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以及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

文档序号:168117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以及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以及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能够缩短挂丝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挂丝夹具(51)是用于将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条丝线(Y)分别挂于纺丝收取机(1)的导丝器(42)的多个挂丝部(44)的夹具。挂丝夹具(51)具备分别保持多条丝线(Y)的多条保持槽(53)。保持槽(53)具有前端侧的入口部(55)和位于相比入口部(55)靠里侧的保持部(56)。多条保持槽(53)的、入口部(55)的排列间隔(W1)与保持部(56)的排列间隔(W2)不同(W1≠W2)。
【专利说明】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以及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将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条丝线挂于纺丝收取机的导丝器等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以及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公知有具备对从纺丝装置纺出的聚酯纤维等的丝线进行拉伸、热定形的多个辊,和卷绕利用多个辊拉伸后的丝线而形成卷装的丝线卷绕装置等的纺丝收取机。
[0003]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纺丝收取机在纺丝装置和其下方的辊之间、且是多条丝线的丝线通道上,具备丝线通道限制导丝器。丝线通道限制导丝器具备与多条丝线对应地沿多条丝线的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槽,成梳齿状。多条丝线分别在多条槽内行进,由此,卷挂于辊的多条丝线之间的间隔被确定,并且沿排列方向排列的多条丝线的沿排列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 057148号公报(第0024段,图1、2等)
[0005]以往,针对上述那样的导丝器,操作人员利用挂丝用的夹具从行进的多条丝线提取I条丝线,并进行挂丝。即,通常朝导丝器I条I条地进行挂丝。因此,挂丝作业耗费大量的时间。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缩短挂丝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0007]第I发明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用于将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条丝线分别挂于纺丝收取机的多个挂丝部,其特征在于,具备分别保持上述多条丝线的多条保持槽,各保持槽具有前端侧的入口部和位于相比上述入口部靠里侧的保持部,上述多条保持槽的、上述入口部的排列间隔与上述保持部的排列间隔不同。
[0008]在本发明中,挂丝夹具具备分别保持多条丝线的多条保持槽,因此,通过相对于行进的多条丝线插入挂丝夹具,能够使挂丝夹具的多条保持槽一次保持多条丝线。此外,在该状态下,使挂丝夹具接近多个挂丝部,能够将多条丝线一次挂于多个挂丝部。由此,与像以往那样使挂丝夹具I条I条地保持丝线、并将丝线I条I条地挂于挂丝部的情况相比,挂丝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变短。
[0009]并且,多条保持槽在前端侧的入口部与在里侧的保持部的排列间隔不同。因此,即便在容易进行作业的任意位置处的丝线的间隔与多个挂丝部的排列间隔不同的情况下,通过插入挂丝夹具,改变丝线的间隔并保持丝线,并在该状态下使挂丝夹具接近多个挂丝部,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挂丝。
[0010]并且,仅通过相对于多条丝线插入挂丝夹具,就能够改变丝线的间隔,因此,即便不是熟练人员,也能够容易地改变丝线的间隔并将多条丝线挂于多个挂丝部。
[0011]第2发明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的特征在于,在第I发明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中,上述保持部的排列间隔与上述多个挂丝部的排列间隔相等。
[0012]在本发明中,保持部的排列间隔和多个挂丝部的排列间隔相等。因此,通过使保持部保持丝线,能够使多条丝线与多个挂丝部的排列间隔相等。由此,能够使多条丝线保持于多个保持部从而能够容易地挂于多个挂丝部。
