聚槽内,并在凝聚槽内形成凝聚须条。该凝聚须条随同转杯高速回转并与长丝在转杯内并合加捻成复合纱,由引纱罗拉引出,直接绕成筒子。该方法生产出的复合纱包含一种长丝和一种短纤维,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标新立异的想法,这需要复合纱生产方法不断的改进,以满足人们对纱线花色、舒适度和质感等多方面的要求。
[0005]现有转杯复合纱的生产装置中,纤维经由喂给分梳机构,通过纤维输送管进入高速回转的纺纱杯。由于纤维输送管为渐缩形,且位于纺纱杯的一侧,当纤维和气流以较高的速度进入纺纱杯时,易使纺纱杯受力不均,造成纺纱杯的振动,不仅会加快纺纱杯的磨损,也会影响纱线的质量。
[0006]此外,现有转杯纺纱机上的抽气式纺纱杯在回转纱条剥取凝聚须条的过程中,会在剥离点和须条尾端产生骑跨纤维。在纺纱过程中,骑跨纤维会缠绕在纱条表面,成为缠绕纤维。缠绕纤维反向、无规则地缠绕于纱条表面,其纤维强力不能充分利用,从而影响转杯纺纱线的外观和强度。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该方法通过喂入不同(颜色、强度、弹性等)的短纤维或长丝,可生产多种多样的复合纱,且能提高纺纱杯的稳定性;在纱线形成的过程中,能抑制缠绕纤维的生成,改善纱线的外观,增强纱线强度。
[0008]本发明使用的装置包括凝聚加捻机构、长丝导入机构、卷绕成形机构和喂给分梳机构;两个喂给分梳机构对称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两侧。[0009]所述的凝聚加捻机构包括纺纱杯、抽气装置、引纱管和阻捻盘;所述的纺纱杯内开设有两个环形的凝聚槽,每个凝聚槽的侧壁加工有螺纹;纺纱杯设置在抽气装置内,与抽气装置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的引纱管与抽气装置固定,阻捻盘与引纱管固定;阻捻盘设置在两个凝聚槽上方。
[0010]所述的长丝导入机构包括导丝管、张力测定器、长丝喂入罗拉和导纱杆;所述的导丝管与纺纱杯固定连接;所述的张力测定器设置在导丝管与两个长丝喂入罗拉之间,导纱杆设置在两个长丝喂入罗拉与长丝筒子之间。
[0011]所述的卷绕成形机构包括引纱罗拉、卷绕罗拉、卷绕筒和张力牵引装置;两个引纱罗拉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与卷绕罗拉之间,卷绕筒设置在卷绕罗拉与张力牵引装置之间,张力牵引装置张紧卷绕筒。
[0012]所述的喂给分梳机构包括壳体、纤维输送管、喂给罗拉、分梳辊和喂给板;两个喂给分梳机构的壳体外侧均开设有喂给口,内侧分别与一根纤维输送管的一端连通;两根纤维输送管的另一端均伸入纺纱杯内,且每根纤维输送管的端部设置在对应的一个凝聚槽上方;两个壳体靠近对应的纤维输送管处均开设有排杂口 ;所述的喂给罗拉和分梳辊均与壳体通过轴承连接,分梳辊的圆柱面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分梳齿;喂给板设置在喂给罗拉与壳体之间。
[0013]本发明的步骤如下:
步骤1、长丝筒子的长丝经由导纱杆穿过两个长丝喂入罗拉之间的间隙及张力测定器,从导丝管进入纺纱杯,然后经由阻捻盘和引纱管穿过两个引纱罗拉之间的间隙及卷绕罗拉,卷绕在卷绕筒上;
步骤2、两种纤维分别经两个喂给分梳机构的喂给口喂入,喂给板及纤维汇聚槽对纤维进行预整理和预压缩,使其密度一致、压力分布均匀;
步骤3、进入喂给口的纤维由喂给罗拉喂入到分梳辊,分梳辊将喂入纤维分解为单纤维状态,纤维中的杂质从壳体的排杂口中排出;
步骤4、单纤维经由纤维输送管进入纺纱杯中,在纺纱杯高速转动的离心作用下,两种不同的单纤维沿纺纱杯的侧壁分别滑入一个凝聚槽凝聚为凝聚须条;
步骤5、抽气装置使纺纱杯内产生负压,在压差作用下,两个凝聚槽中的凝聚须条紧密包缠在长丝上,经过阻捻盘进一步加捻形成复合纱;
步骤6、复合纱经引纱管和引纱罗拉输出,并经卷绕罗拉,最终卷绕在卷绕筒上。
[0014]本发明使用的装置中,两个凝聚槽的间距大于纤维的滑移长度。
[0015]所述喂给罗拉的圆柱面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轮齿。
[0016]所述的喂给板与壳体固定连接;喂给板的一端为平板,靠近喂给罗拉的另一端为圆弧板,平板与喂给罗拉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45° ;圆弧板的形状与喂给罗拉的圆柱面形状相匹配,圆弧板上开设有贯穿喂给板两侧面的纤维汇聚槽。