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710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属于织物染色【技术领域】。机座(1)底部一端垫放有垫块(5),染槽(4)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35°夹角;染槽(4)外部设有配料桶(6)。该卷染机可用于宽幅丝棉织物卷形成多色叠加效果,并且废水排放量明显减少。该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可实现多色渐变色染色、成对称效果的多色渐变色染色、以及不具有渐变效果的多色叠加,叠加区域可保持鲜艳的颜色,可获得花样新颖的视觉效果;该卷染机可明显减少废水排放量。
【专利说明】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

【技术领域】
[0001]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属于织物染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由于不同的颜色叠加染色后可形成新的颜色,染完一种颜色的织物采用另一种颜色的染料进行二次染色后可获得第三种不同的颜色,例如黄色和蓝色叠加形成绿色,红色和蓝色叠加形成紫色,通过颜色的叠加可在织物上获得叠加的、多种颜色。现有技术中卷染机只能用于将织物染成单一的一种颜色,无法实现使用卷染机上染多种颜色。更加无法实现上染区域的变化。现有多种颜色叠加时多采用挂染或喷染,该两种染色效率较低,并且挂染和喷染均不宜实现使织物上的多种颜色沿着幅宽方向(即纬纱方向)产生叠加和上染区域的变化。挂染采用将剪裁成方形的织物一端浸没到染液中,由于染槽的深度和长度有限,最终获得的织物上染区域面积有限,无法获得纬纱长度超过5米的、具有多色叠加效果的织物,并且挂染织物的叠加效果多为沿经线方向出现多色叠加的层次变化。现有的挂染使织物沿经线方向出现多色叠加的层次变化,使得织物作为服装、窗帘、家居、床上用品时废料增多,不利于织物的实际使用。而喷染的多色叠加效果又存在染色时间长、色牢度低的问题,使织物染色成本升高。
[0003]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多个上染区域叠加的设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以下困难:首先是上染区域的面积难以控制,导致实际获得的织物在不同批次间上染区域面积存在差异,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其次现有多色叠加染色多成现明显的带状分布,相邻上染区域间的颜色差异明显,无色彩过度效果。最后现有技术中当多个上染区域叠加时,重复叠加的上染区域由于多次上染不同颜色,最终重复叠加的上染区域颜色多为颜色深浓的黑色、深褐色、深灰色,影响织物整体的色彩效果。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丝棉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可实现多色渐变色染色、成对称效果的多色渐变色染色、以及不具有渐变效果的多色叠加,叠加区域可保持鲜艳的颜色,可获得花样新颖的视觉效果;该卷染机可明显减少废水排放量。
[0005]本发明的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整理上卷:将织物整理上卷到倾斜设置的卷染机上,卷染机染槽与水平面呈5° ^35° 夹角;
2)第一染液染色:配置第一染液对织物进行染色,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等于织物幅宽,染色后对织物进行清洗并排空染槽;
3)第二染液染色:配置第二染液对织物进行染色,第二染液的上染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染色后对织物进行清洗并排空染槽;
4)重复步骤3)对织物进行多种染液染色; 5)清洗染色后的织物;
多种染液所上染的颜色属于同类色,织物上从一端到另一端上染的颜色依次加深。
[0006]优选的,染色的具体步骤为:
配置:在配料桶内配置染液;
染色:将配料桶内的染液一次加入染槽中,染槽中染液液位浸没织物上染区域,保持染色温度65?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循环3飞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液体。
[0007]或者,优选的,标记液位:在配料桶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中的液位A ;再将配料桶中的水全部排放至卷染机的染槽中,在位于染槽内部的刻度尺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中低端的染槽液位,通过染槽液位确定织物上的染色区域;所述染槽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 ^35° 夹角;
配置染液:在配料桶中配置染液,所配置染液的液位为液位A的1/2 ;
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65?75°C进行染色,织物浸入染液2?3遍;
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液位A的1/2,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3遍;
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液位A的1/2,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3遍;
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4飞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染液;织物上呈现单色渐变色花纹。
[0008]优选的,所述清洗染色后的织物包括如下步骤:
调节PH:向染槽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8^1g/L醋酸并搅匀获得溶液,保持溶液温度50°C,使织物浸入溶液广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溶液;
皂洗:向染槽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5^0.6g/L皂洗剂获得皂洗液,保持皂洗液温度7(T90°C,使织物浸入皂洗液f 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内皂洗液;
水洗:染槽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保持溶液温度5(T80°C,使织物浸入水中Γ5遍,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溶液。
[0009]优选的,所述的卷染机包括机座以及机座上设置的机壳和罩壳,机壳底部固定有染槽,染槽通过供水管与配料桶连接;所述染槽内设有与染槽底面平行的织物辊轴,织物辊轴通过设置在染槽外部的电机来控制织物辊轴的转动,机座底部一端垫放有垫块使机座与染槽发生倾斜,染槽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 ^35°。
[0010]优选的,所述垫块的高度范围为l(T30cm ;垫块的放置位置位于机座下方的一端;染槽的出水端接口位于染槽底部并远离垫块。
