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8678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加热板及下加热板,所述上、下加热板之间形成一缝隙,该缝隙用于合成纤维的丝条通过并由上、下加热板对其进行加热,所述合成纤维的丝条进入缝隙的端口为入口,该加热装置还包括设于该入口处的并朝向缝隙吹出热气流的热风吹出装置。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装置,可通过热风吹出装置将加热装置的入口附近的冷空气吹走,从而防止合成纤维的丝条走行过程中由加热装置的入口带进冷气流而使缝隙内温度分配不均而影响产品良率的情况发生,提高产品质量。
【专利说明】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丝条的加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合成纤维加热装置包括蒸汽加热装置、红外线加热装置及接触加热体的加热装置等各种类型。与加热体直接接触的加热装置由于加热效率高会被优先采用,但为满足合成纤维后续加工的需求常需在纤维表面附有特殊处理剂(如和橡胶、树脂类等进行粘合的处理剂),该特殊处理剂在纤维干燥过程中会形成粘稠泡沫,这种情况下则必须进行非接触性地热处理或热定型,此时,设备简便、对纤维不造成摩擦伤害的缝隙加热装置则被更为广泛的应用。
[0003]现有的缝隙型加热装置通常包括相对的一对加热板,该加热板之间形成有缝隙。使用时,纤维丝条非接触性地沿缝隙传送的过程中,加热板对该纤维丝条进行加热干燥。但这种缝隙加热装置,在纤维丝条由缝隙的入口进入缝隙的过程中,外界冷空气会随着纤维丝条的移动从该入口一起进入该加热装置的缝隙内,使加热装置内的温度降低,并使缝隙内沿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不均,即沿缝隙内两侧的温度高于中央部的温度,从而导致沿缝隙中央走动和缝隙端部走动的纤维丝条的伸缩性不同,进而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缝隙内温度分布不均等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加热板及下加热板,所述上、下加热板之间形成一缝隙,该缝隙用于合成纤维的丝条通过并由上、下加热板对其进行加热,所述合成纤维的丝条进入缝隙的端口为入口,该加热装置还包括设于该入口处的并朝向缝隙吹出热气流的热风吹出装置。
[0007]优选方案为,所述热风吹出装置吹出的热气流的方向与该加热装置的缝隙的中心线的夹角为15度-60度。
[0008]优选方案为,所述热风吹出装置吹出的热气流的方向与该加热装置的缝隙的中心线的夹角为15度-45度。
[0009]优选方案为,所述热气流的流速为10m/s以上。
[0010]优选方案为,所述热气流的流速为15m/s以上。
[0011]优选方案为,所述热风吹出装置吹出的热气流的温度高于加热装置的缝隙内的温度。
[0012]优选方案为,所述热风吹出装置具有一导引热气流的导流嘴,所述导流嘴上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为长条形,且由导流嘴的前端向后端沿直线形延伸。[0013]优选方案为,所述热风吹出装置具有一导引热气流的导流嘴,所述导流嘴上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为多个孔沿直线排列而成。
[0014]优选方案为,所述导流孔于导流嘴上倾斜设置。
[0015]优选方案为,所述热风吹出装置还包括设于该上、下加热板两侧的两侧板。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装置,可以通过热风吹出装置将加热装置的入口附近的冷空气吹走并使合成纤维的丝条在传送过程中由该入口带进一部分热气流,从而防止合成纤维的丝条传送过程中由加热装置的入口带进冷气流而使缝隙内温度分配不均而影响产品良率的情况发生,提闻广品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加热装置的导流嘴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加热装置与现有的加热装置沿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坐标图;
[0022]图4为图1中加热装置的导流嘴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00、加热装置;10、上加热板;20、下加热板;30、侧板;50、热风吹出装置;51、风箱;53、散热器;55、55a、导流嘴;57、57a、导流孔;60、缝隙;70、合成纤维的丝条;80、入口 ;α、夹角;ο、中心;a、al、端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00为缝隙型加热装置,其用于干燥合成纤维的丝条70。该加热装置100包括上加热板10、下加热板20、设于该上、下加热板10、20两侧的两侧板30及一热风吹出装置50。
[0027]所述上加热板10与下加热板20上、下相对平行设置,且均为矩形板状,其内分别设有发热元件(图未示)以对合成纤维的丝条70进行加热。该上、下加热板10、20之间形成一缝隙60,用以让需进行热处理的合成纤维的丝条70通过。所述缝隙60的左侧端部,即合成纤维的丝条70进入的端口为入口 80。
[0028]所述两侧板30分别设于该上、下加热板10、20的前、后相对两侧,且连接于上、下加热板10、20之间以将缝隙60的前后两侧封闭。
[0029]所述热风吹出装置50设于该加热装置100的入口 80的下方,其包括一风箱51、设于该风箱51上的一散热器53及设于该散热器53上的一导流嘴55。所述散热器53与所述风箱51相连接,所述导流嘴55与所述散热器53相连接,以使由风箱51吹出的气流通过散热器53加热后由导流嘴55吹出热气流。该热风吹出装置50吹出的热气流的温度略高于加热装置100的缝隙60内的温度,且热气流的流速为10m/s以上,最好为15m/s以上。