[0013]第3发明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的特征在于,在第I或第2发明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中,在上述多条保持槽中,上述保持部的排列间隔比上述入口部的排列间隔大。
[0014]在本发明中,在多条保持槽中,保持部的排列间隔比入口部的排列间隔大。因此,当在丝线的间隔窄的位置保持丝线更容易进行作业的情况下,仅通过相对于行进的多条丝线插入挂丝夹具,就能够将丝线的间隔扩宽至规定的间隔。进而,随后,能够将由挂丝夹具保持的多条丝线挂于多个挂丝部。
[0015]第4发明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的特征在于,在第I或第2发明的挂丝夹具中,在上述多条保持槽中,上述保持部的排列间隔比上述入口部的排列间隔小。
[0016]在本发明中,在多条保持槽中,保持部的排列间隔比入口部的排列间隔小。因此,当在丝线的间隔宽的位置利用挂丝夹具保持丝线更容易进行作业的情况下,仅通过相对于行进的多条丝线插入挂丝夹具,就能够将丝线的间隔缩窄至规定的间隔。进而,随后,能够将由挂丝夹具保持的多条丝线挂于多个挂丝部。
[0017]第5发明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的特征在于,在第3或第4发明的挂丝夹具中,上述保持槽从上述入口部朝上述保持部呈直线状地延伸。
[0018]在本发明中,保持槽从入口部朝保持部呈直线状地延伸。即,多条保持槽为扇形。因此,丝线不会卡在保持槽的中途部分,能够使丝线从入口部移动至保持部。
[0019]第6发明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利用挂丝夹具将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条丝线分别挂于纺丝收取机的多个挂丝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挂丝夹具具备分别保持上述多条丝线的多条保持槽,上述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具备:相对于行进的上述多条丝线插入上述挂丝夹具,使上述多条保持槽保持上述多条丝线的分丝工序;以及使保持有上述多条丝线的上述挂丝夹具接近上述多个挂丝部,从而将上述多条丝线挂于上述多个挂丝部的挂丝工序。
[0020]在本发明中,通过相对于行进的多条丝线插入挂丝夹具,能够使挂丝夹具的多条保持槽一次保持多条丝线。进而,通过使保持有多条丝线的挂丝夹具接近多个挂丝部,能够使多条丝线一次挂于多个挂丝部。由此,与像以往那样使挂丝夹具I条I条地保持丝线、并将丝线I条I条地挂于挂丝部的情况相比,挂丝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变短。
[0021]第7发明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6发明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中,上述多个挂丝部的排列间隔与上述多条丝线的排列间隔不同,在上述分丝工序中,通过使上述挂丝夹具相对于上述多条丝线倾斜,而使上述多条保持槽的在丝线排列方向上的间隔变化,插入上述挂丝夹具,而使上述多条保持槽保持上述多条丝线,在使上述多条保持槽保持上述多条丝线之后,使上述挂丝夹具倾斜而使上述多条丝线在丝线排列方向上的间隔变化。
[0022]当在利用丝线吸引装置吸引多条丝线而固定丝线的丝流的基础上进行挂丝作业的情况下,存在多个挂丝部的排列间隔与多条丝线的排列间隔不同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进行朝挂丝部的挂丝时,需要使丝线的间隔变化并将丝线挂于挂丝部。根据本发明,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将挂丝夹具插入利用丝线吸引装置吸引的多条丝线,使用挂丝夹具改变多条丝线的间隔,并将多条丝线简单地挂于多个挂丝部。
[0023]第8发明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6发明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中,上述多个挂丝部的排列间隔与上述多条丝线的排列间隔不同,上述多条保持槽分别还具有前端侧的入口部和位于相比上述入口部靠里侧的保持部,上述多条保持槽的、上述保持部的排列间隔与上述入口部的排列间隔不同,在上述分丝工序中,相对于上述多条丝线插入上述挂丝夹具,进一步,将上述挂丝夹具压入,以使得位于相比上述入口部靠里侧的上述保持部保持上述多条丝线,由此使上述多条丝线在丝线排列方向上的间隔变化。
[0024]根据本发明,即便在多个挂丝部的排列间隔与多条丝线的排列间隔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挂丝夹具插入利用丝线吸引装置吸引的多条丝线,使用挂丝夹具改变多条丝线的间隔,并将多条丝线简单地挂于多个挂丝部。
[0025]发明效果
[0026]根据本发明,与以往相比,挂丝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变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示出纺丝收取机的结构的主视图。