[0011]优选的,所述染槽内部固定有用于标记染液液位的刻度尺,配料桶侧面桶壁上标注有用来显示液位的刻度。
[0012]优选的,所述刻度尺固定于染槽底部,刻度尺与织物辊轴平行;或者刻度尺固定于染槽侧壁上,刻度尺与染槽内染液液面相垂直。
[0013]优选的,所述供水管上设有用来控制供水管内部液体流动的阀门。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染液所上染的颜色和第二染液所上染的颜色分别为黄色和蓝色、蓝色和黄色、红色和蓝色、蓝色和红色、玫红色和黄色或者黄色和玫红色。该方案为第一染液所上染的颜色和第二染液所上染的颜色不属于同类色的情况,由于第一染液染色区域面积大于第二染液染色区域面积,第一染液染色区域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染液染色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当第一染液染色区域为黄色、第二染液染色区域为蓝色时,颜色叠加后在织物上可形成黄色、绿色两种颜色;同理,当第一染液染色区域为蓝色、第二染液染色区域为黄色时,颜色叠加后在织物上可形成蓝色、绿色两种颜色;依照上述两种颜色叠加可呈现第三种颜色的设计的方案,第一染液染色区域和第二染液染色区域上染颜色及对应的布面效果如下:红色和蓝色叠加,织物为红色和紫色效果;蓝色和红色叠加,织物为蓝色和紫色效果;玫红色和黄色叠加,织物为玫红色和红色效果;黄色和玫红色叠加,织物为黄色和红色效果。
[0015]对于本发明的卷染机说明如下: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倾斜织物辊轴以实现卷染机染渐变色的设想,但该设想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由于辊轴需要在染色过程中重复正转一反转,使织物辊轴与染槽防止位置间产生夹角导致织物辊轴需采用可弯折的装置与电机连接,致使常处于转动状态的织物辊轴和电机的工作状态不稳定、震动大、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大噪音,并且电机和可弯折装置容易损坏;其次由于织物辊轴倾斜,织物辊轴的最上端距离染槽底部的距离增大,现有卷染机的染槽多为平底,如要将染槽中的染液浸没织物辊轴需向染槽中注入远大于常规卷染的染液容量,既增加了染料消耗也增加了废水排放量。而多色渐变色需变化染液浓度、多色渐变时还需反复配置加入不同颜色的染液;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多色叠加染色工艺相比使织物呈现同一深浅的常规卷染方式,具有更大的废水排放量;因此现有的使用卷染机染渐变色的卷染机设计在机械维修成本和废水处理成本上需较大的经济投入,生产成本较高。最后,现有设计无法应用于现有使织物呈现同一深浅的常规卷染机,如要实现渐变色染色需另行购买新的卷染设备,而新的卷染设备一台急需要百万元的投入,生产成本较高。
[0016] 申请人:在本发明卷染机的设计中通过设置垫块,使染槽和织物辊轴一起倾斜;首先所获得的主要技术效果是染槽倾斜但染槽内的染液的水平面在重力作用下不发生倾斜,可使织物辊轴与染槽内的液面产生夹角,使辊轴上的织物可以部分浸没在染液中,从而在织物幅宽方向上获得。其次倾斜的染槽的设计,相当于使染液集中在染槽的底部一端,倾斜的染槽相比水平设置的染槽可以减少染液的用量,从而减少废水排放量。最后本发明中机座底部一端垫放有垫块的设计方便灵活,可直接对现有卷染机进行改造,结束渐变色染色后从机座底部抽出垫块即可使染槽恢复水平,进行常规卷染;从而实现一机多用,丰富了织物产品种类。
[0017] 申请人:在本发明中设计配料桶为柱形,是考虑到柱形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底面积乘以高,便于通过配料桶中染液的液位变化,来衡量排入染槽中染液的体积,单色渐变色染色时还可用于计算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四次染色时染槽中染液的浓度变化;优选的,所述配料桶的水平方向截面为方形、圆形,可便于计算配料同中的染液体积。优选的,所述配料桶的侧面桶壁上设有长条状的透明观察窗,透明观察窗上标注有刻度,透明观察窗采用玻璃材质,透明观察窗可用于于观察配料桶内的液位变化。
[0018] 申请人:在本发明中设计染槽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35°夹角;染槽底面与机座底面平行,也可以说是机座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 ^35°夹角。 申请人:该角度设计的作用是:当染槽与水平方向倾斜夹角大于35°时,即使倾斜的染槽内加满染液,织物辊轴上的织物也无法完全被染液浸没;当染槽与水平方向倾斜夹角小于5°时,如果在织物幅宽方向的染色宽度过窄,则小于5°的染槽倾斜角度会导致染槽中的染液容量过少,不够完全上染一匹织物(33?35米长织物)。优选的,染槽与水平方向倾斜成15°?20°夹角, 申请人:经研究发现15°?20°夹角的设计可以使染槽中的染液较为快速的浸没宽幅丝棉织物,并且15° ^20°夹角时卷染机在倾斜状态下长时间工作也可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0019]对于采用本发明卷染机的多色叠加染色工艺所获得染色效果沿织物幅宽方向成多色叠加效果,说明如下:
申请人:优选的整理上卷具体操作包括向染槽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T70°C,使织物浸入水中2?3遍;以提高成卷的织物间贴合效果,使织物紧密上卷,过水后的织物上染时张力也更加便于控制。
[0020]本发明中所述的织物幅宽方向是指织物的纬纱方向,本发明中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和本发明中多色多色叠加染色工艺的渐变效果均为沿织物的纬纱方向。 申请人:在染色过程中发现可采用本发明卷染机,通过染槽中的染液的液面的不同,使不同染液的织物上获得面积不同的上染区域,从而将多种颜色叠加呈现在织物上。
[0021]当第一染液上染区域和第二染液上染区域均为渐变效果时,优选的,第一染液上染区域和第二染液上染区域在幅宽方向的宽度比值为2:1。 申请人:考虑到由于“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第二染液的上染区域所上染的颜色,属于同类色;第一染液中所用染料的颜色浅于第二染液中所用染料的颜色”,当第一染液上染区域和第二染液上染区域在幅宽方向的宽度比值为2:1时,颜色较浅的第二染液上染区域边沿与第一上染区域的颜色深浅可呈现自然的衔接过度。
[0022]本发明中的多色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可与多色叠加染色工艺联合使用,即采用本发明多色多色叠加染色工艺上染不同颜色,采用本发明的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对每一种颜色进行染色;该方法可获得多种颜色叠加的染色效果,并且每种颜色还具有渐变效果。
[0023]当然,本发明采用卷染机的多色多色叠加染色工艺还可以单独使用,即采用本发明多色多色叠加染色工艺上染不同颜色,每一种颜色染色时不采用本发明的多色叠加染色工艺中的四次添加染液的方式,而是采用将配料桶中配置的染液一次加入染槽中的方式来上染每一种颜色;该方法获得的织物具有多种颜色叠加的效果,相邻颜色之间有较明显的分界线,虽有叠加区域但由于上染区域的面积存在差异,并不完全遮挡,可呈现多色效果。因此 申请人:要求所述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第二染液的上染区域所上染的颜色,属于同类色。同类色指色相性质相同,但色度有深浅之分的颜色。例如粉红、桃红、玫红和大红;或者果绿、军绿和墨绿;或者天蓝、靛蓝、海军蓝和宝蓝。同类色的设计可使颜色最深的叠加上染区域的颜色与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第二染液的上染区域的颜色属于同类色,具有相同的色相性质,不易发生多个上染区域叠加后重复叠加区域变为黑色、深灰色或深褐色的问题;第一染液中所用染料的颜色、第二染液中所用染料的颜色为由浅到深,使织物的整体效果更加自然。
