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耙凸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21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换耙凸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耙凸轮,它包括凸轮主体和固定柱;所述凸轮主体的圆周面通过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第三圆弧面和第四圆弧面围成;所述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位置相对;所述固定柱固定在凸轮主体上,靠近第三圆弧面;所述固定柱为圆柱形结构,中间为圆柱形的通口,所述通口侧面具有一个矩形凹槽;所述固定柱靠近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的两侧各具有一感应器安装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柱的圆柱形通口固定在电机轴上,固定柱靠近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的两侧各安装一感应器柱;在电机轴的带动下,换耙凸轮顺时针旋转,同时在高位和低位时分别有感应器来感应区别,从而周而复始的达到高位和低位位置,实现换耙的功能。
【专利说明】换耙凸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换耙凸轮。
【背景技术】
[0002]电脑针织横机工作时,机头在针板上来回运动,完成编织动作,依靠罗拉或起底板牵拉衣片,编织好的衣片从织针上脱离,从针板底部取出。织好的衣片需要进一步缝合加工,但织好的衣片已经从织针上脱离,衣片上的线圈已经贴合,所以当织好的衣片需要缝合时,就必须通过人工将两个衣片上线圈一个个对准进行缝合。这不仅使得缝合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增加衣物的次品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将带衣片的可活动针耙和空白的可活动针耙互换位置的换耙装置上的换耙凸轮。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换耙凸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凸轮主体和固定柱;所述凸轮主体的圆周面通过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第三圆弧面和第四圆弧面围成;所述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位置相对;所述固定柱固定在凸轮主体上,靠近第三圆弧面;所述固定柱为圆柱形结构,中间为圆柱形的通口,所述通口侧面具有一个矩形凹槽;所述固定柱靠近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的两侧各具有一感应器安装孔。
[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柱的圆柱形通口固定在电机轴上,固定柱靠近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的两侧各安装一感应器柱;以固定柱的圆心为中心,第一圆弧面距圆心距离最大,第三圆弧面距圆心距离最近,第二圆弧面和第四圆弧面为过渡面;在电机轴的带动下,换耙凸轮顺时针旋转,同时在高位和低位时分别有感应器来感应区别,从而周而复始的达到高位和低位位置,实现换耙的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参见附图。本实施例包括凸轮主体11和固定柱12 ;所述凸轮主体11的圆周面通过第一圆弧面111、第二圆弧面112、第三圆弧面113和第四圆弧面114围成;所述第一圆弧面111和第三圆弧面113位置相对;所述固定柱12固定在凸轮主体11上,靠近第三圆弧面113 ;所述固定柱12为圆柱形结构,中间为圆柱形的通口 122,所述通口 122侧面具有一个矩形凹槽;所述固定柱12靠近第一圆弧面111和第三圆弧面113的一侧各具有一感应器安装孔121。[0010]本实施例通过固定柱12圆柱形的通口 122固定在电机轴上,固定柱12靠近第一圆弧面111和第三圆弧面113的两侧各安装一感应器柱;以固定柱12的圆心为中心,第一圆弧面111距圆心距离最大,第三圆弧面113距圆心距离最近,第二圆弧面112和第四圆弧面114为过渡面;在电机轴的带动下,换耙凸轮顺时针旋转,同时在高位和低位时分别有感应器来感应区别,从而周而复始的达到高位和低位位置,实现换耙的功能。
【权利要求】
1.换耙凸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凸轮主体和固定柱;所述凸轮主体的圆周面通过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第三圆弧面和第四圆弧面围成;所述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位置相对;所述固定柱固定在凸轮主体上,靠近第三圆弧面;所述固定柱为圆柱形结构,中间为圆柱形的通口,所述通口侧面具有一个矩形凹槽;所述固定柱靠近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的两侧各具有一感应器安装孔。
【文档编号】D04B39/08GK203594755SQ201320823607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6日
【发明者】孙平范, 刘志军 申请人: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