[0028]图2是多个支点导丝器位于挂丝位置的状态下的丝线卷绕装置的侧视图。
[0029]图3是多个支点导丝器位于横动支点位置的状态下的丝线卷绕装置的侧视图。
[0030]图4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丝夹具的立体图。
[0031]图5是用于对将多条丝线保持在多个保持槽的分丝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0032]图6是用于对分丝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0033]图7是用于对分丝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0034]图8是用于对将多条丝线挂于导丝器的多个挂丝部的挂丝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0035]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丝夹具的立体图。
[0036]图10是用于对分丝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0037]图11是用于对分丝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0038]图12是用于对分丝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0039]图13是用于对分丝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0040]图14是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挂丝夹具的立体图。
[0041]图1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导丝器的俯视图。
[0042]符号说明
[0043]I纺丝收取机
[0044]2纺丝装置
[0045]3给油装置
[0046]11络交装置
[0047]21支点导丝器
[0048]41?43导丝器
[0049]44挂丝部
[0050]51,61挂丝夹具
[0051]53、63 保持槽
[0052]55、65 入口部
[0053]56、66 保持部
[0054]Y 丝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是用于将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条丝线挂于纺丝收取机的导丝器等的装置。首先,对纺丝收取机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将附图中示出的各方向设定为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等而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纺丝收取机的结构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纺丝收取机I对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条丝线Y分别进行拉伸并进行卷绕而形成多个卷装P。纺丝收取机I具备:丝线处理装置3、导丝辊4、5、分离辊6、7、保温箱8、9、引导辊10、络交装置11、丝线卷绕装置12、导丝器41?43等。
[0056]丝线处理装置3是利用未图示的移动喷嘴对从纺丝装置2纺出、并由未图示的供油引导件赋予了油剂的多条丝线Y吹送压缩空气而使油剂均匀地扩散的装置。移动喷嘴与多条丝线Y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并且,在移动喷嘴的上下设置有导丝器41。在导丝器41上挂有多条丝线Y,将通过移动喷嘴的多条丝线Y按每条丝线分开。并且,导丝器41决定多条丝线Y的在排列方向上的间隔,并且限制沿排列方向排列的多条丝线Y沿排列方向的移动。
[0057]导丝辊4、5是用于对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丝线Y进行拉伸的装置。导丝辊4、5分别借助由未图示的框架悬臂支承的未图示的马达旋转的驱动辊。导丝辊4、5是分别在内部具备未图示的加热器的加热辊。并且,导丝辊4、5各自的轴心相互平行,旋转轴沿图1的纸面向里方向延伸。并且,导丝辊4、5为大致相同的直径。
[0058]导丝辊4是用于供拉伸前的丝线Y行进的、对拉伸前的丝线Y进行加热的预加热用的导丝辊。导丝辊4与配置在上方的分离辊6形成一对。为了对丝线Y进行拉伸,需要加热至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当丝线Y为聚酯纤维的情况下,预加热用的导丝辊4通常设定为80?100°C的温度。另外,玻璃化转变温度根据高分子的不同而不同。
[0059]导丝辊5是用于对被拉伸后的丝线Y进行热定形的热定形用的导丝辊。导丝辊5与配置在下方的分离辊7成一对。当丝线Y为聚酯纤维的情况下,热定形用的导丝辊5通常设定为120?150°C的温度。这样,热定形用的导丝辊5的设定温度比预加热用的导丝辊4的设定温度高。