[0024]对于本发明卷染机的多色叠加染色工艺获得染色效果沿织物幅宽的中线成对称的、多色叠加效果,工艺说明如下:
采用整理上卷、标记液位、配置第一染液并染色、清洗、配置第二染液并染色、清洗、重新整理上卷,然后重复以上染色步骤。在标记液位时将织物幅宽二等分,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的面积、第二染液的上染区域的面积逐渐递减;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等于1/2织物幅宽,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等于织物幅宽,以免以织物幅宽中线为对称轴的两片第一染液上染区域产生重叠影响渐变效果。 申请人:通过第一染液、第二染液来上染1/2织物幅宽的上染区域;然后重新整理上卷时将织物反向上卷,使织物门幅上已染色的一端位于倾斜的织物辊轴的上端,使织物门幅上未染色的一端位于倾斜的织物辊轴的下端,以便倾斜的染槽中的液体可浸没织物门幅上未染色的一端;在重新上卷以后已染色的1/2织物幅宽则不再次浸没染液。该多色渐变色的染色工艺,渐变效果以织物幅宽中线为对称轴对称,织物幅宽中线与经纱方向平行,织物色彩过渡美观自然。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卷染机可实现染色过程中染槽内的液位沿织物的纬向渐次改变,染液的浓度、色相在液位渐变的过程中能定量控制,染槽内染液温度能够控制。首先,该卷染机具有有节能减排的效果,由于本发明中染槽和织物辊轴平行并且同角度倾斜,致使倾斜的方形染槽实际盛放染液的底面成尖角,相比实际盛放染液的底面为方形的染槽,本发明的设计染相同纬纱长度的织物可明显减少所需染液容量,可明显较少废液排放量。其次,该卷染机的电机的转动轴和织物辊轴在同一轴线上转动,长期工作过程中对电机和织物辊轴的损耗较小。最后,该卷染机的设计可直接在现有使织物呈现同一深浅的常规卷染机上进行改装,改装成本小,有效降低了织物新产品的生产成本。
[0026]2、本发明的卷染机的多色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可实现多种颜色在织物门幅宽度方向的叠加呈现,并且可以通过重新整理上卷的方式使多色叠加效果以织物幅宽中线为对称轴对称,织物幅宽中线与经纱方向平行。为了使织物多色叠加呈现效果明显并且具有层次感, 申请人:设计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第二染液的上染区域所上染的颜色,属于同类色;第一染液中所用染料的颜色浅于第二染液中所用染料的颜色,织物色彩过渡美观自然。 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也可设计为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第二染液的上染区域不属于同类色,但该设计需对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第二染液的上染区域所上染的颜色有所限定,以保证叠加后形成的颜色为非黑色、深灰色、深褐色的颜色。 申请人:经研究发现:第一染液上染区域所上染的颜色和第二染液上染区域所上染的颜色分别为黄色和蓝色、蓝色和黄色、红色和蓝色、蓝色和红色、玫红色和黄色或者黄色和玫红色时,织物上第一染液上染区域和第二上染区域叠加后可呈现第三种较为美观的颜色,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并且可以节省叠加区域颜色的调色时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卷染机主视图。
[0028]图2为图1卷染机刻度尺底面固定的剖视图。
[0029]图3为实施例1卷染机渐变色染色工艺标记液位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3所获得的织物上染区域叠加分布示意图。
[0031]图5为实施例2卷染机渐变色染色工艺标记液位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5所获得的织物上染区域叠加分布示意图。
[0033]图7为实施例3和实施例4卷染机渐变色染色工艺标记液位的示意图。
[0034]图8为图7所获得的织物上染区域叠加分布示意图。
[0035]图9为实施例5卷染机渐变色染色工艺标记液位的示意图。
[0036]图10为图9所获得的织物上染区域叠加分布示意图。
[0037]图11为图1卷染机刻度尺侧壁固定的剖视图。
[0038]其中:1、机座;2、机壳;3、罩壳;4、染槽;401、保温管;402、加热管;5、垫块;6、配料桶;601、加热管;602、搅拌器;7、供水管;701、进水端接口 ;702、出水端接口 ;8、织物辊轴;9、电机、10、阀门,11、刻度尺;12、透明观察窗;13、底座;14万向轮;15、织物;A、配料桶液位;a ;染槽液位;β、染槽4与水平方向倾斜成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图1?图4和图11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11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40]卷染机,包括机座1,以及机座I上设置的机壳2和罩壳3,机壳I底部固定有染槽
4;染槽4内设有与染槽4底面平行的织物辊轴8,织物辊轴8通过设置在染槽4外部的电机9来控制织物辊轴8的转动,其特征在于:机座I底部一端垫放有垫块5,染槽4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 ^35°夹角,即为图广3中所示夹角β ;染槽4外部设有配料桶6,配料桶6通过供水管7与染槽4连接;供水管7上设有用来控制供水管7内部液体流动的阀门10 ;染槽4内部固定有用于标记染液液位的刻度尺11 ;参照图2,刻度尺11固定于染槽4底部,刻度尺11与织物辊轴8平行,刻度尺11的长度与织物辊轴8的长度相等;或者,参照图11,刻度尺11固定于染槽4侧壁上,刻度尺11与染槽4内染液液面相垂直。配料桶6成柱状,配料桶6侧面桶壁上标注有刻度。
[0041]染槽4下方设有保温管401、加热管402,保温管401、加热管402便于对染槽中的染液进行加热和保温。保温管401、加热管402均采用软管,软管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可防止保温管401、加热管402与地面、染槽4间产生摩擦损坏。垫块5的高度范围为l(T40cm ;垫块5的放置位置位于机座I下方的一端;供水管7与染槽4的出水端接口 702位于染槽4底部并远离垫块5,供水管7与配料桶6的进水端接口 701位于配料桶6底部,供水管7为软管;配料桶6内部设有加热装置和搅拌器。