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分别通过两个喂给分梳机构喂入不同(颜色、强度、弹性等)的短纤维,可有效地增加复合纱所含纤维的种数,提高转杯纺纱机生产复合纱的能力,增加转杯纺纱机可纺织的复合纱种类,改善纱线的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两个对称的喂给分梳机构,可有效地维持纺纱杯受力平衡,增强纺纱杯的稳定性,减小纺纱杯的损耗,延长纺纱杯的使用寿命;双螺旋凝聚槽的方式不仅可保证单种纤维在各自凝聚槽中的凝聚加捻程度,还可有效地减少骑跨纤维的形成,抑制缠绕纤维的产生,增加转杯纺纱线的美观度,增强转杯纺纱线的强度,改善纱线的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纺纱杯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喂给罗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喂给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所示,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使用的装置包括凝聚加捻机构、长丝导入机构、卷绕成形机构和喂给分梳机构;两个喂给分梳机构对称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两侧。
[0021]如图1和2所示,凝聚加捻机构包括纺纱杯1、抽气装置2、引纱管3和阻捻盘4。纺纱杯I包括一体成型且同轴设置的杯座1-1和杯体1-2,杯座1-1设置在杯体1-2的底部;杯座1-1沿轴心开设有导丝管安装孔1-3 ;杯体1-2的上部为正置的圆台形,下部为倒置的圆台形,内部沿轴心开设有与杯体外壁形状一致的空腔1-4 ;空腔1-4的顶部开放设置,底部与杯座的导丝管安装孔1-3贯通;空腔位于杯体的上部与下部过渡处开设有两个环形的凝聚槽1-5,两个凝聚槽1-5的间距为15mm,每个凝聚槽1_5的侧壁加工有螺纹。纺纱杯I整体设置在抽气装置2内,杯座1-1与抽气装置2通过轴承连接;引纱管3与抽气装置2固定,阻捻盘4与引纱管3固定;阻捻盘4沿中心开设有通孔,与引纱管3相贯通;阻捻盘4伸入纺纱杯的杯体1-2内,并设置在两个凝聚槽1-5上方。
[0022]长丝导入机构包括导丝管5、张力测定器6、长丝喂入罗拉7和导纱杆8 ;导丝管5伸入纺纱杯的导丝管安装孔1-3内,并与纺纱杯I固定连接;张力测定器6设置在导丝管5与两个长丝喂入罗拉7之间,导纱杆8设置在两个长丝喂入罗拉7与长丝筒子9之间。
[0023]卷绕成形机构包括引纱罗拉10、卷绕罗拉11、卷绕筒12和张力牵引装置13 ;两个引纱罗拉10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与卷绕罗拉11之间,卷绕筒12设置在卷绕罗拉11与张力牵引装置13之间,张力牵引装置13张紧卷绕筒12。
[0024]喂给分梳机构包括壳体14、纤维输送管15、喂给罗拉16、分梳辊17和喂给板18 ;两个喂给分梳机构的壳体14外侧均开设有喂给口 14-1,内侧分别与一根纤维输送管15的一端连通;两根纤维输送管15的另一端均伸入纺纱杯I内,且每根纤维输送管15的端部设置在对应的一个凝聚槽1-5上方;两个壳体14靠近对应的纤维输送管15处均开设有排杂口 14-2 ;喂给罗拉16和分梳辊17均设置在壳体14内,两者均与壳体14通过轴承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间隙;喂给罗拉16设置在喂给口 14-1处,喂给板18设置在喂给罗拉16与壳体14之间,且与壳体14固定连接,与喂给罗拉16之间设有间隙;分梳辊17的圆柱面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四十个分梳齿17-1 ;分梳辊17与喂给罗拉16之间设有间隙。
[0025]如图3所示,喂给罗拉16的圆柱面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三十三个轮齿16-1。
[0026]如图4所示,喂给板18的一端为平板18-1,靠近喂给罗拉16的另一端为圆弧板18-2,平板18-1与喂给罗拉16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 ;圆弧板18_2的形状与喂给罗拉16的圆柱面形状相匹配,圆弧板18-2上开设有贯穿喂给板18两侧面的纤维汇聚槽18-3。
[0027]该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长丝筒子9的长丝经由导纱杆8穿过两个长丝喂入罗拉7之间的间隙及张力测定器6,从导丝管5进入纺纱杯1,然后经由阻捻盘4和引纱管3穿过两个引纱罗拉10之间的间隙及卷绕罗拉11,卷绕在卷绕筒12上;
步骤2、两种纤维分别经两个喂给分梳机构的喂给口 14-1喂入,喂给板18及纤维汇聚槽18-3对纤维进行预整理和预压缩,使其密度一致、压力分布均匀;
步骤3、进入喂给口 14-1的纤维由喂给罗拉16喂入到分梳辊17,分梳辊17将喂入纤维分解为单纤维状态,纤维中的杂质从壳体的排杂口 14-2中排出;
步骤4、单纤维经由纤维输送管15进入纺纱杯I中,在纺纱杯I高速转动的离心作用下,两种不同的单纤维沿纺纱杯I的侧壁分别滑入一个凝聚槽1-5凝聚为凝聚须条;