[0060]分离辊6、7是借助未图示的马达旋转的驱动辊。分离辊6、7的直径例如是成对的导丝辊4、5的大约1/2。多条丝线Y在上游的预加热用的导丝辊4以及分离辊6上卷绕多圈之后,在下游的热定形用的导丝辊5以及分离辊7上卷绕多圈。另外,分离辊6、7也可以是并不借助马达旋转的从动辊。
[0061]在一对导丝辊4以及分离辊6的上方设置有导丝器42。在导丝器42上挂有卷绕到一对导丝辊4以及分离辊6之前的多条丝线Y。导丝器42将朝一对导丝辊4以及分离辊6输送的多条丝线Y按每条丝线分开。并且,导丝器42决定多条丝线Y在排列方向上的间隔,并且限制沿排列方向排列的多条丝线Y的沿排列方向的移动。
[0062]在一对导丝辊5以及分离辊7的上方设置有导丝器43。在导丝器43上挂有已被卷绕于一对导丝辊5以及分离辊7的多条丝线Y。导丝器43将从一对导丝辊5以及分离辊7输送来的多条丝线Y按每条丝线分开。并且,导丝器43决定多条丝线Y在排列方向上的间隔,并且限制沿排列方向排列的多条丝线Y沿排列方向的移动。
[0063]保温箱8、9是分别收纳形成一对的导丝辊4以及分离辊6、导丝辊5以及分离辊7的由绝热材料形成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体。利用保温箱8、9防止从导丝辊4、5发出的热逃逸至外部,从而对内部进行保温。在保温箱8的上表面的左端设置有用于将丝线Y导入保温箱8内的狭缝13。并且,在保温箱8的上表面的右端设置有用于将丝线Y从保温箱8朝外部导出的狭缝14。在保温箱9的下表面的左端设置有用于将丝线Y导入保温箱9内的狭缝15。并且,在保温箱9的上表面的中央附近设置有用于将丝线Y从保温箱9朝外部导出的狭缝16。
[0064]对拉伸多条丝线Y的过程进行说明。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条丝线Y通过与预加热用的导丝辊4接触而被预加热至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预加热后的多条丝线Y借助预加热用的导丝辊4的旋转驱动而被朝下游的热定形用的导丝辊5输送。这里,下游的热定形用的导丝辊5的丝线输送速度比上游的预加热用的导丝辊4的丝线输送速度快。因此,在预加热用的导丝辊4、和丝线输送速度比导丝辊4快的热定形用的导丝辊5之间,多条丝线Y被拉伸。被拉伸后的多条丝线Y通过与热定形用的导丝辊5接触而被热定形,且借助热定形用的导丝辊5的旋转驱动被朝引导辊10输送。
[0065]引导辊10设置在保温箱9的右上方。引导辊10变更从导丝辊5输送来的多条丝线Y的丝线通道,并将多条丝线Y朝下方的络交装置11引导。另外,引导辊10可以是从动辊也可以是驱动辊,若是驱动辊,则丝线Y的丝线通道的变更变得容易。络交装置11是利用未图示的络交喷嘴对利用导丝辊4、5拉伸后的丝线Y赋予络交的装置。络交喷嘴与多条丝线Y对应地设置有多个。
[0066]丝线卷绕装置12配置在纺丝装置2的下方,将利用导丝辊4、5拉伸后的多条丝线Y分别卷绕于多个筒管B而形成多个卷装P。图2是后述的多个支点导丝器位于挂丝位置的状态下的丝线卷绕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多个支点导丝器位于横动支点位置的状态下的丝线卷绕装置的侧视图。如图1?图3所示,丝线卷绕装置12具备多个支点导丝器21 (多个挂丝部)和卷绕单元22。
[0067]多个支点导丝器21在后述的卷绕单元22的多个横动导丝器29的上方由引导支承部件23支承。引导支承部件23形成为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具体而言,引导支承部件23形成为能够在如图3所示那样与遍及后述的筒管支架28的几乎整体装配于筒管支架28的各个筒管B对应的位置(在图3中为筒管B的上方)、和如图2所示那样前方的一端位于丝线卷绕装置12的操作端面侧的位置之间移动。
[0068]多个支点导丝器21形成为能够在图2所示的朝卷绕单元22初始挂丝时挂多条丝线Y的挂丝位置、和图3所示的卷装P的卷绕时使多条丝线Y横动的横动支点位置之间移动。在引导支承部件23内配置有能够通过将设置在前方侧的端部的把手24朝前方拉出而将引导支承部件23拉出规定量的滑动杆25。进而,如图3所示,多个支点导丝器21在滑动杆25未被拉出的状态下位于横动支点位置。此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相邻的支点导丝器21隔开规定的间隔分隔开。如图3所示,位于横动支点位置的支点导丝器21位于与各筒管B的轴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分别对应的位置(在图3中为上方)。即,多个支点导丝器21的间距与多个筒管B的间距对应。并且,当将把手24朝前方拉出而将滑动杆25拉出规定量时,引导支承部件23朝前方移动,由此,多个支点导丝器21位于挂丝位置。多个支点导丝器21在图2所示的挂丝位置挂有多条丝线Y之后,移动至图3所示的横动支点位置。
[0069]卷绕单元22具有:主体框架26 ;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主体框架26的圆板状的转台27 ;由转台27悬臂支承、卷绕轴水平延伸、且沿着卷绕轴的轴向串联地装配有多个筒管B的2根筒管支架28 ;进行丝线Y的横动的横动导丝器29 ;能够相对于主体框架26沿上下方向移动、且相对于装配于筒管支架28的筒管B接触、分离的接触辊30等。