[0030]请同时参阅图2,所述导流嘴55上设有导引气流的导流孔57,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孔57为长条形,且由导流嘴55的前端向后端沿直线形延伸。该导流孔57的宽度不小于加热装置100的缝隙60的宽度,以保证缝隙60沿宽度方向的各处均能由入口 80吹入热气流。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孔57与导流嘴55垂直设置,所述导流嘴55与该加热装置100的缝隙60的中心线的夹角α为15-60度,最好为15-45度,这种设置既可通过热风吹出装置50将加热装置100的入口 80附近的冷空气吹走并使合成纤维的丝条80在传送过程中由该入口 80带进一部分热气流,又能保证热风吹出装置50吹出的热风的不影响加热装置100本身的加热温度,从而防止合成纤维的丝条80传送过程中由加热装置100的入口 80带进冷气流而使缝隙60内温度分配不均而影响产品良率的情况发生,提高产品质量。
[0031]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100与现有的加热装置沿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坐标图。该图中采用的加热装置100为缝隙长4m、宽40cm、高3cm,加热温度为280°C的加热装置,合成纤维采用50根、间隔为6mm、纤度为1100D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的丝条,合成纤维的丝条70通过速度为260m/min,测定温度位置为缝隙60内距加热装置100入口IOOcm的位置。由图中可明确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装置100的缝隙60内横向各点的温度分布大致相同,相较于现有技术加热装置缝隙内沿横向各点的中心点ο的温度低、两端点a、al的温度高的不均情况大为改善。
[0032]图4为该热风吹出装置的导流嘴55a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导流孔57a为多个孔排列而成,且由导流嘴55a的前端向后端沿直线形排列。
[0033]具体实施时,所述导流嘴55、55a的导流孔57、57a的设置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情况,其可与导流嘴55、55a垂直,也可与导流嘴55、55a之间存在一定夹角的倾斜设置,只要能保证由导流孔57、57a吹出的气流方向与该加热装置100的缝隙60的中心线的夹角为15-60度即可。所述热风吹出装置50的结构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情况,其也可为内部本身设有电阻丝的热风机,只要能保证吹出所需热气流的任何结构。所述热风吹出装置50的设计位置也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情况,其可设于合成纤维的丝条70的入口 80的下方,也可设于入口80的上方或根据缝隙60的大小及热风吹出装置50吹出热风的风量情况而对应变更设于入口 80的其他位置。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加热板及下加热板,所述上、下加热板之间形成一缝隙,该缝隙用于合成纤维的丝条通过并由上、下加热板对其进行加热,所述合成纤维的丝条进入缝隙的端口为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该入口处的并朝向缝隙吹出热气流的热风吹出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吹出装置吹出的热气流的方向与该加热装置的缝隙的中心线的夹角为15度-60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吹出装置吹出的热气流的方向与该加热装置的缝隙的中心线的夹角为15度-45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流的流速为IOm/s以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流的流速为15m/s以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 项所述的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吹出装置吹出的热气流的温度高于加热装置的缝隙内的温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吹出装置具有一导引热气流的导流嘴,所述导流嘴上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为长条形,且由导流嘴的前端向后端沿直线形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吹出装置具有一导引热气流的导流嘴,所述导流嘴上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为多个孔沿直线排列--? 。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于导流嘴上倾斜设置。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合成纤维的缝隙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该上、下加热板两侧的两侧板。
【文档编号】D01D10/02GK203768514SQ201420068844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7日
【发明者】钱鑫 申请人:辽宁胜达化纤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