[0042]染槽4下方设有保温管401、加热管402,保温管401、加热管402均采用软管;垫块5的高度范围为l(T40cm ;垫块5的放置位置位于机座I下方的一端;刻度尺11与织物辊轴8平行,刻度尺11的长度与织物辊轴8的长度相等;配料桶6成柱状,配料桶6侧面桶壁上标注有刻度;供水管7与染槽4的出水端接口 702位于染槽4底部并远离垫块5,供水管7与配料桶6的进水端接口 701位于配料桶6底部,供水管7为软管配料桶6内部设有加热管601和搅拌器602,搅拌器602位于配料桶6的底部,加热管601分布于配料桶6的侧面桶壁上;搅拌器602为水平安装在配料桶6底面上的叶轮,搅拌器602与搅拌电机连接,搅拌电机通过电线与配料桶6外部的电源连接。加热管601位于配料桶6外部,加热管601位于配料桶6底面下方;搅拌器602位于配料桶6内部,搅拌器602水平安装在配料桶6底面上。由于搅拌器602的叶片较薄且体积较小,体积在0.Γ0.5ml之间,对于按配料桶底面积乘以液位高度的方式计算柱形配料桶6内的液体容量无明显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加热管601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配料桶6的侧面桶壁上设有长条状的透明观察窗12,透明观察窗12安装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透明观察窗12上标注有刻度。配料桶6的下方安装有底座13,底座13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4,配料桶6的安装高度高于或等于染槽4的安装高度,底座13可便于配料桶6中的染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染槽4无需泵提供动力。底座13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4,可便于将配料桶可便于染料转移至配料桶,有助于快速配置染液,还可以根据电线长度,使用万向轮14推动配料桶6至电源附近,连接电源开启,分别开通搅拌器602、加热管601加快配置染液过程。
[0043]染槽4下方设有保温管401、加热管402,保温管401、加热管402便于对染槽中的染液进行加热和保温。保温管401、加热管402均采用波纹软管,波纹软管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可防止保温管401、加热管402与地面、染槽4间产生摩擦损坏。垫块5的高度范围为l(T30cm ;垫块5的放置位置位于机座I下方的一端;供水管7与染槽4的出水端接口 702位于染槽4底部并远离垫块5,供水管7与配料桶6的进水端接口 701位于配料桶6底部,供水管7为波纹软管;所述配料桶6内部设有加热装置和搅拌器。
[0044]工作过程:垫块5使卷染机的一端升高,使染槽4在染色过程中保持倾斜,通过增加或减少染槽4内的染液,就会使染色液位沿织物纬向渐次发生改变。带有加热管、刻度尺的柱状配料桶6可实现染料色相、浓度、温度的定量控制,以便于按容量多次向染槽4中四次加入染液,最终可按计划达到染槽4中标记的染槽液位。配料桶6底部供水管7上装有一阀门10,配料桶6安装高度高于染槽4,便于打开阀门10的情况下,配料桶6中的染液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供水管7将染液导入染槽4内。在倾斜的染槽4的底面内壁上,固定一个与染槽同长度的刻度尺11,配料桶6侧面桶壁上标注有刻度实现对染液上染区域在纬纱方向(即织物幅宽方向)的尺寸变化控制。机座I与垫块5为活动连接,染色完毕,自机座I下方取出垫块5,将卷染机恢复水平安置,可用于整个织物幅宽的常规单色上染。
实施例
[0045]实施例1飞是本发明采用卷染机进行多色叠加染色工艺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实施例I为最佳实施例。为了减少工艺操作的变量,以便于进行性能对比,实施例广5所用织物均为蚕丝纤维和棉纤维交织的、幅宽为330cm的宽幅丝棉织物。实施例61所用织物均为蚕丝纤维和棉纤维交织的、幅宽为300cm的宽幅丝棉织物。实施例与对比例所用活性染料均为乙烯砜型活性染料。
[0046]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多色渐变色的染色效果:采用第一染液上染浅粉,采用第二染液上染粉红;由浅至深二段渐变,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的面积、第二染液的上染区域面积逐渐递减;第一染液上染区域和第二染液上染区域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的宽度比值为2:1,其中第一染液上染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等于织物幅宽;
整理上卷:将织物整理上卷到卷染机上;向染槽4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T65°C,开启电源使织物辊轴8转动带动织物浸入水中2遍,使织物在本发明的卷染机上卷紧。
[0047]标记液位:参照图3的标记方式,向配料桶中注入水、然后将水排放至染槽中;在刻度尺上标记染槽中水浸没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时的液位作为第一染液染槽液位,并标记对应的水在配料桶中的液位作为第一染液配料桶液位;采用与第一染液相同的标记方式,标记第二染液染槽液位和第二染液配料桶液位。参照附图3,将第一染液配料桶液位简称为A,将第一染液染槽液位简称为a ;将第二染液配料桶液位简称为B,将第二染液染槽液位简称为b ;
配置第一染液并染色:在配料桶中配置第一染液,配置后第一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A ;配置第一染液为浅粉色染液,配方为活性染料owf%0.5、元明粉30g/L,碱粉5g/L与水混合;
1)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A的第一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织物浸入第一染液2遍;
2)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A的第一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第一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一染液中浸入3遍;
3)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A的第一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第一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一染液中浸入2遍;
4)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第一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第一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a ;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一染液中循环4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第一染液;
清洗:
1)调节PH: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8g/L醋酸并搅匀获得溶液,保持溶液温度50°C,使织物浸入溶液f 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
2)皂洗: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5g/L皂洗剂获得皂洗液,保持皂洗液温度7(T80°C,使织物浸入皂洗液f 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皂洗液;本实施例所用皂洗剂为?