[0070]对于卷绕单元22,通过筒管支架28借助未图示的马达的驱动而旋转,使装配于该筒管支架28的多个筒管B旋转,在旋转的多个筒管B上卷绕多条丝线Y。此时,卷绕于筒管B的丝线Y借助分别配置在多个筒管B的上方的横动导丝器29以支点导丝器21作为支点沿筒管B的轴向横动。
[0071]进而,以支点导丝器21作为支点且借助横动导丝器29横动的丝线Y卷绕于筒管B而形成卷装P。此时,在朝筒管B的卷绕时,接触辊30与卷装P的外圆周面接触而对其赋予规定的接触压力并旋转,从而整理卷装P的形状。进而,卷绕于装配在筒管支架28的多个筒管B上的多个卷装P当满筒时由未图示的推动器朝前方推出而被从筒管支架28取下。
[0072]操作人员使用挂丝夹具将多条丝线Y挂于以上说明了的纺丝收取机I的导丝器41?43、多个支点导丝器21。此时,利用吸枪35(参照图5)吸引多条丝线Y,并对丝线Y的丝流进行固定,在此基础上进行挂丝作业。以下,对使用图4所示的挂丝夹具51将多条丝线Y挂于导丝器42的情况进行说明。
[0073]图4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丝夹具的立体图。挂丝夹具51具备主体52、多条保持槽53、以及握持部54。主体52形成为扁平的板状。多条保持槽53是分别保持多条丝线Y的部分,为从板状的主体52的边缘切口的狭缝状。各保持槽53具有前端侧的入口部55和位于比入口部55靠里侧的保持部56。并且,在多条保持槽53中,保持部56的排列间隔W2比入口部55的排列间隔Wl大(W2 > Wl)。并且,保持部56的排列间隔W2例如设定成与导丝器42的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 (参照图5)相等(W2 = W6)。并且,多条保持槽53为扇形,各保持槽53从入口部55朝保持部56呈直线状地延伸。因此,对于保持槽53,越是处于排列方向的端侧的保持槽53则倾斜越大。
[0074]握持部54由与主体52正交的两个部分和与主体52平行的延伸的部分形成为大致U字状。操作人员能够握住握持部54来操作挂丝夹具51。
[0075]接下来,对利用挂丝夹具52将多条丝线Y挂于导丝器42的挂丝方法进行说明。图5是挂多条丝线Y之前的导丝器42等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导丝器42具备例如与多条丝线Y对应的沿多条丝线Y的排列方向排列的槽状的多个挂丝部44,且为梳齿状。多条丝线Y分别在多个挂丝部44内行进,由此,卷挂于导丝辊4、5的多条丝线Y的排列方向的间隔被确定,并且沿排列方向排列的多条丝线Y沿排列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并且,导丝器42例如由陶瓷、丝线接触部表面实施了陶瓷涂层、硬质铬镀的金属形成。另外,多条丝线Y沿图1的纸面向里方向(前后方向)排列,多个挂丝部44与此对应地沿图1的纸面向里方向排列。并且,图5等所示的“排列方向”就是多条丝线Y的排列方向。并且,多条丝线Y的排列方向与多条丝线Y的行进方向正交。
[0076]在将多条丝线Y挂于导丝器42的情况下,首先,如图5所示,将吸引多条丝线Y的吸枪35安置于地板的合适场所,并将多条丝线Y的丝流固定,以使得多条丝线Y位于接近导丝器42的位置。接下来,如图6所示,在保持槽53的排列间隔Wl和多条丝线Y在排列方向上的间隔W5(参照图5)相等的位置,相对于多条丝线Y插入挂丝夹具51。此时,使挂丝夹具51成为与多条丝线Y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姿态,并相对于多条丝线Y插入挂丝夹具51。在相对于多条丝线Y插入挂丝夹具51后的状态下,丝线Y位于入口部55附近。
[0077]接下来,以使得丝线Y从入口部55移动至保持部56的方式使挂丝夹具51移动。换言之,将挂丝夹具51压入,以使得多条丝线Y保持于位于相比入口部55靠里侧的保持部56。这样,丝线Y沿着保持槽53从入口部55移动至保持部56。进而,如图7所示,丝线Y由保持部56保持。此时,通过丝线Y从入口部55移动至保持部56,丝线Y的排列间隔从入口部的排列间隔Wl( = W5)扩展至保持部56的排列间隔W2( = W6)。这样,相对于行进的多条丝线Y插入挂丝夹具51,并使多条保持槽53 —次保持多条丝线Y (分丝工序)。
[0078]接下来,使保持有多条丝线Y的挂丝夹具51接近导丝器42的多个挂丝部44。这样,如图8所示,排列间隔与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相等的丝线Y进入挂丝部44,多条丝线Y被挂于多个挂丝部44。这样,使保持有多条丝线Y的挂丝夹具51接近多个挂丝部44,在多个挂丝部44 一次挂多条丝线Y (挂丝工序)。
[0079]如以上说明了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挂丝夹具51具备分别保持多条丝线Y的多条保持槽53,因此,通过相对于行进的多条丝线Y插入挂丝夹具51,能够使挂丝夹具51的多条保持槽53 —次保持多条丝线Y(参照图6、图7)。此外,在该状态下,能够使挂丝夹具51接近导丝器42的多个挂丝部44,在多个挂丝部44上一次挂多条丝线Υ(参照图8)。由此,与像以往那样使挂丝夹具I条I条地保持丝线并将丝线I条I条地挂于挂丝部的情况相比,挂丝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变短。
