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染色纱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染色纱筒,包括主筒体和渗透孔,所述主筒体两端开口,中间连通,所述渗透孔均匀开设在主筒体侧面上,所述主筒体的上端口外径小于下端口外径,主筒体侧面由上往下呈波浪形,所述主筒体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设置有与主筒体相匹配的柱状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所述上定位环的外径与下定位环的内径相匹配,所述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上均开设有渗透孔。该高效染色纱筒通过增设带有渗透孔的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去除了染色的空白区域,提高了染液的渗透性,将主筒体的侧面设计成波浪形,增加了主筒体的表面积,进而增加渗透孔的数量,提高了染色效果。
【专利说明】高效染色纱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染色纱筒。
【背景技术】
[0002]在纺织行业,纱筒的使用非常频繁,不仅用来进行纱线的卷绕,还能进行染色。
[0003]现有技术的染色纱筒(如图1所示),主筒体I为圆柱形,在主筒体I的侧面上均匀设有若干渗透孔2,主筒体I的下端设有套接口 3,纱筒之间通过套接口 3相连(如图2所示),然后染液通过纱筒内部的渗透孔2渗透进纱线内部,对纱线进行染色,这种方式能够基本上实现对纱线的染色,但是不够完全,两个纱筒的连接处的染色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要固定套接口 3,所以两纱筒最接近的两排渗透孔2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即两纱筒连接处的染色空白区域比较大,所以在染色的时候,两个纱筒的连接处的染液明显会少于其他地方,导致两个纱锭的边缘染色效果没有中间部分理想。
[0004]由于染液是从渗透孔2内渗入到纱锭内部的,纱锭与染液的接触面积即渗透孔2的总面积越大,染液的渗透性越高,染色效果越好,但是从结构上考虑,纱筒侧面上的渗透孔2不能过多,即渗透孔2所占的面积不能超过一定的比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染色效果好,染色效率高的高效染色纱筒。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染色纱筒,包括主筒体和渗透孔,所述主筒体两端开口,中间连通,所述渗透孔均匀开设在主筒体侧面上,所述主筒体的上端口外径小于下端口外径,主筒体侧面由上往下呈波浪形,所述主筒体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设置有与主筒体相匹配的柱状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所述上定位环的外径与下定位环的内径相匹配,所述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上均开设有渗透孔。
[0007]为了保证纱筒的牢固性,增加纱筒的使用寿命,所述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与主筒体一体成型。
[0008]为了使得纱线能够更好地绕在纱筒上,所述主筒体壁面设有横向条形沟。
[0009]为了使得纱筒两端的染色效果更好,所述上定位环与下定位环上的渗透孔的直径大于渗透孔之间的距离。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效染色纱筒通过增设带有渗透孔的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去除了染色的空白区域,提高了染液的渗透,将主筒体的侧面设计成波浪形,增加了主筒体的表面积,进而增加渗透孔的数量,提高了染色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现有技术的染色纱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现有技术的两个染色纱筒的连接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效染色纱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两个高效染色纱筒的连接示意图。
[0016]图中:1.主筒体,2.渗透孔,3.套接口,4.上定位环,5.下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18]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染色纱筒,包括主筒体I和渗透孔2,所述主筒体I两端开口,中间连通,所述渗透孔2均匀开设在主筒体I侧面上,所述主筒体I的上端口外径小于下端口外径,主筒体I侧面由上往下呈波浪形,所述主筒体I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设置有与主筒体I相匹配的柱状上定位环4和下定位环5,所述上定位环4的外径与下定位环5的内径相匹配,所述上定位环4和下定位环5上均开设有渗透孔2。
[0019]为了保证纱筒的牢固性,增加纱筒的使用寿命,所述上定位环4和下定位环5与主筒体I 一体成型。
[0020]为了使得纱线能够更好地绕在纱筒上,所述主筒体I壁面设有横向条形沟。
[0021]为了使得纱筒两端的染色效果更好,所述上定位环4与下定位环5上的渗透孔2的直径大于渗透孔2之间的距离,即渗透孔2之间的间隙无法完全阻挡渗透孔2。
[0022]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两个高效染色纱筒的连接示意图,纱筒的上定位环4的外径与下定位环5 口的内径相匹配,即纱筒的上定位环4的外径略小于下定位环5的内径,使得一个纱筒的上定位环4能够伸入另一个纱筒的下定位环5内,从而实现纱筒之间的串接。
[0023]因为上定位环4和下定位环5上均开设有渗透孔2,所以当染液开始对纱锭染色时,纱筒两端也可以从两定位环的渗透孔2对纱锭的边缘进行染色,消除了边缘的染色空白区,增加染色效果。
[0024]而将主筒体I的侧面设计成波浪形,主要是为了增加主筒体I的侧面积,同时又不过多地增加纱筒的规格尺寸,这样就可以增加渗透孔2的数量,即可增加染液与纱锭之间的接触面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染色速度,缩减了染色时间。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高效染色纱筒通过增设带有渗透孔2的上定位环4和下定位环5,去除了染色的空白区域,提高了染液的渗透,将主筒体I的侧面设计成波浪形,增加了主筒体I的表面积,进而增加渗透孔2的数量,提升了染色效果,提升了染色效率。
[0026]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染色纱筒,包括主筒体和渗透孔,所述主筒体两端开口,中间连通,所述渗透孔均匀开设在主筒体侧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筒体的上端口外径小于下端口外径,主筒体侧面由上往下呈波浪形,所述主筒体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设置有与主筒体相匹配的柱状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所述上定位环的外径与下定位环的内径相匹配,所述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上均开设有渗透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染色纱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与主筒体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染色纱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筒体壁面设有横向条形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染色纱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环与下定位环上的渗透孔的直径大于渗透孔之间的距离。
【文档编号】D06B23/02GK203923667SQ201420199061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2日
【发明者】谢斌 申请人:江苏瓯堡纺织染整有限公司