3)水洗:染槽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保持溶液温度5(T60°C,使织物浸入水中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
配置第二染液并染色:在配料桶中配置第二染液,配置后第二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B ;配置第二染液为粉红色染液,配方为活性染料owf%l.0、元明粉30g/L,碱粉5g/L与水混合;
1)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B的第二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织物浸入第二染液2遍;
2)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B的第二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第二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二染液中浸入2遍;
3)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B的第二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第二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二染液中浸入3遍;
4)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第二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第二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b ;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二染液中循环4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第二染液;
清洗:该清洗步骤的操作同本实施例以上清洗步骤。
[0048]本实施例所获的的织物的上染区域叠加效果如图4所示,χ方向为幅宽方向,y方向为织物经纱方向(即织物长度方向)。图4中,标注了第一染液染槽液位a、第二染液染槽液位b浸没织物后,各个液位在织物上的显示的染色情况。
[0049]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多色渐变色的染色效果:采用第一染液上染浅粉,采用第二染液上染粉红,采用第三染液上染玫红,采用第四染液上染大红;由浅到深四段渐变;第一染液、第二染液、第三染液和第四染液的上染区域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的宽度比值为4:3:2:1 ;其中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在织物幅宽方向上覆盖整个织物幅宽。本实施例工艺步骤包括整理上卷、标记液位、配置第一染液并染色、清洗、配置第二染液并染色、清洗、配置第三染液并染色、清洗、配置第四染液并染色、清洗;具体操作如下:
整理上卷:将织物整理上卷到卷染机上;整理上卷具体操作为向染槽4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T65°C,使织物浸入水中2?3遍,以便提高织物上卷紧密度;
标记液位:参照图5的标记方式,向配料桶中注入水、然后将水排放至染槽中;在刻度尺上标记染槽中水浸没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时的液位作为第一染液染槽液位,并标记对应的水在配料桶中的液位作为第一染液配料桶液位;采用与第一染液相同的标记方式,标记第二染液染槽液位和第二染液配料桶液位、第三染液染槽液位和第三染液配料桶液位、第四染液染槽液位和第四染液配料桶液位。参照附图5,将第一染液配料桶液位简称为八,将第一染液染槽液位简称为a ;将第二染液配料桶液位简称为B,将第二染液染槽液位简称为b ;将第三染液配料桶液位简称为C,将第三染液染槽液位简称为c ;将第四染液配料桶液位简称为D,将第四染液染槽液位简称为d ;
本实施例中配置配置第一染液并染色、清洗、配置第二染液并染色、清洗的操作同实施例I ;
配置第三染液并染色:在配料桶中配置第三染液,配置后第三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C ;配置第三染液为玫红色染液,配方为:活性染料owf%l.5元明粉40g/L,碱粉8g/L与水混合;
1)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C的第三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织物浸入第三染液2?3遍;
2)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C的第三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第三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三染液中浸入2?3遍;
3)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C的第三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第三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三染液中浸入2?3遍;
4)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第三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第三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c ;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三染液中循环4飞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第三染液;
清洗:该清洗步骤同实施例1的清洗步骤。
[0050]配置第四染液并染色:在配料桶中配置第四染液,配置后第四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D ;配置第四染液大红色染液,配方为:活性染料owf%2.0、元明粉40g/L,碱粉8g/L与水混合;
1)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D的第四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织物浸入第四染液2遍;
2)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D的第四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第四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8?73°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四染液中浸入3遍;
3)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D的第四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第四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四染液中浸入3遍;
4)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第四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第四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d ;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四染液中循环5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第四染液;
清洗:该清洗步骤同实施例1的清洗步骤。
[0051]本实施例所获的的织物的上染区域叠加效果如图6所示,χ方向为幅宽方向,y方向为织物经纱方向(即织物长度方向)。图6中,标注了第一染液染槽液位a、第二染液染槽液位b、第三染液染槽液位C、第四染液染槽液位d浸没织物后,各个液位在织物上的显示的染色情况。
[0052]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多色渐变色的染色效果:在织物幅宽方向上呈现夕红一粉红一粉红一夕红的染色效果。采用第一染液上染粉红,采用第二染液上染夕红,由浅至深的对称二段渐变渐变效果,渐变效果以织物幅宽中线为对称轴对称,织物幅宽中线与织物经纱方向平行。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第二染液的上染区域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的宽度比值为2:1。
[0053]本实施例工艺步骤包括整理上卷、标记液位、配置第一染液并染色、清洗、配置第二染液并染色、清洗、重新整理上卷、配置第一染液并染色、清洗、配置第二染液并染色、清洗;具体操作如下:
整理上卷:将织物整理上卷到卷染机上;整理上卷具体操作为向染槽4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5?7(TC,使织物浸入水中2遍,以便提高织物上卷紧密度;
标记液位:参照图7的标记方式,向配料桶中注入水、然后将水排放至染槽中;在刻度尺上标记染槽中水浸没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时的液位作为第一染液染槽液位,并标记对应的水在配料桶中的液位作为第一染液配料桶液位;采用与第一染液相同的标记方式,标记第二染液染槽液位和第二染液配料桶液位。参照附图7的标记方式,将第一染液配料桶液位简称为A,将第一染液染槽液位简称为a ;将第二染液配料桶液位简称为B,将第二染液染槽液位简称为b ;
配置第一染液并染色:在配料桶中配置第一染液,配置后第一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A ;配置第一染液为粉红色染液,配方为粉色活性染料owf%0.5、元明粉30g/L,碱粉5g/L与水混合;
1)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A的第一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69?74°C进行染色,织物浸入第一染液2遍;
2)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A的第一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第一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9?74°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一染液中浸入3遍;
3)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A的第一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第一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9?74°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一染液中浸入2遍;
4)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第一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第一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a ;保持染色温度69?74°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一染液中循环4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第一染液;
清洗:
1)调节PH: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8?lg/L醋酸并搅匀获得溶液,保持溶液温度50°C,使织物浸入溶液f 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
2)皂洗: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5^0.6g/L皂洗剂获得皂洗液,保持皂洗液温度7(T90°C,使织物浸入皂洗液f 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皂洗液;本实施例所用皂洗剂为?