[0080]并且,在多条保持槽53中,里侧的保持部56的排列间隔W2比前端侧的入口部55的排列间隔Wl大(W2 > Wl)。因此,当在多条丝线Y的间隔窄的位置保持丝线Y更容易进行作业的情况下,通过仅相对于行进的多条丝线Y插入挂丝夹具51,就能够将多条丝线Y的间隔扩宽至规定的间隔。进而,随后,能够将由挂丝夹具51保持的多条丝线Y挂于多个挂丝部44。
[0081]并且,通过仅相对于多条丝线Y插入挂丝夹具51,就能够将丝线Y的间隔从Wl扩宽至W2,因此,即便不是熟练者,也能够容易地扩宽丝线Y的间隔并将多条丝线Y挂于多个挂丝部44。
[008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56的排列间隔W2与导丝器42的多个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相等(W2 = W6)。因此,通过使保持部56保持丝线Y,能够使多条丝线Y与多个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相等。由此,能够使多条丝线Y保持于多个保持部56,能够容易地挂于多个挂丝部44。
[0083]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槽53从入口部55朝保持部56呈直线状地延伸,多条保持槽53从入口部55朝保持部56形成为扇形。因此,丝线Y不会卡于保持槽53的中途部分,能够使丝线Y从入口部55移动至保持部56。
[0084]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丝夹具的立体图。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丝夹具61具备主体62、多条保持槽63、以及握持部64。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丝夹具61的多条保持槽63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丝夹具51的多条保持槽53不同。因此,省略主体62、握持部64的说明。
[0085]各保持槽63具有前端侧的入口部65和位于比入口部65靠里侧的保持部66。多条保持槽63相互平行地以排列间隔W3排列。这里,保持部66的排列间隔W3例如设定成与导丝器42的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相等(W3 = W6)。并且,各保持槽63从入口部65朝保持部66呈直线状地延伸。这样,挂丝夹具61通过相互平行的多条保持槽63沿排列方向排列而形成为梳齿状。
[0086]接下来,对使用了挂丝夹具61的分丝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0所示,使挂丝夹具61成为多条保持槽63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多条丝线Y的排列方向倾斜的姿态。通过使挂丝夹具61倾斜,多条保持槽63的在丝线Y的排列方向上的间隔B'变得比保持槽63的排列间隔W3小。此时,以使得多条保持槽63的在丝线Y的排列方向上的间隔B'变得与插入挂丝夹具61的位置处的多条丝线Y的排列间隔W5相等的方式使挂丝夹具61倾斜。
[0087]接下来,图11所示,在保持槽63的在多条丝线Y的排列方向上的间隔W3'与多条丝线Y的在排列方向上的间隔W5(参照图10)相等的位置,相对于多条丝线Y插入挂丝夹具61。在相对于多条丝线Y插入挂丝夹具61后的状态下,丝线Y位于入口部65附近。接下来,以使得丝线Y从入口部65移动至保持部66的方式使挂丝夹具61移动。换言之,将挂丝夹具61压入,以使得多条丝线Y保持于位于相比入口部65靠里侧的保持部66。这样,丝线Y沿着保持槽63从入口部65移动至保持部66。进而,如图12所示,丝线Y由保持部66保持。
[0088]接下来,使保持有多条丝线Y的挂丝夹具61倾斜,如图13所示,形成为多条保持槽63的排列方向与多条丝线Y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姿态。此时,丝线Y的排列间隔被扩宽至与多个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相等的、保持部66的排列间隔W3。
[0089]这样,在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相对于多条丝线Y使挂丝夹具61倾斜,使多条保持槽63的在丝线排列方向上的间隔W3'变化而插入挂丝夹具61,使多条丝线Y保持于多条保持槽63。进而,在使多条丝线Y保持于多条保持槽63后,使挂丝夹具61倾斜而使多条丝线Y的在丝线排列方向上的间隔变化(变大)。由此,即便在多个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和多条丝线Y的排列间隔W5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挂丝夹具61插入多条丝线Y,使用挂丝夹具61改变多条丝线Y的间隔,从而将多条丝线Y简单地挂于多个挂丝部44。另外,在分丝工序后,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执行将多条丝线Y挂于导丝器42的挂丝工序。
[0090]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形态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如以下所例示的那样,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施加变更。