步骤5、抽气装置2使纺纱杯I内产生负压,在压差作用下,两个凝聚槽中的凝聚须条紧密包缠在长丝上,经过阻捻盘4进一步加捻形成复合纱;
步骤6、复合纱经引纱管3和引纱罗拉10输出,并经卷绕罗拉11,最终卷绕在卷绕筒12上。
[0028]该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分别通过两个喂给分梳机构喂入不同的纤维,可有效地增加复合纱所含纤维的种数,提高转杯纺纱机生产复合纱的能力,增加转杯纺纱机可纺织的复合纱种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两个对称的喂给分梳机构,可有效地增强纺纱杯的稳定性,减小纺纱杯的损耗,延长纺纱杯的使用寿命;双凝聚槽的方式可保证单种纤维在各自凝聚槽中的凝聚加捻程度,还可有效地减少骑跨纤维的形成,抑制缠绕纤维的产生,增加转杯纺纱线的美观度,增强转杯纺纱线的强度,改善纱线的质量。
【权利要求】
1.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的装置包括凝聚加捻机构、长丝导入机构、卷绕成形机构和两个喂给分梳机构;两个喂给分梳机构对称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两侧; 所述的凝聚加捻机构包括纺纱杯、抽气装置、引纱管和阻捻盘;所述的纺纱杯内开设有两个环形的凝聚槽,每个凝聚槽的侧壁加工有螺纹;纺纱杯设置在抽气装置内,与抽气装置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的引纱管与抽气装置固定,阻捻盘与引纱管固定;阻捻盘设置在两个凝聚槽上方; 所述的长丝导入机构包括导丝管、张力测定器、长丝喂入罗拉和导纱杆;所述的导丝管与纺纱杯固定连接;所述的张力测定器设置在导丝管与两个长丝喂入罗拉之间,导纱杆设置在两个长丝喂入罗拉与长丝筒子之间; 所述的卷绕成形机构包括引纱罗拉、卷绕罗拉、卷绕筒和张力牵引装置;两个引纱罗拉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与卷绕罗拉之间,卷绕筒设置在卷绕罗拉与张力牵引装置之间,张力牵引装置张紧卷绕筒; 所述的喂给分梳机构包括壳体、纤维输送管、喂给罗拉、分梳辊和喂给板;两个喂给分梳机构的壳体外侧均开设有喂给口,内侧分别与一根纤维输送管的一端连通;两根纤维输送管的另一端均伸入纺纱杯内,且每根纤维输送管的端部设置在对应的一个凝聚槽上方;两个壳体靠近对应的纤维输送管处均开设有排杂口 ;所述的喂给罗拉和分梳辊均与壳体通过轴承连接,分梳辊的圆柱面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分梳齿;喂给板设置在喂给罗拉与壳体之间; 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长丝筒子的长丝经由导纱杆穿过两个长丝喂入罗拉之间的间隙及张力测定器,从导丝管进入纺纱杯,然后经由阻捻盘和引纱管穿过两个引纱罗拉之间的间隙及卷绕罗拉,卷绕在卷绕筒上; 步骤2、两种纤维分别经两个喂给分梳机构的喂给口喂入,喂给板及纤维汇聚槽对纤维进行预整理和预压缩,使其密度一致、压力分布均匀; 步骤3、进入喂给口的纤维由喂给罗拉喂入到分梳辊,分梳辊将喂入纤维分解为单纤维状态,纤维中的杂质从壳体的排杂口中排出; 步骤4、单纤维经由纤维输送管进入纺纱杯中,在纺纱杯高速转动的离心作用下,两种不同的单纤维沿纺纱杯的侧壁分别滑入一个凝聚槽凝聚为凝聚须条; 步骤5、抽气装置使纺纱杯内产生负压,在压差作用下,两个凝聚槽中的凝聚须条紧密包缠在长丝上,经过阻捻盘进一步加捻形成复合纱; 步骤6、复合纱经引纱管和引纱罗拉输出,并经卷绕罗拉,最终卷绕在卷绕筒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的装置中,两个凝聚槽的间距大于纤维的滑移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的装置中,喂给罗拉的圆柱面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轮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的装置中,喂给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喂给板的一端为平板,靠近喂给罗拉的另一端为圆弧板,平板与喂给罗拉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45° ;圆弧板的形状与喂给罗拉的圆柱面形状相匹配,圆弧板上开设有贯穿喂给板两侧面的纤维汇聚槽。
【文档编号】D02G3/22GK103572421SQ201310568077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肖美娜, 窦华书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