3)水洗:染槽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保持溶液温度5(T80°C,使织物浸入水中2^3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
配置第二染液并染色:在配料桶中配置第二染液,配置后第二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B ;配置第二染液为夕红色染液,配方为活性染料owf%l.5、元明粉40g/L,碱粉8g/L与水混合;
1)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B的第二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69?74°C进行染色,织物浸入第二染液2遍;
2)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B的第二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第二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9?74°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二染液中浸入3遍;
3)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B的第二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第二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9?74°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二染液中浸入2遍;
4)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第二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第二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b ;保持染色温度69?74°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二染液中循环5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第二染液;
清洗:该清洗步骤的操作同本实施例以上清洗步骤。
[0054]重新整理上卷:将织物从卷染机上拆卸下来,然后重新整理上卷到卷染机上,使织物门幅上已染色的一端位于倾斜的织物辊轴的上端,使织物门幅上未染色的一端位于倾斜的织物辊轴的下端; 重新整理上卷后的配置第一染液并染色、清洗、配置第二染液并染色、清洗步骤,同本实施例的以上操作。
[0055]本实施例所获的的织物的上染区域叠加效果如图8所示,χ方向为幅宽方向,y方向为织物经纱方向(即织物长度方向)。图8中,标注了第一染液染槽液位a、第二染液染槽液位b,以及重新整理上卷后的第一染液染槽液位a、第二染液染槽液位b浸没织物后,各个液位在织物上的显示的染色情况。
[0056]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染颜色和对称效果同实施例3,在织物幅宽方向上呈现夕红一粉红一粉红一夕红的染色效果。
[0057]整理上卷、标记液位、配置第一染液并染色、清洗的步骤操作同实施例4 ;
区别在于配置第二染液并染色采用如下步骤:
配置:在配料桶中配置第二染液,配置后第二染液的液位需达到B ;配置第二染液为夕红色染液,配方为活性染料owf%l.5、元明粉40g/L,碱粉8g/L与水混合;
染色:将配料桶内的第二染液全部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69?74°C进行染色,织物浸入第二染液5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染液;
清洗:该清洗步骤的操作同实施例4。
[0058]重新整理上卷:将织物从卷染机上拆卸下来,然后重新整理上卷到卷染机上,使织物门幅上已染色的一端位于倾斜的织物辊轴的上端,使织物门幅上未染色的一端位于倾斜的织物辊轴的下端;
重新整理上卷后的配置第一染液并染色、清洗、配置第二染液并染色、清洗步骤,同本实施例的以上操作。
[0059]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为多色渐变色的染色效果:采用第一染液上染黄绿,采用第二染液上染浅绿,采用第三染液上深绿;染色顺序黄绿-浅绿-深绿由浅到深三段渐变;其中第一染液上染区域、第二染液上染区域、第三染液上染区域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的宽度比值为3:2:1 ;。第一染液上染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等于织物幅宽。
[0060]本实施例具体操作如下:
整理上卷:将织物整理上卷到卷染机上;整理上卷具体操作为向染槽4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T70°C,使织物浸入水中2?3遍,以便提高织物上卷紧密度;标记液位:参照图9的标记方式,向配料桶中注入水、然后将水排放至染槽中;在刻度尺上标记染槽中水浸没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时的液位作为第一染液染槽液位,并标记对应的水在配料桶中的液位作为第一染液配料桶液位;采用与第一染液相同的标记方式,标记第二染液染槽液位和第二染液配料桶液位、第三染液染槽液位和第三染液配料桶液位、第四染液染槽液位和第四染液配料桶液位。参照附图9,将第一染液配料桶液位简称为八,将第一染液染槽液位简称为a ;将第二染液配料桶液位简称为B,将第二染液染槽液位简称为b ;将第三染液配料桶液位简称为C,将第三染液染槽液位简称为c ;
配置第一染液并染色:
在配料桶中配置第一染液,配置后第一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A ;配置第一染液为黄绿色染液,配方为活性染料owf%0.35、元明粉30g/L,碱粉5g/L与水混合; 1)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A的第一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织物浸入第一染液2?3遍;
2)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A的第一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第一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一染液中浸入2?3遍;
3)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A的第一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第一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一染液中浸入2?3遍;
4)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第一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第一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a ;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一染液中循环4飞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第一染液;
清洗:
1)调节PH: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8?lg/L醋酸并搅匀获得溶液,保持溶液温度50°C,使织物浸入溶液f 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
2)皂洗: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5^0.6g/L皂洗剂获得皂洗液,保持皂洗液温度7(T90°C,使织物浸入皂洗液f 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皂洗液;本实施例所用皂洗剂为?