[0091]在上述的第I实施方式中对使用挂丝夹具51将多条丝线Y挂于导丝器4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使用挂丝夹具61将多条丝线Y挂于导丝器4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除了导丝器42之外,多条丝线Y也挂于导丝器41、43、多个支点导丝器21。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用根据相比导丝器41、43、多个支点导丝器21靠前行进的多条丝线Y在排列方向上的间隔、导丝器41、43所具有的多个挂丝部在排列方向上的间隔、多个支点导丝器21的间隔等,使挂丝夹具51、61的大小、保持槽53、63在排列方向上的间隔等变化的挂丝夹具,将多条丝线Y挂于导丝器41、43、多个支点导丝器21。另外,在将多条丝线Y挂于多个支点导丝器21的情况下,使多个支点导丝器21处于图2所示的挂丝位置,并将多条丝线Y挂于多个支点导丝器21。并且,在络交装置11的络交喷嘴的上下也设置有未图示的导丝器。也能够利用使大小等变化的挂丝夹具将多条丝线Y挂于这些导丝器。
[0092]在上述的第I实施方式中,在多条保持槽53中,里侧的保持部56的排列间隔W2比前端侧的入口部55的排列间隔Wl大(W2>W1)。并不限于此,只要多条保持槽53的、入口部55的排列间隔Wl和保持部56的排列间隔W2不同即可(W2 ? Wl)。若入口部55的排列间隔Wl和保持部56的排列间隔W2不同,则即便容易作业的任意位置处的多条丝线Y的间隔W5与多个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不同,通过插入挂丝夹具51,改变多条丝线Y的间隔并进行保持,并在保持该状态的情况下使挂丝夹具51接近多个挂丝部44,也能够顺畅地进行挂丝。
[0093]例如,如图14所示,在多条保持槽53中,里侧的保持部56的排列间隔W2也可以比前端侧的入口部55的排列间隔Wl小(Wl > W2)。在该情况下,当在多条丝线Y的间隔宽的位置利用挂丝夹具51保持丝线更容易进行作业的情况下,仅通过相对于行进的多条丝线Y插入挂丝夹具51,就能够将多条丝线Y的间隔缩窄至规定的间隔。进而,随后,能够将由挂丝夹具51保持的多条丝线Y挂于多个挂丝部44。另外,保持槽53从入口部55朝保持部56呈直线状地延伸,多条保持槽53从保持部56朝入口部55形成为扇形。
[0094]例如,当在多条丝线Y的间隔比多个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窄的位置保持多条丝线Y更容易进行作业的情况下,只要使用图4所示的挂丝夹具51即可。并且,相反,当在多条丝线Y的间隔比多个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宽的位置保持多条丝线Y更容易进行作业的情况下,只要使用图14所示的挂丝夹具51即可。
[0095]在上述的第I实施方式中,保持部56的排列间隔W2与导丝器42的多个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相等(W2 = W6)。并不限于此,保持部56的排列间隔W2也可以比导丝器42的多个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大(W2 > W6)。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进行挂丝工序时,例如若通过使挂丝夹具51倾斜而缩小挂丝夹具51的多个保持部56的在挂丝部44的排列方向上的间隔从而使之与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相等,则能够将多条丝线Y挂于多个挂丝部44。
[0096]在上述的第I实施方式中,保持槽53从入口部55朝保持部56呈直线状地延伸。并不限于此,保持槽53也可以在中途部分形成为曲线状。
[0097]在上述的第I实施方式中,保持丝线Y的保持部56是保持槽53的底的部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保持槽53的侧壁设置凹部来作为保持部。
[0098]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保持部66的排列间隔W3设定成与导丝器42的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相等(W3=W6)。并不限于此,保持部66的排列间隔W3也可以比导丝器42的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大(W3 > W6)。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进行挂丝工序时,例如若通过使挂丝夹具61倾斜而缩小挂丝夹具61的多个保持部66的在挂丝部44的排列方向上的间隔从而使之与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相等,则能够将多条丝线Y挂于多个挂丝部44。
[0099]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以使得多条保持槽63的排列方向成为与多条丝线Y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姿态的方式使保持有多条丝线Y的挂丝夹具61倾斜,从而扩宽多条丝线Y在排列方向上的间隔。并不限于此,当多个挂丝部44的排列间隔W6窄的情况下,也可以朝上述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使得多条丝线Y在排列方向上的间隔变窄。
[0100]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使多个入口部65的排列方向和多个保持部66的排列方向平行,但是它们的排列方向也可以并不平行。即,通过使入口部65的排列方向与保持部66的排列方向倾斜,相对于入口部65的丝线间距,能够扩宽保持部66的丝线间距,能够使之具有与图4所示的挂丝夹具51相同的功能。
[0101]在上述的第I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对利用挂丝夹具51、61将多条丝线Y挂于导丝器41?43、多个支点导丝器2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挂多条丝线Y的对象并不限于上述部件。
[0102]在上述的第I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导丝器42例如具备与多条丝线Y对应的沿多条丝线Y的排列方向排列的槽状的多个挂丝部44,且为梳齿状,但是,挂丝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槽状。例如,如图15的(a)所示,也可以是构成导丝器71的多个挂丝部72是形成为像猪尾巴那样的形状的、所谓的猪尾(蜗形)导丝器。并且,例如,图15的(b)所示,也可以是构成导丝器73的多个挂丝部74是形成为钩形状的、所谓的钩形导丝器、狗尾导丝器。并且,例如,也可以是挂丝部在移动喷嘴的上下与移动喷嘴一体设置,两个挂丝部与移动喷嘴构成一个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用于将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条丝线分别挂于纺丝收取机的多个挂丝部,其特征在于, 具备分别保持上述多条丝线的多条保持槽, 各保持槽具有前端侧的入口部和位于相比上述入口部靠里侧的保持部, 上述多条保持槽的、上述入口部的排列间隔与上述保持部的排列间隔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的排列间隔与上述多个挂丝部的排列间隔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多条保持槽中,上述保持部的排列间隔比上述入口部的排列间隔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多条保持槽中,上述保持部的排列间隔比上述入口部的排列间隔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槽从上述入口部朝上述保持部呈直线状地延伸。
6.一种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利用挂丝夹具将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条丝线分别挂于纺丝收取机的多个挂丝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挂丝夹具具备分别保持上述多条丝线的多条保持槽, 该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具备: 相对于行进的上述多条丝线插入上述挂丝夹具,使上述多条保持槽保持上述多条丝线的分丝工序;以及 使保持有上述多条丝线的上述挂丝夹具接近上述多个挂丝部,从而将上述多条丝线挂于上述多个挂丝部的挂丝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挂丝部的排列间隔与上述多条丝线的排列间隔不同, 在上述分丝工序中, 通过使上述挂丝夹具相对于上述多条丝线倾斜,而使上述多条保持槽的在丝线排列方向上的间隔变化,插入上述挂丝夹具,而使上述多条保持槽保持上述多条丝线, 在使上述多条保持槽保持上述多条丝线之后,使上述挂丝夹具倾斜而使上述多条丝线在丝线排列方向上的间隔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挂丝部的排列间隔与上述多条丝线的排列间隔不同, 上述多条保持槽分别还具有前端侧的入口部和位于相比上述入口部靠里侧的保持部, 上述多条保持槽的、上述保持部的排列间隔与上述入口部的排列间隔不同, 在上述分丝工序中,相对于上述多条丝线插入上述挂丝夹具,进一步,将上述挂丝夹具压入,以使得位于相比上述入口部靠里侧的上述保持部保持上述多条丝线,由此使上述多条丝线在丝线排列方向上的间隔变化。
【文档编号】D01D11/04GK104278347SQ201410315782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5日
【发明者】北山太, 桥本欣三, 杉山研志 申请人: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