3)水洗:染槽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保持溶液温度5(T80°C,使织物浸入水中2^3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
配置第二染液并染色:
在配料桶中配置第二染液,配置后第二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B ;配置第二染液为浅绿色染液,配方为活性染料owf%l.0、元明粉30g/L,碱粉5g/L与水混合;
1)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B的第二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织物浸入第二染液2?3遍;
2)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B的第二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第二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二染液中浸入2?3遍;
3)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B的第二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第二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二染液中浸入2?3遍;
4)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第二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第二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b ;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二染液中循环4飞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第二染液;
清洗:该清洗步骤的操作同本实施例以上清洗步骤。
[0061]配置第三染液并染色:
在配料桶中配置第三染液,配置后第三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C ;配置第三染液为深绿色染液,配方为:活性染料owf%l.75元明粉40g/L,碱粉8g/L与水混合;
I)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 C的第三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织物浸入第三染液2?3遍; 2)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C的第三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第三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三染液中浸入2?3遍;
3)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C的第三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第三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三染液中浸入2?3遍;
4)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第三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第三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c ;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三染液中循环4飞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第三染液;
清洗:该清洗步骤同本实施例的清洗步骤。
[0062]本实施例所获的的织物的上染区域叠加效果如图10所示,χ方向为幅宽方向,y方向为织物经纱方向(即织物长度方向)。图10中,标注了第一染液染槽液位a、第二染液染槽液位b、第三染液染槽液位c浸没织物后,各个液位在织物上的显示的染色情况。
[0063]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为多色渐变色的染色效果:采用第一染液上染黄色,采用第二染液天蓝色;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二染液的上染区域面积;第一染液上染区域和第二染液上染区域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的宽度比值为2:1,其中第一染液上染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等于织物幅宽;
整理上卷:将织物整理上卷到卷染机上;向染槽4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5?70°C,开启电源使织物辊轴8转动带动织物浸入水中2?3遍,使织物在本发明的卷染机上卷紧。
[0064]标记液位:本实施例为两种颜色叠加可参照图3?4的方式,向配料桶中注入水、然后将水排放至染槽中;在刻度尺上标记染槽中水浸没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时的液位作为第一染液染槽液位,并标记对应的水在配料桶中的液位作为第一染液配料桶液位;采用与第一染液相同的标记方式,标记第二染液染槽液位和第二染液配料桶液位。参照附图3,将第一染液配料桶液位简称为A,将第一染液染槽液位简称为a ;将第二染液配料桶液位简称为B,将第二染液染槽液位简称为b ;
配置第一染液并染色采用如下方法:
配置:在配料桶6内配置染液,黄色活性染料owf%0.75元明粉30g/L,碱粉8g/L与水混合使配料桶内染液液位达到第一染液配料桶液位A ;
染色:将配料桶6内的染液全部加入染槽4中以达到标记的染槽液位a,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一染液中循环3飞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液体;
清洗操作同实施例1。
[0065]配置第二染液并染色采用如下方法:
配置:在配料桶6内配置染液蓝色活性染料owf%l.5元明粉40g/L,碱粉8g/L与水混合,使配料桶内染液液位达到第一染液配料桶液位B ;
染色:将配料桶6内的染液全部加入染槽4中以达到标记的染槽液位b,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一染液中循环5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液体;
清洗操作同实施例1。
[0066]本实施例所获的的织物的上染区域叠加效果同图4所示,χ方向为幅宽方向,I方向为织物经纱方向(即织物长度方向)。但是本实施例区别于实施例1的地方为:本实施例第一染液和第二染液均采用一次将配料桶6中的染液加入染槽4中、一次染色的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染液和第二染液不属于同类色,但是第一染液蓝色和第二染液红色叠加后可获黄色和天蓝色的叠加颜色——绿色。但由于第一染液上染区域面积较大未被第二染液上染区域完全覆盖,因此实施例6所获得的织物染色效果为黄色和绿色。
[0067]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为多色渐变色的染色效果:采用第一染液上染蓝色,采用第二染液红色;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二染液的上染区域面积;第一染液上染区域和第二染液上染区域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的宽度比值为2:1,其中第一染液上染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等于织物幅宽;
整理上卷:将织物整理上卷到卷染机上;向染槽4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T65°C,开启电源使织物辊轴8转动带动织物浸入水中2?3遍,使织物在本发明的卷染机上卷紧。
[0068]标记液位:本实施例为两种颜色叠加可参照图3?4的方式,向配料桶中注入水、然后将水排放至染槽中;在刻度尺上标记染槽中水浸没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时的液位作为第一染液染槽液位,并标记对应的水在配料桶中的液位作为第一染液配料桶液位;采用与第一染液相同的标记方式,标记第二染液染槽液位和第二染液配料桶液位。参照附图3,将第一染液配料桶液位简称为A,将第一染液染槽液位简称为a ;将第二染液配料桶液位简称为B,将第二染液染槽液位简称为b ;
配置第一染液并染色采用如下方法:
配置:在配料桶6内配置染液,蓝色活性染料owf%0.5元明粉30g/L,碱粉8g/L与水混合使配料桶内染液液位达到第一染液配料桶液位A ;
染色:将配料桶6内的染液全部加入染槽4中以达到标记的染槽液位a,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一染液中循环3飞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液体;
清洗操作同实施例1。
[0069]配置第二染液并染色采用如下方法:
配置:在配料桶6内配置染液,红色活性染料owf%l.75元明粉40g/L,碱粉8g/L与水混合使配料桶内染液液位达到第一染液配料桶液位B ;
染色:将配料桶6内的染液全部加入染槽4中以达到标记的染槽液位b,保持染色温度7(T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第一染液中循环3飞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液体;
清洗操作同实施例1。
[0070]本实施例所获的的织物的上染区域叠加效果同图4所示,χ方向为幅宽方向,y方向为织物经纱方向(即织物长度方向)。但是本实施例区别于实施例1的地方为:本实施例第一染液和第二染液均采用一次将配料桶6中的染液加入染槽4中、一次染色的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染液和第二染液不属于同类色,但是第一染液蓝色和第二染液红色叠加后可获得紫色,但由于第一染液上染区域面积较大未被第二染液上染区域完全覆盖,因此实施例6所获得的织物染色效果为紫色、蓝色两种颜色。
[0071]性能测试实验耐摩擦牢度牢度参照国家标准GB/T392(T2008进行试验,耐水洗色牢度参照国家标准GB/T5713?1997进行试验,耐汗溃牢度参照国家标准GB/T3922?1995进行试验,耐皂洗牢度参照国家标准GB/T392f2008进行试验。以上标准中规定:5级制标准5级最好,I级最差,3级以上合格。表I中:Γ4级表示介于3级与4级之间。
[0072]本性能测试中,工艺总用时是指:实施例或对比例上染相同经纱长度的织物时,从整理上卷到清洗的总用时,单位以分钟计。工艺总用时用来衡量织物上染渐变色的工艺速率。
[0073]本性能测试中,工艺废水量是指:从染槽中排出的已使用过的染液的总量和清洗步骤总用水量之和,单位以升计。工艺废水量用来衡量实施例和对比例上染相同长度的渐变的织物时,所产生的废弃染液的量,即织物染色领域公知的废液排放量。本发明中整理上卷步骤、标记步骤所用水为不含染液的水,可收集并循环使用,在此不作为废水。
[0074]对于颜色叠加效果由验货人员目测记录。
[0075]表I实施例性能测试结果
mm s龜例 |^mmsefi I
iiil.、' I2 j 34567
-1-2m..........................................j1-----1
干Jg擦j.4 S 4緩 I 4 S 4*1 4 缀 4 Il 4?
mmm芊度丨|
牢j? "55--*"" " i "" I
''1 ' 4 缓 3~4缓丨 4 缓 4 41 4 缓 4缀 3.^11
—!____I______耐水洗色寧度 411m 3? 4? |
*臓牢庋^^4? 4緩j 4缓Tm 4?^ ^4緩
■皂洗+竿直^^4? 4? I 4 緩m^^;M 级■ S I

240 26-0 ? 2*5 yja Wi 26* 270
单位分itiI
^IezIe*I

2400 2950 !| '2460 -,Wl 260+D 2450 2650
量,单位升I[
注:3?4级表示介于3级与4级之间。
[0076]通过表I可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可以获得较高的牢度表现。经验货人员目测观察,实施例广6所获得的织物上的渐变效果自然。实施例1为本发明的多色叠加染色工艺,验货人员目测观察织物表面无颜色深浅突然变化形成的带状分割线,实施例I的织物颜色沿着织物幅宽方向成自然的由深到浅的过度,并且颜色最深的区域可获得深浓的得色。实施例2飞中的多色渐变效果,由于所采用的染料在织物上所上染的颜色属于同类色,呈现一种颜色不断变化、颜色深浅不断变化的多层次渐变效果。
[0077]实施例4中第一染液采用本发明中分四次向染槽中加入浓度不断稀释的染液的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实施例4中第二染液采用一次将配置好的染液,在整匹织物上获得成明显带状的第二染液上染区域。实施例4中使用本发明的卷染机,将本发明染液浓度变化的多色叠加染色工艺与一次确定染液浓度的常规染色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在织物上获得区别于实施例Γ3和实施例5的染色效果。 申请人:发现可控制实施例5中第二上染区域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的宽度,将实施例5第二上染区域的这种织物沿经纱方向边沿带有“带状”上染区域的设计作为服装、家纺、窗帘花边,并且具有印花花边所没有的高色牢度的特点。
[0078]实施例6所获的的织物上上染区域分布情况与实施例1,但是区别于实施例1,实施例6中第一染液的黄色和第二染液的天蓝色不属于同类色,但黄色和天蓝色的叠加颜色——绿色,实施例6中所获的的织物上呈现的颜色为黄色和绿色。并且。由于实施例6第一染液和第二染液均采用一次将配料桶6中的染液加入染槽4中的一次染色方式;因此实施例6所获得的上染区域不存在渐变效果,呈现带状的黄色区域和带状的绿色区域。同理,实施例7所获的织物上可获得紫色、蓝色两种颜色。
[007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整理上卷:将织物整理上卷到倾斜设置的卷染机上,卷染机染槽(4)与水平面呈5° ^35° 夹角; 2)第一染液染色:配置第一染液对织物进行染色,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等于织物幅宽,染色后对织物进行清洗并排空染槽(4); 3)第二染液染色:配置第二染液对织物进行染色,第二染液的上染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第一染液的上染区域,染色后对织物进行清洗并排空染槽(4); 4)重复步骤3)对织物进行多种染液染色; 5)清洗染色后的织物; 多种染液所上染的颜色属于同类色,织物上从一端到另一端上染的颜色依次加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染色的具体步骤为: 配置:在配料桶(6)内配置染液; 染色:将配料桶(6)内的染液一次加入染槽(4)中,染槽(4)中染液液位浸没织物上染区域,保持染色温度65?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循环3飞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染色的具体步骤为: 标记液位:在配料桶(6)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6)中的液位A ;再将配料桶(6)中的水全部排放至卷染机的染槽(4)中,在位于染槽(4)内部的刻度尺(11)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4)中低端的染槽液位,通过染槽液位确定织物上的染色区域;所述染槽(4)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 ^35°夹角; 配置染液:在配料桶(6)中配置染液,所配置染液的液位为液位A的1/2 ; 一次染色:将配料桶(6)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保持染色温度65?75°C进行染色,织物浸入染液2?3遍; 二次染色:向配料桶(6)中补加水,使配料桶(6)内液位恢复至液位A的1/2,并搅匀;将配料桶(6)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与染槽(4)内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3遍; 三次染色:向配料桶(6)中补加水,使配料桶(6)内液位恢复至液位A的1/2,并搅匀;将配料桶(6)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与染槽(4)内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3遍; 四次染色:将配料桶(6)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与染槽(4)内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C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4飞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染液;织物上呈现单色渐变色花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染色后的织物包括如下步骤: 调节PH: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8^1g/L醋酸并搅匀获得溶液,保持溶液温度50°C,使织物浸入溶液广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 皂洗: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5^0.6g/L皂洗剂获得皂洗液,保持皂洗液温度7(T90°C,使织物浸入皂洗液广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皂洗液; 水洗:染槽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保持溶液温度5(T80°C,使织物浸入水中I飞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染机包括机座(I)以及机座(I)上设置的机壳(2 )和罩壳(3 ),机壳(I)底部固定有染槽(4 ),染槽(4)通过供水管(7)与配料桶(6)连接;所述染槽(4)内设有与染槽(4)底面平行的织物辊轴(8 ),织物辊轴(8 )通过设置在染槽(4)外部的电机(9 )来控制织物辊轴(8 )的转动,机座(I)底部一端垫放有垫块(5 )使机座(I)与染槽(4 )发生倾斜,染槽(4)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 ^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5)的高度范围为l(T30cm ;垫块(5)的放置位置位于机座(I)下方的一端;染槽(4)的出水端接口(702)位于染槽(4)底部并远离垫块(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槽(4)内部固定有用于标记染液液位的刻度尺(11),配料桶(6)侧面桶壁上标注有用来显示液位的刻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尺(11)固定于染槽(4)底部,刻度尺(11)与织物辊轴(8)平行;或者刻度尺(11)固定于染槽(4)侧壁上,刻度尺(11)与染槽(4)内染液液面相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多色叠加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7 )上设有用来控制供水管(7 )内部液体流动的阀门(10 )。
【文档编号】D06B3/32GK104164764SQ201410359094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5日
【发明者】魏庆刚, 杜国栋, 刘天波, 韩耀攀, 耿国 申请人: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